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心態都要裂開了。

別人不知道,作為錦衣衛的都指揮使還能不知道道衍是一個怎樣的情況麼。

是你們硬生生的,將本王最為厲害的軍師,給逼走。

人都已經是投靠朱英了,也就這還不放心,怕於本王有所勾連,把道衍直接給排程到了高麗當國師。

現在人家指揮著二十萬的大軍,快活逍遙。

打倭寇的聲勢,比本王跟晉王在沿海加起來都要大,連那些侵犯的倭寇,都直接跑過去支援了。

據說都快打到倭國本土了。

千里迢迢之外,你誰不懷疑,去懷疑道衍跟本王合謀此事,背後操控。

這一刻,朱棣就有一種衝動,將面前才泡上不久滾燙的茶水,直接潑到這蔣瓛的臉上。

深深的吸氣一口,朱棣還是忍了下來。

他知道現在父皇本就多疑,現在又是追查幕後之人的關鍵時刻,涉及到朱英,父皇大概是要有些喪失理智的。

若是不小心太過於跳脫,讓父皇真正給盯上,可就不好了。

再者說當初朱英身份那檔子事,怕是父皇都調查得清清楚楚了,一些想法自己沒動作,不代表父皇不知道。

否則這父皇身邊貼身侍衛蔣瓛,也就不可能在出事的今天,直接就奔這裡來了。

說白了,自己在父皇的心中,還是一個懷疑物件。

‘父皇,兒臣在你那,就這般不值得信任嘛。’

朱棣突然感到有些委屈。

自己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所有皇子無出其二,朱英在就也就算了,為何自己連朱允炆都比不過。

不是你自己口口聲聲說,我最類你嘛。

為何到了現在,變成這方模樣了。

“咳咳...”

蔣瓛說完之後,見朱棣張口欲言,又轉而停止,然而陷入沉思,神情千變萬幻。

只能是咳嗽兩聲提醒。

朱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而後稍稍回憶了下,這才說道:“道衍法師跟本王有沒有聯絡,爾等錦衣衛,難道不是最清楚的嘛,何須多此一舉,詢問本王。”

“再者說,本王長期處於北平,這京師裡都不甚熟悉,如何會與太孫殿下的事情,有所關聯。”

“蔣指揮使,你這般詢問,是否有些過於牽強了。”

“本王和皇侄的關係,本來就比較好,在皇侄冊封大典的那天,都曾親自感謝本王,怎麼到了你這裡,反而懷疑起本王和皇侄的關係來。”

說到這裡,朱棣語氣一沉,喝道:“你莫非是要離間本王和皇侄的關係不成!”

聰明的人,在談話之間,都會掌控自己的節奏。

蔣瓛提到道衍,其實就是想要噁心一番朱棣,畢竟他和朱棣之間的關係可不要好,曾經甚至有多次碰撞。

只是朱棣為燕王,他為陛下貼身侍衛兼錦衣衛都指揮使。

一個是陛下的親信,一個是陛下的皇子。

兩人誰也沒法奈何誰。

這次逮到機會,還是陛下的意思,自然要逼迫一番。

顯然朱棣也不是好惹的,這番話出,頓時讓蔣瓛的節奏有些亂了。

離間天家親情,這個罪名可大可下。

大便是九族誅滅,小的話一笑而過。

“燕王殿下哪裡話,太孫殿下和燕王殿下的關係眾做周知,自然是燕王殿下誤會了。”

“今日這來叨嘮,下官本也不想多問,可在陛下那裡,也無法交差,若是陛下問起下官與殿下說了些什麼,殿下告訴下官,這該如何回答才是。”

《仙木奇緣》

蔣瓛也不是省油的燈,立即避開親情方面的事情,馬上轉移到陛下這邊來。

他很清楚,想要強壓燕王朱棣,唯有是以陛下名義才行。

提到父皇,朱棣如何武功盡廢,頓時就落入到下風中去。

稍稍遲疑了一下,朱棣馬上調換心跳,轉而強笑道:“蔣指揮使哪裡話,父皇那邊,自然是咱倆如何說,便就如何答。”

“本王為人清清白白,這是與本王毫不相干的事情,說來也是可惡至極,皇侄這般良善,於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均有天大功勞,無量功德。”

“如此準聖人,竟是有宵小謀算行刺之事,簡直是大逆不道,當九族連誅,以此警醒世人天威浩蕩。”

“只是本王最近也無甚外出與他人聯絡,想要幫忙查探一二,卻是有心無力。”

說到後面,朱棣唉聲嘆氣,似乎為不能提供足夠的線索而感到惋惜。

蔣瓛不為所動,稍稍停歇後,作揖問道:“燕王殿下明年將遠征倭國,海外建國,下官先行恭喜。”

朱棣擺擺手道:“倭國千里之遙,尚且不知情況如何,前元起大軍征伐,卻也連續兩番失利,損失慘重,一切唯有等到明年春開才能知曉。”

話雖謙虛,但朱棣的語氣極為自信。

在他看來,蒙古人不過一群野蠻將士,只懂武力不動籌謀。

自己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其歸降,伐倭之事可想而知。

那些所謂的倭國浪人武士,朱棣也是見識較多,不過如此。

審訊之下朱棣也知道,這些倭人早前在倭國,也是有著極高的身份地位,能夠沒被前元攻沒,只是運氣使然。

小小倭國,不過大明一省之地,在朱棣的眼中,早就是囊中之物了。

蔣瓛聞言,先是稱讚一番道:“燕王殿下之能,天下皆知,區區倭國,不若是螳臂當車。”

“只是這倭國好打,治理起來怕是有些麻煩,這個中情況,怕是與雲南有些近似,土著野蠻,不通教化。”

朱棣聞言也被帶入了,輕嘆道:“是呀,打下來容易,治理可就太費心思了,不似雲南,終歸於大明境內,一些讀書人去得也方便許多,可吸引源源不斷的文人前去。”

“相比下倭國遙遠,遠渡重洋,去的人是寥寥無幾,說到這裡,便是皇侄弄的海外招賢館,確是為本王這些想要海外就藩的,有很深的考慮。”

即便是朱棣都不得不承認,不管他心中如何猜測朱英,但朱英的這些行為,動作,確實是讓人心服口服。

最初的海外封國,其實在朱棣等人的心中,頗有一種發放苦寒之地的感覺。

即便如此,也算是不錯了。

當這招賢館法子出來,大夥心中的變化,就很明顯了。

提供人才,招讀書人,甚至是可享用官職,還有那可回大明的說法,無一例外都是在為大明盡心盡力招收人才。

據說開館第一天,就有人進去,而後被晉王挖走。

朱棣倒不在乎這一兩人,畢竟大家的目標,都不是這京師裡的讀書人,像是朱棣,目光更多的是在自己北平的藩地上。

藩地經營多年,哪怕是使些手段,怎得也要網羅一批讀書人過去。

這時,蔣瓛似乎是隨口問道;“下官聽說前些日子,曹國公有意跟殿下一同前往倭國發展,不吃可有此事。”

朱棣眼神一凝,頓時神色肅穆起來。

李景隆要跟他去倭國的事情,朱棣從未與人說過,甚至連家中長子朱高熾,都是不曾知曉的。

他相信李景隆的為人,絕不會對外宣傳,這與他自身不利,更別提讓錦衣衛知道了。

那麼蔣瓛這個訊息,又是從何知曉。

難不成,蔣瓛敢暗中監視自己?

是父皇的意思嗎。

稍稍思索後,朱棣否決了這種猜測。

他相信自己的親衛,絕不可能被人監視這般久而無察覺。

因為對錦衣衛這個機構的羨慕,所以在朱棣這裡,人雖不多,但也有一批精銳骨幹,擅於打探情報之事。

能幹這事的,早前在大軍中,也是極為頂尖的探馬。

朱棣自信跟錦衣衛的精銳比起來,也是絲毫不差,或許只有在關係情報上,有所差距。

而被監視都不知曉,絕對不可能。

想到這裡,朱棣也不猶豫,直接問道:“此事蔣指揮使從何處聽來。”

蔣瓛聞言,眼中閃過一絲瞭然道:“下官錦衣衛這邊,自然有錦衣衛的路子,便就不勞煩殿下操心了。”

聽到這話,朱棣暗道一聲不好。

沒成想是被蔣瓛被詐了。

的確,蔣瓛其實並不知道李景隆和朱棣談了什麼,沒陛下的諭旨,他可沒有監視皇家子嗣的權力。

能夠掌控到的情報,便就是知曉李景隆曾經來過燕王府中。

李景隆來燕王府並不頻繁,在海外招賢館,藩王新制度下達的時候過來,自然極有可能就跟此事有關。

不過雖然從燕王朱棣這裡算是有了明確的答覆,蔣瓛還是有些震動。

曹國公李景隆和燕王朱棣之間的關係,竟然是已經深入到這等程度。

作為陛下親外甥孫,皇親國戚,國公爵位。

寧可放棄這享之不盡榮華富貴,也要去倭國相助燕王,真可謂是義薄雲天,使人驚歎。

就在朱棣想要說什麼的時候,蔣瓛突然起身作揖道;“殿下,下官這邊遵陛下諭旨,還有其他事要忙碌,便就不多叨嘮殿下了,先行告退。”

朱棣齒間憋出一個‘好’字。

而後便就看著蔣瓛匆匆離去。

朱棣很清楚,自己和李景隆的關係,將會被告知父皇,甚至現在蔣瓛馬上去的地方,便就是曹國公府了。

想到這裡,朱棣陰沉的臉上有些苦澀。

當真是無妄之災,若是自己有所參與也就罷了,明明自己一點都不知曉,怎得就牽扯到了自個頭上。

想起父皇多疑的性格,朱棣就感覺頭皮發麻。

在父皇那裡,哪需要什麼證據,只要有確切的猜測,怕是自己討不了好。

現在只能是祈禱,李景隆那邊不出什麼岔子才是。

真要被這蔣瓛添油加醋一番後稟告給父皇。

想想後果,便是父皇親子,朱棣都覺得有些不寒而慄。

這樣的事情,並非是朱棣獨有,哪怕是晉王朱棡,秦王朱樉,亦或是其他藩王,都有錦衣衛前去問詢,並作記錄。

這也算是一視同仁了,不過蔣瓛來燕王府,顯然朱棣這裡是被當做重點對待。

而此刻還有一人,深在皇宮,面色潮紅。

正是皇孫朱允炆。

“你們憑什麼這般詢問,那可是我大兄,親大兄,我怎麼可能會有行刺於大兄的想法。”

“爾等大膽包天,竟敢壞我兄弟關係,我必定要在皇爺爺那裡說道一番。”

顯然朱允炆的脾性,可沒朱棣那般深的程度。

在朱棣遭到錦衣衛都指揮使蔣瓛問詢的時候,朱允炆這裡,也遭受了來自於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的問詢。

哪怕已經足夠注意用詞,但這事本就無法避開。

朱允炆感受到這其中關聯,一下子就炸了。

“殿下勿要煩躁,問詢各殿下也是陛下的意思,這也是怕殿下兄弟間相互猜忌,也為打消太孫殿下的疑慮。”

“雖言太孫殿下未見有這般想法,可即便是有,想來也不會說出來。”

“陛下的意思把事情攤開了講述,也好過心中有了疙瘩。”

劉和連忙解釋著。

他知道這允炆殿下要是鬧起來,最後吃虧的還只能是自己,參與到皇家之中,從未有什麼好事。

入宮多年,劉和能夠坐到這般地位,對於待人接物相當有經驗。

只說好話,絕不在背後嚼人舌根,這才是為人之道,也是劉和在皇宮的生存之道。

朱允炆聽著這麼一說,心下的怒氣消減幾分。

雖還有些不爽,不過感覺也是有幾番道理,便就接著前面的話回道:“我這段時日一直都在皇宮中,也未外出過,更未與宮外聯絡。”

“前些日子,就遵照大兄的吩咐,於大理寺修訂大明律,有所往來的官員,皆是大理寺等人,一問便知。”

聽著朱允炆的解釋,劉和當然沒有去爭執的必要。

不過隨後便說道:“老奴有一事,當告知殿下。”

“在錦衣衛那邊傳遞過來的卷宗裡,有關於黃翰林黃子澄先生,期間便是在行刺前,似有託人傳遞信件,而後更是聯絡各方好友,頗為可疑。”

“這些行為,並不符合黃翰林平日作風,像是突兀其來,似與人商議某事。”

“不知殿下對於黃翰林的情況你,可有所瞭解聽聞。”

朱允炆聽到這話,心中咯噔一下,神色突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穿成滅世大魔王的心尖寵

穿成滅世大魔王的心尖寵

當年明央
靈霄看了一本仙俠文。 男主下凡渡情劫,為救女主散盡修為除魔證道。但靈霄卻喜歡文中那個美強慘反派—— 大魔王謝無佞。 一個窮盡三千年從萬魔淵爬出來,就為讓整個三界挫骨揚灰的病嬌瘋批。 以一己之力逼得男女主神魂盡毀。封印他後,神族傾盡能力,以上古之法點了一抹純靈善念在這瘋批魔頭額心,試圖引他改邪歸正。 但這魔頭死不悔改,花了三千年,又衝破無妄海煉獄,打算再次拉著三界跟他一起沉淪。 這次,靈霄穿過去了,
歷史 連載 9萬字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

張菇涼
穿越到漢末的林墨,為了能夠舉孝廉入仕,只能選擇在岳父面前人前顯聖。 “賢婿覺得曹操會水淹徐州?” “陳登暗通曹操?賢婿可有證據!” “賢婿如何得知袁術會稱帝的?”直到袁術被殲滅,曹操被打跑,林墨才詫異道:“呂布怎麼變的這麼厲害了,難道背後有高人?”呂布擺了擺手,不裝了,我攤牌了, “對,賢婿就是呂布背後的高人啊!”
歷史 連載 133萬字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三國從忽悠賈詡開始

青芷町蘭
建安元年,初春後世歷史分類某 “白金大神”因讀者打賞太多夜夜爆更不慎猝死,意外來到漢末三國,附身張繡身上。 看著剛死不久的張濟,以及旁邊低聲啜泣的美婦縐氏,其瞬間燃起了鬥志......注:三國智商爽文,口味比較帶勁,不喜勿入,不喜勿噴。
歷史 連載 1萬字
大景第一贅婿

大景第一贅婿

泥丘白
宋安穿越了,而且好死不死的穿越到別人大婚當天、洞房花燭夜的時候。 更要命的是,對面那個被粗暴撕碎衣衫、半迷半醒的女人,還是個郡主! 一介郡馬,大婚當夜企圖對郡主用強,結果被郡主一三彩馬砸翻,然後便宜了他這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 奶奶的,不會剛穿就又要嘎了吧?
歷史 連載 1萬字
鎖籠嬌:瘋批王爺掌心寵

鎖籠嬌:瘋批王爺掌心寵

娍齋
【先婚後愛+雙潔+甜寵+追妻】【瘋批病嬌王爺VS善良嬌軟王妃】天晟朝大亂,奸臣當道。 在民間享有菩薩再世之盛譽的將軍遺孤沈曦澐被選入宮,慘遭反派瘋批王爺折磨,善良嬌弱小白兔遇上弒殺惡魔大灰狼,人人都道她活不過三朝...
歷史 連載 1萬字
北宋官家

北宋官家

月麒麟
這世上的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趙禎也一樣。他從不覺得,自己有任何不平凡的地方。 但是,命運偏偏讓他來到了大宋,成了萬人之上的皇帝。大宋的官家難當,趙禎這個官家尤其難當。 上有奉先皇遺命,監國理政,距離稱帝只差一步的太后劉娥天天管著,下有仗著不得殺士大夫的祖訓,以直諫為榮的一群文臣時時盯著。 再想想往後數年,歐陽修,包拯,范仲淹這些只能在教科書裡出現的人物也會來到自己面前。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趙禎,心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