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奧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連幾日,李世民都在思考平叛人選如何分配,聖旨內容也遲遲定不下來。

不過益州派倒是傳來幾個好訊息,首先王平等幾位被點名的武將,分別來向李世民表了忠心。並且答應支援北伐以及有關北伐的一切準備事宜。

其次,張松之子張表、黃權之子黃崇二位益州士族的新一代佼佼者,也暗中表達了對於陛下的支援。

這個可信度還是高的,畢竟二人父親都曾是主張支援先帝的,並且先帝對他們的家族也十分照顧。

正當李世民為平叛人員分配以及益州文臣的問題頭疼之時,霍戈到了。

李世民見霍戈風塵僕僕而來,感覺有事發生。隨即放下手中筆,自席間而起迎上霍戈。

霍戈見陛下出迎,原地稽首而拜道:

“陛下請止步,臣不敢受陛下大禮。”

李世民快走兩步,扶起霍戈,柔聲道:

“卿乃朕之臂膀,此禮卿受得!快說說,有何要緊事,讓卿如此匆忙?”

霍戈一邊跟隨陛下進入書房,一邊稟道:

“臣今日得知訊息,逍遙公此次成都之行已畢,最遲明早即將啟程而歸。”

李世民聽到此訊息,心中不免失落,但很快調整好心情,和聲道:

“既然逍遙公欲歸,那朕當相送。正好順路交代馬承等一些事宜。”

說完,看向黃皓和張嫣,“你二人速去準備,今日就咱們幾人微服出訪,去成都街上為逍遙公踐行。”

幾人得令,各自去準備。

“哦對了,紹先,你多帶些賞賜之物,到時一併送與逍遙公。”

一切準備妥當,幾人扮作平常富貴人家公子、千金,一路奔成都街上而來。

行至成都大城咸陽門外,被一年齡大概二十五六歲的青年攔住。

那青年身長八尺有餘,容貌英武,體型壯碩。

見到幾人後青年先是有些遲疑,而後試問曰:

“在下叨擾,請問幾位是否武擔山下來的貴人?”

李世民幾人大驚!本以為微服出巡便可掩人耳目,沒想到竟被一青年識破。

那青年見幾人驚訝,趕忙解釋道:

“在下並無惡意,只是見幾位面善,與吾幾位少時玩伴頗為相似,故而……”

霍戈仔細打量著面前青年,忽然驚覺,興奮道:

“閣下莫非永安都督陳到之子陳忠呼?”

那青年見霍戈認出自己,高興道:

“正是在下,閣下可是霍戈,霍紹先?”

霍戈點頭稱是。

“那紹先身邊這位富貴公子莫非是……”

陳忠正欲說出陛下身份,被霍戈打斷。

“慎言!吾等今日有事要辦,不如陳兄弟先辦自己的事,晚些時候咱們就前方錦繡客棧相見。”

陳忠略有遲疑,無奈說道:

“在下奉家父之命,前來稟報一件要事。在下倒是能等,但怕有些人等不了許久…”

李世民一直在心中搜尋陳忠的來歷,發現自己所知歷史中似乎並沒有此人,但是看他與霍戈相識,甚至與自己還可能是幼時玩伴,便也放心下來。

歷史上籍籍無名之人甚多,也許陳忠在陳到之後並無甚出彩之處,亦或者並未入仕,因此史書之中並無記載。但是陳到確實是有兒子的。

但不論如何,這不是又多了一位元老後裔?朕如今正缺這樣的可信之人,這不送上門了嗎?況且其父手中尚有昔日追隨劉備之“白毦兵”,或可重新為朕所用……

想到此處,李世民也放下心來,詢問道:

“不知汝所謂何事?大可就此間告知吾等。”

陳忠確定說話之人正是當今陛下後,如釋重負,趕忙說道:

“李嚴,李方正自丞相薨逝後,憂鬱成疾,如今只剩半條命。吾父念其往日功績、先帝託孤之重,令吾來成都稟報訊息,請當今陛下定奪。”

眾人聞言,皆露惋惜之色。李嚴曾於建興九年更名李平,其雖與諸葛丞相爭鋒,所做諸多不義之事。但其也曾為先帝效力,受先帝重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李世民想到李嚴是東州派代表人物之一,其子李豐也多受丞相照拂,不忍讓其如歷史上那般以庶民身份羞憤離世。

於是李世民告知陳忠道:

“汝只管回去稟報父親,讓其派人送李嚴來成都,就說當今陛下已有了安排。另外再告知汝父,就說當今陛下欲留汝在身邊侍奉,讓其穩守永安,不必為汝操心。”

最後還告知陳忠:稟報完後,不用管李嚴,立刻返回成都,在錦繡客棧等待。

陳忠領命而去,李世民等人則順路帶上馬承等人,繼續去尋逍遙公。

李世民此次親自來送逍遙公,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除元老後裔外,朝中諸多忠心之臣皆已年邁,後繼之人或年齡尚幼或能力平庸。

李世民希望送一部分忠臣良將之後拜逍遙公為師,一來加強後備人才的能力,二來可借逍遙公之家世威望為自己的擁躉鍍金。

此後但凡與本地士族有所分歧或爭鬥,便可以利用這些逍遙公徒弟為自己壯聲勢。

自逍遙公處學成之後,這些新生力量還可為朝廷補充新鮮血液,其種種利益自不必多說。

李世民一路思索如何“物盡其用”,不知不覺便來帶範寂落腳之處。

此時範寂已基本收拾妥當,正欲鎖了門離開成都。

“逍遙公,整裝閉戶欲往何處?”

範寂聽到陛下聲音,手上略微一頓,轉身稽首答道:

“貧道不知貴人駕到,有失遠迎,還望貴人恕罪。”

李世民哈哈一笑,並無怪罪之意,只是調侃道:

“逍遙公,這就是你不對了,既然佈道結束欲歸青城山,為何不著人知會於吾?難道逍遙公平日裡就是這樣對朋友的?”

未等範寂答話,李世民對霍戈使個眼色,霍戈趕忙將所帶賞賜之物一併交與逍遙公。

“此乃吾贈與逍遙公之離別禮,聊表寸心,望逍遙公笑納。”

範寂剛想婉拒,李世民上前攔住了欲推回賞賜的範寂。

“逍遙公,先別急著謝絕。此間尚有一事需煩勞逍遙公,這些許贈予之物,全當是酬勞吧。”

範寂見陛下如此說,心裡想到這“一事”應當不簡單。

合著陛下這是逮著自己往禿了薅啊!

不過轉念一想,誰讓自己連續多次拒絕先帝、陛下入朝為官的邀約,欠下這莫大人情呢……

想到此處,範寂無奈笑道:

“也罷,承蒙公子看得起貧道,那這‘酬勞’貧道就收下啦,公子所託何事?還望明言。”

李世民看範寂答應下來,心中喜悅,拉著範寂手說道:

“其實也無甚大事,吾身邊有幾位不爭氣年輕人。吾希望他們能拜在逍遙公門下,好讓逍遙公替吾調教一番。”

範寂聽後不禁啞然,陛下這套路當真是多。前幾日方才在自己這裡要了顆“定心丸”,現在又想著借自己身份、名聲為小輩鍍金……

李世民看範寂不做回答,便壞笑道:

“既然逍遙公收了‘酬勞’又不做反駁,那吾就當逍遙公預設了!”

範寂攤攤手,無奈道:

“既然公子都這麼說了,那貧道自然只能從命。不知公子所言之人現在何處?”

李世民看範寂徹底答應,也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範寂。

兩人約好,待李世民選好拜師之人,便親自引眾人去青城山相見。當面交代並主持拜師儀式後,再返回成都。

範寂慨然應允,正欲辭行,李世民卻攔在身前。

範寂苦笑道:“公子難不成還有需要貧道出力之事?”

李世民看四周無外人,便壓低了聲音說道:

“前些日子宮中刺客一事,包括民間謠言之事,相信逍遙公具已知之。

今日吾來此地,還有一小問題想聽聽逍遙公意見。”

範寂此時甚至有些後悔當初給陛下吃那顆“定心丸”了,但說出去的話又無法收回,只好詢問陛下欲問何事。

李世民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笑著說道:

“其實也無甚難事,只是目前吾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防止益州諸公暗中使壞。

恰好逍遙公正是益州大家,又是清修隱士。吾想聽聽逍遙公對此事的看法。”

範寂聞言,面上帶笑,稍稍鬆了口氣。好在陛下問的不是什麼難事。

“貧道乃深山修道之人,信奉‘黃老之術’,自然希望公子‘無為而治’儘量順其自然,遵從本心。只是這一切的前提在於公子是否有足夠的掌控力,目前公子應以強大自己、穩坐朝堂為重。”

李世民點點頭,覺得範寂說得也不無道理。

“那就多謝逍遙公指點了,吾回去後需再斟酌一番,方可做決定。”

範寂也不多說,確定陛下再無他事後,趕忙向陛下等人告辭。

送走逍遙公後,李世民看此間事了,便帶著霍戈、黃皓、張嫣回了宮。

馬承等三人依舊在錦繡客棧待命,並且準備好接待並安頓報信返回的陳忠。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

我才七歲,老朱你讓我監國?

姜阿山小樹
穿越到大明,成為朱標四子朱允熞,建文帝朱允炆的弟弟,這是將來註定要被終生囚禁的節奏? 他決心改變命運,費盡苦心,討朱元璋歡心,以求破局。朝堂上都是老狐狸,一個比一個狡猾,好在他熟知歷史,能先做預判,大明諸多制度的利弊也看得很清楚。 姚廣孝:我從未見過如此妖孽之人!朱棣:有他在,我還爭什麼天下? 馬三寶:知遇之恩,當粉身以報,我必揚帆出海,振大明天威!朱元璋:天不負咱,給咱老朱家送來了此子,大明當興
歷史 連載 65萬字
道侶飛昇邪神,她含淚繼承宗門

道侶飛昇邪神,她含淚繼承宗門

沉夜生夢
江載月沒有靈根修煉資質,聽說修真界只有觀星宗一個宗門收無靈根弟子,她立刻參加了觀星宗的弟子測試。 入門測試很簡單,每個人都要抬頭觀星,並說出自己看到了什麼。 觀察到每個透過測試的弟子都在講恐怖故事,江載月恍然大悟,不就是編恐怖故事嗎?她這個恐怖故事愛好者不是手拿把掐穩過? 她成功地透過了入門測試。 只是後來,當真正看到了觀星宗弟子眼中的“星辰”模樣時,江載月麻了:……不是,你們都玩真的,就她一個人
歷史 連載 3萬字
鶯鶯傳

鶯鶯傳

姀錫
【這是個人間尤物撩撥、撬動大冰山的故事。】 正文完結 (番外已到尾聲,修文中,劇情有所更改,歡迎正版支援。) 柳鶯鶯幼時在燈會上走丟,被人賣進了煙花之地,因容貌明媚妖嬈、香豔奪目,妓院花了血本“栽培”,卻未料,還未迎客便被柳家給救了回去。 因這段不堪的經歷,怕遭柳家蒙羞,引底下幾個妹妹難尋人家,最終被送入沈家,望她能在這段時日內攀上高門,給自己個尋個出路。 * 沈家清貴,祖有大儒,乃清遠第一門閥世
歷史 完結 65萬字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皇爺他老房子著火了

袖裡春
(下一本《被清冷世叔覬覦上之後》求收藏) 荷回是太后從前閨中密友的孫女,被特意接進宮,與寧王相看。 本以為這個王妃她是當定了的,直到一次宴會,寧王當眾對太后拒絕了同荷回的婚事,叫她難堪。 事後,荷回紅著眼詢問寧王,既然他沒有娶自己的意思,為何前幾日夜裡抱住自己,誰知寧王卻像看瘋子一般看著她,毫不認賬,“你想當王妃想的得癔症了吧?” 他不承認,她以為他在說謊,事後打聽,發現那夜,寧王確實未出過寢殿。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