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平定荊襄】

穩定好後方局面後,朱溫向襄州趙匡凝發動了攻擊,派楊師厚做先鋒軍,自己則親率主力緊隨其後。

楊師厚勢不可擋,連克唐、鄧、復、郢、隨、均、房七州,橫掃襄州忠義軍全境,朱溫率主力部隊駐紮於漢水北岸,與襄州隔漢水相望。趙匡凝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朱溫沒有給他喘息的時間,命楊師厚搭建浮橋。不到兩天,浮橋搭建完畢,隨後,朱溫親率主力渡漢水南下。

趙匡凝率兩萬大軍在南岸列陣阻擊,被楊師厚一舉擊潰,汴軍順勢進逼襄州城下。

當天晚上,趙匡凝就放火焚燒了襄州總部,率領全族及親衛官兵,順流東下,逃到揚州,投奔楊行密。

次日清晨,楊師厚進駐襄州。

趙匡凝的弟弟——荊南節度使趙匡明,連抵抗的膽量都沒有,直接放棄城池,率領手下兩萬兵馬向西遁逃,逃往成都,投奔了王建。

朱溫撤銷了“忠義軍”,恢復前稱“山南東道”,命楊師厚出任山南東道留後,不久之後就正式任命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命大將賀瑰為荊南留後。

至此,朱溫僅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吞併了長江中游兩大重鎮,再一次向世人們展現了汴軍那令人生畏的戰鬥力。

再說流亡的趙氏兄弟。

趙匡凝到了揚州,楊行密用略帶譏諷的口吻跟他開玩笑,說你坐鎮襄州的時候,長年累月地資敵助盜,如今被賊人打敗,倒來我這裡避難了?

趙匡凝正色道:“諸侯向朝廷繳納貢賦,職責所在,怎麼能說是資敵助盜?正是因為與賊人勢不兩立,所以才來歸附。”

能把腳踩兩隻船、反覆無常說得如此清新脫俗,著實令楊行密刮目相看。

當時,唐室傾微,諸道藩鎮常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貢賦不絕”,趙氏兄弟積極向朝廷繳納貢賦,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朱溫完全控制了朝廷,所謂的朝廷貢賦一分不少地全部落入朱溫的口袋,這也是事實。

基於此,楊行密才指責他“資敵助盜”,而趙匡凝採取了避重就輕、上綱上線的策略,強調自己是遵紀守法大大的良民。

事實是,趙匡凝腳踩朱溫和楊行密兩隻船,一方面借用履行藩鎮繳納貢賦義務之名,光明正大地向朱溫交“保護費”,朱溫則在朝堂上盛讚趙匡凝的忠君之舉,上表朝廷給趙匡凝同志加官進爵,以示嘉獎,這就是他與朱溫之間的默契;另一方面,趙匡凝東結淮南,與楊行密眉來眼去。

而趙匡凝所處的襄州忠義軍,是重要的戰略要地,於是他也成為朱溫與楊行密爭相拉攏的物件,也得以在兩位大佬之間左右逢源。

我個人對他唯一的好感就是他的“藏書家”身份,趙匡凝喜歡藏書(不知道是否也喜歡讀),藏書數千卷,當他撤離襄州的時候,曾放了一把大火,焚燒軍政總部,卻沒有把這些書籍付之一炬,楊師厚入城之後,將數千卷藏書轉移到了汴州。

無論如何,楊行密對趙匡凝表現出了應有的寬容和大度,畢竟雄才大略的楊行密也要為世人做出表率,於是厚待趙匡凝。

其弟趙匡明當初也打算東奔楊行密,他的兒子趙承規以諸葛亮兄弟的故事勸諫,說諸葛亮與其兄諸葛瑾分事二國,千古流傳,如今我們如果全奔淮南,只恐怕淮南生疑。

趙匡明恍然大悟,於是改道西上,最終投奔了西川王建。

趙氏兄弟不是強行致敬諸葛兄弟,而是出於現實的考量。因為朱溫與趙匡凝的實力相差懸殊,趙匡凝敗得乾脆且迅速,實力尚存,猶不失軍心民意;而趙匡明更是未戰而遁,實力雖然弱小,但得以全部儲存。

再來看淮南集團內部的情況:楊行密的實力原本不如朱溫,近期又遭削弱(田頵、安仁義、朱延壽叛亂;李神福、臺濛病死);楊行密已經染病,身體情況欠佳(僅兩個月之後就病逝了);楊行密諸子皆不成器,後繼無人。

在這種情況下,趙氏兄弟成建制湧入淮南,說是避難,萬一……晁蓋等人就是借躲避“劫生辰綱”之難而火併王倫,搶了梁山。

趙承規當然沒有機會拜讀《水滸傳》,但他既知諸葛兄弟,也就該知道袁紹的兩個兒子:袁尚、袁熙投奔遼東公孫康的故事。

大規模湧入,只會引起收留方的疑慮,其結果如果不是鳩佔鵲巢,就是羊入虎口。

後來,楊行密的繼任者殺了趙匡凝,而趙匡明則在蜀地得以善終。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歷史故事不會重複,但歷史規律會一再重演。

偉大領袖對朱溫的評語一針見血、深入骨髓,“與曹操略同”,朱溫全方位地致敬曹操。

曹操當年滅了荊州劉表,平定荊襄之地之後,立刻順流東下,對孫權發動了攻擊,打響了著名的“赤壁之戰”,並一敗塗地,從此不敢圖江南;

朱溫吞併了荊襄之地,也對東面的江淮之地垂涎欲滴,力排眾議,東征淮南,最終鎩羽而歸。

【三徵淮南】

朱溫在襄州集結大軍,原計劃是閱兵,然後班師汴州。

朱溫身披華麗戎裝,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檢閱自己的勝利之師。只見旌旗飄展,遮天蔽日;盔明甲亮,奪目生輝,好似胸中豪情萬丈;士氣高昂,氣吞萬里如虎。

此情此景讓朱溫如痴如醉,青春的荷爾蒙被無限激發,胸中的宏偉志向彷彿已經近在眼前,朱溫忍不住要吶喊、要發狂。

“東征淮南!”

智囊敬翔是為數不多地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的人,他趕緊勸阻,說我們用了不到一個月,就削平了兩大鎮,開拓疆土數千裡,威震四海,我們應該珍惜並利用這份威望,在談判桌上不戰而屈人之兵,從而收穫更大的政治利益,而不是好勇鬥狠。

敬翔的一番話體現了他超高的政治智慧,也符合朱溫的一貫主張,朱溫集團也正是靠著這種方式逐步做大。

但敬翔雖讓還是原來的敬翔,朱溫卻不再是從前的朱溫。有道是,大國不尚權謀。從前縱橫捭闔,是實力弱小的無奈之舉,而如今,誰還能阻擋我朱溫的鐵蹄?什麼政治權術、陰謀詭計……幹就完了!

大軍剛剛從襄州出發,就遭遇天降大雨。當時已經進入到冬天,道路濘泥,寒風刺骨,此次東征又因是臨時計劃而未及時換穿冬衣,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大軍冒雨前進,苦不堪言,未等進入淮南領土,汴軍內部就出現了士兵大量逃亡的情況。

等來到淮南勢力最西端的光州,朱溫就派人告訴光州刺史柴再用,說只要你開城投降,就任命你當蔡州刺史,否則,就屠城!

蔡州是富庶大州,還曾作為奉國軍的軍鎮總部,那時的光州還屬於蔡州的屬州,所以蔡州刺史相對於光州刺史是升官。

柴再用一方面加強戒備,增加守衛,做好戰鬥準備,另一方面則親自登上城牆,花言巧語,以作緩兵之計。

他對朱溫下跪叩頭,畢恭畢敬,苦苦哀求道:“我們光州城池狹小、兵微將寡,實在是微不足道,不值得大王您為它費心受累。大王如果先攻克壽州,我怎敢不乖乖開城投降?”

壽州位於光州以東,淮河中段,的確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是北方南下入淮的突破口之一,朱溫之前就曾重兵攻打壽州,被朱延壽以少勝多。

光州距離壽州還有很遠的距離,幾乎要穿越小半個淮南戰區,朱溫才不會上柴再用的圈套。你不投降是吧?等著被屠城吧你!

柴再用緊閉城門,據城堅守,朱溫一時也拿它沒辦法,只能採取最傳統的方法:圍困。

在消耗戰中,人數少的消耗就少。

朱溫率領規模龐大的軍隊,深入敵境,又逢冬雨連綿,自然不願意被一個小小的光州絆住手腳,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於是在圍困、恐嚇了半個月之後,見光州仍無屈服之意,也就解圍而東,真的向壽州進發。

就像這綿延不斷的冬雨,朱溫的倒黴事也是一件接著一件。

離開光州沒多遠,朱溫大軍就迷失了方向,“迷失道百餘里”,不知是偏離航線百餘里,還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行進了百餘里,總之,在淮南的土地上愛的魔力轉圈圈,兜兜轉轉,終於來到了壽州城下。

兵貴神速。

迷路和雨天,嚴重遲滯了朱溫的進軍速度,又被光州憑空耗費了半個多月的寶貴時間,當朱溫終於找到壽州時,淮南軍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戰鬥準備,以逸待勞,迎戰師老兵疲的朱溫大軍,其結果可想而知了。

朱溫打算圍繞壽州城池建立營寨,卻發現方圓多少裡都沒有一棵樹,淮南軍早就利用這段時間把樹木砍伐乾淨。不僅是樹木,房屋民舍、糧食飲水……所謂的堅壁清野,絕不留給敵人任何可以利用的物資,當年楊行密就是透過這招戰勝的孫儒,從而奪得了淮南,這是楊行密的看家本領,專門對付外來侵略者。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朱溫無計可施,只得向西暫退。

冷靜之後,朱溫也覺得此次東征過於魯莽,於是打算渡淮北返。

可就在大軍渡淮河的時候,那個不足掛齒的光州柴再用,居然派來一支敢死隊,“擊賊半渡”,擊斃三千汴軍,俘獲的軍用物資以萬為計量單位。這令朱溫大怒若狂,煩躁不已。

朱溫極不光彩地離開了淮南,宣告著第三次征討淮南的失敗。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