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頭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衛寧收繳戰利品。

不一會兒,三十四名戰士人手一槍。

二十六人換上了狀態不錯的38式步槍和兩挺歪把子機槍。

其餘七人則配備了遼13式步槍,子彈分配後,每人約有四十發7.92毫米子彈,外加幾支南部十四式手槍。

至於那擲彈筒,因爆炸受損,暫時成了廢品。

戰士們裝備大換血,士氣高漲。

衛寧還從鬼子身上搜出了一張十萬分之一的作戰地圖和一個指北針,收穫頗豐。

雖然這地圖滿篇日文,但衛寧碩士時副修的日語正好派上用場,五十音圖爛熟於心,解讀起來毫無壓力。

他細看之下,不禁冷笑,這地圖詳盡的過分,連棵老樹都不放過,日本人的野心昭然若揭。

想當年九一八前,關東軍間諜就忙著在中國測繪,如今七年過去,地圖精度更是驚人。

“此地不宜久留,咱們得撤。”衛寧果斷決定。

黃強問:“衛爺,咱們往哪兒撤?”

衛寧指著地圖:“往北十五公里是連陽縣城,安陽中隊駐紮在那兒,這兩分隊也是他們的人。天黑後沒訊息,鬼子肯定會派兵來查,咱們得趕緊走。”

黃強點頭贊同:“好的。”

“往北邊的山區撤,那地方地形複雜,林子密,溝壑多。別說安陽中隊,就算日軍一個師團加偵察機也別想輕易找到咱們。”衛寧規劃著。

“行,衛爺,我們聽你的。”黃強應聲道。

衛寧又考慮起給養:“咱們現在的糧食夠吃一週,還沒入冬,林子裡有吃的,補給不是問題。大家體力怎麼樣?”

黃強自信滿滿:“兄弟們都是鐵打的,這點路小意思。”

“好,那就抓緊時間,天黑前必須進林子,把戰場打掃乾淨,別留痕跡。”衛寧下令。

“明白!”

戰士們迅速收拾好戰利品,連鬼子的軍靴都不放過,隨後緊跟衛寧,向北邊的密林進發。

途中,衛寧開啟軍用PDA,用數字地圖軟體確認位置,規劃路線。

他發現,這些戰士雖然裝備簡陋,但體力驚人,常年奔波讓他們耐力非凡,無一人掉隊。

衛寧不時獨自前出一公里偵察,確認安全後又迅速返回,

黃強看在眼裡,驚在心裡,

這衛爺不僅槍法了得,體力也是一等一的好,往返一公里,氣都不帶喘的。

“再有一公里就到密林了,進了林子,大家好好休息!”

衛寧喊道,隊伍士氣高昂,繼續向前。

路上,衛寧憑著手頭的地圖和實地勘察,對當前的局勢有了個大概的判斷。

眼下的情況是,日軍在東北的勢力基本穩固,正往中原大肆擴張,縣城間的兵力相對薄弱,形成了不少空隙。

有縫可鑽,那就好辦了。

天黑之際,隊伍抵達了大興安嶺餘脈的密林深處,那裡山脈連綿,林木參天。

望著眼前這幽深的林海和錯綜複雜的山巒,戰士們一臉迷茫。

黃強擔憂道:“衛爺,這林子進了容易迷路啊。”

旁邊一戰士附和:“是啊,聽我爹說,這山裡野獸橫行,進去可能就出不來了。”

衛寧淡定回應:“只要方法對,就是龍潭虎穴我們也能闖。但我們現在不會深入,就在外圍休整,明天還得打鬼子呢。”

戰士們對這個屢創奇蹟的衛爺深信不疑,紛紛點頭,跟隨衛寧走進了這片神秘的山脈。

一路上,衛寧做了幾個記號。

隨後在山林裡找到了一處乾燥的山洞,洞口通風良好,旁邊還有條清澈的小溪。

“就這兒了,大家進去歇歇腳,吃點東西。記住,水要燒開再喝。”

接著,衛寧在洞口布置了兩道控制警戒線,又在洞內用石頭砌起簡易防彈牆。

他還示範在洞內挖了個通風火塘,既不會讓火熄滅,也不會暴露位置,同時方便燒水煮食。

“學我這樣做火塘,既能取暖又能做飯,現在燒水補充體力。”

戰士們紛紛效仿。

“再來四個爬樹好手,跟我走。”衛寧喊道。

“我行!村裡人都叫我小猴子!”

很快,四人小隊組成。衛寧帶他們選了兩棵視野開闊的大樹,佈置成暗哨點。

“今晚你倆一組,輪流上樹放哨,兩小時一換班。”

“明白!”

“一旦發現敵情,立即開槍示警。”

“是!”

安排妥當後,衛寧拿起一支38式步槍,獨自進入了森林。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反清:從金田起義開始

聽風煮雨夜
西曆1850年,滿清道光三十年。鴉片戰爭的硝煙逐漸遠去,太平天國的浪潮暗流洶湧。 立國二百餘年的清王朝,跌跌撞撞的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李奕走到大清身後,輕輕一推。 腐朽落後的清王朝 “不小心”失足掉進了深淵……
歷史 連載 4萬字
我岳父是李世民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張圍
網文填坑節來襲,獨家番外連載爆更,大佬包場免費看。(日常文+輕鬆)四海平定,天下安寧。 大唐民風淳樸又彪悍。張陽用上輩子學來的土味情話娶了一個小媳婦,家中雖清苦但日子也幸福。 賺錢生活,致富奔向小康。夫妻倆舉杯,敬更好的生活。……每當李世民想起自己的女婿就會說道:“你們知道嗎?明明通曉天地奧秘,如此驚才絕豔的人,卻總說自己沒讀幾年書,他實在是太過謙虛了。”李靖神色悲愴, “在他的面前,兵法也無用?
歷史 連載 354萬字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寒梅驚雪
重生大明,成了剛剛繼承皇位的建文帝朱允炆,著手整飭朝綱,推行新軍。 以極大魄力,裁軍十萬,謀劃藩王,肅清宇內,開萬世太平。開內閣,立三大營,威服藩王,遷都北京,修撰《建文大典》。 北征蒙古,收回安南,佈局 “一帶一路”,路通西域,海通南洋......。重農桑,提升商人地位,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以 “農無稅”為奮鬥目標。創不朽功業,開萬世太平。朕是朱允炆,是建文帝,是千古一帝。 【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51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