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實王朝週期律這個問題,我在之前和今天,就已經分別給你講了組成的兩個部分了。”

“哦?”

朱高煦撓了撓大鬍子,有些不解,雖然他很認真地聽課了,但是他也可以確定,自己卻是不記得之前和今天聽到過相關的內容。

“棋盤擺米,之前講的是宗室數量的問題,對吧?”

“是的,姜先生。”

朱高煦點了點頭,這件事他印象很深刻,擺了好幾個時辰都沒擺明白。

“放在王朝的人口數量上,也是一樣的。”

姜星火嘆了口氣說道:“剛才講到了秦朝就沒有繼續講吓去,我便簡單跟你說說。”

“其實自從秦朝以後,因為生產力進步而導致現有的王朝不適應生產關係,最終造成王朝更迭,這種現象已經少之又少了。”

“絕大多數的王朝更迭,是因為被困死在了王朝週期律裡。”

啊?

此言一出,隔壁朱棣直接愣住了。

合著之前姜星火說,大明的王朝壽命不一定能支撐到農業技術進步,這種事情是有先例的啊,而且似乎還很多。

或者說,秦以後的王朝都走不出這個所謂的“王朝週期律”。

道衍在一旁,則緊張地捏住了念珠,等待著姜星火的答案。

朱高煦也同樣疑惑問道:“姜先生,到底什麼是王朝週期律?這個詞,您提到過很多次了。”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自大秦統一天下後,在漫長的封建帝制中,確有一個神秘的力量主宰著,那就是王朝興衰、社會治亂交替的週期律。”

姜星火先解釋了一番字面含義,隨後下了一個哲學定義。

“從根源的角度來看,那就是事物的發展註定了王朝的興滅更替。當相對新事物不再適合社會,無法解決社會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有及時的新事物出現來替換已經是舊事物的‘相對新事務’。”

“這句話聽不懂沒關係,王朝週期律在歷史中具體表現沒有這麼抽象,其實說白了就是四個字。”

“——人地矛盾!”

姜星火緩緩說道:“人口是如棋盤擺米一般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全部人口所需的生存資源,卻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

“你去查閱史書,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非禪讓得國的歷代王朝,在開國時幾乎都是經歷戰亂人口銳減,百廢待興的狀態。”

“而當時的開國君主,能打下江山也註定了是一代人傑,必然會與民生息,人口開始逐漸恢復,而恢復兩三代達到頂峰,便是所謂的‘盛世’出現,所謂其興也勃焉。”

“經過漫長的兼併,‘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當人口總量達到了總體資源無法承受的水平,通常也是社會矛盾積累到了極大的地步,社會就必然爆發再瓜分的狂潮。”

“災荒、起義、叛亂、遊牧入侵等等,推翻現有的王朝,人口再次銳減,所謂其亡必然也忽焉。”

震撼!

無比震撼!

朱棣從大明開國沒多久的現在,直接看到大明亡國的景象!

朱棣彷彿已經看到了,遍地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饑民,遊蕩在大明的土地上,彷彿已經看到了,大明王朝最後被推倒重來,再次被推翻的景象!

這種感覺簡直太難受了!

他不想見到,也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家族或者子孫後輩,走向這樣的結局。

這個結果,是他絕對不願意看到的。

但……他能做什麼?

他,無力逆轉!

想不出任何辦法!

朱棣幾乎是失魂落魄地站起身來,他用不敢置信的眼神望著道衍,只覺得一股寒意,從心底湧起。

這股寒意透徹心扉,讓朱棣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哆嗦。

這簡直就是打碎他世界觀的震撼!

遠比之前聽到那兩個問題時,自己初步設想受到的震撼大的多!

因為,朱棣已經明白了這兩個問題為何必然會發生!

自己的大明為何必然會滅亡!

“大師,姜星火說的?”朱棣依舊抱有一絲期望,或許姜星火說的是假的呢。

道衍同樣也有些失神,然而他抿了抿髮白的嘴唇,默然點頭。

朱棣最後一絲期望破滅了。

“秦末戰亂人口銳減,漢高祖後歷經四代,實現盛世‘文景之治’,末年綠林赤眉起義;光武帝后歷經三代,實現‘明章之治’,末年黃巾之亂;唐高祖後歷經兩代實現‘貞觀之治’,末年黃巢起義......”道衍已經無需再念下去了。

“陛下?”

朱棣頓時驚醒過來,他感到自己脊背發涼,冷汗浸溼了衣衫。

朱棣忽然問道:“假如朕選了更適合治國的熾兒當太子,瞻基當太孫,那是不是後世就會出現以他倆廟號為命名的大明盛世?”

道衍點了點頭,甚至認真地推演了一下:“大皇子仁德寬厚,可稱仁宗,瞻基脾性有陛下英雄氣,不會安穩守成,大約是在憲宗、宣宗、景宗裡面打轉。”

仁憲之治?仁宣之治?仁景之治?

一股無力感,從朱棣的心頭升起。

朱棣在姜星火的指引下看到了大明的未來,大明會在他之後達到極盛,然後逐漸衰落,最終亡國。

可悲的是,朱棣作為自覺英明神武的“老祖宗”,卻無能為力。

朱棣呆呆地出神了良久,道衍同樣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而朱棣不經意間的一瞥,卻看到了道衍已經死死攥著念珠到發紫的手指。

“大師,你?”朱棣看到了道衍面上幾近猙獰的神色。

“為什麼無人能解脫?為什麼?!”

道衍在厲聲質問,卻是對著面前的空氣。

一向被朱棣視為智囊,一向古井無波的道衍,此時卻陷入到了腦力枯竭的狀態。

朱棣起身疾步向前,用手握住道衍的手。

“啪!”

道衍手中溫養多年的念珠,赫然從線處崩碎,念珠嘰裡咕嚕滾落一地。

朱棣怔然失色,能讓從容不迫的道衍失態到這種地步,到底是為什麼?

“陛下。”道衍瞪著一雙滿是血絲的眼睛看著朱棣,“陛下剛剛想的是大明,可老衲想知道的是,為何無人能解脫?”

“這是‘氣運’最核心的秘密。”

“這就是,屠龍術!”

而隔壁,絲毫不知道對面事情的朱高煦站了起來,他眼神發光認真地問道:“姜先生,那此前歷朝歷代,沒有哪個皇帝能破解並走出這個規律嗎?”

“不是沒有聰明人看出來過。”姜星火頓了頓,繼續道:“可秦始皇以後的每一任皇帝,最終都是以失敗告終。遠的不說,就拿宋朝舉例,王安石變法想抑制土地兼併,最後是什麼結果?”

朱高煦還是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不服,他問出了跟道衍一樣的問題。

“為什麼無人能破?”

姜星火認真解釋道。

“可以說,從秦始皇建立起大一統的皇帝專制帝國之後,歷代王朝沒有一個能夠跳出這個歷史週期,是因為秦始皇建立的封建帝國是建立在專制意志基礎上的。”

“為維護這種專制的王權,統治者設計了體制內與體制外的層層結構,透過體制內的權力大小,來決定利益的分割大小,最終實現皇權的至高無上......”

“這是由皇帝專制帝國的體制決定的,任何王朝,都無法逃脫歷史的規律。”

“因為,皇帝本身就是最大的地主!”

而隔壁,朱棣駭然鬆開了握著道衍的手。

朱棣踉蹌後退了半步,有些不可置信地望著道衍。

因為朱棣很清晰地看到了,道衍在抬頭時,不經意間眼底對他流露出的殺意!

道衍恍若不覺,他舔了舔乾裂的嘴角,喃喃自語。

“......屠龍術,原來屠的是帝制,這條龍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功高蓋主被猜忌?我轉投敵營

猛吃八大碗
太宰楊川與女帝燕無垢相識於微末,楊川助燕無垢登基並穩固朝堂,然隨著楊川威望日盛,女帝對其漸生猜忌。 女帝藉由官員彈劾之際,貶黜楊川,並欲要廢除楊川修為。系統降臨,楊川自廢修為離宮,從此與女帝一刀兩斷。 而就在楊川離宮後,身邊丫鬟展露出真實身份。她,竟然是齊國女帝!
歷史 連載 2萬字
學渣被逼考科舉

學渣被逼考科舉

映在月光裡
新文《典妻開局,君臨天下!》,預收《讀書不為考科舉》,文案在下面,求收藏。 本文文案如下: 富二代學渣程子安坐等繼承家產的時候,卻穿成了七歲小屁孩。 所幸家有幾十畝良田,父親程箴是才貌雙全的舉人,吃穿不不愁。 作為獨子的程子安:“讀書是不可能讀書的,當個快樂的學渣,繼續紈絝人生。” 誰料程箴不幸出事,斷了程子安躺平之路。 眾人:“沒了程箴,就憑著愚鈍無知的程子安,程家徹底完了。” 被程箴拿著棍棒威
歷史 完結 8萬字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穿唐後,導師和我面面相覷

金玉滿庭
李長安:關於我的畢業答辯是《在導師們的指導下成為千古一帝》這回事。 李長安正跟著導師參加社群活動,眼前忽然一黑就來到了唐朝。 好訊息:是開元盛世,她還是唐玄宗的女兒 壞訊息:也快到安史之亂了,她爹討厭她到了不給她公主封號還讓她做道士的地步 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孕九月而育,帝惡之,詔衣羽人服。代宗以廣平王入謁,帝字呼主曰:"蟲娘,汝後可與名王在靈州請封。"——《新唐書》 她決定向
歷史 連載 1萬字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懷了劍修崽後跑路了

沉雲香
衛雲芷穿書了。 在書中,一位清冷劍修被狐妖反覆採補,等到七七四十九日後,秘境被開啟,清冷劍修原地黑化,把狐妖化為肉沫並且遁出秘境,成為了屠戮一城、魔焰滔天的魔尊。 衛雲芷發現自己現在就穿成了這隻狐妖,那位清冷劍修正被鎖鏈禁錮,等待她的採補。 她不敢採補劍修,更不想變成肉沫, 她努力和反派大佬搞好關係,甚至給他劇透讓他別黑化。 在小黑屋裡,他們兩人處著處著就處成了雙修關係,而雙修這事大概是爽過頭,色
歷史 連載 5萬字
季漢中興英烈傳

季漢中興英烈傳

蓋世英豪呂奉先
後人本著尊劉貶曹抑吳之宗旨,創作出各種版本之反三國小說。猶共以清朝周大荒之《反三國演義》膾炙人口。 本人每想演繹蜀漢中興之小說,卻因種種原因,半途而廢。今心血來潮,欲重新動筆,假以時日,完成《季漢中興英烈傳》。 小說雖有悖於正史,諸君請莫較真,茶餘飯後,聊博一笑
歷史 連載 0萬字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家父漢武,子不類父?

木屋城堡
細數歷代帝王,要論哪幾位雄才大略,無非便是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 然而。這幾位站一塊,都湊不齊一個原裝的儲君。自盡的扶蘇、流放的承乾、早亡的朱標,以及,冤死的……不。 劉據已經決定,不再和這幾位做難兄難弟,他要順利接過老爹的班!方法也很簡單。 第一步,對霍去病說:“表兄,多注意健康,身體才是最大的本錢!”第二步,對衛青說:“舅舅也要注重養生之道,四十不惑才到哪兒,您還要長命百歲呢!”然後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