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六十二章汪海洋誅殺李世賢(1)

康王汪海洋於梅林、苦竹、上奎洋一帶休整十日,復集全軍,攻擊大埔。

1865年5月3日,先鋒官、天將胡永祥率軍一萬,先行出擊。粵軍都司鄭邵忠負壘頑抗,兩軍接戰一日,天黑各散。

粵軍副將方照軒以鄭部兵單,即遣一軍,馳赴五通廟,依山傍谷,靜伏以待。

4日黎明,汪海洋率軍五萬,進至五通廟,不由分說,即行圍攻。中午時分,方照軒率主軍加入戰團,太平軍攻勢頓挫。汪海洋亦不強攻,飭令各部,就地築壘,輪番攻擊。

傍晚時分,佑王李遠繼督率後軍趕至,汪海洋即飭各部,合圍大埔,逼城而營。翌日黎明,太平軍兵分二路,一路圍城而攻,一路圍攻方照軒一軍。

方照軒設伏誘擊,汪海洋猝不及防,倉惶而退。攻城之軍不明戰況,亦退。

汪海洋大軍圍攻大埔時刻,粵軍副將吳光亮偕候補知府康熊飛,偷襲苦竹,一擊而得。

苦竹失,後路被堵,汪海洋無奈,遂令各部沿忠坑、漳溪,撤攻永定。

永定城外有一要隘,名曰射獵凹,汪海洋飭令偕王譚體元攻之。

譚體元查觀地勢,即令各軍分築四壘,困圍射獵凹,以絕永定楚軍增援之路。入夜,復又添築數壘,以為死困。

二日後,壘內楚軍米糧火藥俱盡,譚體元發令完畢,一馬當先,衝入敵壘,手起刀落,陣斬楚軍總兵丁長勝;統帥驟失,守軍慌亂,一千餘人,皆被砍殺。射獵凹大勝,太平軍士氣徒增,汪海洋復又調兵遣將,合圍永定府城。

永定若失,全域性被動,劉典急令康國器馳援王開琳部。

5月17日,康國器率軍二千,進抵湖雷。汪海洋飭令佑王李遠繼率部阻擋。激戰一日,遠繼不敵。汪海洋親率二萬大軍,馳援助戰。鏖戰正酣,劉典率主軍趕至。汪、劉二軍,接戰竟日,相持不下。

汪海洋大埔慘敗,入粵之路被堵,李世賢不敢坐視,即飭全軍,捨棄漳州,兵分二路,一路由永定上、下坪至赤草埔,勾連汪海洋大軍。世賢親率一路,由平和進軍漳溪、大靖,並飭令陸順德、丁太洋二軍,速舍漳浦、詔安城垣,俱至平和會合,另覓生路。

丁長勝全軍覆滅,左宗棠大悲,泣奏:四月二十二日,永定射獵凹之敗,新湘六營、老湘兩營俱陷,宿將丁長勝死之,為臣軍從來未有之事……

左宗棠奏報完畢,速記查漏補缺,急令高連升、黃少春、劉清亮三部,馳赴下溪一帶,截斷李世賢與陸得順、丁太洋二部之聯;郭松林、楊鼎勳部,即刻圍攻漳浦、詔安。

高連升得令,即偕黃少春、劉清亮二部,於5月21日,進抵平和城下,攻城擊李,一併而行。兩軍接戰,往來衝擊三十餘次;中午時分,李明成,朱興隆後隊趕至,楚軍漸落下風。

高連升見狀,急遣一軍,繞後襲擊;李世賢不備,倉猝之間,墜馬倒地;太平軍驟失主帥,流言四起,人心惶惶,頃刻四潰。

高連升乘勝攻克平和縣城,迅即揮軍南下,攜手郭松林、楊鼎勳二部,圍攻陸德順一軍。

來王陸順得接李世賢軍令,舍城而出,頓失依恃;踽踽獨行,兵疲將乏,甫一接戰,全軍皆潰,懍王劉肇均、列王朱義得、祥王黃隆芸先後戰死,二萬大軍,折損八成。

漳浦得克,郭松林、楊鼎勳即遣一軍,圍攻詔安。

天將丁太洋部甫出詔安,即被淮軍打殘;丁太洋督率殘餘,由山間小道,奔至下奎洋、苦竹二地。丁太洋喘息片刻,繞過龍潭,突襲劉典行營不成,行無暢途,居無處所,索性跪而乞降。

李世賢、陸得順大敗,汪海洋已無退路,遂盡撤永定之圍,收攏李世賢潰軍,傾至上杭地界,尋覓渡江之所。

1865年5月29日,汪海洋飭令各部,折屋樑為筏,由大姑灘地方,且戰且渡。三日時間,全軍渡過汀江,即行攻擊粵地。

6月8日,汪海洋親率一軍,攻克蕉嶺。汪海洋遂率中軍入駐,旋又廣招人馬,即開互市,冀圖復振。又於蕉嶺至大拓地面,布軍十餘萬,連營百餘里,以為長久固守。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聽風煮雨夜
西曆1850年,滿清道光三十年。鴉片戰爭的硝煙逐漸遠去,太平天國的浪潮暗流洶湧。 立國二百餘年的清王朝,跌跌撞撞的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李奕走到大清身後,輕輕一推。 腐朽落後的清王朝 “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深淵……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張圍
網文填坑節來襲,獨家番外連載爆更,大佬包場免費看。(日常文+輕鬆)四海平定,天下安寧。 大唐民風淳樸又彪悍。張陽用上輩子學來的土味情話娶了一個小媳婦,家中雖清苦但日子也幸福。 賺錢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倆舉杯,敬更好的生活。……每當李世民想起自己的女婿就會說道:“你們知道嗎?明明通曉天地奧秘,如此驚才絕豔的人,卻總說自己沒讀幾年書,他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靖神色悲愴, “在他的面前,兵法也無用?
歷史 連載 354萬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驚雪
重生大明,成了剛剛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著手整飭朝綱,推行新軍。 以極大魄力,裁軍十萬,謀劃藩王,肅清宇內,開萬世太平。開內閣,立三大營,威服藩王,遷都北京,修撰《建文大典》。 北征蒙古,收回安南,佈局 “一帶一路”,路通西域,海通南洋......。重農桑,提升商人地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 “農無稅”為奮鬥目標。創不朽功業,開萬世太平。朕是朱允炆,是建文帝,是千古一帝。 【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5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