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昭宗的良藥】

河東慘敗,讓昭宗清醒地認識到,藩鎮割據尾大不掉,積重難返,短時間難以撼動。特別是這次削藩行動中暴露出一個更加棘手的難題,那就是宦官勢力與地方藩鎮的互相交織勾結,束縛了昭宗手腳,復興大業難以施展。

其實在昭宗登基之初,就已經著手佈局新的“南衙北司之爭”了,即培植一支效忠於皇家的文官勢力,從宦官手中奪取權力,藉以鞏固皇權。

大力扶持文官集團,這副藥方被昭宗視作萬金油,無論是剷除宦官還是打擊藩鎮,不換湯、不換藥。

優點是一次投資,兩次收益;

缺點是痴心妄想。

因為昭宗的培植目標是沒有根基、沒有背景、沒有靠山的文官,他們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單純而易於操控,這是他們只會效忠於皇帝本人的基本前提,是價值所在。

以為可以用幾個速成班學員來同時扳倒藩鎮和宦官兩座大山,昭宗有些異想天開了。

這些政治速成班學員們號準了昭宗的脈,踴躍地在昭宗面前排擠宦官,特別是針對楊復恭,撓昭宗的癢癢肉。

孔緯、張浚就經常建議昭宗效法先帝(宣宗),要對宦官權力加以嚴格約束。

這倆貨太討厭了,昭宗不是懿宗,更不是僖宗,他不是不想約束,而是力不從心。所以昭宗只能委婉地告訴二位愛卿,不要心急,慢慢來,小不忍則亂大謀。

有些話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特別是昭宗目前的處境,更不容許他道破天機,要隱忍低調,韜光養晦,積蓄起足夠的力量,更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昭宗新登基時,孔緯就聯合多位官員上疏批評宦官(特別是楊復恭)的衣著問題,指出依照祖宗舊制,在祭天的時候,他們不該穿朝服、持笏板,如何如何……宦官,就該有個宦官的樣子。

奏章交上去,遲遲不見答覆。於是再奏一章,暗示皇上不該無底線、無原則地縱容宦官。

最後,昭宗御筆親書一道手札,告訴他們,“愛卿所言極是,但凡事都要講求融匯變通,不要鑽牛角尖嘛,不要因小失大。”明顯偏袒宦官。

孔緯、張浚二位仁兄忠心可嘉,情商堪憂。他們讀不懂帝王心術,他們把昭宗的隱忍當成了窩囊。身為大唐帝國的天子,被閹豎欺負成啥熊樣了,還連半個屁都不敢放?

於是,昭宗越是低調隱忍,二位宰相就越要強出頭。

楊復恭常坐兩人抬的小轎(肩輿),直到太極殿才下轎步行,有違禮制。

某天,昭宗與朝臣們討論天下大事,言語間流露出對江山社稷的擔憂。

孔緯冷笑一聲,慢條斯理道:“陛下,威脅大唐江山社稷,還用麻煩四面八方的藩鎮?您身邊就有一個人要造反!”

此話一出,現場立刻鴉雀無聲,都驚詫地看著孔緯。

昭宗也嚇了一跳,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愛卿,你說誰要造反啊?”

孔緯抬手點指,眾人順著手指一瞧——楊復恭!

楊復恭如觸電一般,渾身一激靈,“別……別鬧……”

“哼!”

孔緯渾身上下散發著神聖不可侵犯的正氣,指著楊復恭的鼻子尖,怒斥道:“你楊復恭只不過是陛下養的一個家奴而已,卻敢‘肩輿上殿’,好大的膽子!你還蓄養了這麼多勇士當養子,不僅讓他們掌握皇家禁軍,還出任地方節度使,這不是謀反是什麼?”

楊復恭的養子楊守立、楊守信均在中央禁軍做將領;楊守貞、楊守忠在外做節度使,並且從來不上繳貢賦,目無朝廷;楊守厚為綿州刺史,其他養子也多為地方刺史,在當時被統稱為“外宅郎君”;又在宮中挑選了六百多個精明能幹的小宦官,都收為養子,然後派駐到各戰區、各道做監軍宦官。由此織起了一個盤根錯節、密不透風的“楊派”宦官勢力網。

“楊派”宦官勢力從中央到地方,內外勾結、遙相呼應,無人敢碰。與此同時,楊復恭與地方藩鎮(如李克用)也有秘密勾結。“楊派”宦官勢力絕對是一股不容小覷的政治力量。

每個人都心知肚明的,但只有孔緯敢當面挑明。

楊復恭冷汗直冒,辯解道:“我的養子的確都是勇士,但他們是為了效忠皇上,保衛國家啊,憑什麼說是叛徒?”

孔緯正義感爆棚,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對呀,憑什麼說人家是叛徒呢……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昭宗趕緊幫他打圓場,質問楊復恭道:“既然是要效忠於朕,為何不讓他們姓李,卻讓他們姓楊?”

楊復恭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昭宗皇帝太不講理了。

唐朝時興蓄養假子,特別是藩鎮軍閥和宦官,養子冒隨主姓,人之常理。朱溫的養子姓朱,楊復恭的養子姓楊,天經地義。按昭宗的說法,姓李就是忠於皇上,姓別的就有造反嫌疑?

再者說了,楊復恭也不姓楊,他本姓林,入宮之後被宦官楊玄翼收為養子,故而改姓楊。所以說,如果真拿姓氏論忠奸的話,只有楊復恭讓養子姓林,才是謀反的表現。

楊復恭啞口無言,一半是嚇的,一半是氣的。

孔緯事先沒給昭宗通氣,就擅自對楊復恭“宣戰”,將昭宗裹挾進一場在錯誤的時間發動的錯誤的政治鬥爭中。其結果可想而知了。

開弓沒有回頭箭。昭宗皇帝順水推舟,對楊復恭說:“朕想讓你那個姓胡的養子侍奉左右。”

昭宗點名的正是楊復恭最為得意的養子——楊守立(原名胡弘立),此人武藝超群,勇壓六軍,禁軍將士都很畏懼他,之前僖宗困於鳳翔的時候,就是他與李昌符路怒症發作,誘發了李昌符叛變。

昭宗擔心楊守立會成為將來“倒楊運動”的重要障礙,於是化敵為友,借“姓氏造反”之說把他拉攏過來。

楊復恭不得不把楊守立引薦給皇上,同時也期盼楊守立會成為自己在皇帝身邊的眼線。

楊守立是一把雙刃劍,是楊復恭與昭宗爭奪的焦點。

昭宗當然是有把握策反楊守立的。

首先,昭宗賜給他皇族的姓氏,從此之後,楊守立就有了一個新名字——李順節。為了敘述的統一,後文將沿用“楊守立”。

其次,升官。

在禁軍序列中火箭提拔楊守立,又讓他遙兼鎮海節度使,再給他加宰相頭銜。在文官圈子裡,是宰相;在武官圈子裡,是禁軍司令;在地方,還是一個藩鎮。三界精英,而所有的升遷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完成。

楊守立很快就跪倒在糖衣炮彈面前,義無反顧地投身於“倒楊運動”中。

挖了楊守立這個小牆腳,讓昭宗看到了分化瓦解“楊派”勢力的希望,只需假以時日,溫水煮青蛙,宦官毒瘤就可以被輕鬆剷除。

然而孔緯疾惡如仇,向來仇視這幫以武力欺壓皇帝的武夫,而他的政治覺悟更為愚鈍,他還是沒有領悟到昭宗皇帝的良苦用心,更不懂火箭提拔楊守立是一種高明的政治手段。

楊守立榮加宰相銜的當天,其幕僚告訴他,按照慣例,中央宰相辦公廳應該有個歡迎儀式。

於是,楊守立屁顛兒屁顛兒地找孔緯,詢問儀式的注意事項,是不是需要集合文武百官列隊歡迎啊?我是直接發表就職演說呀,還是先來個獲獎感言,用不用痛哭流涕訴說自己悲慘的童年遭遇啊,用不用感謝這個感謝那個……

孔緯懶得搭理他,派人傳話:不用集合。

楊守立還以為是文武百官早已在宰相辦公廳恭候了呢,於是興高采烈地來到工作崗位,卻發現單位裡冷冷清清,沒有歡迎儀式,沒有橫幅,沒有鮮花和掌聲……楊守立甚至以為自己走錯了門。

寶寶心裡苦,他要說出來。

一日,楊守立終於見到了孔緯,便向他提起這件事,尋求心靈治癒。

孔緯卻給他傷口撒鹽,“你真把自己當成宰相了?”

楊守立被噎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滿腹委屈。

與迂腐的孔緯不同,楊守立對昭宗皇帝的良苦用心是心領神會,更對自己得寵的背後邏輯有深刻的領悟。深知楊復恭就是他的投名狀。

告發檢舉楊復恭,成了楊守立的日常工作。在昭宗的默許之下,楊守立與楊復恭的爭權奪利也無需遮遮掩掩。

於是,朝廷裡悄然興起的一種“楊守立現象”,凡是DISS楊復恭的人都會獲得嘉獎,黑、噴楊復恭是最時興的政治正確。

在這種氛圍的暖場下,“倒楊運動”再也不可避免。

這場“倒楊運動”是昭宗的頂層設計,只不過這個設計並不精密,也不嚴謹,因為它缺少最為重要的一環——觸發機制。

我們還原昭宗當時的處境,就不能埋怨他的異想天開,也不能嘲笑他的不自量力。他擁有遠大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念,除此之外,他真的一無所有。

他的處境相當被動,實力非常薄弱,在這種條件下,他確實無法準確地做出預判,制定出一份時間表。

經濟落後,只能猥瑣發育。

何時開團?隨緣吧。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諜戰:我聽勸就能抓間諜

諜戰:我聽勸就能抓間諜

乘風直上
江一帆是軍統行動隊的專員,但他屢屢能抓住地方間諜。\n江一帆又是新進特高課科員,機緣巧合下冒充日本商人,偽裝身份潛伏進特高課。 \n同時,江一帆還是地下黨的朋友,忠誠的夥伴,暗中更是加入了地下黨。 \n擁有如此多身份,江一帆只想說, “您說,你教訓的是,您的勸誡我一定牢記於心。”\n江一帆穿越而來,聽勸就能夠得到間諜的畫面! 利用畫面,他每每能夠逢凶化吉,打擊敵人。\n懷著一顆赤誠的心,為國而戰。
歷史 連載 3萬字
間諜的戰爭

間諜的戰爭

如水意
作為一個普通人卻要向間諜宣戰,最好的辦法是同樣成為一個間諜。作為一個間諜,要向一個實力強大的間諜組織開戰,那就加入一個同樣強大的間諜組織。如果無法加入任何一個強大的間諜組織,那就自己建立起一個間諜組織,然後再去戰鬥至滅亡,或者獲得勝利。這就是間諜的戰爭,講述一群平凡的人如何成就不凡的故事。
歷史 連載 5萬字
我靠馬甲碾壓修真界

我靠馬甲碾壓修真界

暮寒公子
修仙界中有一門功法,修士可以用“獻祭身體中完整的一部分”為條件,修出體外化身。 由於這門功法太過殘酷,一直被列為禁法。 直到有一天,梅擁雪偶然從藏書閣的角落發現到了它。 於是,梅擁雪先是獻祭了一整個闌尾,獲得馬甲一; 隨後,她又獻祭掉了兩顆智齒蛀牙,獲得馬甲×2。 再後來…… 梅擁雪:我的一顆細胞,也算是“身體中完整的一部分”,對吧? * 人體每天有700億細胞死去,梅擁雪每天製造700個馬甲。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