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溫的運氣始終不在淮南。

楊行密病重已久,歸天只在旦夕之間,繼承人的選擇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如他對朱氏夫人說的那樣,他的這幾位兒子都是難堪大任的窩囊廢,恐怕不足以承繼他開創的這份基業。特別是他的長子楊渥,名聲尤其不好,淮南文武官員一向很輕視他。

隨著楊行密身體一天天的惡化,淮南集團內部暗流湧動,不同的派系之間醞釀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先前,楊渥被外放到地方,就是政治鬥爭的一個側面映照,如謀士徐溫所說,主公病重,而把嫡長子外放,其中必有蹊蹺,不可不防。

如今,楊行密臥床不起,於是命令幕僚周隱召喚楊渥進揚州,打算讓長子楊渥繼承基業。

周隱正直樸實。正直的不加掩飾,樸實到接近愚蠢,他竟然對楊行密說道:“大公子總是輕易聽信讒言,且沉迷於打球、飲酒,非保家之人。而您的其它兒子又都年幼無知,更不足以統御諸將。依我看,廬州刺史劉威,是最早追隨您的從龍功臣,是個經過組織考驗的同志,無論是個人能力、資歷威望還是忠誠度,都值得信任,不如您讓他攝政暫管,等諸位公子長大成人,再讓劉威把權力移交給他們。”

淮南集團內部的政治派系非常複雜,我個人按照楊行密集團的發展程序進行粗略的劃分,不喜勿噴,歡迎討論:

首先是“廬州嫡系”。

比如最早追隨楊行密的“三十六英雄”,如田頵、朱延壽、劉威、陶雅、李簡、李遇、徐溫等,他們是淮南集團的奠基人,是楊行密嫡系中的嫡系。

其次,是從廬州發跡到入主揚州期間的“揚州系”。

這是淮南集團的上市之路,主要是楊行密在“廬州嫡系”的幫助下,捕捉到投資風口(畢師鐸、秦彥叛亂),使用了高槓杆融資(借兵)對舊淮南集團(高駢)進行兼併重組,最後以反殺天使投資人、風投合夥人(如高霸、呂用之)的手段,獨吞上市紅利。在這期間被挖牆角或主動跳槽過來的,都可以粗暴地劃入“揚州系”的範疇。

第三,是“宣州系”。

這裡囊括了與孫儒爭奪揚州、吞併宣州的新鮮血液,並以孫儒舊部居多,如柴再用。

最後,到淮南尋求政治避難的如朱瑾、滯留並改投淮南的河東將領李承嗣、與杭州錢鏐拉鋸戰中的降將等等,因其冗雜且政治能量薄弱,故而不再另立門戶,而以其歸順時間劃分到上述三座山頭中。

經過粗略的梳理,不難看出,在目前淮南集團內部的三座主要山頭中,資歷最淺的“宣州系”人數最為眾多,是集團的主體組成部分,社會的中堅力量;“揚州系”資歷雖然較早,在集團內的地位卻是最低,因為他們多是迫於無奈而加入淮南集團,認同感、歸屬感一直飽受質疑;“廬州嫡系”雖然根紅苗正,但其始終是楊行密的心病,因為這些元老們恃功自傲,常懷叛逆。

楊行密的管理思路也很明顯:對勞苦功高的“廬州嫡系”予以打壓遏制,對“揚州系”用心安撫,對“宣州系”則是大力提拔。無論是封建諸侯還是企業領導,亦或是民間團體的什麼班主、社長,都離不開這種管理思路。

道理很簡單,“宣州系”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楊行密給的,所以會發自內心地感恩楊行密,全心全意地維護淮南集團的利益,擁護楊行密的統治;而“廬州嫡系”則認為,楊行密的一切都是他們給的,沒有他們的幫助,楊行密會有今天?淮南集團會有今天?

例如某民間團體,歷經多年摸爬滾打,終於聞名全國之後,某些元老對薪資待遇頗感不公,於是宣佈退出,而班主卻力捧一個沒有門戶、沒有背景、沒有根基的徒弟,正因其是“三無”產品,才會對該團體、該班主產生強烈的依賴,但凡他腦子不短路,就該清楚,一旦他背離該團體,將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變得一無所有,所以無論他日後有多紅,也不會像前幾個師哥那樣出走。

周隱不揣冒昧,居然在楊行密面前力推“廬州嫡系”的劉威,而否決楊行密的長子。看劉威的職位,小小的一介刺史,這位最早追隨楊行密、奪得廬州、打敗孫儒、奪取揚州、奠定淮南基業的元老舊臣,時至今日居然只是一個小刺史,這足以說明楊行密對待“廬州嫡系”的態度。

聽到周隱這麼說,楊行密震驚不已,竟然呆呆無語,不再說話。

即便楊行密多年來對“廬州嫡系”進行刻意的打壓、遏制,但劉威仍然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劉威的聲望已經高到可以振臂一呼,就篡奪自己基業的地步!

見楊行密不再說話,周隱還以為是自己的話打動了主公,認為主公是在認真考慮讓劉威攝政的事。

周隱為他自己開啟了一段悲慘的結局。

楊行密的重要心腹徐溫、張顥對楊行密說道:“大王出生入死一輩子,槍林彈雨、刀頭舔血,不就是要為子孫建立一番基業嗎?怎麼能拱手讓於他人!”

聽到這番話,楊行密長舒一口氣,臉上露出了稍許欣慰的表情,對徐溫、張顥說道:“有你倆這句話,我死也可以瞑目了。”

如果楊行密死後有知,棺材板就壓不住了。後文將會詳述徐溫、張顥對楊氏子嗣的所作所為。

幾天後,諸將探望楊行密的病情,楊行密偷偷給幕僚嚴可求使眼色,讓他單獨留下。等眾人離開後,嚴可求近前一步,壓低聲音,“主公,萬一您有個三長兩短,軍政大事該如何處置?”

楊行密如實相告,“我已經命令周隱召大公子渥兒來揚州了,我之所以強撐著不肯嚥氣,就是在等渥兒!”

嚴可求便與徐溫等人到訪周隱,以觀察其動作。果不其然,周隱竟然擅自扣留召喚楊渥的公文,那份公文就放在周隱的書桌上,而周隱恰巧不在現場。

於是,嚴可求與徐溫“偷”走公文,派人把馳赴宣州,急召楊渥回揚州。楊行密命大將王茂章當宣州觀察使,代替楊渥。

楊渥牢牢記得徐溫的話,一看是徐溫派來的使節,這才放心前來。抵達揚州之後,楊行密宣佈楊渥為淮南留後,把軍政大權移交給他。

與此同時,朱溫平定荊襄,並東征淮南,無果而返,如前文所述。

朱溫在淮南地區缺少運氣加持。無論是天時、地利、還是人和,此時都是討伐淮南的最佳時機:楊行密病危,蠢材楊渥繼位,集團內部暗潮湧動,內亂危機重重,而朱溫新定荊襄,淮南失去淮河天險,朱溫奮荊襄餘威,震懾四方,不正是討平淮南的大好時機嗎?

理論上看,確實如此。但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朱溫缺乏充分的戰前準備工作,臨時起意,倉促東征。後勤補給成為朱溫“三徵淮南”的最大短板,並直接導致了他的失敗。

不僅缺乏糧草,就連士兵的冬衣都沒有配發,路線也沒有偵查好,竟然迷路一百多里地,給嚴重不足的後勤供應雪上加霜。

前文有敘,不再贅述。

就在朱溫飲恨退兵之後,楊行密終於永遠的閉上了眼睛,與世長辭,享年54歲。

楊行密,初名楊行愍,佔據廬州後,時任淮南節度使高駢為他改今名。世代農家,不精通武藝,但身材魁梧,手能舉三百斤,靠著一身蠻勇混社會,又因胸懷寬廣有智慧,籠絡了一大批精明能幹的小弟,在“三十六英雄”的幫助下,透過黑吃黑髮展壯大,最終佔據廬州,並以廬州為革命根據地,抓住畢師鐸兵變的機會,取得了突破性發展。

據記載,某次,他的手下將他坐騎的籠頭割斷,將裝飾用的黃金偷走。楊行密視而不見,不予追究。所謂大人不計小人過。

他的叛將蔡儔刨了他的祖墳,等平定蔡儔後,部眾勸他刨蔡儔的祖墳作為報復,而被楊行密拒絕。

早先,一位叫張洪的貼身保鏢,不知出於何種動機,突然揮劍襲擊楊行密,被楊行密躲開,張洪被現場制服,並被處死,隨後,楊行密讓張洪的好哥們兒陳紹貞繼續當自己的貼身保鏢,仍然是負劍而侍,絲毫不加懷疑。

與杭州錢鏐的拉鋸戰中,錢鏐手下名將成及不幸被俘,楊行密賜給成及一座揚州城內的大別墅,因成及是武將,故而屋裡屋外擺放著各種兵器。楊行密經常獨身一人前去探望,不穿盔甲、不戴兵器,與成及觥籌交錯、談笑風生,喝醉後就在成及的臥房裡倒頭酣眠。

除了心懷寬大,楊行密的另一特點是勤儉不忘初心。曾經有一次,楊行密視察臺濛的工作,臺濛準備了排場盛大的歡迎儀式和豐盛的宴席,然而楊行密卻面帶不悅之色。等楊行密走後,臺濛發現楊行密遺落了一件貼身內襯,那是一件打滿補丁的破衣服,臺濛趕緊快馬加鞭追上楊行密,物歸原主。楊行密捧著補丁內襯,笑道:“讓你見笑啦。我出身窮苦農家,不敢忘本!”臺濛羞愧地無地自容,自此戒掉鋪張浪費,亦崇尚節儉之風。

楊行密還發明瞭一項娛樂活動:用粗大的繩子穿銅錢,謂之“穿錢眼”。於是,他的鄰居錢鏐也發明了一項文化活動:用巨大的斧子砍楊樹,謂之“斫楊頭”。兩位藩鎮大佬互相意淫打嘴仗。

“穿錢眼”和“斫楊頭”的文化侵略一直等到“徐許之亂”時,錢鏐以子錢元璙娶楊行密之女,才算終結。有詩為證:

“錢眼楊頭舊有謠,江南江北怨難消。

如今弄玉歸蕭史,龍種能諧引鳳簫。”

龍種,是楊行密誇讚錢元璙的話,《十國春秋》記載楊行密的原話為“此龍種也!生子當如錢郎。吾子真豚犬耳!”

另外還有一個跟楊行密有關的有意思的事:在淮南江浙一帶,有部分文獻和出土文物上的銘文,有“御史大卿”或“御史大憲”、“御史大”、“光祿大”等字樣,當時的史官一臉蒙圈,這是個什麼官?歷朝歷代的《職官志》並無相關記載,後來在廣泛蒐集整理各方資料後,才搞明白,原來楊行密的父親叫楊怤,“怤”與“夫”同音,所以是為了避諱,把“夫”字改書做“卿”,或直接省略。

另外,在楊氏執政期間,“行”和“密”的同音字也犯諱,因此“荇溪”被改叫“菱溪”,“蜂蜜”也被叫做“蜂糖”。有詩為證:

“君王神勇懾揚滁,菱水蜂糖盡改呼。”

避諱,是封建傳統文化的糟粕,已被最佳化。

割據淮南期間,楊行密實行輕徭薄賦、招撫流移,治癒了自“黃巢之亂”以來的戰爭創傷,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時間,就使淮南地區恢復到戰前水平。江淮地區之所以能成為經濟中心,就與楊行密的善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歷史上對楊行密的評價還是比較高的,基本以正面為主,《十國春秋》給楊行密的蓋棺定論是不世出的非常之傑。

“以三十六英雄起自草間,殲孫儒、擒趙鍠、破杜洪、滅田頵,聲罪汴強,耀兵越徼江淮,南北以次削平,抑亦可謂非常之傑不世出者矣。”——《十國春秋》

楊行密愛淮南,淮南人民亦愛楊行密。

實際上,楊行密死後不到兩年,軍政大權就被權臣徐溫把持,但徐溫依舊不敢貿然篡位,而是先後扶持了楊渥、楊渭、楊溥,在歷經楊氏四世統治之後,徐溫養子徐知誥才敢正式取代楊氏,距離楊行密去世長達32年之久。

權臣徐氏要花費32年的時間才能基本消除(不是完全消除)楊氏在淮南的威望,足見淮南人民對楊行密的感懷。這是後話。

楊行密死後,在揚州的宣諭使李儼,代表唐王朝,任命楊渥為淮南節度使,封弘農郡王。時大唐天祐二年(905)11月。

這位李儼,本名張儼,前宰相張浚之子,被賜國姓。朱溫圍攻鳳翔,與李茂貞搶奪昭宗時,以“江淮宣諭使”的身份到揚州,賜給楊行密御衣,拜楊行密為正東方面軍總司令(東面行營都統),加封“吳王”,命楊行密討伐朱溫。此後李儼就一直以宣諭使的身份代表朝廷,長期駐留在了揚州。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