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鹿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肅王府的承運殿中,宦官方正化昂首挺胸,等待雷霆降下。鈀

從皇上那接到這個使命的時候,方正化就知道自己這趟多半是有去無回。

畢竟皇上是出了名的勤政,而最近幾個月,皇上的主要工作就是罵人,方正化也都看在眼裡,如今這封御信,多半是皇上尚未宣洩完畢又無處安放的情緒。

陝西的陳奇瑜、練國事,三邊的洪承疇、山西的張宗衡統統都被罵個狗血淋頭,作為司禮監排名靠後的秉筆太監,方正化是每天在乾清宮裡眼看著皇上朝思暮想,琢磨的都是怎麼把這幫廢物全***。

實在是皇上已經長大了,不再幹臨陣斬將的事,這才只是先在心裡給他們在刀子上過一遍。

皇上甚至連楊嘉謨都罵了一頓,罵完才發現楊嘉謨已經在甘肅殉國了,萬分羞愧與傷心,又在宮中大做佛事,祭奠陣亡將士和難民,哭得不能自己。

然後才有這封千里迢迢要送給劉承宗的信,那信的內容想都不用想,字裡行間肯定不是髒話,但殺傷力也一定勝過髒話。

方正化也試過推辭這個使命,但皇上一定要他親自來送,他也沒啥辦法,畢竟皇上對他有實打實的知遇之恩。鈀

他太年輕了,天啟年間以十七歲的年齡入宮,因為性情忠勇又生得高大魁梧,被當時的司禮監掌監高時明器重,選為坤寧宮近侍,如今已經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之一,掌管北鎮撫司,名重內廷。

皇上的知遇之恩不能不報,元帥府就算是龍潭虎穴,他也得闖。

當然方正化來之前做了充足準備,把京師家裡的僕役都遣散了,還寫了遺書。

遺書也沒啥內容,他進宮就是因為天啟年間山東老家發生了地震,那次地震的破壞性不大,就是把他全家震沒了,進了宮自然也沒有後人,遺書內容無非是死了以後,把京師的宅子捐給養濟院、財產捐給漏澤園,順便讓人給自己修個衣冠冢。

除此之外,就是請老上司高時明帶他去見了提督京營戎政的曹化淳。

他們都是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但資歷不一樣、負責的事務不一樣、權力大小不一樣,地位自然也不相等,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方正化跟曹化淳關係不好。

準確的說,是方正化跟大部分宦官的關係都不好,因為儘管身為宦官,但他一直秉持著一種觀念,就是認為宦官四出做鎮守太監是件很扯蛋的事。鈀

他不止一次跟崇禎說過,要讓天下轉危為安,只有非凡之才辦得到,這種人需要皇上從外廷找,我們內廷這幫人就是供皇室傳令、使喚的,擔當不了大任——出鎮地方,能做到整天胡吃海塞,一點正事不幹,那就已經是天底下第一等的好鎮守太監了。

說出這種話,不得罪其他太監才奇怪。

這種大道理崇禎能不明白?正經人有幾個當宦官的,這個職業的從業門檻兒就決定了沒啥文武大才,一碼歸一碼,該派還得派。

宦官禍害地方的機率大,但宦官禍害地方的事在朝堂上是藏不住的,至少崇禎能知道地方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但曹化淳到底是過來人,他不僅過來,而且還活著回去了,成為紫禁城裡最瞭解劉承宗的太監。

面對後生晚輩的請求,曹化淳給方正化做足的功課,整整八十頁的小冊子,單是元帥府各級將官人際關係就記了七頁,更有十二頁元帥府的注意事項。

其中劉元帥跋扈霸道的事例僅佔了六十頁的小篇幅,還有一頁是曹化淳自己的心得體會。鈀

在曹化淳的形容中,劉承宗就像條懶洋洋的瘋狗,根本不知道這個人什麼時候就會發起瘋來,但眼前看見的劉承宗,給方正化帶來很強的反差感。

他從京師一路過來

,不光給劉承宗帶了御信,沿途還向關中的左良玉、河西的張應昌、賀人龍、楊彥昌、任權兒等大將帶去勉勵。

過了巉口向西,也親眼目睹了元帥府屯於蘭州的重兵集團,這片土地被他們修得好似大型要塞堡壘群,處處駐紮雄兵悍將,途徑每一座營地都晝夜操練不息,儼然正在籌備針對河西的新一次進攻。

這支軍隊給方正化帶來最大的感受,不是兵威赫赫,而是元帥府的財政真的很好。

因為首先他在朝廷,感受的就是朝廷缺錢、官軍缺錢,處處都很缺錢;而另一方面,在朝廷那邊對叛軍的印象,也同樣是窮得沒邊兒,吃不上飯只能靠搶。

偏偏方正化看見的並非如此,元帥府的軍隊,在巉口前線駐紮的臨洮旅看上去情況要差一點,精神面貌跟大多數官軍沒啥區別。

但是在蘭州附近,隸屬於蘭州都督僉事王文秀的軍隊,則不僅吃得飽,而且吃得好,裝備還非常好。鈀

方正化體態魁梧武藝好、看過幾本兵書,在宮內和人吹牛時喜歡暢談軍事,但沒帶兵打過仗,自己心裡清楚談不上知兵,但即便是他也能看得出來,元帥軍在戰爭方面的潛力極強。

跟這支軍隊比起來,承運殿上端坐的劉承宗,反倒顯得沒那麼特別了。

甚至就連這座承運殿,都因為被劉承宗佔據而顯得簡陋,殿中只有六名穿齊腰甲的羽林騎,四人在殿中握鉤鐮槍護持,兩人在劉承宗左右手捧金瓜侍立……排場甚至不如一個將軍。

如果一定要讓總結對劉承宗印象,那也許就是穩定,穩定得嚇人,看著寫滿難聽話的御信,也不過一開始皺了皺眉頭,隨後便淡然處之,不知在想什麼。

過了半晌,他才看見殿上的劉承宗放下御信,向他問道:「方太監,一起吃頓飯?」

方正化都傻了,你這人看完御信,別管好的壞的,多少也該有點反應吧?就這,看完就過去了,連句話都不說?

劉承宗也沒想過自己邀請會被拒絕的可能,直接給一旁侍立的羽林騎做了個手勢,讓他們去準備公座。鈀

其實說來好笑,父親給他送來的這些羽林騎呀,雖然是近侍,但其實負責的不是武力保護他,恰恰相反,如果真有意外發生,可能需要他保護羽林騎。

就他身邊這六個近侍,格鬥能力基本上都是營養良好的新兵水平,對他來說,如果都空手,羽林騎往那一站就全身都是破綻,幹翻一個需要一拳,六個,就是六拳。

如果都拿兵器,更省事,可能不需要六刀就能放翻六個。

但如果他空手,羽林騎拿著兵器,他就只有跑的份兒了,近侍的護衛能力也是如此,堂堂元帥府,怎麼可能讓人披掛鎧甲手持兵器摸到他身邊?

因此相對而言,讓這些孩兒營出身的羽林騎做近侍,其實是對羽林騎們有好處,他們都有文化,在他身邊做事接觸的不說元帥府高階將領,至少也都是虎賁營的低階軍官,能學到很多東西。

另一方面也能在他身邊做點事,不至於像在孩兒營裡那樣耗費錢糧,人啥時候不是學習呢?只要學好了文化有個基礎,一樣的努力程度,習武都比沒文化的人學得快。

殿內年輕的羽林騎聞聲而動,很快著手在殿內佈置宴會廳,明代的建築佈局沒有專門的宴會廳,通常都是在需要時於正廳佈置。鈀

羽林騎在禮儀方面都受過楊鼎瑞的教育,過去在新城不讀書的時候也經常給劉向禹幫忙,宴請元帥府將官的家眷,因此對佈置宴會廳這樣的工作得心應手。

因為元帥府架子大了,有宴會的需求,百工局就專門做了一批用於宴會的陳設,在劉承宗即將抵達蘭州之前就送進了肅王府。

很快,一個簡單的雙人宴會

廳就在承運殿中佈置出來,一共兩套公座。

公座也就是宴會中的座位,陳設很簡單,包含地平、屏風、公案、座椅四件。

地平是基座,沒條件的時候可以使用掛毯、地毯甚至氈子,有條件了就用上了稍高於地面的矮几。

屏風是簡單的山水畫,擺在座位之後;公案就是處理公務的長案,掛上了赤色雲紋錦緞桌圍;座椅則是簡單的圈椅,桌椅地平都不是名貴木料,全是普普通通的榆木。

公案上的餐具則稍顯講究,碗盤杯盅,用的都是素釉的西寧窯瓷,這是元帥府進入青海後設立的窯廠,起初是為了安置來自韓王府的窯工,用的都是耀州窯的工藝。鈀

羽林騎佈置宴會廳的時間裡,劉承宗坐在殿中一言不發,思索著皇上寫來的信。

在這封信裡,隔著紙張劉承宗都能看出崇禎的憤怒,不過皇上對甘肅發生的事隻字未提,他所有的憤怒都來源於宣大口外的市賞和楊嘉謨的陣亡。

惱怒於劉承宗把市賞給了漠北三汗。

顯然邊外的事情,危急到讓崇禎對更遠的甘肅視而不見,急頭白臉地派宦官千里迢迢送信過來,臭罵劉獅子一頓,瘋狂宣洩慌張的情緒。

劉承宗對這封信的感覺有點複雜,一方面他覺得自己應該被激怒,但另一方面,宣大邊外的事情能怪他嗎?

誰是你的問題,你就把誰迎刃而解嘛,山西的宣大邊外,那可跟我沒一點關係,罵我一頓問題就能解決嗎?

皇上要是拿甘肅的事罵他,他沒準就真惱羞成怒了。鈀

可皇上拿宣大的事罵他,根本破不了劉承宗的防啊,只能讓他感到迷糊。

而信裡提到的另一件事,楊嘉謨的陣亡,這事劉獅子也覺得很惋惜啊,不光你崇禎在宮裡僧道祭祀,我在高臺城外也祭祀陣亡士兵了。

所以劉獅子對這封信一點都不生氣,只是從殿上起身,跟方正化相對而坐,這才抬手示意方正化坐下,問道:「宣大邊外,打起來了?」

剛摘下大帽坐下的方正化本能地應是,剛要解釋,卻發覺自己的作為不對,乾脆比起了嘴。

這事怎麼說呢,宦官本身就是為皇室辦事的人,他太習慣於這種別人發號施令,他做出回答的氣氛了。

劉承宗也察覺到這一點,輕笑一聲,接過近侍奉來的奶酒,倒了一碗端起道:「送信的事誰都能辦,皇上司禮監秉筆太監過來,就是因為你知道的多,我問你答,能說的說,不能說的不說——口外的事,沒什麼不能說的。」

方正化心想是這道理,可你若與東虜聯軍又該如何?搖頭道:「咱只領了皇上送信的差遣,未得通報軍情的機宜,恐怕沒什麼能跟元帥說的。」鈀

「能說的可多了,東虜曾向我派遣使者,被我送了回去,不過我對他們的軍隊很感興趣,若非離得太遠,比起與楊嘉謨作戰,我更樂於跟他們打,跟我說說,今年寇邊的都是些什麼人,八旗兵力幾何;還有漠北的喀爾喀,朝廷把市賞給他們了?」

「八旗?」

方正化還是被劉承宗說動了,反正這些事他不說,過些時日劉承宗自己也能打聽到,便開口回答,不過他表示我不知道你說的八旗是什麼:「據俘虜所言,東虜此次發兵,每個牛鹿出兵二十騎、護軍八名,依此推算,出兵有八九千。」

劉承宗皺眉道:「就這點人?」

八九千人是很強大的一支軍力,但這些兵力撒到廣袤的漠南,就像大海里撒進了兩捧沙子,根本顯露不出來。

這種兵力也和他想象中的後金入寇兵力不符,要打宣大,沒有個五萬兵力,黃臺吉怎麼敢往山西邊外晃盪啊?

不過片刻之後,方正化就解答了他的

疑惑:「此次寇邊,東虜與漠南插漢、敖漢諸部合兵,共十二萬,多半是遼人,還有老婆孩子無算,刨去牽馬***,精兵有六七萬,在邊外三四百里歇息,後分兩路近邊。」鈀

劉承宗恍然大悟,這個數還是比較可靠的,便點頭示意方正化接著說,就聽其道:「進宣府的有八萬,是王世選、黃士英、劉朋曹帶兵。」

王世選是榆林人,官拜副總兵,己巳之變時投降;黃士英和劉朋曹,劉承宗不知道是誰,但多半也是降將。

「往西邊去大同的有四萬,帶兵的是麻登雲、鮑承先、孔有德、耿老二和尚老四。」

劉承宗有點傻眼,這,合著金國從這會兒開始,就全是漢軍打仗了?

他連忙問道:「那喀爾喀三部沒有發兵?」

「發了,漠北***裹挾難民發兵十萬,到了邊外不敢與東虜見仗,大掠豐州灘轉頭過了黃河,跑到榆林邊外的鄂爾多斯駐牧,拿著敕書向榆林鎮索要市賞,皇上還不如不給元帥市賞呢。」

方正化提起這事就心窄,長出口氣,抬起三根手指放在公案上:「本來東虜聯漠南***,寇宣府大同兩鎮,現在好了,榆林寧夏也不得安寧。」鈀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無所謂,我會發瘋(快穿)

無所謂,我會發瘋(快穿)

從南而生
(全文已完結~番外按需購買,每一章番外會標註內容。) (女主耳光俠,殺殺殺創亖所有人。發瘋爽文。) 身為一個精神狀態異常穩定的神經病,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難和危險。 楚玉:無所謂,我會發瘋。 暫定世界: 1、 孤女到女帝(已完成) 2、 虐文女主變首富(已完成) 3、 糟心正妻到配享太廟(已完成) 4、 年代文裡的大冤種(已完成) 5、王妃(已完成) 6、吃絕戶(已完成) 7、節婦(已完成) 8、全
歷史 完結 1萬字
同心詞

同心詞

山梔子
-清冷女殺手X傻白甜正人君子- 盈時十歲時,父親獲罪,滿門被判處斬,她雖僥倖逃過一劫,卻也淪為一個見不得光的殺手。 時隔數載,再回汀州,盈時奉命暗殺新上任的汀州知州。 鴛鴦樓下,細雨綿綿。 底下暗青的轎簾一掀,她看見那樣一張還算熟悉的臉。 她想起來,自己也曾有過一門親事。 那個未婚夫小她兩月,是個愛哭鬼。 姓陸,名雨梧,字秋融。 —— 《秋融偶記》 “建弘六年秋,八月十五。 周家大難,父不敢為友殮
歷史 連載 2萬字
出宮後的第五年

出宮後的第五年

鴿子飛昇
【已完結,有提示是在修文。隔壁離婚之前已開。】 【官配周淮林,he】 平民出身的梁瓔,幸得帝王垂青,寵冠後宮。 她陪著魏琰從一個傀儡,走到真正的帝王。為魏琰擋過箭、嘗過毒,因魏琰受過刑,被百官罵為妖妃。她以為這是同生共死的愛情,哪怕落得一身病痛、聲名狼藉,亦從不後悔。 直到大權在握後的帝王坐在龍椅上,眼裡再無以往的柔情。 “朕可以許你皇貴妃之位。” 至於先前說的皇后的位置,他留給了真正心愛之人。
歷史 完結 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