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至竹山
鮀城十二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離鄉遠行,這四個字無論是在歷史的哪一個角落,總會令人心生嚮往,哪怕前路未知,充滿荊棘。
對於能去縣裡這件事,張辰心裡自然還是高興與期待多一些,但真正到了臨別之際,他的心中卻也不免泛起一絲絲的漣漪,那是對家鄉的眷戀,對未知的不安。
搭乘著鄉鄰的驢車于田間小徑一路顛簸,望著熟悉的田野和一排排低矮的茅草屋,甚至是各家門前蜿蜒輕褶的籬笆影,張辰都難以割捨,他不知此去將如何,也不知何時才能再回來,而回來的時候,究竟是衣錦還鄉還是挫敗而歸。
祖父和小妹相互攙扶著,一直送到了青溪旁,竹山縣在正東方向,往南淌過溪水,再翻過兩座小山才能往東直趨。
張仲方反覆叮囑著要聽從四舅劉鴻的吩咐,讓張辰好生做人做事,莫要招惹麻煩,皆是殷殷關切之語,而柳娘沒有太多話語,只是一直忍不住流著淚,最後給張辰塞了一小包不知從哪尋來的飴糖,便轉身繼續哭泣,惹得張辰更加不捨。
“莫哭了,回去罷!”張辰沒有再過多糾結,輕輕招手隨著驢車緩緩遠去。
在這趟進城的路途中,張辰搭乘了村裡老鐘的驢車。驢車雖然顛簸,但卻是目前離開村裡最舒適便捷的方式,沒有之一。
此行自然是四十多歲的老鍾負責駕車,他那稍顯痴傻的兒子阿樹也一如既往同坐在車上。
而驢車的角落裡,還擠著一對村裡的年輕夫婦。他們結婚已有五年,但至今仍無子嗣,此行便是為了去城裡尋找一位有名的郎中,希望能求得一個孩子。
老鍾熟練地駕馭著驢車,在崎嶇的山路上行駛得穩穩當當。
張辰坐在車上,一邊欣賞著沿途的風景,一邊聽著老鍾和那對年輕夫婦的閒聊。
雖然他們的話題並不總是能吸引張辰的興趣,但是這樣的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眾人都不願說話,皆是無聊地看著周遭的風景,各自懷揣著心思。
阿樹則坐在一旁,時而傻笑,時而喃喃自語。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純真與無邪,彷彿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永遠都是那麼美好與簡單。
張辰看著阿樹,心中不禁生出一絲憐憫與同情,到底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無論貧窮還是富有,無論聰明還是愚鈍。
從蜿蜒的山道緩緩而下,便是一條古樸的驛道。
這條驛道看似平坦,卻鮮有車馬匆匆而過。須知房州好歹屬京西路,也就是如今的湖北一帶,算是大宋腹地,而在這個經濟人口急劇增長的時代,此地卻並不繁榮,如同一位失意的佳人,獨守空閨,無人問津。
房州又名房陵,山林固塞之處,自秦始皇將呂不韋、趙王遷陸續流放至此後,這裡便得到了後世帝王的一致認可,成為了一塊“流放聖地”,一批批大大小小的政治犯開始前赴後繼來到房州,如同張辰所在的華陰張氏。
據說被趙宋官家竊了天下的後周恭帝柴宗訓,便被趙匡胤趕到此處最終枉死,而世事難料,幾十年後趙匡胤的小弟趙廷美連同一大批宗室子弟被三哥趙光義齊齊從東京城裡趕了出來,最後皆在這裡鬱鬱而終,可稱天道輪迴。
張辰又驀然想到一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
不過並不是此處的山水培育了“刁民”,而是這些與統治階級作對的人早就被視作“刁民”,但平民百姓大多不會考慮其中的悲哀,反倒會對他們橫眉冷豎,避之不及,也難怪這裡一片暮氣沉沉交通甚少。
“這地方是我中華之澳洲啊!”張辰忍不住暗自笑道。
總之,如今算是走出了山村,雖然仍是走不出房州地界,但縣治所在定然是另一種風光,張辰目光灼灼只望東方,並未回頭流連。
竹山,古稱“上庸”,到了西魏廢帝元欽時,又因茂林修竹、山清水秀而改名竹山。
緊趕慢趕,一行人經過連夜的奔波,終於在第二日傍晚抵達了竹山縣城的西側。
這座始建於唐肅宗年間的城池,歷經數百年的風雨洗禮和戰火摧殘,卻依然保持著依水而建的古老格局。
夕陽的餘暉灑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映照出城牆的古樸,彷彿歲月在這裡靜靜流淌,無聲地訴說著過往的變遷。
除了經常往返的老鍾父子,張辰和車上的那對夫婦此刻都感到新奇,忍不住抬頭向前方的縣城望去。雖然這座城池並不壯觀,甚至顯得有些矮小,但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與來時的地方進行比較。這樣一來,大家的心情都輕鬆了許多。
饒是眾人趕得及時,夜色未降城門還敞開著,於是在城門口遞過路引後,眾人乘車徑直入城。
竹山縣城果然不大,只有南北東西兩條主幹道,進城後走不了許久便看到了整座城池的靈魂,縣衙。
竹山縣衙在城西偏南的位置,老鍾穩穩地拽繩減緩速度,最後吆喝一聲停車,尋即招呼眾人下來,就此分離各尋去處了。
老鍾與張辰的祖父有些交情,於是臨走前不忘和張辰叮囑了一句:天色已晚莫往縣衙叩門,可在邸店歇息一宿,再往東走五十步便有一間邸店。
張辰對此沒有異議,縣衙畢竟乃是重地,入夜不好叨擾,萬一惹出誤會豈不自找麻煩。
而四舅劉鴻也未在信中說明住處,只能明日再去縣衙詢問,眼下在邸店落腳一夜倒也落得舒坦。
邸店便是客棧,宋詩有云“邸店如雲屯”,在這個繁榮的年代,邸店早已遍佈大江南北,可見大宋旅店業的興旺。
張辰按著老鐘的指引一路尋去,心裡有些忐忑,倒不是因人生地不熟有些慌亂,而是不知物價如何,畢竟此行囊中羞澀,最後住店時掏出四十文時仍是有些肉疼,不過到底此行是來當差賺錢的,想想張辰也就釋懷了。
總算是安頓下來了,張辰到院中汲水處洗了洗臉腳後,便徑直回房躺臥在榻,什麼縣治風景統統不想去想,只覺滿身疲倦。
這個年頭出行實在不易,何況那頭套車的倔驢一路上不安分,顛簸得張辰腰腿痠麻,縱使年輕力壯,也折騰得不輕,很快便墜入了夢鄉。
就這樣一夜無話,翌日天明,張辰起來穿衣洗漱,準備精神飽滿地前往竹山縣衙。
不料剛開門,卻見昨夜告別的驢車主人老鍾竟然侯在門前,肩上還醒目地掛著一條破舊褪色的長褡褳,張辰未及多想,忙問道:“鍾伯,怎又折回來了?”
誰知老鍾竟一骨碌鑽了進來又反手把門掩上,隨後彎腰撫著雙膝喘了口氣。
“鍾伯,究竟有何急事,不妨直說,我得趕去縣衙了。”張辰上下打量了老鍾一番,見其神色頗為凝重。
“三郎......”
老鍾說著將肩上的褡褳解了下來,眉毛皺得宛如打了個死結,一邊將褡褳放在張辰腳邊,一邊略帶著哭腔說道:“三郎啊,我這裡頭有一貫錢都交與你!一會兒若尋著劉押司,可否託你求他將我那痴兒放出來!縣衙定是抓錯人了!”
褡褳墜地後發出沉重的悶響,張辰怔了怔,疑惑問道:“昨日進城時不是好好的麼?阿樹可是惹了什麼麻煩?”
老鍾沮喪地搖頭道:“天曉得!我等小民又豈敢在縣裡惹麻煩?昨夜我帶著阿樹住在城北的女媧廟裡,並沒去過別處,豈料半夜卻有幾個公人忽然闖了進來,硬是將他帶走了!”
“鍾伯,你先別急,可記得那些公人抓阿樹時說過什麼?”
“只道是阿樹昨夜殺了人......”
“那個鍾伯,我恐怕幫不上什麼,我先行一步。”張辰拔腿便要走,敢問初來乍到誰敢自找麻煩,縣城這種地方水太深。
“阿樹昨夜就在我身旁,斷斷不是他啊!”
老鍾一聽立馬急了,死死地拽住張辰的手臂哀求道:“三郎!三郎!看咱們兩家相善的份上,求你幫我一回罷!這回定是縣衙抓錯了!村裡誰人不知阿樹自小丟了魂兒,我哪敢放他獨自待著?只得時刻緊在身旁!”
張辰無奈地回道:“鍾伯,我不是不幫你!做押司的是我四舅,並不是我,我也得指著我四舅吃飯啊!對了,你來此之前,去縣衙問過了麼?”
老鐘的臉上盡是疲憊,咬牙只道:“若不是被打出來好幾回,我也不敢前來叨擾你......”
眼看著老鍾這副失魂落魄的模樣,張辰深深地皺著眉,其實他也不相信那整天憨笑著的、喜歡與柳娘虎子嬉鬧的痴傻少年會殺人。
驀然又回想起了當初家中接連辦喪事時,每次都是老鍾拉著阿樹不辭辛勞,趕著驢車從城裡幫忙拉來棺槨......
想到此處,張辰終究是點了頭:“罷了!我最多幫你問問便是,這些錢你拿回去罷。另外鍾伯,我得跟你說一聲,若是真出了人命,此事恐怕不會太簡單,我四舅縱是押司也不敢輕易放人。”
猛然間,老鍾雙眼放光,彷彿攥住了希望似的,緊緊握住了張辰的手:“不,這錢三郎你收著,給公家做事總要些錢打點!只求你願意幫我開口問問,我便萬分感激了!
阿樹他雖然是我撿來的,但也是我親手拉扯大的!縱是死也得死個明白不是......
這幾日我便住在城北的女媧寺,但有阿樹的訊息,還求三郎及時告與我知!”
說罷老鍾便徑直匆匆離去,待張辰回過神來,屋裡除了自己,目光落在地上那條破舊卻鼓囊的褡褳。它靜靜地躺在地上,就如當年被遺棄在村口的裝著阿樹的那塊襁褓。
張辰默默地蹲下身,用手輕輕撫摸著褡褳的質地,粗糙而堅韌,盡是年歲與汗水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