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臣老家河南南陽,小時候在南陽,曾親眼見到過陛下所言的軌道。”

“當時臣年幼,不知所以然,而聽陛下所講述後,再回憶起來,正是軌道用作馬車所用。”

鐵鉉高聲回道。

以他現在和朱元璋之間的距離,若是聲音小些,怕是都聽不清楚。

所以但凡朝臣,必然得聲音洪亮。

朱元璋有些驚訝。

他還以為軌道這事,是大孫想出來的,沒想到竟然在之前的朝代,就已經出現了。

不過朱元璋仔細回想,在腦海中讀過的史書,卻完全沒有跟軌道相關的事情。

軌道的好處,是很容易就能想到的,若不是造價過高,朱元璋當然要大肆建造。

微微思索一番,朱元璋認為是自己可能沒有閱讀過相關的典籍,於是目光投向翰林院那邊,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多多回顧一番,鼎石既然說了有軌道的存在,必然是真實存在過,咱讀書少,爾等幫咱想想,是前面哪個朝代,建造過軌道事宜。”

雖是問文武百官,實際上朱元璋就是想聽翰林院那邊的看法。

關於大明之前的朝代,有關旳歷史文獻都是翰林院的學士們在負責,要說對於前朝的瞭解,自然為翰林院首當其衝。

聽到陛下的問話後,翰林院所在的官員們,也開始交投接耳的探討起來。

“軌道馬車這般,我從未聽聞過,不知道各位大人可是聽說過。”

“我也未聽說過,按理說這般製作,一旦見過,必然會銘記於心,但我沒有任何印象。”

“我也是。”

“我也是。”

諸多翰林院的學士們一番討論,發現都是沒有聽說過此等軌道,甚至已經開始懷疑,是不是鐵鉉在胡說了。

不過這番言論很快就被打翻了,鐵鉉在朝臣中的聲望還是很高的,而且若是胡說,那就相當於欺君。

既然說小時候見過,自然現在也還是存在,鐵鉉完全沒必要去說謊。

“既然鐵斷事講述為真,那便肯定存在,可能關於這段的記載非常少,以至於我等都未讀過。”

有翰林院學士提出。

多數翰林院學士相互對視一番,又覺得不可能。

翰林院的書雖然多,但在場的這些學士,大學士們,加在一起,不說通背翰林院的書籍,但絕對是全都看過的。

這般想來,唯有一種可能,便是關於軌道,在翰林院中並無記載。

“或許是在元之前的朝代,絕不可能是元朝,自然也不可能是宋朝。”

有學士開口分析說道。

沒有文獻,那就透過前各朝代的情況來分析。

能夠站在奉天殿內,完全可以稱得上歷史學家,精通前各朝代相關風俗情況。

就這般,當著文武百官還有朱元璋的面,直接就開始討論了起來。

朱元璋見此,也不著急,安靜的等待著翰林學士們。

這樣的情況,在早朝的時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現在翰林院的學士們,帶頭的就是劉三吾。

劉三吾定下策略,從元朝開始,逐步向上進行推敲,分析前面那個朝代最有可能建築軌道。

即便是元朝,也不能放過,說不住就是某個封王自己幹出來的。

首先是地點。

既然是在河南南陽,那必定是正統王超才有可能。

河南自古為中原地區,南陽則是臨近許昌,洛陽,開封這些古都附近。

沒有一統中原過的國家,則完全可以排除了。

當這個意見出來的時候,範圍就小了很多。

隨後便開始針對有可能需要建築軌道的朝代。

劉三吾提出:“軌道的作用,便是大量運送輜重所需,而建造在南陽,顯然便是當時南陽需要。且既是在中原建造,則定然不止南陽一處。”

“如此看來,鐵斷事所言的軌道,距今的朝代,當極為久遠,依老夫所見,應當是在東漢,西漢。”

劉三吾的話,開啟了翰林學士們的思路。

劉三吾在現在的大明,可算是學識之最。

要知道劉三吾入朝的時候,是在洪武十八年,由現在的兵部尚書茹瑺舉薦,以‘文學應聘入朝’。

且當時的劉三吾,已經是七十三歲的高齡,為入朝的時候,便就已經名滿翰林。

入翰林院後,便就相當於翰林院無冕之首。

七十三歲的劉三吾,不但沒有絲毫糊塗的徵兆,還因博覽善記,應對詳敏,屢承顧問,悉多稱旨,而被朱元璋重用,多次想其請教治國之道。

只不過在洪武二十三年,授世子晉王經,吏部劾其‘怠職’,一度由翰林學士降為國子監助教,因其聲譽,不久便官復原職。

現在的劉三吾,已經是八十歲了,還能稱得上才思敏捷。

從這分析軌道的朝代之事中,便可見一斑。

“西漢不可能,西漢缺馬,軌道馬車自然需要大量駿馬才能拉動,騾車和牛車定然不行,唯有可能是東漢。”

有精通西漢史學的學士,當即提出。

諸多翰林學士,也是紛紛點頭,這般看來,唯有東漢了。

一番討論過後,東漢的可能,卻在不斷的被排除,雖說有人提出假設,但其理由也站不住腳。

討論到這個點上,已經過了兩炷香的時間,不管是其他官員還是朱元璋,都有些不耐煩了。

朱元璋見商量這般久,便就準備先擱置此事,讓這些翰林學士們,下朝後再行商議,最後給他一個結果。

此時,劉三吾半眯著眼睛,開口說道:“諸位同僚可否想過,這南陽軌道,是否為先秦所鑄。”

此言一出,諸多翰林學士馬上就安靜了下來。

原本準備開口說話的朱元璋見此,也就停下。

朱元璋目光示意,馬上就有宦官快步走來,將剛才劉三吾等翰林學士講述的情況,稟告給朱元璋知曉。

在奉天殿朝會中,每隔數米就有官宦站立。

這些奉天殿宦官的職責,一是為了監視官員有沒有逾越的地方,在沒有陛下的允許下,很多不符合禮儀的事情,都會被這些宦官們記載。

包括談話也是同樣,重要的談話會被熟記,而後隨時傳達給朱元璋。

朱元璋聽完後,微微點頭。

按照翰林學士們的分析,顯然秦朝是最有可能。

且秦朝在此方面上,也有其他類似的舉措。

譬如‘秦直道’,‘秦馳道’。

現在看來,再出一個‘秦軌道’也是完全可以理解,且非常符合秦朝作風。

秦朝對於修路這塊,最為積極,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全國範圍內道路的修築。

可以說,秦往後所有朝代的交通幹道,幾乎都是依照著秦朝的道路進行。

甚至到近兩千年後現在的大明,在許多大城之間的道路,都是由秦朝開闢出來,延續至今。

“看來自秦五尺道與秦長城、阿房宮、始皇陵、靈渠、直道、馳道七大建築後,秦軌道將會是先秦第八建築。”

朱元璋一錘定音,頗為感慨的說道。

對於秦始皇,不管是在文獻中,還是歷代皇帝,諸多官員,天下文人,都是極為敬佩且崇拜。

不單單因為他一統天下,為第一位皇帝。

更是在諸多國家建設上,立下了太多的功勞。

朱元璋也是有偶像的,秦始皇就是他所崇拜的偶像。

可以這般說,自秦朝後至今一千六百年的時間裡,誕生了如此多的朝代,國家。

除了火器外,在大多數方面,各個朝代和國家,對於秦朝而言,根本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秦朝,是第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封建王朝的巔峰所在。

朱英曾經就和朱元璋說過,若是現在的大明對上巔峰的秦朝。

時空錯亂下,唯有五五開。

實則這還是有些過多了,真要打起來,就現在的大明,根本不可能是秦始皇統治下秦軍的對手。

大明如今常備軍一百二十萬,秦朝一統天下後,約莫常備軍為八九十萬的樣子。

然而大明的常備軍,多是屯田兵。

而秦朝的常備軍,盡皆職業兵。

職業兵和屯田兵的差距,那可不是一星半點的相差,同樣兵力的情況下,屯田兵只有被碾壓的份。

這也是為何,朱英堅持要打造職業兵的概念。

在朱英的設想中,屯田兵只會作為後備兵源,日後的戰爭,將會慢慢轉由職業兵主導。

“鼎石。”

“臣在。”

“你便回一趟南陽,將曾經見到的那處軌道查探一番,帶部分回來,咱好好瞧瞧。”

“臣遵旨。”

.......

朱栴(zhan),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十一年正月生,去年封慶王,藩地寧夏。

即便是封王了,也逃不過被操練的下場,便就如同朱權一般。

史記,朱栴是慶王府第一代慶王,他歷經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六朝,在寧夏生活了四十五年。

因為和朱允熥同一年生的緣故,雖然一個在年初,一個在年末,且還是叔侄,但這並不影響兩人的關係。

朱栴的性格和朱允熥比較接近,在諸多皇子裡也不算起眼,所以兩人也算是臭味相投了。

兩人在臨近的方隊,歇息之餘,也就順道聊聊天。

在歇息的時候,離開方隊聊天,也就是皇子皇孫們才有的特權,顯然對於這樣的特權,諸多將士們沒有任何意見。

在皇權為天的王朝,皇子皇孫們跟著他們一同操練,那已經是莫大的榮耀,就這事,便值得將士們吹一輩子的牛。

“我曾經可是跟著某某皇子,某某皇孫一起操練過的,當時他就站在我旁邊呢。”

“你說那誰誰親王,郡王呀,當時他們就跟我一同,在大內操練呢。”

諸多將士們,便就是現在,都已經打好往後吹牛的腹稿了。

朱栴對朱允熥說道:“皇侄,昨日夜裡,我去了大兄的仁智殿中,在殿中的,絕對是大兄無疑,如此看來,操練我們的統領,指不定跟大兄關係匪淺。”

“我眼力好,咱們的統領看上去,頂多不過二十出頭,皇侄你說,這是不是你父王的私生子呢。”

皇宮裡嘛,大家除了讀文習武外,也就沒別的事了,十幾歲的少年,最是好奇心重的時候。

朱允熥聽到這話,本來就因為操練而有些紅的面色,立即變得通紅,馬上反駁呵斥道:“十七叔,你胡說,我大哥...”

說到大哥這裡,朱允熥一下子反應了過來,連忙止住。

大哥的身份,到現在皇爺爺沒有交代,知曉的除了自己和姐姐外,也就是二哥允炆,十七叔朱權了。

姐姐和二哥,自然和大哥關係更為親密,十七叔也是皇爺爺指定過去的。

除此之外,也沒沒幾個人知曉了。

自己可不能暴露出來大哥的身份,或許對大哥有幾分不利。

朱允熥雖年紀不大,但在皇宮長大的孩子,箇中政治智慧多少都要一些,依稀明白大哥現在身份的情況。

朱栴耳朵尖著呢,一聽這話,馬上就知道皇侄允熥,肯定知曉統領的情況,而且那句‘我大哥’更是意味悠長。

眼珠子一轉,朱栴就佯怒道:“皇侄,這可就是你的不對了,咱倆關係這般鐵,說是叔侄,實則同年所生,我一直視你為至交好友。”

“這般事情,你不便對別人說,對我還要瞞著嘛。”

“再者說了,我怎麼也是親王,去年父皇封我為慶王,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瞞一家人,能有什麼事情,是我不能知曉的。”

“還是說,你已經不把我當摯友了。”

說到後面,朱栴神情落寞,就好像被人揹叛了一般。

朱允熥見此,神情有些不忍。

他和十七叔朱栴的關係,確實極好,兩人地位也差不多,朱栴為藩王,但他朱允熥也是嫡孫,日後定然也是藩王。

在去年朱栴封為慶王的時候,兩小還一起說過,日後同為藩王,當守望相助。

想到這裡,朱允熥輕輕咬牙,左右瞧了瞧,低聲說道:“十七叔,這事我可從未告訴過別人,你可莫要跟別人說。”

“你放心,咱倆相交這般久,你還不知道我的為人嘛。”朱栴立即說道。

朱允熥輕輕點頭,而後附耳過去,小聲道:“統領可不是私生子,那可是我親大哥,真正的嫡長孫。”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膽小如鼠九皇子,一刀能殺九十九

種花家小熙
林峰魂穿太宣九皇子,開局便是生死危機的局面。林峰:這還玩個雞毛,直接寄……嗯? 大兄,你的太子妃竟有這等美貌?那我也不是不能再掙扎一下!不過再怎麼掙扎,似乎也難敵他國的國力過於強盛啊,這……叮,嘎嘎亂殺系統已啟用! 這讓朕如何是好啊!
歷史 連載 2萬字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地主家沒有餘糧啦

芒鞋女
西南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無數百姓逃荒而去, 唯獨近溪村村民齊齊整整,頗為淡然,一問,原來是有地主救濟。 趙家的田地今年休耕,損失並不嚴重,有趙家幫襯,日子雖難,但能過。 可趙家不這麼想,眼瞅著動亂要來了族裡人還無動於衷,都快急瘋了。 這日,趙家把糧倉一開,領著全家人先逃了。 他們一走,族裡人奔走相告,“地主家沒有餘糧啦,趕緊逃難去啊!” 這是一篇古代逃荒文。 本文將於12月27號(週三)入v,希望
歷史 連載 5萬字
將門梟虎

將門梟虎

江左俊傑
僱傭兵穿越到大楚國,成為百戶所軍戶吳年。家裡頭窮的叮噹響,還有一個每天被原主暴打的童養媳。 北邊的蒙元人漸漸強盛,頻繁南下劫掠,大楚國朝不保夕。
歷史 連載 359萬字
囚妄

囚妄

止御
大啟三百五十五年——沐景風繼位,號敬淵帝 江湖勢力紛爭,內有亂臣賊子禍亂朝綱,外有強敵虎視眈眈 十五年前一名女嬰被抱到一處山門外 十五年後,臨淵閣有一名喚斷鴻的少女私自下山遊歷尋找自己的身世 剛一下山就意外被捲入一場皇權貴胄以及國家間的紛爭中,在此期間無意中發現自己的族人皆是死於非命 在下山期間情竇初開的息斷鴻對身為祭妡閣閣主兼國師的某個面具男一見鍾情 祭妡閣作為大啟境內最大的山莊,背後勢力連敬淵
歷史 連載 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