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眉鼠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百家姓》只是啟蒙讀物,但從它現世的那天起,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是非常深重的。

古代有蒙學,就是啟蒙之學。然而華夏曆史從上到下數千年,一直到辮子朝,真正的啟蒙讀物只有三種,《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

如今的唐朝,在李欽載之前,三字經和百家姓還沒面世,孩童啟蒙所讀的只有《千字文》。

昏庸的君主希望的是百姓愚昧,因為愚昧才好管理,容易煽動,也容易糊弄。

但對英明的君主來說,他希望看到的是知識經義的普及傳播。

因為讀書才能明理明德,知禮義廉恥,犯罪的人就少,造反的人就更少,不僅維護天下治安,更能鞏固統治。

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功練,這特麼才叫天下大同呀。

李治無疑是英明君主,他很快便看到了百家姓的價值,不僅僅是啟蒙方面,還有政治方面的。

“《百家姓》麼?來得正是時候。”李治眯眼笑了起來。

武皇后不解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治悠悠道:“兩年前,朕的舅舅長孫無忌去世,關隴世家和山東士族對朕表面恭順,然而背後卻頗有怨恚,父皇在世時,這些世家門閥對父皇可謂忠心耿耿,可父皇崩逝後,他們便有些不安分了……”

武皇后能在李治的後宮中廝殺出來,廢掉了王皇后成功上位,她的政治嗅覺也是非常敏感的,聞言鳳眼一亮。

“陛下是說,借《百家姓》繼續打壓世家門閥?”

李治拈起桌上的紙,紙上密密麻麻寫滿了字,正是李欽載所撰《百家姓》全文。

屈指彈了彈薄薄的紙張,李治悠悠道:“昔年父皇在世時,曾旨令高士廉修撰《氏族志》,高士廉三易其稿,終於合了父皇的意。”

“氏族志中,我李家皇族為第一等,外戚次之,各大世家門閥為第三等,父皇這一舉動,將天下的世家門閥狠狠敲打了一次。”

“父皇能做的,朕為何不能做?”

武皇后鳳目放光,低聲道:“陛下欲重修《氏族志》?”

李治笑而不答,眼睛盯著面前的百家姓,忽然嘆道:“英國公的這位孫子,大才也!”

武皇后掩嘴笑道:“聽說是為了給他的孩子啟蒙,又覺得千字文太深奧難懂,於是索性親自編撰了《百家姓》。”

李治一愣,意外地道:“李欽載有孩子了?朕未聽說他成婚呀……”

武皇后哼了哼,道:“臣妾著人打聽了,李欽載也不是省油的燈,孩子都快五歲了,早年間與府裡的丫鬟私通生下的,無名無分連庶子都算不上,但他對那孩子倒是頗為疼愛。”

李治不以為意地笑了笑,道:“男人嘛,難免有衝動失智之時,朕當年與你還不是……”

武皇后臉蛋兒一紅,輕輕推了他一下,嗔道:“陛下,光天化日的,又是大殿之上,不可胡說忘形!”

李治大笑,隨即突然眉頭一皺,雙手用力按住腦袋,痛苦地呻吟起來。

武皇后慌了,急忙站起來道:“陛下風疾又犯了嗎?”

扭頭望向殿外,武皇后沉聲道:“來人,快宣太醫!”

李治呻吟片刻,這才擺了擺手,道:“無妨,朕好些了。”

武皇后擔心地看著他,嘆道:“陛下的風疾發作最近越來越頻繁了,請遍天下名醫都無法根治,可如何是好。”

李治苦澀一笑,道:“朕自問未做過殘害忠良荼毒百姓之事,為何受此天罰,朕也不知道。”

指了指面前的百家姓,李治繼續道:“科舉要推行下去,世家門閥的阻力很大,恰在此時,李欽載編撰了《百家姓》,豈不是與當年父皇的《氏族志》相呼應?不得不說,這是天意呀。”

武皇后也點頭,若論對世家門閥的痛恨,她其實比李治更甚。

當年廢王立武一事,以長孫無忌為首的世家門閥代表,對她可是口誅筆伐,那一次她與王皇后爭鋒,誰若敗了,結局必死。

後來王皇后敗了,果然也死了。

而武皇后,等於在鬼門關上走了一遭,這些全拜世家門閥所賜,教她怎能不痛恨世家?

“陛下欲向天下推行《百家姓》,以此敲打世家門閥?”武皇后當即問道。

李治點頭,沉聲道:“對世家門閥,朕既要用,也要防,從朕登基開始,便決意要推行科舉,打通寒門子弟入仕的道路,世家門閥給朕阻力,朕就要不時敲打他們。”

“這篇《百家姓》,表面上是孩童啟蒙之物,可若是推行天下,百家姓上對姓氏的排名人人皆知,效果可比當年父皇的《氏族志》好上無數倍。”

武皇后再次看了《百家姓》幾眼,嫣然笑道:“這李欽載倒是好才情,編撰的百家姓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將天下世家之姓的排名有意排到後面,莫非他是故意迎合陛下的心思?”

李治大笑道:“這年輕人,不僅聰慧,心眼也不缺,甚合朕意。”

說著李治神情一肅,道:“傳旨尚書省,將《百家姓》頒行天下,各州刺史,縣令,學政博士,皆需在各州各縣各鄉張貼《百家姓》,告訴尚書省,此舉只為天下孩童啟蒙之用,並無他意。”

武皇后抿唇輕笑。

理由很強大,跟掩耳盜鈴似的。只為孩童啟蒙用得著到處張貼?連鄉下村莊都貼上,同樣是啟蒙讀物的《千字文》怎麼不見你到處張貼?

武皇后目光閃動,輕聲道:“陛下,可有算過英國公之孫最近為大唐社稷立了多少功勞?”

李治一愣,然後若有所思地喃喃道:“神臂弓,馬蹄鐵,百家姓,有文有武,而且每一樁都是大功,英國公家的這位孫兒不簡單,國之大才呀……”

武皇后點頭,又道:“陛下,這等大才之人,不可不重用,可不能真的任其懶惰放蕩,好好的人才扔在家裡混吃等死,對社稷對天子,都是莫大的損失。”

李治苦笑道:“你可曾揣度過英國公的意思?”

武皇后睜大了眼:“孫兒出息了不是好事嗎?”

李治搖頭:“英國公功勳顯赫,他其實並不願孫兒被委以重職,怕的是木秀於林,更怕李家權柄過重,引朕猜忌。”

武皇后蹙眉:“陛下非狹量之輩,老國公怎能……”

“有衛國公李靖之前車,英國公怎能不引以為戒?”

武皇后恍然,衛國公李靖,大唐當年擊敗東*突厥的首功之臣,正是因為他擊敗突厥,軍中聲望達到了巔峰。

就算胸懷寬廣如李世民者,也不得不懸起了心,當年李靖班師回朝後,朝臣們不僅不讚其功,反而紛紛參劾李靖縱兵搶掠,很難說背後是不是李世民的暗中授意。

後來李世民與李靖關上房門深聊了一次。

君臣二人聊了什麼不得而知,但從此以後李靖便交卸兵權,閉門謝客,一直到臨終老死,也不曾再參與軍務和朝政。

站在帝王的立場,李世民如此處置,也不能說他錯了。畢竟李靖的存在確實對皇權產生了威脅,實在是他在軍中的聲望太高了,高到只需登高一呼,千軍萬馬便很有可能幫他推翻立國不久的大唐。

李世民沒有弄死他,而是讓他平安活到壽終正寢,其實也能說明李世民確實是個胸懷寬廣的帝王,能做到這個地步,很不容易了。

武皇后終於明白了英國公李勣的心理。

他害怕步李靖的後塵,不願讓孫兒李欽載掌握太大的權柄,皆因對皇權的敬畏。

敬畏皇權的家族,才能活得長久,家業百年興旺。

人越老越精,李勣無疑是個精明又聰明的老人。

弄清原委後,武皇后哂然一笑,道:“李欽載才氣本事都不缺,又正是鋒芒畢露的年紀,老國公攔了一次兩次,還能攔他一輩子不成?”

李治猶豫片刻,道:“編撰百家姓亦是大功,有功不可不賞,但看在英國公的顧慮份上,朕又不能重賞……”

“著舍人擬旨,可晉李欽載諫議大夫,著賜宮中騎馬,金魚袋一,紫金玉帶一。”

說著李治頓了頓,又道:“李欽載那個兒子……是私生子麼?”

武皇后點頭:“與丫鬟私通所生,確是私生子。”

李治笑道:“他那麼疼愛孩子,親自為孩子編撰《百家姓》,倒是給朕幫了不小的忙,按理說,那個私生的孩子也不能不賞賜。”

“便給他那個孩兒封個‘輕車都尉’的虛銜吧,長大後若是個人才,朕再重用。”

武皇后笑道:“陛下仁義慷慨,臣妾拜服。”

李治咂了咂嘴,忽然笑道:“說來朕倒有些想念李欽載了,上次與他接觸後,朕才知道他也是個秒人,與他閒聊亦有所得。”

武皇后頷首道:“臣妾也聽過陛下與他聊天,確實言中有物。不過臣妾聽說李欽載如今在渭南縣的莊子裡,主持李家秋收後,李欽載便留在莊子裡沒回長安。”

“那就著舍人去宣旨,然後把他帶來長安,朕欲與李卿奏對。”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楚小縣令:長腿老婆找上門

大楚小縣令:長腿老婆找上門

春山山
下載客戶端,檢視完整作品簡介。
歷史 連載 5萬字
公主成群,贅婿家裡放不下了

公主成群,贅婿家裡放不下了

逍遙的風
工地搬磚被砸死,他竟意外穿越。猛然醒來,只見一絕美女子在懷。凌雲狂呼,蒼天不薄啊! 誰知未婚妻找上門。什麼,這女子是大燕第一才女?還是未婚妻姐姐? !!
歷史 連載 6萬字
她不可能真的想殺我

她不可能真的想殺我

一江聽月
十六歲的隗喜穿越了,帶著一副先天性心臟病的身體,來到了一個違背科學價值觀的修真界。 這裡到處充斥著危險,穿越的第一天,她就遇到了青面獠牙的惡鬼。 後來,她覺得自己要死在這個陌生又可怕的世界裡,卻又峰迴路轉。 她遇到了一個好人。 他是一名修士,名聞如玉,年紀不大,性子溫潤如玉,至情至性。 他救了她,後來還喂她吃了一顆丹藥,讓她幾乎停跳的心臟重新開始跳動。 她在這裡如浮萍,只能以報恩之名尋求他的庇護,
歷史 連載 7萬字
搶了孽徒男主的飯碗

搶了孽徒男主的飯碗

金宮
【壓軸題】:如何從孽徒男主手裡,拯救即將被關小黑屋的無辜師尊? 沈映宵思索片刻,大筆一揮:“只要我先一步把師尊搶走,就能碾平男主的路,讓男主無路可走!” 孽徒師弟:? 師尊:? · 沈映宵穿到一個修真世界,成了孽徒男主的溫潤大師兄。 “根據劇情,我的天才小師弟和我的美人師尊,即將展開一場動輒以全天下陪葬的虐戀情深。” “而我這個大師兄,則會因維護師尊,被男主失手誤殺,成為橫亙在師徒之間的一根拔不掉
歷史 完結 1萬字
從鋪兵開始橫掃天下

從鋪兵開始橫掃天下

草原五班副
三十里鋪驛站有個傻子鋪兵,不爭不搶。什麼?他都能當上驛丞了,這怎麼可能,以前我還罵過他。 驛丞大人,我堂堂驛兵,去站崗不合適吧?那個傻子驛丞怎麼不來謝我,我可是縣令,他是不是真傻? 什麼?葉楓,縣令你也敢捆,還有王法嗎!天下驛丞無品,唯獨三十里鋪驛丞是一品,我這個巡撫還怎麼開展工作? 參他?你說得對,我現在就上摺子參他。葉楓,我只是提個意見,你竟帶十萬精兵圍住巡撫衙門!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