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2684章

打不過就加入,一點也不可恥。

林奇向康納描述著導彈的可怕之處,並表示明後年會有一次比較封閉的試驗,到時候康納可以去看一看。

而這些描述,以及林奇的態度,他的表達,神情,都無一不在告訴康納,眼前這個傢伙說的是真的。

這也讓康納更希望能夠儘快成為黑石安全的股東之一,以確保在未來他和家人們的安全。

現在冰川時代還沒有降臨,他就已經感受到了在末日氛圍下社會秩序正在緩慢的崩潰。

等進入了更加封閉,資訊不通暢的避難所時代,誰掌握了武力,誰就是避難所中真正的統治者。

而不是那些名義上的!

不管是去赤道,還是留在聯邦,都必須成為黑石安全的股東!

康納希望能夠成為黑石安全的股東,而林奇也沒有拒絕,換句話來說接下來黑石安全的持續擴張就變成了康納的自己的事情了。

它擴張得越大,變得越強,康納身為“公司股東”的價值和地位也就越高!

在答應林奇邀請他去觀看“導彈是如何摧毀一座避難所”的事情後,他主動聊起了國會方面的事情。

“如果我們能拿出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股份,國會方面肯定會站在你這邊。”

“這次的事情讓他們很沒有安全感,我私底下和兩院議長聊過,他們口頭答應等國會重建完畢之後,由黑石安全來負責國會的安全。”

康納沒有把話完全說完,其實除了黑石安全外,安委會以及國會本身都會再派出兩支安全團隊,共同負責國會大廈的安全。

議員的死亡對於活著的議員來說其實……並不算是一種損失,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政治資源!

現在已經有議員開始把這些因為恐怖襲擊而死亡的議員拿出來,作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政治手段使用起來。

就連蘭登參議員現在都坐在輪椅上和媒體聊天,當然他聊的肯定不是他如何機智的躲進了廁所裡,在爆炸發生時被噴了一身屎的體驗和心得。

他聊的是恐怖襲擊對聯邦的危害性,他以“受害者”的角度,坐在輪椅上,更具有說服力。

同時他也在宣揚軍事力量的不受控制,呼籲大家重視這個問題。

國會選擇黑石安全作為另外一個安全團隊加入到國會的大家庭裡,肯定不是康納一力促成的,國會方面也是賣了一個面子給林奇。

但康納作為一名合格的政客,他肯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話說起來又不要錢,也不會承擔什麼嚴重的後果,為什麼不說?

林奇沒有揭穿他,這就是他媽的默契。

國會大廈爆炸案對社會的影響力遠高於老爺們的猜測。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末日越來越近的情況下,人們迫切的需要透過一些事情來發洩壓抑的情緒。

國會大廈爆炸案,給他們提供了很不錯的途徑。

一些和這些恐怖分子有關係的人,也都受到了“攻擊”。

軍官那個在鄉下當牛仔的哥哥不到一週時間已經被人揍了四頓,如果不是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被連累了躲了起來,可能每天都會捱揍。

其實國會大廈爆炸案和這些動手揍他的人沒有哪怕一分錢的關係,你總不能指望一個鄉下的牛仔的什麼親戚在國會大廈裡工作吧?

但他們就是懷揣著憤怒,把軍官的哥哥揍了好幾頓,這樣做他們就彷彿站在了正義的那方,和正義成為了好兄弟,好朋友。

製造爆炸案的恐怖分子資訊也都被逐一的扒了出來,在一些人的引導下,人們開始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

是誰支援了他們這次作案,他們最初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爆炸物能夠被送進國會大廈卻不被人發現?

如果說這些問題是國會本身的問題,這顯然是很愚蠢的做法。

有海軍和珀琉斯家族在吸引火力,所有的問題都被推卸到他們的身上。

一個隱藏在聯邦軍隊中巨大的“毒瘤”,開始逐漸的被人們所熟知。

大量的資料,口供,證據,讓整個社會都陷入到一種癲狂的狀態中。

珀琉斯家族這二十年來至少透過各種方式獲取,並已經查明的財富,不低於十億——

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動產,可能他們收取這些不動產的時候它們的價格還不那麼高。

可這麼多年下來這些不動產都出現了明顯的增幅,在統計的時候自然也是按照現在的價格進行統計,所以這個數字看起來非常的驚人。

在這個時候,國會內部有訊息流出來,據說兩院在“軍方不能完全依賴和信任”問題上達成了高度的意見統一。

有關於裁軍的訊息已經開始悄然的傳播開,對此,輿論方面給予了很大的支援。

時間就在人們撫平傷口,遴選國會議員填充到國會的過程中緩慢的流逝……

年底,天氣逐漸寒冷起來,國會帶來的“傷痛”已經逐漸被人們遺忘。

珀琉斯一家老小整整齊齊的都燒成了骨灰,現在最熱門的新聞可能就是《末日第一安全法修正案》的問題。

參議院提出對這條前年才透過的法案進行修改補充,其中加入了“有授權的民間武裝組織擁有獨立的執法權”的相關解釋。

提案已經正式的遞交了國會,據說在十二月份的會議上會進行最後的表決。

一旦這條修正案透過,就意味著黑石安全將更廣泛的進入到社會安全領域,甚至是國防領域!

老實說讓一家民企進入這種領域看起來就和讓女表子去唱詩班唱聖歌一樣不靠譜,但社會的輿論方面並不是一邊倒的反對,反倒是有超過百分之六十的人對這條修正案非常的認同。

這就不得不說這一年多時間以來,黑石安全的快速反應機動小隊在聯邦的成功。

社會的治安因為他們的存在而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人們會覺得他們比警察更靠得住,所以這個修正案從進入聽證階段,人們就出現了很大的熱情。

據說透過的機率很大!

說到國會,就不得不提到國會大廈的重新裝修方案。

聯邦,甚至是全世界一些知名的設計師都願意免費為國會大廈提供修補方案,最終國會採納了一名“先鋒派”設計師的作品。

他的理念是最大限度的保留國會大廈在爆炸中產生的,直擊人們心靈的損毀,提醒人們和平的珍貴。

這個方案中採用了大量鋼鐵預製件和高強度的玻璃,國會大廈三樓到四樓被炸開的破洞被保留了下來。

安裝上玻璃之後,從外面就能一眼看見國會大廈牆體上有一個大窟窿。

但走近之後,才會發現它實際上已經被修補完整了,這些只是視覺效果。

十一月底,氣溫完全降低下來,布佩恩的溫度都已經降低到了零下二十四五度。

據說今年最冷的時候有可能會突破零下三十五度,這對生活在溫帶區域的人們來說,稍微有點難以接受,這也太他媽冷了!

零下二十度,布佩恩的人們還能接受,畢竟只是比過去又降低了幾度,但一下子降這麼多,的確不太容易讓家人們能夠接受。

不少人們都在南遷,包括了一些公司。

今年冬天的布佩恩看起來比往日蕭條了不少,國會爆炸案和寒冷的天氣,都讓人們迫切的想要遠離這裡。

就在這麼一個寒冷的晚上,所有實驗室的輻射報警器突然又滴滴滴的叫了起來。

就那麼一小會時間,晚間的新聞上就已經開始推送這條新聞——

《高德粒子再臨家園》

這是高德粒子第二次照射這顆星球,上一次的照射時間不長,而且也沒有發生什麼太大的變化。

除了在持續的照射下細胞活躍程度提高之外,其實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

而且它持續的時間並不長,等很多實驗室開始想要研究它的時候,它已經消失了。

不少科學家認為現在整個太陽系已經離開了高德粒子爆發的範圍,而且很難再進入這樣的領域,這讓許多科學家都有些惆悵。

沒想到這麼快,高德粒子就重新降臨,整個科學界都沸騰了起來!

十二月份,林奇受邀參加聖和會的年終會議,打電話邀請他的人還透露了一個小小的訊息,據說今年會有一些突破性的東西面世。

十二月第一週的週五,林奇乘船來到了布佩恩外海的一座島嶼上。

這裡已經聚集了大量的人士,有不少還都是外國人。

聖和會的影響力已經開始在全球範圍內變得更加的巨大,因為樂園計劃。

當人們面對無法對抗的自然災難時,抱團取暖或許是最好的一個辦法,這也使得聖和會的規模空前的強大!

林奇來的時候看到了不少熟人,還有一些認識他,但他不認識的人。

作為一名紳士,林奇很親切的和這些人聊了聊天,有些還交換了名片。

直到沃德里克先生出現,才把他從一些無用的社交中拯救了出來。

(本章完)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行走人間那些年

行走人間那些年

瑤光納蘭楓燼
十年前,天劍特別刑偵調查組解散,十年後,離奇的案件將瑤光送回眾人的視野。 瑤光說:“犯案的有可能是人,也有可能不是人。人做的案子我不管,不是人做的案子,歸我管。既然回來,再守護人間百年又何妨。”
科幻 連載 0萬字
全球遊戲,開局覺醒神級天賦

全球遊戲,開局覺醒神級天賦

吳家二姐
“相親物件想一口吞掉我的腦袋?”那一天,人們感受到被支配的恐懼....
科幻 連載 3萬字
失聯牛航的倖存者

失聯牛航的倖存者

波歷哈特
在馬航失聯二十週年紀念日,C034年3月8日,一架牛航飛機也消失在了世界的視線裡。 這個航班上有108名來自中國的生命科學家,他們是到牛德堡首都奧曼參加國際生命科學大會的。 我當時並不知道,我將作為這架失聯飛機的倖存者,見證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一個反人類的巨大陰謀。 這個陰謀已經存在很久了,似乎跟當年失聯的馬航不無關係。
科幻 連載 3萬字
笑死,全家沒一個普通人

笑死,全家沒一個普通人

明扶
無父無母的異能者沈浮從末世穿越到了正常社會,意外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 因此沈浮對家人們十分包容。 即便家人們經常身上染血,傷痕累累,沈浮也只會默默把衣服丟進洗衣機清洗並且貼心將傷藥放在他們床頭。 畢竟就算在正常社會,受傷也是很尋常的事情。 直到怪談降臨,全球都被恐怖籠罩,世界危在旦夕。 身為異能者,沈浮決定站出來保護心愛的家人。 卻見天級怪談降臨A市,他溫柔的媽媽一個眼神便讓天級怪談屁滾尿流。
科幻 完結 8萬字
重生之我是末世的攪屎棍

重生之我是末世的攪屎棍

肚臍眼疼
末世第十年,蘇沫被親如姐妹的閨蜜背叛,帶著不解和憤恨,她獲得了重生。 在末日降臨前的最後兩個月,她意外發現自己擁有了一個神秘的空間系統,能夠賦予她強大的異能。 然而,要想力量更強,她必須完成一系列艱鉅的任務。 蘇沫毅然攜著母親和愛人投入了殘酷的戰鬥。 她曾以為愛情和信任就是最堅實的後盾,卻意外發現,最大的背叛居然來自於自己最信任的人。在激烈的戰鬥中,蘇沫經歷著對自己信仰的重新認知,最終洞悉了背後的
科幻 連載 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