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日,曾國藩再疏:竊臣國藩自入鄂以來,撫卹遺黎,採訪輿論。據官吏、將弁、紳庶皆謂:武漢所以再陷之由,實因崇綸、臺湧辦理不善,多方貽誤,百姓恨之刺骨;而極稱前督吳文鎔忠勤憂國,殉難甚烈,官民至今思之。即於前撫臣青麟亦尚多哀憐之語,無怨恨之辭。

蓋緣吳文鎔於上年九月十五日到鄂,卯刻接印,未刻即聞田家鎮兵敗之信。闔城逃徙一空,官弁倉皇無計,眾心渙散。吳文鎔傳集僚屬,誓以死守。即日移居保安門城樓,隨身僅一僕一馬,無書吏僚屬,無親兵伕役,晝夜手治文卷、衣不解帶者兩月。由是人心稍定,潰兵稍集,賊兵仍退下游,不敢輕犯鄂垣。若堅守不懈,未始不可轉危為安。

乃崇綸因偶懷私怨,輒劾吳文鎔安坐衙齋,閉城株守。其實該前督日夜住宿城樓,並未在衙齋少住片刻也。賊匪所恃以駭人者,全憑船隻之多,萬帆飆忽,千炮雷轟。官軍若無舟師,雖有陸兵數萬,亦熟視而無可如何。

自上年田家鎮失防以後,吳文鎔、江忠源二人與臣往來書函,皆以籌辦水師為第一要務。臣在衡州試造戰船,吳文鎔屢函熟商,言造船、配炮、選將、習戰之法,精思研究,每函千餘字,忠藎之忱溢於行間。臣愚,竊嘆以為不可及。其言湖北現僅僱小劃、擺江之類,不堪戰陣,必待臣處舟師辦就,駛至鄂中,始克會同進剿,亦系實在情形。

乃崇綸茫焉不察,動稱船炮已齊,譏督臣畏葸不出。吳文鎔素性剛介,深以畏葸為恥,遂發憤出征,以屢潰雜收之兵勇,新募未習之小劃,半月不給之餉項,倉皇赴敵。又居者與出者不和,事事掣肘,遂使堵城之役全軍潰敗,湖北府縣相繼淪陷,未始非崇綸參劾、傾陷有以致之也。尤可異者,當參劾之後,吳文鎔毅然出征,崇綸復率僚屬力阻其行。

我皇上曾嚴飭自相矛盾。迨堵城既敗,吳文鎔殉難,闔省軍民人人皆知,而崇綸以不知下落入奏,不惟排擠於生前,更復中傷於死後。

正月十九日,崇綸遣守備熊正喜至衡州一帶,催臣赴鄂救援,偽造吳文鎔之諮文,借用布政司之印信,諮內但稱黃州賊勢猖獗,並不言堵城已敗,督臣已死。種種詐偽,故作疑似之詞,無非謂吳文鎔未能殉難,誣人大節,始終妒害,誠不知其是何肺腸!

臣國藩於九月二十一日至黃州,二十二日躬詣堵城察看當日營盤地勢,並祭吳文鎔之靈,細詢該處居民,言吳總督自到營以來,雨泥深數尺,日日巡行各營,激厲士卒。正月十五日見賊踏營盤四座,知事不可為,乃於雪泥之中北向九叩首,痛哭大呼曰無以仰對聖朝,遂自投塘水而死,其塘去營門不過六七丈。土人言其平日之勤勞,臨終之忠憤,至今有流涕者,亦可見公道之不泯也。

吳文鎔受三朝恩遇,為督撫二十年,前此海塘潰決,尚且慷慨激烈,投海捐軀,豈有全軍覆沒,反肯濡忍偷生之理?幸賴聖明鑑照,優加卹典,賜予美諡。吳文鎔得雪斯恥,永銜感於九泉。否則名節誣墮,雖死猶有餘憤矣。

吳文鎔既沒,青麟幫辦軍務,崇綸又與之百端齟齬:求弁兵以護衛而不與;請銀兩以制械而不與;或軍務不使聞知,或累旬不相往返。青麟在長沙時,與臣言及崇綸之多方掣肘,臺湧之坐視不救,輒為之椎胸痛恨,怒眥欲裂,未知曾否入奏。

大抵治軍如治家,兄弟不和,則家必敗,將帥不和,則軍必敗。一人而怨詈眾兄弟者,必非令子;一人而排擠眾將帥者,必非良臣。上年張亮基欲以全力防田家鎮,崇綸既阻且撓而不合,繼又傾擠吳文鎔,旋又忌害青麟,皆使銜恨於地下。平心而論,鄂省前後潰敗、決裂之由,不能不太息痛恨於崇綸也。

自賊踞漢陽、漢口為老巢,由是西至宜昌,北至德安,南犯湘省,三次攻陷嶽、常、澧州,縱橫百餘州縣,蹂躪殆遍,廬舍蕩然,寸草不留。崇綸閉坐一城,置罔聞知,土匪擄掠亦置不問,所失國家土地並不一一詳奏。百姓之言皆曰:青巡撫在此,尚有兵勇驅賊之擄掠,尚有告示憐民之疾苦;崇巡撫並告示而無之,全不恤我等為大清之赤子矣!積怨如此。

我皇上優容臣下,僅予革職。崇綸稍有天良,亦當以死圖報。乃於六月初二武昌城陷,崇綸隨眾軍逃出,展轉偷生。反稱革職回京,已於前一日先出鄂城,呈請轉奏。身為封疆大吏,無論在官去官,死難是其本分,即不死亦不妨明言,何必倒填日月,諱其城破逃生之罪?劾人則雖死而猶誣之,處己則苟活而故諱之,豈非無恥之尤者哉!

臣入湖北境內以來,目擊瘡痍,博訪輿論,莫不歸罪於崇綸。以年餘之成敗始末,關係東南大局,不敢不據實縷陳。其應如何聲罪嚴究,聖主自有一定之權衡,微臣不敢擬議。所有博採公論,縷陳鄂省前任督、撫優劣情由,恭折附驛奏聞,伏乞皇上聖斷施行。謹奏。

咸豐帝聞,怒斥崇綸偷生避難、辜恩昧良,諭命逮治。又道: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此奇功,人還如此之低調,國家棟梁矣!

恭親王奕忻道:“各地戰事,惟鄂域暢順。廬州、鎮江、浦口、金陵、連鎮、高唐等,皆無甚進展。”

首席軍機大臣祁雋藻進言:“本朝家法,無專用漢人督師者。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若再授以疆圻,復總師幹,威權太重,恐非國家福也。”

御史沈葆楨上疏:贛之九江,皖之安慶,蘇之金陵,皆為賊佔。在籍侍郎曾國藩,直下顎之武昌,士氣正熾,宜應迅即東下,克服東南半壁,國家一統,萬民之福也。

內務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文慶奏曰:值此危亡之際,當重用漢臣,彼多從田間來,知民疾苦,熟諳情偽。豈若吾輩未出國門,懵然於大計者乎?

咸豐帝沉思良久,再諭曾國藩:朕料汝必辭,又念及整師東下,署撫空有其名,賞給兵部侍郎銜,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撫。汝此奏雖不盡屬固執,然官銜竟不書署撫,好名之過尚小,違旨之罪甚大。著嚴行申飭。

曾國藩接旨,惶恐萬分,伏乞上言:跪聆之下,惶悚難名。臣前因母服未闕,不敢附現任職官之列,是以未署新銜,不知已蹈違旨之罪。幸荷鴻慈指示,又蒙聖恩寬宥,僅加申飭,於提撕之中寓鑑諒之意,五中銜惑,曷勝悚惶。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跡部妹妹的警校組日常

跡部妹妹的警校組日常

火照
預收《咒術名為提瓦特》《哥哥們為了我不當反派啦》文案最底 —本文文案— “晴美,你實話實說,你是不是什麼特殊集團逃跑出來的實驗體,或者你擁有氪星人或者賽亞人血統?” 在馬自達第一千零一次輸於與跡部晴美的體術對抗演習後,他滿臉絕望的揪住她問道。 “我的家庭背景嗎?我是跡部財閥的大小姐。” “因為家裡太有錢什麼都能得到的生活太過無趣,所以出來體驗不同狀態下人生的樂趣。” “近期的人生計劃是未來做警察。
歷史 連載 8萬字
朕本邊郡一紈絝

朕本邊郡一紈絝

皇家大芒果
“來自沃川郡臭名昭著的紈絝正朝著京城走來。” “人神共憤的朝廷鷹犬在中京城中耀武揚威。” “詭計多端的倖進之徒搶佔了富饒的西鳳平原。” “商慎之在中京城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慘案。” “英雄的統帥商太師不屈地對抗著來自東方和南方的強敵。” “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歷經艱險終於重新統一了天下!”若干年後,當商慎之站在皇極殿的門前,身前是山呼萬歲的百官,錦繡河山在腳下漸次鋪開,他不由想起那個第一次瞧見穿越者先賢
歷史 連載 1萬字
銀狐

銀狐

孑與2
人的第一要求就是活著,第二要求還是活著,第三要求依舊是活著……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下,活著就成了一種奢望。在地獄中我們仰望天堂,把手伸出去,雖然不能觸碰到天堂,卻能讓我們距離天堂更近一些。在地獄裡歌唱,在地獄裡感恩,在地獄裡相愛,在地獄裡相殺,我們流著眼淚相互簇擁而後將匕首刺進對方的胸腹,不為別的,只是為了哪一絲絲若有若無的感恩。大宋的世界是我的羈絆,也是我的天空,只有振翅飛翔的鳥兒才曉得天空的含義。
歷史 連載 3萬字
和未來宰相做同窗

和未來宰相做同窗

琅儼
孟瑤是曲雲闊在國子監交到的第一個朋友。 但當曲雲闊名揚天下前途無量時,孟瑤卻只是孤身遠行,去做她的九品小官。 曾經孟瑤以為自己於他會是個特別的人。 喜歡他,想見他。 卻將少女心事藏心間。 可後來才發現,她曾喜歡的少年郎,或許只會對同他一樣才高八斗的人高看一眼。 而自己,不過是個與之不同路的,尋常人。 與路邊的賣花女,還有那河邊的浣紗女都無甚不同。 · 在曲雲闊考中功名,成為聖上眼前的紅人之前,國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跳崖後全京城追悔莫及

跳崖後全京城追悔莫及

晏閒
謝瀾安出身世家,才貌雙絕,女扮男裝獲譽“金陵第一人”。十九歲的春日宴上,她無意救下了一個寒門落魄少年,楚清鳶。 他如同一塊璞玉,有著一身令人驚歎的才華和 鮮活的生命力。謝瀾安於是收留他,栽培他,幫他仕途鋪路,助他平步青雲…… 卻萬沒想到,楚清鳶憑藉謝氏的東風權傾朝野後,會當眾揭穿她的女子身份,聯合族老逼她退位。 從前只對她一人俯首的清雅公子,眉眼愧疚又深情: “阿瀾,我只想讓你換回女兒身,與我成親
歷史 連載 3萬字
我為公子扶蘇,打造大秦最強盛世

我為公子扶蘇,打造大秦最強盛世

西戌辰
【大秦¥自曝¥擁兵自重¥火器¥皇子¥爽文】 穿越大秦嫡長子扶蘇,開局被小人陷害栽贓。 無奈之下,扶蘇開始自曝! 扶蘇:“亡秦者胡亥也!” 胡亥大驚! 扶蘇:“趙高篡改遺詔,十惡不赦!” 趙高嚇得面無血色。 扶蘇:“父皇駕崩於東巡中途的沙丘宮中!” 秦始皇頓時不淡定了。 扶蘇:“仙丹誰煉的誰吃,一試便知有沒有毒!” 徐福大駭,直罵娘。 扶蘇:“此去邊疆,兒臣就見不到父皇您了。” 秦始皇臉色一黑,怒罵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