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鹿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尕馬和尚到海北來,是個意外。

本身在他出發時,玉樹一帶的西番部落,就對於漢軍進駐青海的訊息一概不知。

而尕馬和尚自幼沿襲次子出家的習慣,早在萬曆年間就前往烏斯藏,受封為囊謙國的國師,此後一直居於根蚌寺,對中原事情不甚瞭解。

若無意外,他應該在家寺裡做一輩子主持,可父親與兄長先後死於同白利土王的鬥爭中,讓他不得不從寺廟抽身。

若換了其他敵人,哪怕不報父兄之仇,尕馬也能躲進衛藏,保一輩子太平。

但白利王不單是強大的敵人,自萬曆四十七年,信仰苯教的白利王頓月多吉繼位以來,一步步掌握權勢,向周圍四處攻伐。

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土王,成為北起阿壩黃河、東至四川打尖路、西抵藏地昌都、南與雲南接壤的康區之王。

康區與藏地信仰不同,吐蕃時期在贊普的支援下,藏地全面改信佛教,不願改信的苯教信徒,則被流放至阿里、朵康等邊緣地帶。

在那之後,佛教一步步完成本地化,逐漸興盛乃至在藏地分為多個流派,自相傾軋,苯教仍然以頑強的生命力根植於這片土地。

數百年來,佛教在理論上降妖除魔,把苯教神明以‘收服’名義,繼續被西番土民信仰著,二者之間越來越像。

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作為適配部落社會的原始薩滿教,苯教沒有寺院,巫或薩滿依附於部落酋長,除了祭祀之外,不會佔有更多土地或財富。

而適配吐蕃帝國奴隸社會的和尚們,則恰好相反。

一個嚮往強大的世俗統治者,即使滿心抱著與宗教合作的意圖,也必然與掌握權勢的僧侶團體產生矛盾。

尕馬,就是掌握權勢的僧侶之一。

海北的練兵馬營之外,從囊謙地方過來的尕馬布了小營,編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

隨從僧人正在石頭上刻經文,尕馬坐在帳中搖動轉經筒,可心思卻靜不下來。

漢帥劉承宗的軍隊,比他想象中還要兵強馬壯。

尕馬對戴道子的印象非常好。

在青海湖南的山路上,他的牧僧把兩頭馱貨的犛牛弄丟了。

戴道子的塘兵發現犛牛,既沒私吞財物、也沒宰殺犛牛,反而在路遇尕馬之後,把犛牛還了回去。

這種事對大部分西番百姓或部分蒙古人來說,倒也正常,依照這邊的風俗,人們不但不敢侵吞僧人財貨,反而會在僧人路過時拿出自己的財貨布施,以換取福報。

即使在白利王的地盤上,也是如此。

但對於中原來的塘騎,沒有這種習慣。

他們把牛還回去,只是他們覺得應該還。

當拉尊與古如的戰鬥結束,塘騎們此次出征,賺得盆滿缽滿,以多了個歪樑子的代價,人均趕著六頭牲畜回海北。

這些牲畜有力保障了他們的道德底線。

對尕馬來說,戴道子是個好人。

他此行的目的是穿過祁連山,去往衛拉特,在蒙古人那裡尋找可能的幫助。

為達成這一目的,他攜帶了兩樣精挑細選、投其所好的禮物,財貨與教法。

因為途中會經過漢人的地盤,所以戰馬與財貨獻給漢人皇帝,而最終解決他的問題,還是要靠把教法送給蒙古人。

人們求助神明的基石,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

漢地一方面缺少這種基石,另一方面作為多種古文明交融的中心,人們見多識廣,自有一套不斷改革的世俗觀念。

這種世俗觀念就像康區百姓篤信的苯教一樣,根深蒂固。

他們的教法在藏地康地是被廣泛接受的正道,到了漢地就會成為外道,對指導生活無法起到幫助。

但對衛拉特的蒙古人來說,惡劣的自然環境與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那邊都有。

尕馬真正想找的人,是以調停戰爭而聞名的衛拉特盟主,和碩特部的國師汗。

至於劉承宗的軍隊,尕馬其實不希望得到其幫助。

短暫留宿海北這幾日,尕馬大概對獅子軍有了些許瞭解,他們不是地方政權,從東科爾到海北劃地自治,是一群掌握極端武力的流亡軍人。

毫無疑問,這在兵力上這是一支強援。

但就連朝廷都未能將勢力延伸至玉樹與昌都,劉承宗作為漢人,將來早晚還要回到漢地,即使能助他出兵一次,也無法長久保護囊謙地方。

當然那是長遠才需要考慮的事,在當下看來並不重要。

在如今,重要的事情是……尕馬囊中羞澀,僱不起一支這樣裝備精良的軍隊。

氈帳外砰砰幾聲銃響。

這些從中原來的馬隊,又開始操練他們的軍械了。

尕馬見過火槍。

火槍在雪山之上是稀缺兵器,但也不是絕無僅有,主要來源於阿里地區,那裡與佔據印度的蒙兀兒接壤。

所以火槍在雪山之上非常稀缺,卻也並非絕無僅有,尕馬甚至聽說在雪山西邊,甚至有騎在戰象背上放銃的火槍兵。

但尕馬從未見過那麼多火槍。

數百杆制式不同的火槍進行齊射,震天動地令人肝顫的聲響,無時無刻不提醒著他……沒錯,是自己僱不起的軍隊。

突然,戴道子走進帳中,喜道:“尕馬,大帥要見你了!”

轉經筒的鎖鏈緩緩停下,尕馬深吸口氣,點頭走出氈帳。

三月海北的冷風依然刮面。

劉承宗打馬掠過打放火器的小軍陣。

經過這個冬天,軍士們的衣袍鎧甲都變了模樣。

他們的頭盔頓項、鎧甲、衣袍邊緣和箭袖都加了一層毛皮裡子,衣甲都毛絨絨的,看著就很暖和。

這兩天他都忙著確定練兵馬營的作戰能力。

冬去春來,經過數月整編磨合,這支以七千延綏、寧夏、固原邊軍為骨幹,萬餘旗軍、農民軍、饑民為輔的軍隊,基本恢復了戰鬥能力。

看著遠遠走來的尕馬一行,劉承宗立在馬上,淡然接受其行禮,隨後才翻身下馬,邀其入帳。

“戴道子說了你的事,囊謙部與白利部紛爭,你有多少軍隊?”

尕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軍隊,他們眼下正在流亡避難,僧俗千餘人躲在玉樹的結古地方,當地有個扎武部落頭人,暫時保護他們。

囊謙沒有常備軍,都靠各部落頭人戰時徵召,根蚌寺原本倒是有四百多僧人武裝,但如今都被接連大敗嚇破了膽。

尕馬想了想,說:“過去囊謙能集結三千軍隊,只要回到囊謙,那些頭人還會附從我們。”

劉承宗換了個問法:“整個囊謙地方,有多少人?”

“四千多戶。”尕馬想了想,不太確定道:“兩萬餘人。”

劉承宗撐著下巴不置可否,繼續問道:“白利呢,他有多少軍隊、多少人?”

說來也怪,尕馬對囊謙的人口並不瞭解,卻非常瞭解白利王統治的人口,不假思索地答道:“一萬六千四百餘戶,九萬餘人。”

直接精確了兩位數。

劉承宗為之側目:“大和尚,你對自己家的事都不清楚,卻對白利的事這麼確定?”

尕馬面露苦笑,解釋道:“在白利王統治的地方,每戶人家都必須派出一個兒子為他當兵,任何人都不能逃脫,他有一萬六千四百個士兵,自然就有一萬六千四百戶人。”

抽丁的比例很高。

“他用什麼養兵?”

“養兵?”

尕馬非常疑惑的看向陳師佛,等陳師佛重新把這個詞解釋了兩三遍,尕馬才恍然大悟:“原來大帥問的是兵吃什麼,他們的父母養他們,準備什麼就吃什麼。”

陳師佛剛剛轉述完,尕馬又補充道:“兵器也是如此,每戶人都要給當兵的兒子準備兵器,準備什麼就用什麼,父親死了兒子再用。”

“白利與囊謙的戰爭,就是因為頓月多吉認為囊謙也該是他的領地,也該每戶給他出一個兵,我的父兄不願給他出兵,所以一直交戰。”

說實話,聽到這個答案,劉承宗整個人是傻的。

他們聊的東西好像沒在一個層面上。

劉承宗一直以為自己是養兵成本最低的人,沒想到康區那個白利王頓月多吉,養兵成本比他還低。

人家養兵成本是負數。

因為當兵的家庭還得納糧納銀,甚至還能往回撈錢。

軍帳裡楊耀、曹耀等人也傻了,曹老賊愣了片刻才拍桌叫道:“大帥,這他娘不就是太祖皇帝的衛所嘛!”

曹耀的角度很有意思,讓劉獅子不禁大笑。

這頓月多吉屬於是大明太祖皇帝重生了,全面衛所化,吾人養兵一萬六,不花自家一個糌粑。

劉承宗尋思,全是徵召兵,這樣的對手還不好對付嗎?

尕馬看著眾人大笑,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有啥好笑的,很恐怖好嗎,每次衝突發生,還沒打起來,他們囊謙部下的小土官們就先被嚇得不敢打了。

劉承宗不打算再繼續問尕馬軍事上的問題了。

他們眼中的軍隊完全不是一個東西,聊這些事沒用,真實情況還不如等軍隊過去,讓塘騎探查。

白利這種徵全民皆兵的召體制,還真不一定意味著單兵作戰能力薄弱。

甚至在白利土邦周圍,能做到全民強徵兵,本身就是土邦裡組織能力很強的象徵。

但這隻適用於小國寡民的邊境作戰,沒有後勤,不具備大戰的需要。

所以這種兵力就只是紙面資料。

這種體質下,最南邊的兵,怎麼走到最北邊呢?

因此他們在單兵層面上可能強可能弱,但在大的戰術戰略層面,弱的不是一點半點。

劉獅子和曹耀對視一眼,都看見對方眼中的笑意。

他們正想找個對手來練練兵,尕馬就送來個這樣的對手,簡直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

劉承宗轉頭望向尕馬,正色道:“我可以助你奪回囊謙,並封你囊謙土司,不過我能得到什麼呢?”

尕馬看著劉承宗,謹慎地答道:“大帥,我知道囊謙付不起請軍隊出征的財貨,若大帥助我驅走頓月多吉,我願意臣服大帥,年年進貢,向周圍宣揚大帥的仁德與智慧,讓更多土王歸附。”

劉承宗覺得尕馬還挺上道。

他哪裡知道,尕馬心裡苦。

向漢帥臣服不是什麼大事,即使不給劉承宗上貢,他們也不免給別人上貢,這都是無所謂的事。

最大的問題是他怕劉承宗沒有統治南方,把玉樹、昌都納入掌中的意願。

如果周圍都是歸附劉承宗的部落,那他們所處的環境自然就安定了。

可若這支漢軍一直蹲在海北,路遙千餘里,他今天捱揍派人求援,劉承宗收到訊息,他頭七都過完了。

但這會人就在劉承宗帳子裡,他也無法拒絕劉承宗的幫助。

否則劉獅子有償幫他作戰的意願大不大要兩說,平白豎敵之後,追到天涯海角揍他的意願一定很大。

眼下既然劉獅子願意幫忙,那他就只能如此,那麼為了自身安全……尕馬已經決定,今後一定要讓囊謙周圍的土邦統統向劉獅子效忠。

劉承宗“你能每年貢上什麼?”

“牛、羊、馬?看大帥需要什麼。”尕馬想了想道:“只要奪回囊謙,我可以每年上貢一千二百匹馬,或一千二百頭牛、或三千頭羊?”

卻沒想到劉承宗擺擺手:“不用這麼多,這些牲畜你可以養著……師佛,把那個單子讓他看看。”

劉承宗讓陳師佛準備了個單子,用漢、蒙、藏三種文字書寫,上面寫了各種他需要的原材料。

主要都是牲畜毛皮、獸角、木料及礦產。

等這份單子遞交到尕馬手上,劉承宗才補充道:“上面寫著價格呢,你湊湊,一年貢上值五百柄刀的東西就行,除此之外……”

劉承宗著重道:“若在戰爭中,我計程車兵與你部下少女兩情相悅,准許他們到海北成婚。”

“而且戰爭結束,你需要挑選十四歲以下聰慧孩童六百名,鐵、木、金、銀、石工二百名,讓我計程車兵帶到海北。”

“如果你能做到,我會派出三千軍隊助你取回囊謙。”

剎那之間,尕馬的神情極為驚恐。

這獅子,這獅子看著丰神俊朗,他居然吃小孩!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不讓女兒上桌?行,那就都別吃!

不讓女兒上桌?行,那就都別吃!

語喬喬
【養崽+日常+兩女三兒+爽文】水清一睜眼,破敗的屋子,半個黑麵饃饃,面黃肌瘦營養不良滿臉關心的五個娃娃。 大嫂冷眼說道:“老二家的,三柱只是不小心撞了你一下,他還是個孩子,你跟一個孩子計較什麼?” “她們堂哥大了,賣了丫頭片子給兄長娶親,為咱們老范家延續香火那是你女兒的福氣。”偏心婆婆道:“這糠餵雞太浪費,摻在糊糊裡給女兒吃補身體。” “女兒上桌吃飯?咱們老范家就沒這規矩!”水清:福氣?這福氣給你
歷史 連載 59萬字
為師

為師

陸之行
【運籌帷幄的病美人帝師VS扮豬吃虎的白切黑皇子】夏雲鶴,女扮男裝的帝師,滿腔熱血助太子登基,卻被構陷下獄,抄家滅族。 母親逝於流放,她病死昭獄,頭懸北闕,警示天下。十年後,楚國被北戎滅,流民遍野、十室九空。 一朝重回選弟子當日,她絕不會再選偽善太子。目光越過眾人,落在亭閣一角孤寂少年的身上。 少年衣著單薄,滿臉凍紅,令人心疼。夏雲鶴想起這位被北戎鐵騎包圍,寧死不降的皇子將軍。 於是解下狐裘披在他身
歷史 連載 9萬字
民國元老古應芬

民國元老古應芬

華697
本書透過大量歷史資料考證,民國元老古應芬 “一子四女”中的 “一子”實為古應芬的妾生的兒子古榜,而那號稱是古應芬兒子的古滂其實只是古應芬繼室何明坤在違反古家長輩意願,私自收留的養子;其為了謀取古應芬遺產,不惜夥同劉紀文兒女,陸匡文兒子等冒充古應芬獨子的醜惡事實。
歷史 連載 1萬字
穿越諜戰,我的代號是財神

穿越諜戰,我的代號是財神

千星如火
【諜戰+販賣物資+鐵血鋤奸+爽文】\n本書第二書名【頂級特工,從刺殺鬼子親王開始】\n重生上世紀三十年代,陳陽成為復興社的一名普通小特務。 \n滬淞會戰後,陳陽奉命潛伏,豈料開局受到叛徒出賣,差點落地成盒。 \n山城回不去,滬市又太危險。\n為了保全小命,無奈之下,陳陽估摸著自己先當個二道販子,先站穩腳跟。 \n於是,他左手賣物資,右手賣情報,有空再去除個漢奸賣國賊。\n就這麼一不留神,他竟然混成
歷史 連載 3萬字
成為前任死敵的心魔後

成為前任死敵的心魔後

冬行意
1. 時逢亂世,妖魔橫行。 陸嬋璣幼年失怙失恃,五歲以前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可是五歲那年冬天,她遇到了劍痴少年陸聞樞。 少年眉眼清寂,卻對她說:“隨我回承劍門,往後餘生,無人再敢欺你辱你。”此後,陸嬋璣便一直跟在陸聞樞身邊。 陸嬋璣無仙骨卻有慧根,僅用十年,便借陸聞樞的手,破了巨海十洲劍道第一劍那百年無人可破的殺招。 陸聞樞一時風光無兩,知情人都以為陸嬋璣會和陸聞樞結為道侶,直到陸嬋璣十八歲那年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木允鋒
來閱文旗下網站閱讀我的更多作品吧!
歷史 連載 17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