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六祖惠能在大梵寺的說法,由他的貼身弟子法海禪師記錄了下來。後經發展,成了佛教界的瑰寶《六祖法寶壇經》。

法海禪師(650-730),本姓張,字文允。韶州曲江縣人。少年時本是一介儒生,才氣橫溢,長習佛典,最初於鶴林寺出家。他第一次參拜六祖惠能時,謙虛地問:“我有個問題十分迷惘,什麼叫做即心即佛?”

六祖惠能答道:“沒有生起正念以前的念,叫真心;正念生起以後不斷滅,這就是佛。能變成萬法一切相的。是真心;能遠離萬法一切相的,就是佛。若要我將全部說出來,那就花費多少時間也做不到。”

六祖惠能說到這裡,停了一下,又道,“你還是聽我的偈頌吧。”

“好。”法海恭敬地看向六祖惠能,只見偈頌隨六祖口中而出: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

意中清靜。

悟此法門,

由改習性。

用本無生,

雙修是正。

法海禪師聽了六祖惠能的開示後,雙眼露出了希望的光彩,眼前的層層迷霧被一隻無形的手拂去,露出了一片光明。

法海禪師似乎踏進了大徹大悟的境地,其後,他曾寫了一首偈語,抒發自己對這次參偈的深切感受:

即心原是佛,

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

雙修離諸物。

法海禪師落髮前讀過不少書,進空門後勤奮好學,有一定文字功底,寫的字娟秀有力,每次六祖惠能向信眾講述佛經與禪法,都是法海禪師作記錄員的。

這一次,法海禪師將六祖惠能在大梵寺講的佛法記錄下來,成了初具規模的《六祖語錄》。

韶州韋刺史文才橫溢,拿過法海記錄的《六祖語錄)。仔細看過以後,心潮澎湃,興奮得滿險通紅:“法海大師,六祖講的自性本身清淨,力揚明心見性,實際將天竺的禪學與我們的教義交融地揉合在一起。這種將佛、道、儒三教統一歸化的觀點是前所未有的。而裡面所述的禪法深入淺出,妙解物語,令人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但下官看來,你這樣數碗是碗,數碟是碟的記錄,似乎單調了些。”

法海禪師眨著眼睛,問道:“韋刺史,你的意思是?”

韋刺史:“師祖成就可比得上巍峨泰山,而他又是一個多麼平凡的人。他的生平,如同長河那麼曲折,又極具哲理性,你將此整理,留以世人,定然有不少警示作用。”

法海禪師雙手一攤,滿臉無奈的神色:“韋刺史所言極是,

只是貧僧已盡了自己的力,可謂是江郎才盡了。”

韋刺史:“既然你自認為已江郎才盡,大可再見才人,與你補充與豐富嘛。“

“寶林寺裡,僧眾雖多,但他們一致公認我的才華屬於最好,而我自問也不過如此而已。”法海禪師臉有難色,“你叫我在寺裡找什麼人呢?”

韋刺史臉龐含笑:“寺裡不行,就在寺外找嘛!”

法海禪師:“寺外?寺外的人即使有狀元般的文才,但不懂佛理禪機,寫出來的東西不是對牛彈琴嗎?”

韋刺史:“那也未必,這樣吧,我向你推薦一個人”。

法海禪師:“誰?”

韋刺史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胸:“我。”

“你?”法海禪師以愕異的目光盯住韋刺史好一會,才搖了播頭,“不行,不行。”

韋刺史:“為什麼不行,是不是嫌棄下官一沒有文才,二不懂佛理禪機?”

法海禪師:“非也。”

韋刺史:“那麼,為的是哪一樁呢?”

法海禪師:“你身為韶州刺史,乃一州之最高長官,州務繁多。農林牧漁,樣樣都要管,哪有什麼空暇去幹這些佛門的事呢?你不怕人家譏嘲你不務正業嗎?”

韋刺史笑著回答:“這並非不務正業,而是在幹堂堂正正的大業。”

這下子,輪到法海禪師大惑不解了,他巴眨著迷茫的眼睛:“你越講,貧僧越是糊塗。你不妨詳細將道理向我道來吧。”

“好。”韋刺史朗聲地,“佛門提倡懲惡揚善,這正符合我們做人的宗旨,摒棄暴戾,弘揚正氣,民風純樸,社會秩序漸好,這是於社會於民眾都是有益的事。”

“.....”

韋刺史將《六祖語錄》帶回府去後,在管治州府的同時,挑燈夜戰,花了不少時日,將《六祖語錄》從文句上梳理通順,在內容上充實豐富,自己反覆審閱,認為滿意了,再交還給法海禪師。

法海禪師接到韋刺史的修改稿,在其後的日子裡,再將六祖的生平及進東禪寺學禪法的前前後後新增上去,還補充了不少法語,在莊嚴的法理裡面,充滿了機智與幽默,幾番修改,最後定稿,名為《法寶壇經》,又稱《六祖壇經》。

……

再說一直與師父形影不離的慧詹,這次破例沒有跟隨師父六祖去韶州大梵寺。

因為,他要去更遠的地方——西京長安受戒去。

歲月流逝,他已經從一個頑皮的小沙彌,長成了一位風度翩翩的青年比丘。

他在北上西京受了具足戒之後,在回曹溪的路上,順便來到了大師兄行思所住持的江西吉州青原山靜居寺。

此時,青原行思的“米價”公案,早已轟動禪林,無數僧衲爭相參究。在禪宗史上,這一公案影響極大,至今仍常有禪者參究。

行思以他弘深的悟境、精妙的禪法,終成一代大宗師。

當年,小慧詹到達曹溪之時,行思早已經離開,所以並不認識他。行思詢問道:“你從哪裡來?”

慧詹頗為自豪地回答:“我從曹溪來。”

曹溪,是行思在師父六祖的錘鍊下脫凡成聖、開悟得道的地方;

曹溪,是天下禪僧心目中的聖地!

行思不禁抬起頭,看了這個青年比丘一眼。

曹溪是禪的故鄉。從那裡來的禪僧,應該渾身浸透了禪的滋潤吧?

因此,行思問道:“帶了些什麼東西來呢?”

慧詹當然知道,師兄問的不是禮物,而是像當初六祖問他的一樣。像見到自性了嗎?本來自性,無形無相,如何表示?於是,慧詹站立起來,抖了抖身體,表示沒有什麼東西。

然而,行思並不認可,笑說:“還是帶著磚塊、瓦礫呢!”

本來自性,了無一物。慧詹之所以抖動身體,是因為他還認為有個自性在。

而這,在行思看來,就是破爛,就是垃圾,就是磚頭瓦塊!

慧詹冰雪聰明,立刻明白自己是靈龜拽尾——雖然掩蓋了爬行的蹤跡,卻將尾巴來回掃動的印痕留了下來。他畢竟年輕,又是性情中人,時時刻刻不忘爭強好勝。

於是,他立刻反問道:“難道,大和尚您這裡有真金給人嗎?”

慧詹是在以真金比喻佛法。

然而,若是將佛法當成固定的、具體的、有形的東西,就謬之千里了。

因為佛所說的教法是水靈靈、活潑潑的,而且是隨機的——隨眾生的機根而方便設教,所以有無量的法門。

佛是大醫王,會根據每個病人的不同病情、不同體質開出不同的藥方。

同時,佛法沒有分別,更沒有高貴低賤。佛法是因病施藥,只要對症,一根草就是最好的良藥。

因此,行思舉重若輕,輕輕說道:“假如有,你要放在什麼地方呢?”

是啊,金屑雖貴,入目成翳;佛法雖妙,執著成病。

由此,慧詹知道了禪海的深邃玄妙,波瀾壯闊。

他重回到曹溪後,認真閱讀大藏經,曾提出六個重大問題,向師父請教。在六祖惠能的點化下,他終於融會貫通,徹底覺悟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明:嘉靖修仙啦

大明:嘉靖修仙啦

慵懶的貓大
一個搞笑的飛昇大佬,一個噶了的嘉靖,兩者合二為一,於是,一個修道打算重新飛昇的新嘉靖,誕生了。 (最近看大明王朝1566覺得很棒,於是按照該劇情構造一個架空大明,書寫一段新嘉靖努力飛昇的故事。 )(新嘉靖前身為青雲界飛昇大修,因沉迷仙光奧秘,丟失仙界接引座標,最後被虛空毀滅,誰知一線生機下,重生在了劇情剛開始前的嘉靖身上。 對方不想當皇帝,並借用龍氣準備再次飛昇,畢竟散仙比凡人要強。)
歷史 連載 3萬字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逼我和離,看到我繼承皇位,你後悔了?

燕麥葉
妻子蕭傲玉凱旋歸來,榮耀加身,林徹歡喜相迎,卻不料第一句話,她便提出了和離。 “林徹,如今我乃皇上欽封玲瓏上將,你配不上我了,好聚好散吧。”林徹笑了,四年來的所有付出,換來的卻是這個結果。 他轉身離去,龍歸朝廷,整頓朝綱,誅殺奸佞,國之大昌!蕭傲玉苦苦哀求:“林徹……不,皇上,我錯了,你不是最愛我了嗎,我們回到以前吧……”林徹:“來人,趕出去……”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上錯花轎,正德成了我舅哥

大明:上錯花轎,正德成了我舅哥

拾月飛雪
【無系統+爽文+搞笑+穿越】\n陳子玉穿越了,來到了大明弘治年間,成了平江伯的獨子! \n一個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的紈絝敗家子!\n剛一睜眼就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在老爹的淫威下,被家丁押送著去拜堂成親! \n恰巧碰到弘治皇帝獨女太康公主朱秀榮和壽寧侯嫡長子張康年成親。 \n大婚當日街頭撞親,結果陰差陽錯間,太康公主被抬到了平江伯府上。 \n當陳子玉知道真相的那一刻,頓時都傻眼了。\n臥槽!\n弘治皇帝
歷史 連載 23萬字
穿越大唐:我在五姓七望當少主

穿越大唐:我在五姓七望當少主

永航呀
一位來自21世紀的年輕人,穿越到了五姓七望中清河崔氏少主崔景舟的身上\n開局獲得系統大禮包,得到顏體書法和霸王武力。 \n入京第一件事,先幫助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n透過系統獲得:製鹽術,造紙術,印刷術,火藥\n且看崔景舟如何玩轉大唐,打造真正的地球霸主\n……\n……
歷史 連載 1萬字
竊玉春臺

竊玉春臺

須夢玉
一身正氣恪守禮教後期逐漸瘋批賀御史×外表古板肅穆實際美豔撩人而不自知的姑姑 秦相宜的第一段婚事嫁得不好,夫家有錢無勢,身上還有些說不出來的毛病。 她正值綽約年華,被前夫折磨得遭不住,便一氣之下和離了。 這一和離了才知,原來和離女的日子並不好過。 世人冷眼不說,兄嫂當家後,家裡更是沒有她的容身之處。 兄嫂家的侄女到年紀議親了,那議親物件生得品貌非凡、唇紅齒白,叫她一聲姑姑甚是有禮。 對方拿她當姑姑敬
歷史 連載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