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1861年11月2日,兩宮太后召見恭親王奕忻、體仁閣大學士周祖培、東閣大學士桂良、軍機大臣文祥,哭訴肅黨飛揚跋扈、欺君罔上,欺藐之狀,罄竹難書。

周祖培憤曰:肅等如此頑劣,辜負先皇,何不誅殺,以儆效尤!

慈禧道:八臣為贊襄王、親王、軍機大臣,怎可徑予治罪?

周祖培道:皇太后先行降旨,解任肅黨各職,爾後拿問。

慈禧道:事不宜遲,著即解載垣、肅順、端華等贊襄大臣人任,景壽、穆蔭、匡源、杜韓、焦佑瀛等著即退出軍機處。

然詔未宣,載垣、端華等已至。

載垣衝奕忻道:外廷臣子,何得擅入?

奕忻道:奉皇太后詔!

載垣謂兩宮太后:怎召此人?

慈禧道:吾皇甫諭,著恭親王奕忻為議政王。東後及哀家深感爾等護送吾皇聖駕,頗能盡其職分,今日大事已畢,監國之名,宜即開缺。

載垣厲喝:無有此說,予之監國乃大行皇帝遺命所授,兩太后無權去之,皇帝沖齡,非予允准,無論太后及何人,皆無權召見臣工。

慈禧道:爾乃矯詔惑眾!爾等不除,寰宇何以澄清?

議政王奕忻即宣詔書:奉上諭,前因載垣、端華、肅順等三人種種跋扈不臣,朕於熱河行宮命醇郡王奕譞繕就諭旨,將載垣等三人解任。茲於本日特旨召見恭親王,帶同大學士桂良、周祖培、軍機大臣戶部右侍郎文祥,乃載垣等肆言不應召見外臣,擅行攔阻。其肆無忌憚,何所底止!前旨僅於解任,實不足以蔽辜。著恭親王奕忻、桂良、周祖培、文祥即行傳旨,將載垣、端華、肅順革去爵職拿問,交宗人府會同大學士、九卿、翰、詹、科、道嚴行議罪。欽此。

載垣復喝:吾輩未入,詔自何來?吾等奉大行皇帝之……

奕忻道:亂臣賊子,窮途末路,尚如此囂張乎!來人,速即拿下!

奕忻抓縛載垣等七臣畢,再宣上諭:著派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將肅順即行拿問,酌派妥員押解來京,交宗人府聽候議罪。欽此。

肅順被逮,怒斥載垣、端華:早聽吾言,焉有今日!悔否?

載垣亦怒謂端華道:我之罪名,皆賴爾成!

端華道: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夫復何言!

肅順道:悔不早治此賤婢!

肅順鋃鐺入獄,少詹事許彭壽請飭察治三奸堂援,上疏曰:上年七月,大行皇帝發下硃筆命諸臣會議巡幸熱河是否可行,陳孚恩即有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之語,意在迎合載垣等。當時會議諸臣,無不共聞。

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滿漢大臣中惟令陳孚恩一人先行赴行在,是該尚書為載垣等之心腹即此可見。

黃宗漢於本年春間前赴熱河,蒙皇考召見,即以危詞力阻迴鑾,迨聞皇考梓宮有回京之語,該侍郎又以京城情形可慮遍告於人,希冀阻止,其為意存迎合載垣等眾所共知。至侍郎劉堒、成琦、大僕少卿德克津太、候補京堂富績,雖無與載垣等交通實據,而或與往還較密,或由伊等保舉起官,或拜認師生,眾人耳目共見共聞。

耆英、柏葰之子亦各呈訴其父為肅順所陷,請昭雪。

肅順入獄當日,大學士周祖培、賈楨,即偕戶部尚書沈兆霖、刑部尚書趙光,合詞奏請兩宮皇太后,暫居垂簾之虛名,而收聽政之實效,親操政權以振綱紀。

肅順業已逮治,群臣上疏垂簾,兩宮太后喜不自禁。

11月8日,兩宮再傳聖諭:上年海疆不靖,京師戒嚴,總由在事之王大臣籌劃乖張所致。載垣等不能盡心和議,徒以誘惑英國使臣以塞己責,以致失信於各國,澱園被擾。我皇考巡幸熱河,實聖心萬不得已之苦衷也。

及夷事平息,肅順、載垣、端華三人,朋比為奸,阻擾迴鑾,以致聖體違和,龍馭上賓。

先皇賓天,普天同悲,然肅順等假傳先皇遺詔,篡政擅權;御史董元醇上疏條陳,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特召載垣等面諭照行,彼等桀驁不馴,咆哮朝堂,驚嚇幼主,妄稱系贊襄皇上不能聽太后之命,請太后看折亦系多餘之事。

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忍氣吞聲,肅順愈加暴戾,視御位如兒戲,擅坐嬉戲;進內廷如入自家,無所顧忌;恭送梓宮,輒敢私帶眷屬,喜樂如常,尤寒人心。

以上種種,皆大逆之罪也!

大清律例,大逆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惟朕心有所未忍,肅順加恩改為斬立決。載垣、端華均系宗室親王,國檢本有議親議貴之條,尚可酌情稍減。故於萬無可貸之中,免其棄市。載垣、端華均著加恩賜令自盡。

景壽身為皇親國戚,緘默不語;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於載垣等竊奪政柄,不能力爭,均屬辜恩溺職,按律應發往新疆效力贖罪。惟念三姦凶焰方張,受其鉗制,均有難與爭衡之勢,其等不振作,尚有可原。

兵部尚書穆蔭,著即革職,加恩發往軍臺贖罪;御前大臣景壽、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卿焦祐瀛,均著即行革職,加恩免其發遣。

另,本日據賈楨、周祖培、沈兆霖、趙光奏政權請操之自上並皇太后召見臣工禮節及一切辦事章程,請飭廷臣會議,並據勝保奏請皇太后親理大政並另簡近支親王輔政各一折。著王、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將應如何酌古準今,折中定議之處,即行妥議以聞。欽此。

諸臣接旨,即刻彙集一堂,商討垂簾、輔政事宜。

眾人面面相覷,竟不知自何談起。

奕忻道:兵、戶、刑三部,賈、周、沈、趙四人,爾等先行上奏,爾等先議。

周祖培、賈楨皆道:親王乃吾皇欽命議政王,恭請親王先開尊口。

奕忻道:吾大清二百餘年,無此先例;酌古準今,折中定議,實難定矣!

議政王尊口定調,諸大臣口實難開。

眾人議論三日,竟無一結論。

慈禧太后不遑多讓,親發上諭曰:朕奉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懿旨,茲今一切政務均蒙兩宮皇太后躬親裁決,諭令議政王、軍機大臣遵行,惟繕擬諭旨仍應作為朕意宣示中外。自宜欽遵慈訓,嗣後議政王、軍機大臣繕擬諭旨,著仍書朕字。將此通諭中外知之。欽此。

桂良觀諭,長嘆一氣,私謂奕忻道:西后乃肅順第二也。

奕忻道:東後優於德,西后優於才,西后慈明,可節而制之。

桂良道:才不配德,謹防後來居上。吾等商討垂簾、輔政之事宜,爾議政之職,可否以輔政更之?一家獨大,擅權篡政,徒呼奈何?

奕忻道:茲事體大,茲事體大!

桂良道:爾若有輔意,吾可私謂文祥、周祖培、賈楨等。

奕忻道:萬萬不可,此語即出,兩宮即曉;一波即平,毋須另起一波。明日且聽諸臣工論議。

眾大臣再議七日,亦無結論。

慈禧太后怒,再發上諭曰:茲內外庶政,皆賴兩宮皇太后躬親裁定,朕再諭內閣,務必奉皇太后懿旨,將歷代帝王政治及垂簾事蹟彙纂進呈。

桂良見諭,再謂奕忻道:事已至此,爾作何思?

奕忻道:兩諭皆不提輔政之事,這政不輔也罷!十餘年後,吾皇弱冠,屆時且看兩宮作為。

桂良道:世事如棋局局新,人情似紙張張薄。爾只顧人情,不念世事,可嘉可嘆!

恭親王奕忻鬆口,垂簾遂定。

1861年11月28日,恭親王奕忻偕和碩禮親王世鐸,會二百零二位王公、大臣、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等大員,恭請慈安、慈禧二太后垂簾聽政。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唐:國師大人五行缺德

大唐:國師大人五行缺德

工地搬磚撿瓶子的清茶
【大唐】+【穿越】+【爽文】+【掄語】\n貞觀二年四月。\n天空一聲巨響,本公子閃亮登場。 \n你說巨響哪來的?不好意思,是本公子把太極殿的屋頂砸了個洞的聲音。 \n司華年從天而降,把太極殿砸了個洞,但是司華年表示不慌,作為穿越者不可能剛穿越過來就被抓進天牢的,不然太丟穿越者的面子了。 \n但是司華年還沒說話呢,就真被李世民當成刺客抓了起來,不由分說就被壓入天牢。 \n司華年:李世民,你會後悔的!
歷史 連載 2萬字
狀元郎棄子逆襲路

狀元郎棄子逆襲路

許百齡
俞慎思穿成一名古代富戶子弟,父親高中狀元后攀龍附鳳,殺妻棄子。 兄姐帶著年僅三歲的他一路乞討從京城回到老家,卻被叔伯趕出家門。 寒冬臘月,單衣破屋,長姐將他緊緊抱在懷中哭紅雙眼,瘦脫相的兄長將最後一口吃的往他嘴裡塞。 所有人都眼睜睜看著,沒爹沒孃,不到年底,不被餓死,也肯定被凍死。 轉眼,他們就看到姐弟幾人: 從一天餓三頓,到賺得盆滿缽滿; 從買不起筆墨,到科舉大滿貫; 從世人皆可欺,到朝野敬服。
歷史 完結 5萬字
縣宰天下

縣宰天下

江炫煥
【種田+穿越+女帝+殺伐果斷+架空歷史】 蘇定穿越至大周朝,成為一方縣令。 他本是個不拘小節、行事灑脫之人,卻有著非凡的智謀和勇氣。 在這波譎雲詭的世道中,他得到女帝賞識,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縣令,逐漸成為左右天下局勢的關鍵人物。 他的命運究竟會如何? 是成為萬古流芳的一代名臣,還是在權力的漩渦中迷失自我? 且看他如何在這亂世之中,憑藉著自己的手段,縣宰天下!
歷史 連載 3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盛唐:從娶楊玉環開始

壽王
一覺醒來,籍籍無名的歷史影片博主穿越到了盛世大唐,成為壽王李琩。 這一年,是公元735年十二月。這一年,壽王李琩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加開府儀同三司,納楊氏為王妃。 看著身穿紅妝的楊玉環,李琩整個人都不好了。因為他知道,按照歷史,三年後,他深受皇帝寵愛的母親武惠妃去世,五年後,他父親李隆基看上他媳婦,強行讓他們離婚,並且納他媳婦為貴妃,是為楊貴妃。 作為一個穿越者,李琩怎麼能讓自己頭上冒綠光
歷史 連載 2萬字
三國之袁氏天下

三國之袁氏天下

絲雨如夢.CS
這是一本關於袁紹的書籍,主角是袁本初的小說真心很少,這一本還可以看下去。 我們的故事從袁紹尚未發跡開始,從討伐董卓到雄踞北方,再到一統天下。 慢節奏,不碾壓橫推,一切都是合理發展。雖說有系統是穿越,但也不是無敵,細水長流,大家可以慢慢品嚐。 品嚐這一場袁氏聯盟的盛宴,這聯盟由朕書寫!PS:終於突破了三百萬字,關於袁紹的書籍寫到這裡,真心不容易。 請大家多多支援,人品保證,絕不太監,大家可以放心收藏
歷史 連載 4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