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范蠡與西施
忘川錦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范蠡畢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面對如此情深意切的告白,不能不心旌搖動,再也顧不得什麼復仇大計、什麼王圖霸業,他一下把她攬入懷中,對準她的唇,溫柔的吻了下去……”(別當真)
“之後,西施入吳,果然不負所望,在西施的幫助以及越國自身的努力之下,越國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攻入吳都,吳國滅亡。”
“吳國被滅那一天,當范蠡派人去吳王宮去接西施時,發現她已經不見了。”
“原來越王妃怕越王被西施美色所迷,毀了大好江山,就提前派人把西施沉江了,吳王江山被毀,真的應該怪在一個女人身上嗎?”
“此時吳國已滅,越國霸業已成,范蠡料到勾踐會行那“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之事,於是辭別勾踐,改名為鴟夷子皮,前往齊國去了。”
“單說那日西施被越王妃推入江中,其實並沒有死,而是被齊國國相田恆的侄兒緇衣所救,化名為苧蘿姑娘。”
“後來又託緇衣幫忙在越國尋找范蠡,知其早已離開越國不知所蹤,就隨緇衣來到齊國並在國相府上暫時住了下來。”
“一天,緇衣在相國府偶遇鴟夷子皮,見其談吐不凡,不似普通人,細看之下與其在越王宮見過的范蠡銅像有幾分相像,便懷疑這個鴟夷子皮就是范蠡,於是告訴叔父田恆,讓其召見鴟夷子皮來相府與苧蘿姑娘相見。”
“便在此時,范蠡已經進來,給田恆見禮:“大人,招小人前來,有什麼事情?”“鴟夷子皮先生,想見你的不是我,是這位姑娘!””
“夷兒……”(西施本名施夷光)
“範郎……”
“一聲呼喊,兩個人再也顧不得什麼,都迎向了對方,一下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范蠡和西施這對傷痕累累的情人,在經歷了生離死別的重重磨難之後,又奇蹟般地團圓了。”
在剛滅掉吳國,來接西施的范蠡,本來因為沉江一事感到懊悔,心痛,當有人告訴他西施沒死的時候,他立馬動身前往齊國。
陳阿嬌:范蠡心裡怎麼說,西施還是不重要吧?
西施:姑娘,我們這是古代,而不是張姑娘的後世,他心裡有一點我,就足夠了。
馬皇后:當范蠡曾經對送西施赴吳產生過動搖,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放棄使用美人計,就要知道功名利祿、王圖霸業比心愛的女子更重要!
徐皇后:是啊!我們不是後世之人,沒權力說一生一世一雙人,男人的王圖霸業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雖然我是現代人,有點受不了大家的思想,但我也尊重大家,因為大家受到的教育不同,理念不同,古人也在慢慢改變對女子的看法,我想信大家會慢慢的改變生活好起來的。”張言希沒有理由去反駁,她自己說的話也是一種敷衍,這種改變很難,到了現在這樣的環境,沒了三妻四妾,不還有小三小四嗎?
大男子主義的也比比皆是,這種情況怎麼有臉去說那些思想受到了束縛的女子,他們也是遵守一個國家的規定,當一種形式變成現實,所有人都是一種形態,那她們在家從夫,為妻從夫,夫死從子就是天經地義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任勞任怨,不敢有怨言,更是如此。
現代女子大多都接受過教育,並且受到的是男女平等的思想,所以思想很開放,閱歷更加豐富,古代丈夫三妻四妾很正常,妻子也不會有意見,而現在的小三,正宮非打死你不可。所以小三們回到古代比較好。
“”當聽完兩人的愛情故事,就要聊一聊范蠡此人了,說實話本人也是極其喜愛財神的,誰不想發財呢?”
朱元璋:范蠡朕要不要把你供起來,說實話,我也想要發財。
程咬金:你還要問,我剛才就吩咐人去刻個小像了,我要供在家裡,保佑我發大財。
趙佶:那我也要來一個!
……
張言希看的直樂,你看這財神到哪都受歡迎。
“咳咳!聊正題!”
“范蠡出身貧寒,家境困難,在小的時候,家裡條件就不好,這也培養了他堅強、忍耐的品格。”
“他小小年紀十分的聰明,博學多才,學富五車,有著相當廣闊的眼界與智慧。”
“范蠡的智慧也是極其出名的,周圍的鄉親父老提起范蠡都讚不絕口,是金子總會發光,范蠡這樣的人才自身的才能足夠優秀就缺少了恰當的時機去獲得成功。”
“很快,范蠡的才能就被楚國的上層貴族所發現,並且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貴人——文種。”
“文種向楚國的國君推薦了范蠡,楚國君主看在文種的面子上,便給予范蠡一個官職。”
“但是我們也知道當時楚國的內部是相當腐壞的,著名的楚國詩人屈原因為不滿楚國的政治風氣、改革失敗,無力迴天,發出了“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感嘆,最終跳入了汨羅河中。”
“范蠡的出色的才華無處施展,未能得到皇帝的重用,范蠡性格高傲,不委曲求全,向黑暗低頭,於是最終決定離開了楚國,去別處施展才華。”
“范蠡在楚國四處碰壁之後,便毅然決然地離開,這也為他後來與越王勾踐的遇見埋下了伏筆。”
“說到楚國了,我真想說說楚國兩句,國土面積巨大,確一點成長都沒有,一直是一個處在水深火熱的國家。”
“戰國時期有著韓、趙、魏、楚、燕,齊等國,但最後的結果是秦朝統一六國,建立起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君主專制王朝。”
“只能說楚國未能像秦國那樣有著經驗豐富且富於改革的領導者與革新者,楚國的改革未能進行到底,國家的權利最終被保守勢力的舊貴族所掌控。”
“楚國當時的政治環境黑暗,未能將真正的賢能人士發揮利用,甚至許多的國家棟梁都被迫害致死,例如屈原對這個國家深感無奈縱身跳入汨羅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