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官員提薪的事情,是朱英一直在實行推薦的。

朱元章這次能夠一口答應,自然也是因為國庫充盈,還有之前朱英從各方面的暗示,且也說過多次了。

到了今天,才算是真正的落實下來。

有道是洪武年間,官民皆苦。

在這個時期的官員,俸祿可謂是真就在溫飽線的邊緣徘迴。

有些官說兩天沒上飯,還真不是跟你開玩笑。

餓死和貪,自己選吧。

所以朱元章殺貪官總是殺不絕。

你想啊,這人餓了兩天,而後實在忍不住動了一點權力,不僅吃上了飽飯,還大魚大肉,傻子都知道怎麼選了。

按照現在的俸祿,一個從九品的官員,一年的薪水也不過六十石大米,摺合成銀子三十兩,而正一品官員,一年的薪水有一千零四十四石,摺合成銀子有五百二十二兩,似乎也不算太少。

可朱元章是誰,說出身貧寒,何止是貧寒,他根本就是個叫花子,一無所有,越是底層的人,越是要為生活苦苦掙扎,於是看到的黑暗面更為殘酷。

他親眼看到元末,貪腐橫行,魚肉百姓,他把官員的貪汙問題歸結於官員奢侈,如果官員沒法奢侈了,每個人勉強吃飽肚子,那還想什麼貪腐呢?

因而他說:「治國家以德賢為先,賢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養其廉恥然後可責其成功。」

如此也就罷了。

明初的俸祿制度標準是按照祿米來計算的,但問題並不是用的全部大米,其中還有把大米折算成錢、絹布、蘇木、胡椒等物品。

至於一石大米換多少絹這全看朝廷的意思,朝廷說它值多少錢就值多少錢,而不看市場的意思。

且在洪武十年到洪武二十年間,因為災荒的事情,還有過拖欠俸祿的情況不斷髮生。

本來就是在餓死的邊緣掙扎,現在錢糧都不發了,那就是要直接餓死啊。

不貪,就只能餓死了。

在這一點上,確實是朝廷對不起官員的地方,無可厚非。

朱英打算怎麼去改呢。

他準備將之前的祿米制度,改成寶鈔制度。

也就是說,往後的俸祿,就不發大米,絹布等等物品了,而是全免改發寶鈔。

這樣便是把官員,也繫結在國家信用體系之上。

因為現在的大明寶鈔,經過大半年的發展,還有群英商會不斷的拿出錢財填補空缺的情況下,已經和銀子的價值相差無幾了。

其中最大的事情,便就是朱英已經有了足夠多的準備金。

當一個商會,在大明形成壟斷,還有朱英這種有著前世記憶,相同於作弊手段的指引後,收刮銀子的速度,真可謂是超乎想象的快。

單單就京師這邊,每天大量的貨物吞吐,依仗著太孫殿下令旨,下層的官員對於群英商會完全是大開綠燈。

….

別說什麼卡扣了,連攔截都沒那面子,反而還要滿臉堆笑的討好,偶爾也能得些賞錢。

在京師的貨物賣得便宜,可利潤還是有的,越是便宜,這購買的人就越多,把整體的經濟全部都給拉上來了。

之前的百姓,有點錢的,都是存著,吃也捨不得,用也捨不得。

然而貪小便宜的情況,是一種自古以來的普遍現象,像是大米,今天九折你不買,明天八折優惠你搶不搶?

廢話,傻子才不搶呢,這可是吃的。

行吧。

今天布也打折了,明天油鹽也打折了。

那還說什麼呢,買買買啊,買到就是賺到。

便就是像狄玉森的妻子,流落江湖多年的秦立雪,恨不得一枚銅錢掰成兩半花的人,只是出了一趟街,就把狄玉森半個月的俸祿給花光了。

足以說明群英商會在京師目前的模式,是非常成功的。

透過不斷的收斂錢財,這也就讓朱英有了足夠多的準備金,而不管是民眾還是官員,對於大明寶鈔的認可度也越來越高的。

再說了,紙幣確實是比銀子要更加方便的攜帶。

一斤十兩,百兩十斤。

幾百兩銀子,那可就是幾十斤啊。

這做稍微大點的買賣,天天揹著幾十斤跑,累都給你累夠嗆了。

大明寶鈔有百貫面額,幾百兩,幾張紙揣兜裡,輕飄飄的,別提多舒服了。

兩相比較下,自然都知道如何選擇。

關於發多少寶鈔的事情,這個就是朱英和朱元章商量著來了。

說起來,這大明天下,就是老朱家的天下,每個月發多少錢財,爺孫倆商量好了,這事也就成了。

什麼召集官員開會這些,屬實沒有什麼必要。

當初制定官員俸祿制度的時候,基本上也是朱元章一個人合計著來,然後就是馬皇后在旁邊出點主意,等大致的內容框架定好了,便就給官員給填補一下,便就算是可以了。

「大孫,你這定得也太高了吧,不行不行,區區從九品的官員,怎麼能拿這麼多的寶鈔,得改一下,改一下。」

「大孫,你這食堂的標準也不得行,還每餐有葷腥,不行,吃這麼多,豈不是成了飯桶了,改一下,得改一下。」

「大孫,你這年底正旦還給發放這麼多的賞賜,這可不行,每月咱都給他們發了那麼多的寶鈔了,這逢年過節的,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改一下。」

「大孫,這吏員怎得也能享受如此多的福利,還有那巡捕衙役,太多了,不行,得改,飯菜的標準都要降一降,這都是咱的寶鈔啊。」

「這宮裡的支出用度怎麼也跟著提了這麼多,大孫,你..哎呀,真的是崽賣爺田不心疼!」

「這是在刮咱的肉啊!」

這幾天裡,乾清宮天天傳出朱元章的驚呼聲,呵斥聲,還有面紅耳赤的爭辯聲。

….

爺孫倆真就是跟打仗一樣。

弄得這宮裡頭那叫一個人心惶惶。

每次朱英回到坤寧宮的時候,葉月清都會規勸幾句:「殿下,你便是讓著點陛下呀,我在坤寧宮都聽到聲響呢。」

「便是寧妃娘娘都來跟我說好幾次了,不要跟陛下對著幹,得順著心意去。」

朱英表面上答應得好,到了第二天,又是同樣如此了。

對於朱元章來說,一下子出這麼多錢財,那就等於是在刮身上的肉啊,這要怎麼捨得。

爺孫倆爭辯的事情,很快就在宮裡頭傳開了,便是朝廷上的大臣們,也都知道現如今發生了什麼事。

他們可是緊著聽呢,不少大臣甚至在下了早朝後,故意多停留,為的就是提前知道一些訊息。

這可是關於他們俸祿的事情。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便是官員也是人,那也離不開一日兩餐,財迷油鹽。

「據說是太孫殿下,要把咱們的俸祿給提上來,現在正跟陛下爭執呢,吵得整個宮裡頭都知道了。」

「我跟你說,我可是得到了宮裡頭太監的訊息,這次太孫殿下要改革,把咱們的俸祿,不發大米還有其他了,全部都改放寶鈔。」

「能確定嗎,這可是個好訊息,每月領取完,現在還得去兌寶鈔,這市面上的價格你是知道,大米這些因為太孫殿下

的商會,越發低了,兌換起來是真麻煩。」

「我看發寶鈔好,如今京師裡,還有什麼東西是寶鈔買不到的,直接了當。」

「這寶鈔在京師自然是沒問題,可是其他地界,就不知如何了,有些地方缺糧,這寶鈔過去了也沒辦法啊。」

「那還不簡單,寶鈔發過去的事情,直接給換成糧食不就行了。」

「這一招說得在理,咱們大明朝,有高產作物,如今也不怎麼缺糧,今年吶,還真有點不習慣,我在戶部,連災荒的訊息都沒怎麼收到過了。」

「往年到了這個時候,那還不是遍地災荒,現在有了群英商會擔保,災荒的苗子這才出現,那邊就已經出現大量的平價糧了,根本不用操心,真是舒坦多了。」

乾清宮的訊息,可不僅影響的是官員們,便是宦官,宮女,嬪妃,包括諸多皇子皇孫,都在想著法子去打聽。

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這段時間也變得非常的忙碌起來。

沒辦法,爺孫倆在殿裡談事的時候,可都是他在守著殿門,裡頭的訊息,怎麼能也都可以聽到一些吧。

其實大多數的訊息,還就是劉和給露出來的,這倒不是他自個管不住嘴,且是暗中的得到了朱元章和太孫殿下的授意。

也算是對於官員,宦官,還有宮裡頭一種試探。

這一段拉扯,可算是牽扯到了京師所有人的身上。

上早朝的時候吧,大家都心照不宣,不談及此事,下了朝會基本上就不談早朝的事情,均是在談論俸祿的問題。

….

沒辦法,這可是關乎自己吃飯的事情。

每當劉和給下邊的小官宦傳話,說今天太孫殿下贏了,頓時就是滿朝歡喜。

明天說陛下贏了,頓時就是哀聲遍野。

可以說往來大明立國二十六年裡,還沒有說像是現在這麼鬧心過。

硬是把所有官員的情緒,都給摩擦了起來,真就是一會兒天上,一會兒地下。

終於,是來到了第七天的早朝。

今天的早朝,格外的寧靜,在行禮之後,滿堂文武,沒有一個吱聲的,連呼吸聲都不怎麼聽到。

就因為昨天,爺孫倆的議論算是結束了,根據司禮監太監劉和的最新訊息,這事當已經定奪下來。

朱元章在龍椅上,朱英站在旁邊。

環顧一週後,朱元章開口說道:「今日的早朝,咱要宣佈一個事情,這個事情,想來這麼多天,諸位愛卿多少都是知道一些風聲。」

「沒錯,便就是關於咱大明朝官員俸祿的問題。」

聽到這話,下邊的文武官員們,眼睛都開始亮起來了。

現在大明的效益越來越好,戶部的同僚都在說,國庫的糧食都已經快堆滿了,現在各地都忙著建糧倉,搞儲備。

賦稅也是立國以來的新高,這官員的俸祿,當然是漲了。

在眾多官員翹首以盼的眼神中,朱元章輕輕咳嗽兩聲說道:「便就讓太孫跟大夥說說吧。」

朱英側身作揖,而後向前幾步,站在金鑾殿的中間。

「首先,我先跟諸位說一下咱們大明的情況。」

「自洪武二十五年底至今,將近大半年的時間,因高產作物的種植,目前咱大明各省,均是高產,在不耽誤稻米,小麥種植的情況下,所收到的高產作物,是往年糧食賦稅的三倍有餘。」

「各地災荒基本上在發生之際便已解決,高產作物的特點,耐寒,耐旱,於北方各地大規模種植,大面積解決了百姓吃飯的問題。」

【推薦下,@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不說家家戶戶吧,但餓死的現象,可以說在咱們大明,基本上已經開始逐漸消失。」

「按照估計,在未來三年後,我大明的百姓,將會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無不頓首,所有文武官員,侍衛宦官,盡皆是伏地而拜。

山呼:「大明萬歲萬萬歲,陛下萬歲萬萬歲!

!」

聲音之緒之真切,是歷來之最。

響徹整個奉天殿,以至於殿外都能聽得清楚,隨著朝堂裡的大呼,外邊的所有禁衛都在跪地大呼。

山呼的聲音,不斷的從遠處傳來,響徹宮廷,響徹雲霄。

餘音延綿不斷。

朱元章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切,臉上洋溢著明顯的高興,眼角都笑出了皺紋。

待聲音結束後,朱英繼續道:

….

「大明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自然不能忘記了咱們大明的臣工們,能夠有今日之盛世,離不開每一位臣子在個人的官位上辛勤的付出。」

「朝廷是絕不會忘記每一個臣子的,也不會虧待每一位臣子。」

「尤其是兩袖清風的好官,更是要著重的對待。」

「因此,我和爺爺透過七日以來的商議,決定全面提高諸位臣子的俸祿,對此進行改革。」

「改革的第一條,便是往後所有官員的俸祿,全部改由寶鈔發放,其另立下各項福利,獎賞,及各品級待遇。」

「自然,具體關於各品級的發放詳細,便就不在朝堂上一一說明了。」

「今日朝會過後,由翰林院各學士,工部尚書沉溍,兵部尚書茹瑺,戶部尚書趙勉,吏部尚書詹徽,刑部尚書楊靖等人,至華蓋殿商議詳細。」

「於明日早朝公佈,下月開始正式實行。」

說到這裡,朱英微微一笑道:「大家自不必擔心,新的俸祿制度,當然不會讓諸位失望。」

「在往後的日子裡,還須諸位不辭辛勞,懇請諸位臣工,為我大明朝效力,為我大明百姓效力。」

說完,朱英作為皇明太孫,鞠躬作揖,遙遙對拜。

頓時,朝堂上下,無不生出國士之心。

為首者詹徽,跪地磕首道:「臣必當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滿朝文武,盡皆跟隨,高呼:「臣必當為大明朝,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看著這一切的朱元章,把目光轉到了大孫鞠躬作揖的身影上。

這一拜,當真是文武歸心。

他知道,在往後的日子裡,大孫的權威,人心,是真正的把控住了。

不管是做什麼事情,都會得到官員們的真心擁護。

奉天殿的官員,本質上就是皇帝權力的延伸,只有完全的掌控了朝廷。

皇帝,才是皇帝。

大明皇長孫!.

執筆見春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沙盤上的大宋

沙盤上的大宋

三十二變
嶽文軒意外得到了一個沙盤,盤上有許多塑膠小人正在交戰,定睛細看,是一隊塑膠金兵正在追殺一群塑膠宋人。 嶽文軒拿起關羽手辦,放進了戰場。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金軍攻宋,沿途燒殺搶掠凌辱大宋百姓。 一群宋人遭到金軍騎兵隊追殺,彷徨無助。突然,關二爺不知從何處縱馬而來,青龍偃月刀寒芒閃過,一刀斬下了金將的首級……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第一狠人

三國第一狠人

東一方
陸玄穿越成廬江太守陸康的兒子,娶大喬和小喬,收周瑜和魯肅。孫策:你別逮著我一個人薅羊毛,太難了。 劉備一臉絕望:我五虎上將少了三個,臥龍鳳雛全滅,可慘了。曹操搖頭嘆息:我女兒賠了兩個,大魏國的萬世基業被搶,陸玄這孽障是三國第一狠人吶。
歷史 完結 94萬字
泠泠春上枝

泠泠春上枝

狗柱
【接檔文《鶴帳有春》3.6開文,歡迎收藏~】 【帶帶預收《明月載雪》追妻火葬場,文案在下面】 ——————本文文案—————— 體型差/年齡差/重生甜寵文 愛財釣繫心機美人X多金年上純愛戰神 上一世,桑泠受家中安排嫁給聞野。 可聞野早已心有所屬卻愛而不得。 桑泠並不在意。 聞野雖冷,卻從不在金錢上吝嗇虧待於她。 聞野忙碌,一年到頭見他的次數屈指可數。 丈夫不歸家,錢財用不盡,這無疑是天大的好事。
歷史 完結 2萬字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大明:拿命教太子,皇帝求我別死

李夏蟬
弘治十年,陳策穿越大明,卻身患肺癆病,不久於人世。不過他沒有自暴自棄,依舊在努力的活著。 他在北平購置了一所小院,驚訝的發現這座小院內的一塊土地種植能收穫各種神奇的物品。 每天種地鋤草便能有獎勵,諸如開工開物、一目十行、歷朝史料等。本以為他會這樣安靜等待死神降臨,但小院內卻來了一名頑劣的少年。 陳策驚訝的發現,頑劣的少年居然是大明皇太子,未來的明武宗朱厚照。 於是他決定用系統獲取的知識,在餘生內將
歷史 連載 4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重生的我逃難到嶺南

摸魚小郎君
唐末亂世,戰火連天,流民遍地,江山風雨飄搖。現代青年葉長歌意外重生,發現自己置身黃巢之亂的中原腹地,家園淪陷,百姓流離。 為求生存,他帶領一群絕望的流民,穿越千山萬水,逃難至偏僻的嶺南之地。 面對割據的地方豪強、險惡的山匪海盜,以及不安定的南漢政權,他以現代知識為利器,以智謀與膽識為舟楫,逐步開創屬於自己的天地。 亂世中,他結識才女顧清霜、商賈蘇錦瑟、海商葉思悠等紅顏知己,情感糾葛與命運抉擇交織;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