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英的操練,當然不是對標後世閱兵,到那種程度哪怕是目前的大明精銳,至少也得大半年堅持不斷的苦訓。

只需要達到朱英曾經軍訓的程度,對於現如今而言,震懾朝貢番國,已經完全夠用了。

況且如今距離朱元璋的壽誕,還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完全可以籌辦一場規模盛大的閱兵式。

而在朱英第一次在宮中操練過後,一個流傳開始在皇宮中盛行起來,這是朱元璋都沒有想到過的。

“那是大哥嘛,我是不是眼睛花了,那就是大哥呀。”

“是太子殿下復活了,亦或是太子殿下的薨逝,實際上就是一場騙局,這到底是為什麼。”

“那就是太子殿下,昨天操練過後,我雖然累得很,但還是去了一趟仁智殿,現在放在仁智殿中的,肯定是假的。”

“或許只是和太子殿下長得很像呢?”

“傻,吾羞與汝為伍,昨日操練的,盡皆是禁衛,我認識旳好幾個百戶都在其中,除了太子殿下,誰能有資格操練禁衛。”

“對,必然是太子殿下無疑,禁衛的操練,父皇絕不可能隨便交給一個陌生人,昨日操練我離得近,看得分明。”

次日破曉,眾多皇子皇孫們就圍在一起討論了起來。

不得不感嘆,八卦的力量是無窮的,昨日大夥都被整得精疲力盡,今日卻還是個個精神振奮。

究其原因,完全就是因為太子殿下的八卦,他們長期住在深宮之中,訊息渠道比較少。

所以在第一次見到朱英的時候,直接就定義成太子殿下復活了。

“只是我怎麼覺得,大哥好像是年輕了許多。”一名皇子有些疑惑的說道。

“廢話,死而復生都來了,返老返童又有何難。”另一名皇子不屑的說道。

這般一說,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可。

“你們說,今日大哥是否還會過來。”有皇子開口說道。

“定然會來,父皇讓我們一同跟隨操練,如若不是大哥,誰還能有這個膽子。不過說起來,這番操練倒是極為新穎,行走間仿若有莫大威能。”

有皇子先肯定道,而後有些感嘆,言語間似乎明白了父皇內中的含義。

諸多皇子皆是點頭。

一開始他們很是抗拒,但是到了昨天黃昏時候,所有方隊開始進行整合訓練,那一幕的場景,簡直讓所有人都終身難忘。

那種震撼的感覺,尤其是他們參與其中體會得更加清晰。

只是簡單的走路,排列,將軍人的威嚴,大軍的威懾袒露無遺,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難以想象。

“想來父皇的意思,便是讓我們親身體驗,日後就藩後,訓練將士也當是用這個法子。”

“若是有這麼一支大軍為我所用,到時候我就藩後,看誰還敢不服王化,直接翻手鎮壓,簡直太舒服了。”

皇子們開始興奮的聊了起來,他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年後冊封藩王。

按照目前朱元璋的規定,藩王可以擁有三護衛,也能掌控一萬六千八百人的軍隊。

和如今一同訓練的將士數量,也相差不大。

昨日的震撼過後,留下的就只有興奮了。

當然,這是皇子們才有的待遇,在這三十多人中,皇子不過十名左右,其餘還有庶出的皇孫,一臉羨慕的看著他們。

即便都屬於皇室,其中相差也是涇渭分明,皇子的層次,當然是不相同的。

“權哥兒,你咋不說話呢,父皇這般看重你,怕是要不了多久,便能就藩了。”有皇子對朱權問道。

在這些皇子皇孫中,等階最高的,莫過於朱權了。

雖然朱權作為十七皇子,今年十四歲,和其他皇子差不多。但在去年,即洪武二十四年,就已經被封為寧王,藩地大寧。

那裡可是臨近蒙古,眾多皇子自然明白父皇對其的恩寵,極為羨慕的同時,哪怕年歲大些的皇子,說話也很是客氣。

“沒什麼,別聊了,這快破曉了,還是趕緊回方隊中去,父皇對此肯定極為看重,若是被教頭髮現上報,怕是大家都沒好果子吃。”

朱權有些尷尬,只得說上幾句,讓眾人散開。

他尷尬不是因為其他時期,而是大家對於統領的猜測,作為知道朱英存在的少數幾人,朱權也不好直接將朱英的底細露出來。

或許這其中還有父皇的一些想法,只是聽到大家猜測大哥朱標死而復生,返老返童這些,就不知如何搭話了。

和朱權一般的,還有朱允炆,朱允熥。

朱允炆沉默不語,站在那裡周邊的皇子皇孫都隱約避讓,冊立太孫的事,皇宮裡誰還能不知道呢。

朱允熥則是小臉漲得通紅,好多次想把大哥的事情說出來,卻又硬生生的憋了回去。

若不是昨日練得太狠了,他晚上還想去找大哥玩。

而聽到朱權的話,眾多皇子也是一鬨而散。

大夥都還沒封王呢,藩地也沒個著落,若是讓父皇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封個破爛地方,估摸著連護衛都養不起。

藩王護衛的軍餉,可都是從藩地裡出,要是錢糧賦稅不夠,哪怕有三護衛的名額,也供養不起來。

其實除了塞王,多數藩王也很少將三護衛滿員,一般有一個衛所的,就算是不錯了。

真要是窮溝溝裡,一萬六千八百人的名額,實際不過千八百人,也就壯個聲色。

現在也不是朱棣靖難後的大明,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除了藩王外,郡王也是能夠掌兵的,雖然不多,但基本上也一個衛所的編織,即滿員五千六百人。

不過藩王養兵都難,郡王作為藩王子嗣,那就更不用說了,多數還只是名義上的。

除了少部分能夠達到,就現在的大明,能夠維繫府中的開支就算不錯,九成都是個顏面。

況且要是藩王兒子生得多,兄弟太多,雖是郡王,有個小縣城的郡國作為封地,都算是不錯了。

當然,能夠在皇宮內生活的,哪怕是皇孫,也都是藩王嫡子,庶子都沒這個資格。

藩王庶子,授封為鎮國將軍,且鎮國將軍諸子不分嫡庶,不再世襲罔替,全部降為輔國將軍。

也配置有兵權,不過能不能養得起,那就看自己的了。

朱元璋其實對於所有的子孫,在待遇上都是挺好的,至少所有子孫在朝廷內,都可以拿一份俸祿。

也就是說,不管怎麼生,皇宮裡都負責出錢,包括所有的朱家子孫,都不會餓死。

便是明後期百萬皇族,號稱朱明皇朝,也就是因此而來。

只是朱棣本身是藩王上位,所以心裡有擔憂。

便就斷了這些子孫們的後路,啥事都不準幹,導致皇族們沒了前進的方向,從生下來就是混吃等死,除了造娃也沒別的辦法。

顯然朱元璋不是這麼想的,在朱元璋的想法裡,不管是兵權還是內政,都儘量讓皇族子孫們上,自家人才是最可靠的。

這也是為何朱元璋提出,讓朱英來操練所有的皇子皇孫了。

這些皇子皇孫,日後就是大明的中流砥柱。

很快,操練開始。

然而讓所有將士意外的是,在方隊排列好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站軍姿,而是吃早膳。

這是很意外的事情。

即便是天子親衛將士,也是一日兩餐,早膳的時間一般都是在十一點足有,晚膳則是下午四五點。

這才清晨,怎麼就有早膳了。

大白包子,還是肉餡的,配上白米粥,那真叫一個香。

每個將士都有三個大包子,一碗粥。

由後勤計程車兵送來,眾多將士哪還客氣,一晚過去本就飢腸轆轆,一下子就給吃完了。

早膳也是有著時間規定,一刻鐘過去就開始收碗。

過後,教頭們單膝跪地,開始吶喊起來:“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眾多將士見教頭都帶頭了,顯然這是統領大人的安排,哪裡還猶豫,皆是激動跟著大喊: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謝統領賞賜!大明萬歲!”

連續三聲,聲浪傳遍整個皇宮,無論是後宮,還是正在謹身殿裡看書的朱元璋,亦或是奉天門前,正在排隊的文武百官,聽得極為清楚。

朱元璋感受到這聲音中的振奮,嘴角不由微微翹起,順勢咬了一口大白肉包,也喝了口青菜瘦肉粥。

他的包子和肉粥,可是大孫派來的廚子精心製作而成,單單香味,就讓旁邊的劉和已經多次暗暗吞嚥口水了。

其他的伺候的小宦官,那更加不用多說了,早已經開始用袖子偷偷擦拭不斷溢位的口水了。

而在奉天門外,藍玉站在五官之首,聽到這聲音,面色洋溢位喜意。

對於禁衛操練的事情,藍玉當然是知道的,包括玄甲衛那邊也是。

只是至今,藍玉還沒有見過。

他所高興的,並不是操練的結果,而是朱英開始掌控兵權了,這也就意味著距離朱英冊封太孫的時日不遠了。

最近幾天,藍玉下了早朝,就是找尚在京師的淮西勳貴們吃酒,像是幾個為首的,基本上藍玉都告知了朱英的情況。

眾人也是非常興奮,這意味著又有了重新效忠的物件。

但凡是武將們,其實對於朱允炆都不是很友好,主要還是朱允炆對於武人的鄙夷,簡直是過於明顯。

這也就導致武將和朱允炆之間,沒有那種熟悉親近的感覺。

但是換了朱英,那可就完全不同了,有了藍玉這個外戚作為橋樑,在眾多武將的心中,完全就是自己人的感受。

目前的大明,在朱元璋的統治下,還是屬於重武輕文的概念,多數武將對於文臣,也就那麼回事。

所以才會對親近文臣的朱允炆感官差了很多。

這些方面,朱元璋當然明白,若是在朱允炆上位前,才會大肆屠戮武將,不然僅僅一個藍玉案,也不至於誅連到一萬五千人。

即便是馮勝這般,連藉口都不好找的名將,朱元璋最後都直接賜死了。

這也是為了保證孫子能夠把權力都集中到自己的手裡。

......

朱英在軍姿過後,就離開了。

剩下的交給從玄甲衛調來的教頭就好了。

今日的那一聲教頭們的大喊,當然是他暗中操作的,不過並非明說,只是暗示了一下兩個從玄甲衛調來的千戶總教頭。

能夠混到千戶,在人情世故這塊,一般也不會太差,些許暗示到位就可以了,直說就太掉份了。

要是兩個千戶沒明白朱英的意思,那也沒關係,換兩個能明白過來就好了。

離開皇宮,朱英先是去了一趟番薯種植所在。

番薯這邊還是很關鍵的,其實朱英本身不怎麼想來,畢竟番薯這些作物,無須過於上心,只是老爺子比較緊張,每日都摧朱英去看看。

生怕出了什麼變故,這可是關乎到大明日後千千萬百姓的活命問題。

巡視過後,便就是目前朱英最為關心的火藥司了。

火繩槍在朱英心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這是大明近期內,對外開擴的神器。

因為在朱英的心中,近五年內,除了倭國以外,其他地方都不可能大舉進軍,哪怕是倭國,將士的人數也會控制在三十萬左右。

而不是動輒就是五六十萬大軍。

整個大明加上屯田兵也就一百二十餘萬,六十萬大軍可就是大明全國一半的兵力了。

打上一場,哪怕是贏了,那都是傷筋動骨,得不償失,損耗大明本身的國力。

在朱英的心中,戰爭便是政治的延續,無意義的戰爭打起來屬實沒有必要。

曾經歷史上的朱棣,舉六十萬大軍,五次親征蒙古,幾乎將朱元璋的家底都快給打光了,都還沒能打下來。

打個安南,都用了將近四十萬的大軍。

搞個整個大明的百姓那叫一個嗚呼哀哉,也就是後來朱高熾,朱瞻基給穩了一把休養生息,不然大明恐怕都要四處鬧騰農民起義了。

而有了火繩槍就不一樣,朱英完全可以發展小規模的行動。

比如上萬人的規模,對於大明來說還是很輕鬆的,沒有絲毫的壓力。

且有火繩槍的配合,萬人裡有個三千火銃兵,對於許多小國,簡直不要太過於輕鬆。

而且有火銃兵的加持,在海外貿易這塊,也能很有效的發展起來。

像是後世的殖民,資本主義的產生,朱英就準備遏制住,不是以民間的形式,而是以皇家商會,諸王分封的形式去搞。

最後引入到大明疆域中來。

像是曾經蒙古帝國統治過的疆域,大明理論上是屬於全部繼承,師出有名,完全可以敕封給諸多皇子皇孫嘛。

還能借此,將漢文化輸出全天下,對四海蠻夷,行教化之道。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