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朱英命令的確定,數十騎從京師出發。

為了保障資訊的傳播速度,這次的人員,都有特批的加急文書,驛站通行。

在朱英的要求下,半月之內,必須將訊息全部傳播到位。

兩日後。

朱元璋下了早朝,感覺到有些疲憊。

微微琢磨一番後,直奔坤寧宮而去。

“好你個大孫,咱在朝堂上累死累活的,你卻在這裡釣魚,你眼裡還有咱這個爺爺沒。”

剛入坤寧宮,朱元璋就看到大孫在院子裡,拿著釣竿釣魚。

另一旁是翰林院的李衛良,正在檢視奏章。

當然,這件事朱元璋早就知道了,所以才特地過來。

“爺爺,孫兒正在陶怡情操呢,人呀,要勞逸結合才能心情愉悅,健康長壽。”

朱英笑著回道,沒有絲毫被衝破的尷尬。

朱元璋聽到這話,氣不打一出來,道:“你才多大,不過十八歲的年紀,現在就講究養生,咱都六七十了,還在兢兢業業的。”

“咱早說了,讓你早點跟咱一起去早朝,怎的就這般備懶了。”

朱元璋嘴上這麼說,身體卻是很誠實的走到大孫旁邊坐了下來,而後向劉和揮揮手,劉和立即送過來一根魚竿。

爺孫倆就這般一同垂釣起來。

“爺爺別急呀,等孫兒的規劃完成,保管早朝上幾乎沒什麼事情了,現在從奏章上看,早朝上的那些事情,不過是些芝麻綠豆大小的繁瑣事。”

“有些困難的吧,也都是老生常談,拿出來說上一番,該解決不了的還是解決不了。”

“往民生方向說,不過便是錢,糧二字,往文官層面說,便就是吏治清明。”

“內政,終究還是要以發展為主。”

朱英開始講述起來。

朱元璋道:“大孫說的這些,算是到點子上來,不過如何具體落實,才是事情的關鍵,很多事情,沒這般想象的簡單。”

“有些官呀,那就不是官,想盡辦法搞破壞,咱有時候,都不知道他們是如何想的,非得要咱動殺心,才能有所收斂。”

朱英點點頭,回道:“就是想要多撈一點唄,爺爺也莫怪孫兒沒去管這些事情,這些事情,終究是處理不完的。”

“精力全部被牽扯進這些日常瑣事之中了,根本沒空乾點別的事情。孫兒覺得,看待事情,得跳出來看,將事情從根子上解決掉。”

朱元璋沒好氣的回道:“咱還能不知道嘛,現在就等著大孫你送來的番薯那些作物成熟呢。”

小書亭

“這天底下的事情呀,但凡是百姓溫飽的問題能夠初步的解決,其他的事情,都也就能過得去了。”

“好在是今年的秋收還不錯,你是沒看到,隨著秋糧過來,戶部那些人,在朝堂上說話都硬氣了很多,咱這心裡呀,也是安了心。”

“每年收糧的這兩次,都是整得提心吊膽的,若是大範圍災荒,誰的日子都不能過呢。”

朱英聞言,贊同說道:“爺爺說得在理,不過這天底下的土地,還是有太多在鄉紳的手裡,長久以往,可不是個好事情。”

說到這土地問題,朱英卻是多有感嘆。

土地兼併,永遠都是各朝代一直需要處理的問題,卻又是一直無法處理。

不管怎麼去變革也好,變法也好,也都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

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會有新的兼併方式出現。

朱元璋聽到大孫聊到這關於國家核心的問題,頓時就來了興趣。

他沒想到大孫在這方面,竟然也有鑽研,連手中的魚杆的都放下來,問道:

“大孫給咱說說,關於土地這塊,可是有什麼新奇的想法。”

“直管說就是了,不用擔心別的。”

說完後,看了看周邊,輕輕揮手。

劉和,蔣瓛及宮女官宦們,依次退下。

涉及到這等國家大事,朱元璋自然要嚴格保密。

朱英微微沉吟後,開始說道:“孫兒在讀史書的時候,就發現土地對於國家,或者說田地對於任何朝代,都是想當的重要。”

“自中原文明的興起,前後經歷過土地公有,土地國有,一直到土地私有。”

“土地私有自春秋後,兩千年以來為主流,歷朝歷代面臨的最大問題,便就是土地向著少數人的手裡開始集中。”

“越是王朝末期,鄉紳掌握的土地就越發多了起來,反觀朝廷的土地,百姓的土地,在不斷的減少,因此形成巨大的隱患。”

朱元璋聽到這裡,認同的點頭。

同時對大孫的表現也有些詫異,這幾乎是從農業之初開始講述了,足以說明大孫在這方面,自然是研讀了不少的史書。

一般人,可沒這麼深入的瞭解。

“大孫的意思,咱清楚,便就是說大明往後,這個問題也會逐漸的出現。”

“其實這些,咱怎麼就不知道呢,可是卻沒有更好的辦法。”

“從最初的井田制,到隋唐前的均田制,大孫既然瞭解過,也自然明白,這等現象,完全是大勢所趨,難以阻擋。”

朱元璋感嘆的說道。

在大明建立最初的時候,在如何分配土地這方面,朱元璋也是絞盡腦汁,想盡辦法。

同時也徵召了許多讀書人,一同出謀劃策。

為此推陳出新,煞費苦心,將土地管理和基層管理創新結合起來,推行了“賦役黃冊”,“魚鱗冊”和裡甲制度。

對於這些制度,其實朱元璋是不滿意的,但也是沒得辦法的辦法。

他也知道其中的隱患,長久以往,地主和官吏相互勾結下,同樣會出現很大問題。

“其實,倒也不是沒有辦法。只是現在來說,算為時過早了一點,得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遍地開花的時候,才能推行下去。”

聽到大孫的話,朱元璋一下子就來了興趣,問道:“大孫說說,當是如何。”

朱英回道:“很多百姓之所以賣掉自家的田地,完全是因為造了饑荒,像是那種強行霸佔土地的,並不是多數。”

“那些鄉紳們,也不是什麼惡人,多是些遠近聞名的大善人,只是鬧了饑荒,百姓活不下去,賣兒賣女賣田,這就促使了鄉紳們的規模,越發壯大。”

“等到後面開始豐收了,這些鄉紳們的田產產出,便就是數倍,數十倍的增長。”

“江南的那些豪強們,不就是這麼慢慢過來的嘛。”

聽到這裡,朱元璋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

這跟他家裡的情況,是多麼的相像。

本來朱元璋的父母,也算是有些良田,完全可以達到自給自足。

同樣是鬧了饑荒,所以朱元璋出生後,就只能給地主放牛。

這種情況太普遍了。

“大孫覺得應該如何應對,關於土地不斷被鄉紳們吞併的問題。”朱元璋思索一番後,問道。

朱英回道:“其實說起來也簡單,那就是恢復土地國有,天下土地,禁止買賣,皆由大明所掌。”

“這般一來,鄉紳們的土地,自然就不可能再次增多,也難以隱瞞。所以孫兒才說,必須要等番薯等作物,在大明普及開來後,才能如此。”

“均田制不可取,所以孫兒便想到一種新的土地分配方式,即是分田到戶。”

“將土地進行劃分,所有權歸於官府,分配到戶的土地,則只擁有經營權,不得進行買賣。”

“按照土地的等級劃分,定下分等次的賦稅,包田者多產歸自己,少產須填補。若是遇上天災,則可以免除相應賦稅。”

“如此一來,但凡勤勞者,必定能逐漸的富裕起來,在接近溫飽問題後,也可以供養子孫讀書識字。”

朱英講述的這些,其實就是後世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這個制度,在老爺子統治期間,當解決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後,是完全可以復刻到如今的大明的。

朱英的這一段話,如同給朱元璋開了天窗,視線都變得清晰起來。

越是琢磨,便越是覺得可行性極強。

最為重要的是,和眼下團結鄉紳地主不同,這個方法,團結的是百姓本身,又完整的避開了均田制的弊端。

是完全可以長久的發展下去。

最主要的是,從根子上,徹底的解決了土地兼併的問題。

不過正如大孫所說,這個方法現在還不太適合,會容易引起大多數地主階級的不滿。

即使是朱元璋,也很難承受得住。

在此前,其實就地主階級而言,朱元璋已經是妥協過一次了,那便是洪武十八年發生的郭桓桉。

戶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盜賣官糧。

其涉桉糧食數目極為恐怖,為此,朱元璋一怒之下,將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盡皆處死

為了追贓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產的不計其數,地主對此怨恨極深,已經達到朱元璋不得不處死審刑官吳庸等人,來達到平息的程度。

也就是那個時候,朱元璋才徹底清楚地主們對於大明的影響。

也是從洪武十八年起,朱元璋正式規定,賬目所用漢字,必須由‘一,二,叄。’

改成“壹、貳、叄。”

有效避免數目塗改,這一方法,一直延續到後世都在使用。

“大孫,你已經做好跟天下鄉紳敵對的準備嘛。”

朱元璋笑著問道,他相信大孫在這方面會很是謹慎。

朱英回道:“這大明天下,八成百姓,兩成地主,想要徹底贏得這場改革的勝利,唯有一種辦法。”

“那便是依靠貧農,僱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從而徹底消滅地主階級。”

朱元璋眼前一亮,道:“好法子!真是好法子!”

一句簡單的話,卻將如何改革的路線,徹底的定奪下來,等於這個事情,已經有了非常具體的方向。

在執行這個政策的時候,目的將會非常明確。

“有大孫這個法子,真正從根子上,接近千年以來,各朝各代難以處理的問題,如此一來,咱大明何愁不能千秋萬世!”

“真是咱的好大孫,如今想起來,大孫這些動作,可謂是一環接一環,環環相扣。”

“要是咱沒猜錯的話,這些所有的想法,大孫恐怕是早就想好了,就等著去安南開國實施吧。”

最後,朱元璋意識到了什麼,直接問道。

朱英輕輕點頭,沒有否認。

在最初的時候,他就是準備這樣去治理安南的。

現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將曾經給安南準備好的法子,直接套到現在的大明過來。

唯一不同的是。

治理安南要親自動手,少不了一番血雨腥風。

在大明這裡就輕鬆多了,只需要跟老爺子將明白了,後續一切就會變得簡單起來。

......

東南沿海這邊,在朱棣還有朱棡的強力打擊下。

沿海地區的倭寇,不管是假的還是真的,幾乎都被清剿一空。

更多海上的倭寇,也不在大明沿海了,而是向著對馬島,高麗那邊過去進行支援。

倭寇大多都是戰敗者,但他們對於倭國,也同樣有著感情。

小的國家,在情感似乎要更加的團結一點,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生存下去。

隨著倭寇們的離開,不管是朱棣還是朱棡,似乎已經完成了此次的任務。

只是如今對比起來,兩人似乎沒有太大的差距。

在功勞上,燕王朱棣這邊,反而還要多上一大筆。

朱棡倒是無所謂,沒事做的時候,就悠閒的去海邊釣魚。

反觀朱棣,就有點愁眉苦臉了。

按照慣例,這邊的事情告一段落後,他就必須班師回朝。

京師的訊息,朱棣也是有一定掌握的,尤其是跟朱英有關的。

雖然時間上有些推遲,但不難看出,如今的京師已經淪為了朱英的主場。

姚廣孝這邊,溷成國師還統帥十五萬大軍的訊息,朱棣也知道了。

這邊的計策出了一半,現在連出謀劃策的人都沒了,朱棣也很是無奈心酸。

“即是已經到了這般地步,便就回北平,好好待著吧。”

朱棣心中無奈的想到。

此時,恰好朝廷的諭旨,傳達過來。

朱棣懷著有些忐忑的心思去接旨,然而諭旨的內容,卻是讓他心生狂喜。

諭旨上表明,燕王朱棣,晉王朱棡將繼續在沿海屯兵,於明年開春後,共同出征倭國。

看到諭旨內容的朱棣,還有些不相信。

“這到底是父皇的意思,還是朱英那小子的意思,難道那小子,就這麼看不起本王嘛,覺得本王對他構不成任何威脅?”

朱棣的心中有些憤慨,藩王問題,其實都清楚。

若是朱英對他嚴防死守,他也覺得正常。

但這樣子對他加以信任,就令他心中不爽了,好像現在的他,都不配被朱英視作對手一般。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五代十國往事

五代十國往事

南無臭蛋
撥開雲霧,讓隱匿的政治鬥爭無處遁藏,揭開故事背後的故事。為您還原真實的五代十國曆史。
歷史 連載 204萬字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三國:從桃園四結義開始

風吹愛浪
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柱香。\n和歷史上輔佐劉邦建立大漢朝的宰相同名的現代青年張良覺醒了藍星的記憶,他無奈發現自己所處的是那個動盪不堪,人名如草芥的東漢末年,而且是演義世界,還被劉關張三兄弟視為大賢,幾人殺黃雞,燒黃紙,擺香案,在桃園四結義。 \n於是歷史從這裡悄然拐了一個彎,在張良的幫助下三兄弟擺脫了原本的宿命,最終建立了一個無比強盛的大漢帝國。 \n簡介無力,請各位老爺移步正文。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三國:開局孫策讓江東

二分不等式
漢末亂世,劉興生為漢室宗親,家中雖有幾千族兵,卻因為年紀尚幼,沒有搭上十八路諸侯討董的大潮。 無奈,他只能與孫策合資,南下江東。多年後,孫策遇刺,把著他的手。 “兄與公瑾、三弟義結金蘭,本想共謀天下,無奈中道而別。我有一件事情,拜託三弟。” “兄長,放心,我一定輔助好十萬! “ “江東就給你了!” “……”
歷史 連載 4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空谷聲悠悠

空谷聲悠悠

芒雨芒
後晉公主石珉玥在御前侍衛林羽瑒的保護之下逃出皇宮,免去被契丹俘虜之苦,一心想救出被俘的父王。 林羽瑒暗戀石珉玥,視他為仙女,但無法幫她實現救父的願望,他責備自己無能,不敢愛卻又深愛石珉玥,默默守護。 石珉玥為了救父王委身於有權有錢的林羽恆。石珉玥的貼身侍女曉芙憑藉善良、勇敢與智慧結緣趙家長子趙景為。 趙景為志向遠大、能征善戰,對曉芙一見鍾情,兩人訂下終身,但為了得到援助奪取江山,不得不娶自己不愛的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