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刺荊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曾布用著激動的手,從老宗元處,接過了那從帷幕後的高太后手裡遞來的薄薄書冊。

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將手中玉芴,放到一旁,然後恭敬的翻開書冊。

滿篇文字,映入眼簾。

一個個墨筆圈注起來的文字,一條條貼在字句之間的字條,讓曾布眼睛跳了一下。

雖然,皇太后說,皇子延安郡王已經十歲了。

但誰都知道,那是虛歲。

延安郡王是熙寧九年十二月初七,生於大內皇城朱才人閣中。

這種大事,是寫在朝報上,通傳天下的。

且,因為延安郡王出生之前,官家的五子都已經先後夭折,故而,皇六子一出生就是皇長子!

待其順利成長到三歲,官家就迫不及待的,封均國公,加檢校太尉、太平軍節度使。

六歲,進彰武軍節度使,加封延安郡王,開府儀同三司。

去年,天子集英殿中燕,召集天下重臣,延安郡王在旁侍俸,群臣共賀之。

這些,都是朝報上的內容。

曾布雖處江湖,卻也重點關注著這些資訊,並牢牢記在心中。

所以,曾布知道,那位皇子,今年其實將將八歲零三個月。

只是因為他是熙寧九年十二月出生,所以,不滿一個月就被人視作一歲零一個月,再算上虛歲,在襁褓裡連眼睛都沒有睜開,就已經被人認為是兩歲了。

而八歲多的郡王殿下,居然真的在讀《春秋》?

不僅僅在讀,看這位殿下圈注的文字,以及那些字條上發出的疑問和自己的解讀。

他甚至可能已經能理解春秋了!

哪怕,有些文字,看著幼稚,即使有些疑問,天真至極。

可是……可是……這叫赤子之心,純潔無瑕啊!

於是,曾布畢恭畢敬的對著帷幕內的高太后拜道:“皇太后殿下,臣觀延安郡王所注字句,赤子之心,發於肺腑,叫臣實在是誠惶誠恐,此真天下幸事也!”

高太后喜歡聽這樣的話,當即歡喜道:“此正是老身請學士來此的目的!”

“老身婦孺之輩,雖慕聖人道德,終究難近聖賢之道,便只能求助於學士!”

“臣不敢!”曾布大禮而拜:“唯盡死以忠於官家、皇太后殿下、延安郡王殿下!”

高太后聽著,在心中悠悠一嘆:“果然,六哥已得天下之望!”

曾布,只是一個剛剛除服,從地方歸來的翰林學士。

但他卻依舊認定,唯一皇嗣繼承人,只有皇帝長子!

連曾布都是這樣。

其他人就更用不說了。

新黨、舊黨,都只會認皇帝的長子!

就像是治平年間,即使先帝有三子,但朝野都只認大哥穎王。

至於二哥、四哥?

韓琦、文彥博,哪怕在禁中見到了,也跟沒有見到一樣。

這就是禮法,這就是綱常!

再想如太宗故事,只能是天下共擊之!

好在,如今的六哥,確實是聰俊、孝順、懂事。

立這個孩子,既是眾望所歸,也讓高太后歡喜。

便對曾佈道:“老身在此,替六哥謝過學士了!”

“還請學士,在此為老身草春秋之義,答皇子之疑!”

曾布再拜:“唯!”

於是,便有內臣,取來文案、筆墨紙硯。

曾布當殿席地而坐,鋪紙而書。

當然了,曾布是什麼人?

國朝頂尖的聰明人、儒學宗師!

更是曾鞏曾南豐的親弟弟!

曾鞏一生,都在推崇復古,提倡文以衛道,繼承併發揚光大歐陽修、范仲淹的古文運動。

而在大宋,儒生們嘴裡的所謂‘復古’、‘崇古’是個什麼玩意?

明白人都知道,就是打著復古的幌子,將六經的解釋權,據為己有。

三蘇如此,二程如此,張載亦如此,王安石更是如此。

再往前,胡媛、周敦頤、邵雍也是如此。

反正,孔子、孟子、荀子,又不會從地下跳出來打他們!

所以,和其他所有文臣士大夫一樣,曾布也是一個擅長於塞私貨的人。

而且,曾布塞私貨的技術,還非常高超。

熙寧變法時,曾布就一度,被王安石、呂惠卿引為知己。

等到市易法時,才發現原來大家根本不是一路人。

王安石、呂惠卿,想要做的是開源,尤其是呂惠卿,急於求成,追求簡單粗暴的短期財政盈利,以求在短期內作出成效,堵住其他人的嘴!

但曾布呢?

他受到乃兄曾鞏和老師胡媛的影響,實際主張的是開源節流,以節流為主,市易法在他看來,實在是粗暴了些,也實在是短視的過分!

如今,被他得到了機會,自然要悄咪咪的塞些他的個人見解進去。

於是,不過一個時辰,曾布就已經揮毫而就,寫出了洋洋灑灑數千言。

皆是針對於延安郡王在那春秋穀梁傳上,所圈注的字句的見解和提出的疑問的回答。

為了照顧那位小皇子,也為了照顧高太后。

曾布在很多地方,都說的很直白、簡潔,沒有用太多華麗的詞彙和堆疊的文字。

待到書成,曾布檢查了一遍,發現沒有遺漏和錯字,也沒有犯忌諱的文字後,才對帷幕後的高太后奏道:“臣布謹奏皇太后殿下:皇子延安郡王,所圈注之《春秋穀梁傳》及其貼條文字,臣已謹注條目,乞皇太后殿下過目!”

高太后當即命人取來曾布所書文字。

然後對照著延安郡王的書冊,一一閱讀。

只是看了一遍,高太后就已經大喜:“學士學問,果真淵博,老身敬服!”

曾布所寫的文字,直白且簡單。

至少,高太后是看懂了,而且,高太后還覺得很有道理。

事實上,其實,曾布若將王安石對春秋的見解,掩去署名,拿來給高太后看,結果也是一樣。

儒學就是這樣的。

大體脈絡,一脈相承,只在細節上有所不同,只在道義上,見解不同。

最好的例子,就是春秋三傳。

穀梁、公羊、左傳,皆是解孔子春秋之經,也皆為對孔子所著春秋的再註釋、再解釋和再闡發。

可這系出同源的三傳,在道義和立場上,卻幾乎是三本書。

不是專門研究這方面的人,根本不清楚,這裡面到底有多少彎彎繞,更加不會知道,在過去,為了這些細節的差別,儒生們幾乎打出了狗腦子。

祖師爺都已經打好樣了,徒子徒孫們,那裡不會學?

自慶曆興學運動後,大宋文壇,迎來了百花齊放的局面。

思想碰撞的激烈程度,絲毫不遜色於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

只不過,這一次,所有人都在打著孔子孟子荀子賈誼楊雄的旗號,來為自己張目。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

任鳥飛
一不小心穿越到可以呼風喚雨、騰雲駕霧、撒豆成兵的水滸世界。本想找個大冤種帶我裝逼帶我飛,誰想,一個不慎,牛逼吹大發了,結果我成了那個大冤種。 面對嫉賢妒能的王倫、喜歡火拼的晁蓋和一心招安的宋江這三位水泊梁山真正的寨主,以及這個時期國內、國際錯綜複雜的形勢,我該怎麼辦? 線上等,急急急!!!本書是史上最正經的水滸,同時也是最合理的水滸,歡迎資深人士檢閱! 本書又名:《穿越到不會點法術神通都不好意思跟
歷史 連載 27萬字
間諜的戰爭

間諜的戰爭

如水意
作為一個普通人卻要向間諜宣戰,最好的辦法是同樣成為一個間諜。作為一個間諜,要向一個實力強大的間諜組織開戰,那就加入一個同樣強大的間諜組織。如果無法加入任何一個強大的間諜組織,那就自己建立起一個間諜組織,然後再去戰鬥至滅亡,或者獲得勝利。這就是間諜的戰爭,講述一群平凡的人如何成就不凡的故事。
歷史 連載 5萬字
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我錦衣衛養象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咱叫劉可樂
林十三,錦衣衛裡最清閒的馴象所堂帖校尉。堂帖者,臨時工也。當著嘉靖朝最強勢衙門裡的底層臨時工,幫京城富貴人家找找走失的貓、狗、鴿子、蟈蟈、王八、錦鯉,賺幾個安逸銀錢。 他很知足。可朝堂上的大人物總找上林十三,甭管他多不想捲進什麼朝局大勢裡。 這不,浙江有位胡宗憲巡撫,最近託他找什麼虛無縹緲的白鹿,說是要靠這白鹿保一個叫俞大猷的老將和一個叫戚繼光的俊傑......(書友群:178810462)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