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赤威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

袁隗也沒有說什麼,只是將袁恪手中的信函接過來,又取來火摺子,當著袁恪的面,將這些告訴袁恪的信函給付之一炬。

“恪兒,你我爺孫兩人,如今,同氣連枝,同榮俱榮,一損俱損。”

“你是我們汝南袁氏問鼎九五的希望,我作為汝南袁氏的大家長,也在這裡向你說幾句大實話,也當是表態了。”

“我這個當爺爺的,願意拿我們汝南袁氏的所有,助你稱霸天下。”

袁隗雖然年邁,但他的魄力不比年輕人差。

如今,這些話講來,也讓袁恪頗為感動。

他明白自己如果能獲得汝南袁氏大力的支援,將如虎添翼,至少,未來在對付袁紹和袁術時,他不至於腹背受敵。

“二爺爺,有你這句話,我袁恪也向你保證,未來取代大漢者,必為我汝南袁氏也。”

袁恪許諾。

“好!”

“有你這話,我這個當爺爺的,也放心了。”

“至於你父親和你二叔,希望你將來留他們一命。”

袁隗說道。

“這是自然,我袁恪雖然狠毒,也不可能將我的父親和叔叔給殺了。”

“只不過,醜話說到前面,他們要是找死,那也不能怪我無情。”

袁恪也不是愚忠之人。

畢竟,他那父親袁紹和叔父袁術對他沒有半分疼愛,尤其是他的父親,於他母親當初的死有著密切的關係。

未來時機到了,他會將母親所受過的罪,全都給討回來。

他不可能讓自己的母親白死。

“恪兒,我這個當長輩的也明白這些年來,你和你的母親受了太多的委屈,但我仍舊希望,未來你討債時,能下手有些分寸,畢竟,你將來是要稱帝的。”

“孝道,還是要講的,否則,會遺臭萬年。”

袁隗打小將袁恪照護到現在,他當然明白堵在袁恪心頭的仇恨便是當初袁恪母親的死。

此事說來,他也為袁恪和其母孫氏打抱不平,只不過,他這個當叔叔的也說不動袁紹,也讓他無奈至極。

他對於袁紹以及劉氏也沒有什麼好感覺,只是清官難斷家務事,這種感情的瓜葛也是很難處理的。

他也不能將袁紹和劉氏給殺了。

畢竟,也是他們汝南袁氏的嫡系子孫。

“二爺爺,這個道理我懂的,我會妥善處理此事。”

袁恪明白袁隗話中的意思。

“二爺爺,不曉得如今朝廷的官員對我們汝南袁氏是什麼態度?有沒有什麼人很不聽話,需要我們解決的?”

“您老也是過來人,須當明白這個時候我們不能有婦人之仁。”

“有些人該殺還是要殺的。”

袁恪將話題轉到了正事上來。

“此事說來還真有幾個人需要處理。”

“我這段時間,也打壓了不少保皇派的官吏,但有幾個人仍舊需要你來親自談談,比方說,太尉周忠,還有光䘵大夫皇甫嵩以及朱儁,他們都心念漢室,又在朝中有很大的威望,尤其是他們因為平定過黃巾賊大亂,在軍中也素有威儀,不將他們解決,也是後患呀。”

“至於其他的老臣,縱然有心,亦無力了。”

“不出兩年,我有信心將朝中的官員都換成忠於我們汝南袁氏之人。”

袁隗是個官場很油條,深諳官場中的爾虞我詐。

也許他征伐天下不行,但搞朝廷鬥爭卻是個極為精明之人。

“另外,不少漢皇室的子弟也不得不防。”

“益州牧劉焉的兒子劉範,如今任職長安,手上也有幾千兵馬。”

“南伯侯劉濟如今任職遊擊將軍,手上有兩千兵馬,他駐紮在藍田。”

“雖說漢室衰敗,但仍舊有不少皇室成員蠢蠢欲動,漢室的力量不弱啊,比方說,益州牧劉焉,揚州牧劉繇,幽州牧劉虞以及荊州牧劉表,他們都是我們的心腹大患。”

袁隗說道。

他這個當太傅的也不是吃素的,他久坐高位,也時刻關注著天下大勢,心中早就在覬覦皇權大位。

“二爺爺,不用擔心,此番迴歸長安,我會將這些隱患都給消滅的。”

“如今,朝中的那些世家,你看看有誰是我們的人,又有誰是敵人?”

“那些不聽話的富商,世家,都要死。”

“我要抄沒他們的田產。”

袁恪說道。

“恪兒,你這麼做妥當嗎?當初王莽篡漢,便也是計劃將貴族和地主手中的田產收回來,但後來他敗了。”

“我怕你行事過於激進,也會引發那些世家門閥的反擊。”

“這些世家門閥一旦聯合起來,他們的能量不容小視。”

袁隗提醒袁恪。

“二爺爺,這個我有分寸,我也不會明目張膽的做,我會借用排除異己的方式來辦,剛好能用來矇蔽我們的敵人。”

“待我手中的實力達到巔峰時,便能徹底解決那些世家門閥的威脅,不打壓世家門閥,來日,覆滅我袁氏天下者,亦將是這些世家門閥。”

袁恪沉聲說道。

作為過來人,他清楚地明白,每個朝代的崩潰,便是因為土地兼併問題。

他必須要從根本上改革這個弊端。

只要朝廷的稅賦有保障,不給老百姓們太多的壓力,朝廷便能長久。

“恪兒,我都聽你的。如果你真的要這麼做,那我這個當爺爺的,來日帶你去一趟崔府,為你討一門親事。”

袁隗聞言,沉聲說道。

“崔府?可是五姓七望中的崔家?”

袁恪問。

“是的,我帶你去見的人,他便是清河崔氏這一代中輩份最高之人,崔泰,也是清河崔氏當家人崔林的祖父。”

“他輩份極高。”

袁隗說道。

“清河崔氏不是在冀州嗎?他們會依附於我嗎?我聽說他們和袁紹的關係很密切。”

袁恪頗有疑慮。

“這些世家門閥都是老狐狸,他們只看利益。你那父親袁紹雖然和崔氏來往密切,但是他如今的勢力,又焉能和你相比?”

“崔泰是個老狐狸,他會明白怎麼做的。”

袁隗這話說的極為自信。

“一切都二爺爺您來安排吧。”

袁恪說道。

“好!”

.......

當天晚上,袁恪便在長安袁宅內住了下來。

這一段時間,他不在長安,賈詡請示過他,將大司馬府也收拾好了。

也不是新建的,而是將原來的一處皇家宅子收拾好之後,權當成了大司馬府邸。

此處宅子原為靈帝時在宮外修建的一方行宮,名為:興慶宮。

如今,剛好便宜了袁恪。

次日,袁恪入住興慶宮。

之後,袁恪便下令在圈地,募兵,他恢復了武帝時修建的【上林苑】,開始在此地囤積他的龍象營,如今他的龍象營主力在洛陽,在長安的兵馬不足五萬。

好在袁恪暗中將兩萬大雪龍騎兵調入長安郊外,隱於暗處,隨時聽侯他的指令。

他的目標仍舊是漢中。

一晃半月後,袁恪帶著貂蟬和王嵐遊覽【上林苑】,半個月的時間也只不過恢復了全盛時期萬分之一。

不過於他來說,已經足夠了。

如今的【上林苑】九苑三宮,九苑用來囤兵,至於三宮則為武庫、糧庫以及袁恪為自己所建的宮殿,他有空將來此地檢閱三軍。

如今,半個月的時間,龍象營招募了八個營,每個營有一萬人。

八個營,每個營駐紮一苑。

他將龐安和狄青調來,負責龍象營的軍務和後勤人事。

在人手不足時,剛好袁文山和袁克秀他們來了。

另外,袁恪也親自在長安設立招賢館,大力招攬文武才俊入龍象營任職。

也大力招募各種各樣的工匠入營,他開設了軍械局以及神機營,用來打造軍械以及研究各式的軍械。

【叮,宿主為愛妻貂蟬親手煮紅糖水,愛心滿滿,意外觸發一百倍暴擊獎勵返還,獎勵“益州郡軍備圖*1,五斗米教名冊*1,山地訓練手冊*1,滅蜀湯藥*5”】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首輔寡夫郎他茶香四溢

白鳥童子
林飄作為一個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高材生,穿越到了古代成了寡嫂,還是男寡嫂。 做活不會,吃飯很香,道德壓力很大。 只能拿出茶藝表演絕活,唬得鄰里一愣一愣的,剛到林飄胸口的小叔子眼睛紅紅的望向他:“嫂子這樣好,我不會辜負嫂子的。” 林飄過著悠閒的鹹魚生活,躺著躺著發現,幾年間沈鴻已經長得比他高了一個頭,肩膀寬闊,手臂有力,溫潤有禮,眼神卻讓人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 他一路考取功名,從秀才到連中三元,官至一品
歷史 完結 202萬字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穿越古代,別人吃觀音土,你居然有大龍蝦?

親愛的葡萄
請無腦觀看 穿越+爽文+種田+美食+領地建設+架空歷史。 周武莫名穿越到平行時空的古代,沒有金手指,沒有富豪爹能啃,一切只能靠自己。 “周武,這石蟲也能吃,你餓瘋了?” “石蟲?這不是生蠔嗎?” "周武這海蜘蛛有毒,上次我親眼看見有人吃過之後,就渾身長疙瘩,可不敢亂吃。” “這麼大的螃蟹,你告訴我不能吃?長疙瘩?估計是海鮮過敏吧.”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你們居然守著這麼富饒的
歷史 連載 4萬字
大梁最強皇帝

大梁最強皇帝

君子如珩珩
一覺醒來,陳南變成了大梁皇帝。 大半江山被敵國佔領。 朝堂也成了奸臣掌中玩物。 甚至就連後宮也不由自己做主。 如此艱難處境,讓陳南不由得爆粗口:“本大爺當個皇帝,要這麼難嗎?格老子的,信不信全把你們殺了!” 文武百官:“皇上萬歲!” 士族門閥:“我們以皇上馬首是瞻!” 各大敵國:“我們願意臣服。” 大梁! 萬邦來朝!
歷史 連載 38萬字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今日份仙門優雅殺豬

青浼
【破鏡不重圓+一場註定失敗的追妻火葬場+狗血+上位者橫刀奪愛】 南扶光是雲天宗的大師姐,師父是宴幾安,宴幾安是真龍化身雲上仙尊,三界六道唯一的化仙期修士。 宴幾安不善言辭,平日裡生人莫近,但傳聞真龍鍍鱗那日,必須要神鳳共同承受天劫降世,方可保佑蒼生太平。 千百年間,自雲上仙尊降世,莫說什麼神鳳,身邊只有南扶光一個徒弟—— 且是隻有性別上跟神鳳搭點兒關係的徒弟。 雲天宗預設這位幸運平替就是南扶光無誤
歷史 連載 6萬字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太子她又在騙人打工

逐逐逐月
舊文名《未婚妻揹著我當了皇帝》 文案: 蕭雲剛穿越成女扮男裝的皇子時,整個人都是狂喜的。 當她發現自己是小說裡慘死的前朝太子時,她以最快的速度收好細軟,狂奔而出,卻見城外殘垣斷壁,火焰未歇。 她有心救世,然而沒錢沒人。 蕭雲緊緊地握著《傾國絕戀:亂世美人淚》的劇本,趁著劇情還早,把遇到的人才統統搞過來給自己打工。 面對一直在出錢,一直被人看不起的冤種土財主。 蕭雲:投資我,我讓你實現三公夢想。 面
歷史 連載 1萬字
抗戰之關山重重

抗戰之關山重重

老哲
老哲寫實風格抗戰新書 “我們一定會回來的!”有軍官對手下數千名官兵說。可是自打他們出關以後,侵略者強大,國尚危急,家又何安? 戰線一路向南,戰關山無數,卻又丟關山無數,直至蒼山之巔洱海之畔! 回望來向,狼煙無盡,關山重重,多少官兵埋骨他鄉?一場抗戰打了十四年,幾人又能返回故鄉?
歷史 連載 42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