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十三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著明媚的陽光普照,和四周那蒼翠悅目的景色,魏慎的心情也就如這天氣風景一樣好了!坐在毛驢背上輕輕醞釀著詞句,任書童魏喜慢慢趕著行走在這剛剛拓寬不久的官道上。

對於拓寬官道這個計劃,魏慎對朝廷和皇帝佩服的五體投地,因為道路的暢通,不但可以使國家的政令暢通無阻,也可以使附近的老百姓大大受益,經濟農業飛速發展。

跟在身邊的這個魏喜才不過十五六歲年紀,但是已經服侍魏慎四年多了,他是家養僕人的後代忠實可靠,魏慎看中的卻是魏喜的靈氣!

魏慎年前剛剛從國子監進學完,準備要參加當年的科考大比。大漢朝的科舉讓許多文人看到了希望,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官宦之家的後代,大家都有機會和希望。

可是突然皇帝改變了主意,一道聖旨隆恩頒下來,讓國子監八百餘學子中,應屆科舉的一百四十五人,和全國六十餘州一千三百多學子全部免試受銜!雖然授銜後是鄰縣之間對調,但是也一時舉國歡騰人人欣喜!

原來皇帝正在推行官員改革制度,魏慎因為家族有人在朝中任職,隱隱約約聽到是朝廷讓這些學子考試之前先鍛鍊一番。因為這些學子本身已經是舉子身份,具備可以做官資格了,要進行的也不過是進士大比。

朝廷為了杜絕那些死讀書而不會做官施政的人,朝廷將這些人先分別派到全國各地州縣去任職實習,然後在任期滿一年後履歷回京述職,朝廷到時候再統一結合科考的名次科別決定去留和任免。

這種方式實在是有史以來第一遭,有很多舉人感覺十分的好。因為有些舉子唸了一輩子書,已經五六十歲了還沒有進士,即使以後中了也為朝廷服務不了多久,但是他們的人生經歷已經相當不錯。

此前朝廷已經派了有不少人臨時授職地方,這些派出的臨時授命的學子,他們在各地經營建設、安定地方做得是風生水起,對當地的各項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這些幸運的學子自然聽說過,這些前輩不少加入了大漢一個密黨組織,這個組織據說黨魁就是當今的儲君太子。現在他們已經被朝廷頒任擔當要職,尤其那些年齡頗大的舉子更是期盼自己到地方一展身手!

魏慎的爺爺魏曙在高祖皇帝手裡是同平章事的高官,而且還是工部侍郎的實銜。到了魏慎父輩手裡現在已經沒有什麼高的官銜了,現在魏慎有個伯父是吏部六品的京官,但是在遍地是官的京城根本說不上話!

可是也是因為有著這些關係的緣故,魏慎自己在國子監一向又是人緣極好,本身又有著一身的才華,機緣巧合下熱血沸騰的加入了密黨,魏慎最後被安排在離京師不遠的東莞縣實習。

東莞縣在古代原屬於番禺縣和增城縣,後來又劃分給寶安縣,在前朝唐中期的時候才單獨為縣。因為在京城興王府東邊,本地又盛產莞草而得名。雖然挨著離京師很近,又有大片地方是漫長的海岸線,但是在嶺南這個地方實在還是人煙稀少。

現在在任的知縣叫趙辭健,是當年的兵部尚書趙光裔的後人。他比魏慎大不了幾歲,年前七月左右來到東莞卻是以恩蔭入仕。本來以他的家世在京師謀個職位應該不是問題,但是魏慎聽自己那個六品職位伯父說,這個趙辭健竟然是太子親點派來東莞的。而且據說當年太子是衛王的時候,還著實在興王府的官二代圈子裡,捉弄過這個趙辭健幾次。

魏慎早已經不是不通人事的少年,而且家族又有人在官場,加之祖父當年提拔的官員不少人也多多少少有些助力。知道像趙辭健這種人來東莞肯定是有內幕的,要麼是被貶要麼是內定提拔的。

趙辭健以前顯然是還沒有出任過官職,所以不存在貶職不用這種情況。而且他家族在京城的助力顯然比自己家強,於是來到東莞魏慎便和趙辭健拉好了關係。

這個趙辭健也聽說魏慎的祖父是魏曙後,對魏慎很是客氣和交代照顧了一番。畢竟趙家和魏家都是大漢當年開國的元老,還是有著許多交集的,現在年青一代有必要加固這種雙贏的關係網!

這次被朝廷派來東莞,魏慎的職務是和普通學子不一樣的。一則他是國子監應屆科舉學子裡的佼佼者;二來他自幼家學淵源,擅長器物製作、善於改進水利建設的研究。再者偷偷加入密黨組織後得到了上級的培養,所以吏部直接給他定為這次考吏安排中的幸運兒,直接為每個州特設委派只有四個實銜官職之一。這四個實職官銜一般都分在州府和的重要的上中縣,級別就是官品的初級從九品佐史。

本來唐末五代縣級縣尉是從九品的的官銜,而且每個官品都是分上下的,就是兩京三都的上縣的佐史都是無品的。但是劉家皇朝善於創造官職,魏慎也不知道朝廷這是什麼意思,但是接到任命的魏慎和那些學子都高興啊!

因為有品就是官啊!雖然這個官不知道能多久,但是魏慎知道自己一定會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表現的。

來東莞縣已經半個多月了,首先熟悉了縣裡的一些日常政務,然後就是研究自己主管的這些方面的事物。此時鄉下正是準備農忙的時候,嶺南氣候良好作物比別的地方更容易生長,但是據說朝廷對糧食的產量還是有更大的期待,魏慎便想親自下去鄉間看看,和鄉民百姓研究探討一下,看在哪些方面可以加強和改進。

趙辭健安排魏慎主管的是農業和水利,正是魏慎的專長和家學的傳承,魏慎隱隱便對趙辭健有些感激。趙辭健自己卻一直在縣城不遠的海邊船塢忙著督造,據說這個船塢是大漢目前三大造船廠之一,還是去年下半年才開始動工修建的新船塢。

魏慎聽說去年末朝廷派來東莞五千將士,更是遷來了許多流民,在海邊建立了一個大型的船務作坊,而且平時有士兵嚴格把守。因為不是自己範圍的政務魏慎不便過問,只想把自己分內的事情處理好,魏慎也知道政務是不能急的事情,但是必須要去做和執行才有效果!所以一心鑽研自己的事情!

東莞偏居嶺南之端珠江邊,自古歷來人煙稀少。可是年前七月份,朝廷突然便撥了兩百多戶一千多人來充實,讓小小的東莞縣不但變成了大縣,而且看東莞目前為止的佈局和不斷的遷徙流民入戶,魏慎隱隱感覺東莞有成為州府的可能。

這些遷來東莞的人家都分散四處耕種定居,也有一些就近成了船塢附近的民工,大家很快有了自己的耕地和工作,逐漸穩定和安居樂業。

其中有一個遷來戶集中的地方,這個地方發展的比較有名,後來這個地方取名叫德勝營。德勝營住了三十多戶這次遷來的人家,聽縣裡的老人介紹,魏慎決定去看看這些農戶現在的發展。

當時縣裡建這個德勝營的時候,朝廷派專員來輔導和幫助過這些農戶組建家園,縣裡肯定也派專人輔助協作過行動。當然縣裡當時的目的是為了安定和便於管理,也為了體現對朝廷派來專員的重視和良好的學習態度。

魏慎於是徵詢了趙辭健的意見,便叫了一個常三的小捕快同行,因為這個常三當天是跟隨縣尉一起來過德勝營幾次的。德勝營離著縣城足有四十多里,而且依山傍海的地形要走山路近三十里路。

簡陋的山間官道,也其實就是在原有的山路上改建,加寬一點修平一些罷了。有了代步的毛驢魏慎不感覺太吃力,何況他自己也不是那種弱不禁風的文人,魏喜和常三又是步行慣了,大家早早的出發不到兩個時辰就到了。

坐在毛驢上遙遙的注目,看著山下那已經比較清晰錯落有致的一家家木頭搭建的矮房,魏慎甚至有些驚訝和好奇。這些房子或依山而建或三三兩兩比鄰而居,都是用粗粗的樹杆精心鑲合搭建而成一個大的框架,偏偏這些房子又在樹杆做成的框架中間,用大塊平整的條石有序填充成牆面和地基。

魏慎知道這樣可以讓房子避免火災,既像磚瓦結構結實又有木樓風格。而且家家門前都有個小院子用籬笆圈著,甚至可以看到院子裡的雞鴨,雖然遠遠的看著,但是魏慎已經很是驚奇了。這裡哪像是剛剛遷來此地的農家,簡直就是存在幾百年的世外桃源啊!

常三似乎看出魏慎的驚訝,但是似乎有些見慣了這種神色一般,也有些感慨的說:“這是小的當日陪著趙大人親自來督建的,幾十間大房子在他們鄉民自己和我們幫助下,一邊砍樹鑲架一邊搬石添基填房,都只在六天之內就完成了。小的們可是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方法建房和這麼快的速度就建好的,私底下都感慨神奇。趙大人當時說這種方法是咱們太子爺親自傳授的,咱們嶺南各地遷來的鄉民住的,大多數都是用的這種方法修建。而且嶺南多的是大樹石頭,一般可以就地取材最適合農家安居。”

他看魏慎聽的聚精會神,更來了勁把當日所見所聞都滔滔不絕的說了出來,他似乎比較會表達,又加了點自己的想法在裡面,聽起來格外傳神,就似讓人回到了當時的情形一般。

魏慎忍不住示意他別停,眼光卻四處遠眺著。只聽他停不下來一直說著:“,,,,,,而且啊!聽說遷來咱們嶺南的人都是受了朝廷大恩,感激不盡的遵照朝廷安排,自覺的都是用這種方法來組建家園,現在去看看家家戶戶都供著皇帝長生牌位呢!後來縣裡又把朝廷分配的家禽種苗交給他們自己安排,十戶租借一頭耕牛營生,小的年前授命陪縣裡一位佐官老爺也來過一次回訪哩!當時看到的情形就和大人現在一樣驚訝,還感慨著如果以後不在縣裡供職的話,就領著家裡老小也闢個安靜的地方像這般快活!”常三看魏慎好說話喜歡聽,便滔滔不絕眉飛色舞起來。

魏慎確實太驚訝太震撼了,慢慢策驢走著,不覺就到了這半山。漸漸就看到了這邊山坡上沒有高大的大樹,斜斜的山體上有一塊塊的水田,一梯一梯的蜿蜒而下,而且田裡有不同的作物都長得很好。

魏慎更是驚訝了,這裡山高水少,而且山上邊顯然是沒有看到水塘之類蓄水的地方,這些水田卻怎麼來的呢?嶺南雖然雨水多但是不可能幾天下次雨啊!

魏慎越來越好奇,不由自己放開毛驢來,讓魏喜牽了,自己便順著梯田一路走來。更不時蹲下看田裡的泥巴和水分情況,果然是一塊塊的梯田每塊都是水分充足。

常三兩個人也不懂,只有老老實實跟著,魏喜卻牽了驢在一邊!

走了一陣看了一陣,不時間就看到一條兩尺來寬的水溝出現在眼前。它在山體邊蜿蜒延伸,這水溝依山而就,有些地方藏在灌木叢下,有些地段消失在大石後面,有些地方顯然有人工修飾的痕跡,但是都連綿不斷的在一起。

魏慎本來就是個聰明的,仔細看罷,哈哈大笑說:“我懂了,我懂了!”常三兩個人莫名其妙的看著魏慎一身泥巴,一臉高興!

常三看魏慎高興,似乎記起來了什麼,湊近了說:“這裡以前是沒有這水溝的,當初來選地方的時候!據說朝廷派來的官老爺就是看中了,才選中讓大家在這裡建房開地。那些鄉民都不願意開這山坡上的荒地,沒有想到那個大人領著鄉民爬到那邊山上,找到一條瀑布兩三天就引了這條水溝來,沒過幾天功夫這些荒地便變水田了!“常三有些得意了賣關子的,得意洋洋的看著不懂的魏喜,但是看著魏慎盯著自己只好尷尬的馬上又介面說。

他指著右邊遠處那延綿一體的山說道:“那邊遠處的山上長年累月有條小溝,流水不大但是有條小瀑布,都直接流到那邊的海里去了,而這邊你看看這山體邊上天生的一片斜斜土溝,雖然不明顯但是正好連著那邊了,那個老爺就讓他們開了這條水溝夯緊了泥巴,那水就引過來這邊了,但是讓人驚訝的是他沒有讓水往這邊開的梯田直接往下流,而是隻允許很少的定期放一點點的水,其餘的便把這條水溝多餘的水,引導到十多里外另外一個村子裡去了,那邊有個天然的小湖哩!沒有想到這片高坡開闢的梯土竟然變成了良田,朝廷有規定這些自己開闢荒地的水田,只要不刻意破壞山林造田,就算鄉民自己的永業田,而且自開闢到五年後朝廷才徵收授業田一半的稅收,這些鄉民都高興的不行了,就是小的也很心動啊!”

魏慎心裡激動的不行了,他擅長水利開發和利用,他更是自然知道像這種政策前所未有,這種益民的舉措,直接可以導致全國各地農田增加。雖然暫時國家沒有明顯收益,但是老百姓卻受益匪淺,不出幾年國家的稅收自然會大大增加,而不會直接損害老百姓。

看著這條水溝魏慎的心裡更是激動,常三不知道這條水溝現在的意義,魏慎卻知道這意味著不但這片水田自此不會乾涸,而且因為它的平行流著水線,會惠及到遠處的村莊,沿線這水溝以下不管有多少荒地,此後都會變成了良田!

真不知道這方法是誰想出來的,但是簡單適用意義遠大。而且可能會在歷史上被重彩一筆。魏慎心裡沸騰了起來,為官一任需要功績,造福萬民這就是功績!

但是魏慎沒有在縣裡的以往資料裡看到這件事。魏慎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但是想想在一些缺水的地方,如果可以用這種方法去保持儲存水量,這將是什麼意義!魏慎幾乎不敢想像了,馬上讓魏喜拿出來紙筆,飛快的記錄抄寫這周圍的環境起來。

隨著下到山腳來,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各種各樣的作物!因為這些農家都挨著海邊也不遠,甚至都可以看到海邊沙灘上有條大木船。魏慎沒有走到那邊去看船,而是看到不少人在一片水田邊上指指點點,似乎正準備勞作,看他們的衣著就是這裡的農家。

魏慎讓魏喜拴好毛驢,便領著他們一起也往這邊水田邊來了,隨目所見這些水田的泥巴都已經翻耕,攪碎處理過了,渾水的田裡顯然準備種植作物。

漸漸的近了就可以看到這些水田裡,有些地方已經撒開了一些束成一把一把的,足有五寸多長的青草一般的綠苗秧子,魏慎不是土包子,知道這些秧子是閩國現在普遍栽種的稻苗,據說這種稻苗是從交州傳過來的,大漢也有少量種植,它們五十多天就可以收割,而且產量不菲!

還離著大家一塊田的距離,魏慎不敢唐突了。看到一個年輕人正在和兩三個老人卷著褲腿,站在水田裡認真的說著什麼。

這個年輕人手裡拿著幾根綠色的秧子,那幾個老人一臉恭敬的神情,附耳聽著這個年輕人說話。而這個年輕人也穿著農家的土布衣物,魏慎看他卻直覺氣宇軒昂,偏偏他滿手泥巴光著腳。

他身邊還有幾個人也細皮嫩肉的,但是也穿著農家衣物,其中有個粗壯的高個農家漢子,雙目炯炯有神的朝這邊看了過來。魏慎沒有畏懼的微微一笑,朝他禮貌的點了點頭,看他們在說話便沒有出聲打擾。

這時候魏慎便看著這個年輕人,竟然把自己的褲腿挽的更高了,然後大步走進了那水田裡去。他拿了一把束著的青綠的禾苗,分開後捏了一兩棵單株,然後小心的用右手三個指頭,把著禾苗插入了那混混的泥水裡,只見禾苗穩穩的站住了,他便依次的分開距離四五寸插了一排。

然後他再分開七八寸插第二排,這樣他不一會兒功夫便插種了一大片。他沒有停一邊插種,一邊和那些老人說著插種的方法。魏慎隱隱已經聽的很清楚了,知道這個年輕人是在教這些人栽種這種禾苗。

一旁的老農小心的看著他操作,全神貫注的學習,老臉上一直帶著笑。一會兒年輕人直身問他們會不會的時候,他們連忙說懂了,卻又問了一些禾苗管理和水利的問題。

魏慎在一旁聽了卻是完全不懂了,心裡卻是越來越驚奇,因為這些農家說的都是中原官話,而這個年輕人官話也很流利。但是看這個年輕人顯然不是一般農家人物,便也一直靜靜的在一旁看著。

年輕人便走到田邊自己把腳洗乾淨了,也沒穿鞋就含笑問身邊的那些農家懂不懂,大家都笑著說會了!魏慎煞是好奇,看他站在田邊上便忍不住走過去幾步,遙遙的拱手問禮!

“某這廂有禮了,看公子熟知這些農作物的操作方法,某家是這東莞縣新來的佐吏魏慎,想向公子討教一些農家作物的問題!不知道公子可否指教!”

年輕人還沒說話,他身邊那個粗壯的漢子便欲制止魏慎,年輕人一揮手,那個漢子便退到了一邊。年輕人身邊幾個農家老人,是見過常三的,有幾分記憶的,在年輕人耳邊說了幾句。

年輕人一直含笑,這個時候他淡淡的說到:“難得難得,老爺是縣裡的官老爺,有什麼事應該在縣裡待著,何況現在又不是例行回訪住民的時候,不知道老爺怎麼有時間來這鄉間小村了!”

常三剛剛想說話,但是看魏慎要說,便知機的止住了話頭,領著魏慎慢慢往這邊走近了。

離著一些距離魏慎使了個眼色日常三退開了,拱了拱手朝年輕人道:“某家自幼秉承家學,對水利和農業十分鐘愛,一心只想憑所學為國家做些事情。此次得皇帝隆恩眷顧,使得某家如願來的東莞縣,便發憤要把一身所學惠及百姓。”

說到這裡,魏慎已經是一臉慎重道:“某家一路來得這德勝營以後所見一心歡喜,朝廷所實行的這些舉措果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哩!尤其剛剛某家一路所見,更發現一項可以令我大漢留名青史的大好事,某家決定自此多收集各種利國利民的技巧,編輯成書推廣萬民。讓大漢的子民此後多多受益,如果可能就是以後整個中原地區,也會受到我大漢的影響哩!某家觀公子一定熟知作物,便想和公子交流一番,望公子不吝指教!”

這個年輕人哈哈大笑:“如此甚好!魏老爺請過來一聚!”他已經大步迎了過來。魏慎連忙幾步趕上去,把了年輕人的手和他一起走到了那寬一點的田埂上,眼光中滿是開心之色。

年輕人便問魏慎剛剛說的什麼利國利民的好事,魏慎便滔滔不絕把剛剛在山上看到的,那水溝蓄水灌溉的好處告訴年輕人。更說出來如果水勢不夠高時水車的利用,堰塞蓄水的秒用一些技巧。

而這個年輕人果然也是深黯農業,說出來的見解讓魏慎大為佩服,對魏慎的想法也是大為讚賞,一時間兩個人越說越投機。

兩個人一時投機話語不停,一邊交流一邊不由慢慢走到了一戶農家院前。這戶農家主人正在這群人裡,雖然看似農家一般,卻也頗有幾分知書達理。趕忙把一幫人迎了進去,魏慎也沒有在意和年輕人牽手走了進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雪霽春明

雪霽春明

陳十年
【正文已完結,下一本《慕朝朝》求收藏~】 姜雪容是家中庶女,雖生得貌美,但只想擺爛。 無他,只因有個擺爛的姨娘。 後宅鬥得水深火熱,姨娘坐在搖椅上吃著自己種的西瓜看熱鬧,順嘴教育雪容:你可別學她們,有吃有喝就夠了,應付什麼男人,多傻啊。 別家院子為了爭寵什麼手段都使,自家姨娘一向打著哈欠嗑瓜子。只有被欺負狠了,日子混不下去了,才放放大招,對著爹爹哭哭啼啼撒嬌,哄得爹爹暈頭轉向。一次哄上半個月,哄一
歷史 連載 0萬字
綠腰兒銷骨海棠嬌

綠腰兒銷骨海棠嬌

飛簷廊下
侯門千金文綠棠,被晉王與堂姐合謀陷害,從高貴王妃淪落為人盡可夫的舞姬——綠腰兒。 至親骨肉嫌她骯髒墮落,未婚夫將她當做玩物棋子。 朝局更迭乾坤倒轉,文氏全族雞犬升天,綠棠被無情拋棄。 毒發入骨烈火焚身,她發誓殺盡文氏全家,覆滅晉王黨羽! 福至心靈,她重生在危局時刻。 她重拾最擅長的醫術毒術,殺人於無形無跡! 陷害心狠手辣的堂姐,報復兩面三刀的庶妹,怒懟古板刻薄的伯父,折磨陰險惡毒的伯母,文氏全家被
歷史 連載 18萬字
太子被黜,我當北涼王領兵千萬!

太子被黜,我當北涼王領兵千萬!

許火燁
徐牧,大梁王朝的皇太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可憐蟲。 八歲那年,大梁北境遭遇大劫,萬妖之國、北魏大舉來襲。 關鍵時刻,年僅八歲的徐牧主動提出,願意前往萬妖之國須彌山為質子,換取大梁的安全。 轉眼十年期限以至,本以為歸來之後,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 沒想到卻頻遭冷眼。 百官說他不知廉恥,一身粗野。 弟弟更是絲毫沒有把他放在眼裡。 父母更是要將他的太子之位傳給了弟弟。 重生歸來的徐牧表示,儲君?誰稀罕!
歷史 連載 1萬字
大楚懷王

大楚懷王

臘月青梅子
熊槐剛剛穿越成為楚懷王,就碰到秦國的張儀前來送禮: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寫歷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懷王,絕不絕齊連秦。結果第二天,和滿朝文武商量之後,經過數輪唇槍舌劍,楚國上下達成一致意見。熊槐意氣風發對張儀道:“寡人決定和齊國絕交。”
歷史 連載 1萬字
帶百億物資穿越成農家小福寶

帶百億物資穿越成農家小福寶

看雪的兔子
(穿越+空間+種田+福寶+物資+致富)蘇沐瑤因為連續做一個奇怪的夢,夢裡自己在現代死了後帶著記憶重生到了古代。 \n順利出生後卻被重男輕女的父母給拋棄。\n好在被一戶農家給撿了去,這戶人家一直想要個閨女這下終於得償所願。 \n自從老蘇家三郎在外面抱回一個女嬰後,老蘇家好事不斷,從一貧如洗到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 \n現代夢醒後的她又機緣巧合得到了空間,還能怎麼辦?當然是先屯它個百億物資。 \n上到飛
歷史 連載 2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