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赤威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世民,你也是個讀書人,應該明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兩漢國祚傳承近五百年,只是如今的大漢氣數盡了,在黃巾賊作亂後,漢室便名存實亡。”

“一切是漢靈帝自作孽所為,他稱帝期間,寵幸宦官,奢靡成風,將大漢最後的元氣也給作沒了。”

“黃巾賊作亂,朝廷竟然連平亂的錢銀兵馬都沒有。”

“為平定叛亂,靈帝他下詔授意地方官吏自主徵兵,就地平亂,之後,又大肆地封侯那些平叛有功的地方豪強,也間接造就了董卓,馬騰,韓遂等地方勢力,從而引發董卓後來擁兵亂朝的悲劇。”

“如今,你放眼天下,各方諸侯稱霸一方,劉焉,劉表,劉繇,劉虞以及剛剛為本帥所平定的韓遂等勢力,那個不是擁兵自重,稱霸一方,他們又有誰是真心為漢室的?”

“你說本帥是禍國殃民的奸賊,你覺得這話對本帥公平嗎?”

袁恪的話格外犀利,一時間竟讓許世民無言以對。

“袁恪,你說的這些縱然有道理,那也不能掩飾你要代漢自立的野心。你仍舊是個竊國之賊,你圈禁天子,擅殺朝臣,你這個亂臣賊子的帽子,休想摘掉,你必將遺臭萬年,為後世之人所唾棄。”

許世民憤然說道。

“你講的對,本帥是在覬覦帝位,但那又如何?如今天下大亂,諸侯爭霸,不都是為了那一張皇帝寶座嗎?別人能覬覦之,我袁恪為何不能將其取而代之?”

袁恪也沒有隱瞞,當即將自己心頭的慾望講了出來。

他誠實地向許世民承認自己就是在覬覦帝位。

“袁恪,你——”

“你果真是亂臣賊人,圖謀帝位,我,我要向陛下檢舉你。”

“你們汝南袁氏。”

“該死。”

許世民憤怒不已。

“好了,也不和你吵了。”

“你今晚便在這個牢獄中好好地反省吧,明天,本帥會讓人將你放出來。”

“之後,這個石原縣的縣令仍由你來當。”

“本帥相信你能將石原縣治理得更好。”

袁恪將此話剛剛講完,人便離開了大牢,他臨行前囑咐看守大牢的甲士,讓他們對牢中的人們好些。

一離開了大牢,袁恪迎面發現有人向他小跑過來。

“報!”

“主上,剛剛傳來的緊急軍報。”

一名錦衣衛將一封情報小箋遞給了袁恪。

袁恪將這個信箋拆開。

發現這個信箋,正是剛剛狄青所傳來的,上面書寫著:【陽平關已破,殺敵五萬餘】。

他將這個信箋找個火摺子給燒了。

之後,大聲講道:

“去將荊天明,蒙武,易榮,法正,找來。”

“是!”

曹雄立馬去辦事。

石原縣衙,書房。

“本帥將你們喚來,是要通知你們,剛剛收到狄青副帥的情報,他們取得了陽平關大捷,殺敵五萬餘眾,殺張魯之弟張衛,如今,他們控制了陽平關。”

袁恪將剛剛的軍報告訴了諸人。

“什麼?陽平關打下來了?這個張衛也太廢了吧,他是豬嗎?”

蒙武聞言,大笑起來。

“好了,不研究這個了,我們為今之計,應當關注接下來我們的計劃是什麼。”

“我們是先取南鄭,還是直撲劍門關?”

袁恪問。

此次伐蜀,漢中只是開胃菜,他的目標從來都只有巴蜀這個“天府之國”。

益州是塊大肥肉。

他覬覦之。

“報!”

也在此時,又有一封軍報傳了進來。

“主上,剛剛有探子來報,益州劉璋派老將張任率領十一萬大軍馳援漢中。”

“三天內,他們便能抵達南鄭。”

“什麼?”

“劉璋這個廢物來得好快。”

“十一萬大軍,如果讓他們和張魯匯合,我們屆時再取南鄭便有大麻煩了。”

“末將認為,我軍應當先對付益州軍,至於南鄭,暫時圍而不攻。張魯是個軟蛋,他如今手上的兵馬折了大半,城中可戰之兵,不足兩萬,再加上,張衛的慘狀,他必定會選擇龜縮在南鄭城中不出來。”

蒙武聞言,分析。

“此言甚是!”

“臣對於張任和益州軍頗為熟悉,益州軍能戰之師不多,但張任所親率的東州軍卻是其中最兇猛的,我們不能輕視之。”

“我們若是先對南鄭開戰,如不能在短時間內將南鄭攻克之,必將面臨兩線作戰的困局。”

“不妨我們先搶佔劍門關,先打張任。”

“只要我軍將劍門關打下來,一來能將張任的大軍堵在劍門關外,二來,我們也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法正也認可蒙武的提議,也建議先打劍門關。

至於南鄭,如今亦不足為懼也。

張衛剛剛折了五萬大軍,張魯如今手上能用的兵馬不足兩萬。

“法正,你對漢中熟悉,你說我軍有把握一天之內進入劍門關嗎?”

袁恪問。

“主上,臣斷言,我軍能在一天之內趕到劍門關,而且,臣和劍門關的守將獨孤信有舊,也許能勸其獻城歸降。”

法正繼續規勸袁恪。

此次伐蜀,貴在劍門關,只要掌握了劍門關,便能掌握對巴蜀之戰的主動權。

“好!”

“諸將聽令。”

“蒙武,荊天明,你們兩軍合兵一處,荊天明為主,蒙武為副,兩萬人馬,急行軍,殺入廣元,搶佔劍門關。”

“朱雀營,由本帥親自督帥之。”

袁恪發號施令。

“法正,你和本帥一道同行。”

他囑咐。

“是!”

蒙武,荊天明立馬行軍,他們率軍先行,輕裝行進,由騎兵開路,馬不停蹄地進犯廣元。

一路上,避開漢中郡的城池,繞道奔襲劍門關。

至於袁恪則親帥朱雀營一萬人,帶著大軍不緊不慢地也向劍門關行兵。

噠!

噠!

噠!

馬車上,袁恪喚來了曹雄。

“曹雄!”

“主上,卑職在。”

“立馬飛鴿傳書給狄副帥,讓他率軍攻南鄭。”

袁恪下令。

“諾!”

曹雄領命。

他招來鴿子,將這一條軍令飛傳入陽平關。

“法正,你來講講獨孤信的情況吧?你有幾分把握勸降此人?”

袁恪問。

“主上,獨孤信原為奮揚侯獨孤尚的後人,只不過家道中落,他方才參軍入伍,只是不得劉焉重用,如今,還是個小小的劍門關守備,他心中鬱郁不得志,對劉焉頗有怨言。”

“他渴望功成名就,再獲封侯,從而光宗耀祖,只要主上派人聯絡他,許諾其高官厚䘵,臣保證獨孤信必降。”

“如今最大的變數便是我們能不能比張任先到劍門關?張任是個老將,深諳兵事,他也定能看出劍門關的重要性。”

法正分析當前的局勢,也將獨孤信的情況告知於袁恪。

“好,法正,此事本侯便全權交於你了。”

“此事若成,本侯不只封他獨孤信為侯,也封你為侯。”

“本侯的話,一諾千金。”

“不欺人也。”

也在袁恪覬覦劍門關的同時,益州軍張任也在調兵遣將。

“報!”

“將軍,剛剛有細作來報,袁恪軍狄青軍於陽平關大破張衛五萬大軍,陽平關破。”

“另外,子午道張魯部將楊義守衛的【子午關】失守,袁恪軍由子午道殺入漢中,於半日前攻克石原縣,正在向南鄭行軍。”

......

一條條細作將最新的戰況報於張任。

“什麼?陽平關和子午關都破了?張魯這廝當真廢物,他竟然讓張衛那等廢物掛帥,如今,一戰便失了五萬軍馬。”

“他該死啊。”

張任放聲咒罵張魯無能。

“來人,立馬傳令給吳懿、李恢,由他們兩人帶兵一萬,先於大軍急行,必須於半日內,抵達劍門關,如若延誤軍令,殺無赦。”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