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眉頭一挑。

大孫的話,讓他有些出乎意外。

其實對於平倭的人選,朱元璋最先考慮到的,確實也是朱棣,畢竟北平離東南沿海不算遠。

而能夠打仗的將領,在近段時間,朱元璋都會根據情況,陸續調回京師,安排到大孫這邊。

若是不跟的大孫的,自然就沒有離開京師的可能。

“大孫就不怕你這個四叔,將來給你整什麼么蛾子?”

朱元璋開口問道。

之所以沒定下老四朱棣,朱元璋當然都是在為大孫考慮這個事情。

在朱元璋看來,如此聰慧的大孫,怎麼可能連老四朱棣的想法都猜不出。

朱英微微一笑,說道:“四叔既然跟我開了口,我這個做侄子的,怎麼能不答應呢。”

“不過東海沿海太長,我擔心僅僅四叔一人,怕是有些力所不逮。昨日我和三叔聊過,似乎三叔對於海事,頗有幾分見解。”

“或許三叔跟四叔同去,想來沿海倭寇的問題,應當能夠更為容易的解決。”

聽到這話,朱元璋啞然失笑。

好個大孫,原來還是打的這般主意。

老三朱棡的藩地在山西太原,他還真沒想過讓老三過去沿海平倭。

不過對於老三還有老四之間的一些恩怨,朱元璋這個當爹的,哪能不知情。

尤其是洪武二十三年,老三心裡的委屈,朱元璋很是清楚。

當時朱元璋也沒想到老四竟然那麼快,且不費一兵一卒,就把北元殘餘給搞定了。

諭旨是他下的,當時太子朱標正好視察到了山西太原,就朱元璋看來,那些北元殘餘當然沒有大兒重要。

所以朱棡率領的大軍,並未遇到北元殘餘就返回了。

也正是因為此事,讓朱棡被朱棣狠狠壓制了一番。

現在大孫的想法,明顯就是讓兩人再次爭奪一番,看看到底誰強誰弱。

“大孫說的是,倭寇從哪裡出現,確實難以捉摸,既然老三也想去,那就讓他們哥倆一同去吧,有道是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朱元璋笑呵呵的說道。

心中對於大孫越發滿意。

所謂帝王之道,講究的就是平衡,而大孫只是剛剛接觸,就能領悟出來,真是天生的帝王。

果然是咱的種。

長相可以騙人,但是智慧不能。這般聰慧的人兒,除了自己的種,還能是誰?

聽到老爺子這一生,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朱英有些想笑。

正確的情況應是叔侄同心。

沿海倭寇的關鍵,就是在於走私商販的隱藏勢力。

論真正的倭寇,漂海過海能有多少,便是大明水師一上,就直接給剿滅了。

之所以每次剿滅不利,無非就是有人通風報信。

只有千日做賊的,沒有千日防賊的。

這般長的海岸線,怎樣都是會出現漏洞。總不可能老百姓放著那空地,不生活吧。

至於晉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一共去平倭,誰能得到更大的功勞,這點完全不在朱英的考慮範圍之內。

首先,朱棡一共過去,那麼擁兵養寇自重這樣的行為,朱棣就不可能幫到了。

其次,朱棡去清剿走私海商,定然是會得到朱英麾下勢力的幫助,早就對那些海商無比熟悉,直接幹進老巢就行了,並不是太費事。

這樣一來,朱棣也只能被逼迫著加大剿匪的力度,再難有其餘的心思。

“爺爺可曾聽說過姚廣孝?”朱英開口問道。

朱元璋微微皺眉,回憶一下,搖頭道:“未曾聽說過,大孫提到此人,可是有何安排。”

朱英一愣,隨即反應過來,解釋道:“是一名僧人,法名道衍。”

現在的姚廣孝,並不叫姚廣孝。

姚廣孝原名姚天僖,出家後法名道衍,朱棣靖難成功後,這才讓姚廣孝恢復本性姚,賜名廣孝。

只是姚廣孝這個名字太出名了,導致朱英一下子脫口而出。

朱元璋聽到道衍這個名字,感覺到十分熟悉,仔細回憶,這才笑道;、

“原來是他,咱記得這個僧人。”

“那還是洪武八年的時候,咱準備安排些僧官,便讓懂儒學的僧人到禮部那裡考核。”

“說起這個道衍呀,咱還真是有些印象,此人文章之中,心思不純,多是些涉及名民生進言。”

“一個好好的僧人不做,只想著當官的和尚,能是個好和尚?”

“咱便是賜了他一件僧衣,讓他好生養養性子。”

當時的朱元璋對於道衍第一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讓通儒僧人到禮部應試,所授予的僧官,可不是來管百姓的。

主要的目的,還是在禮儀祭祀上。

道衍這和尚都跑題了,朱元璋雖然對其還算是欣賞,但這樣的人大明也不缺少。

朱英點點頭,他知道姚廣孝有過當官的經歷,這個還是很好查的。

後來姚廣孝還是如願以償,洪武十三年的時候,經僧錄司右覺義來複、右善世宗泐推薦,入天界寺,謀一僧職。

天界寺是京師三大寺之一,與靈谷寺和大報恩寺並列,管轄其他次等寺廟,規格最高,列五山十剎之首。

也正是因為入了天界寺,在洪武十五年,馬皇后病逝的時候,姚廣孝才有資格隨侍諸王,誦經祈福。

“大孫突然提到這名僧人,可是有什麼想法。”朱元璋有些好奇的問道。

姚廣孝對於朱元璋來說,真就如同螻蟻,根本沒放在心上過。

若不是當初那篇文章寫得不錯,早就將此人忘記了。

朱英微微一笑,說道:“道衍此人,後來隨同四叔去了北平,一直跟隨。”

“當初在北平,便是道衍法師幫忙引見四叔,也算是於我有恩。”

“我從北平跟隨四叔來到京師,和道衍法師同乘一輛馬車,一路顛簸過來。”

“道衍法師如今年紀大了,這般顛簸身子骨有些耐受不住,想來若是四叔前往沿海平倭,道衍法師無處可去,也只能隨同一起。”

“道衍法師如此高齡,還要受這等車馬勞累之苦,孫兒見之於心不忍。”

“因此想請爺爺幫忙,在京師這邊的寺廟,給道衍法師尋一官職,也好安享晚年。”

朱英說完後,又笑著補充道:“我跟道衍法師詳談甚歡,曾聽道衍法師說過,他最為喜歡的事情,便是博覽群書。”

“依孫兒所見,藏經閣對於道衍法師來說,想必是一個非常好的去處,青燈古佛,研讀經書。想來道衍法師定是會極為歡喜。”

朱元璋聞言,哈哈一笑。

大孫的話讓他極為開心,笑完後說道:“大孫說得在理,好好的一個和尚,就應該乾和尚該乾的事情。”

“那道衍咱沒記錯的話,也差不多是到了花甲之年吧,這藏經閣對他來說,確實是一個極佳的去處。”

朱英聽到這話,笑著點頭贊同。

姚廣孝的心思,現在太重了,直接殺掉吧,又感覺有些可惜。

其實琢磨姚廣孝的想法,就能清楚他的抱負,真要用他,必須要好好的殺一殺他的銳氣。

他不怕死,怕的就是死得毫無價值。

朱英這一招,完全是擊中姚廣孝的命脈。

老老實實在藏經閣裡待著,也別跟著燕王到處晃悠了,等過了一兩年,把他的性子磨平了,朱英掌控大局。

就能將其丟到海外去發揮餘熱。

想到到那個時候,姚廣孝當是不會有拒絕的道理。

想到這裡,朱英再次說道:“爺爺,道衍法師一個人可能會有些不習慣,孫兒認為,應該安排幾位錦衣衛過去,幫道衍法師搭理日常生活起居。”

“畢竟法師年紀大了,難免會有腿腳不利索的時候。”

朱英心中明白,以姚廣孝的脾性,怎麼可能會在藏經閣待得住,肯定會想盡辦法逃走。

還是得安排幾個錦衣衛守著,這才妥當。

一個差不多六十歲的老人,在錦衣衛的看守下,要還是能逃走,那朱英也無話可說。

再者說了,以姚廣孝的智慧,也不會逃走。

只需一道海捕文書,姚廣孝就無路可逃,哪怕是朱棣,也不見得敢去收留。

畢竟他和朱棣的聯絡太過於密切,朱棣也是他唯一的去處。

直接安排錦衣衛,在北平守株待兔就好了。

除了朱棣,這天下還能有誰,能夠讓姚廣孝施展心中抱負呢。

朱元璋看了朱英一眼,雖然有些疑惑大孫為何對一個區區僧人,有如此關注。

不過也沒多問,畢竟一個僧人罷了,大孫想如何就如何便是。

將兩個叔叔的事情,全部談完後,時辰上也差不多了。

“行了,咱先回宮,那邊還一堆麻煩事等著咱呢,你小子也別懈怠,那些奏章可不能拖延,都是國之大事,馬虎不得。”

朱元璋起身,對著朱英交代說道。

朱英無奈稱是。

最近對於奏章,他是真的看得有些想吐了。

不過朱英也明白,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很多的事情,都不是天生就會的。

批閱奏章這等事情,其實就是皇帝的權力所在。

皇帝的命令,在古代社會環境裡,便是在奏章之上得到延伸。

現在朱英也在不斷的習慣雅文,即文言文的寫法。

想要改變環境,唯有先適應環境才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換馬甲後強撩暗衛gb

換馬甲後強撩暗衛gb

又逢年
【作者專欄內有多種口味的完結文、預收文,各位老闆可以看看(鞠躬.jpg)】 gb向,又名#換個馬甲對忠犬強取豪奪# [防盜比例70%,72小時,看排雷] 文案: 穿成身嬌體弱但自小錦衣玉食的青州郡主時,陶錦半夜都能笑醒,這潑天的富貴也終於輪到她了! 除了有個早死的命,她對這個劇本非常滿意,畢竟人生不能十全十美。 京中亂套她睡覺,京中著火她聽曲兒,主打一個享受人生。 京中換主時……她在談戀愛。 陶錦
歷史 連載 4萬字
諜影謎雲

諜影謎雲

深藍的國度
烽火二十三年,韓霖來到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藉助歷史的記憶,邁入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一人千面,諜影重重!
歷史 連載 154萬字
最強駙馬爺

最強駙馬爺

手撕包菜
穿越成了大昌王朝的駙馬,還有一個如花似玉,秀外慧中的公主老婆,這真是老天開眼走大運了,什麼,駙馬沒權沒勢? 公主沒權沒勢?這都不是事,且看我李銳如何逆風翻盤。
歷史 連載 0萬字
女配不想讓主角分手[穿書]

女配不想讓主角分手[穿書]

漆瞳
下本預收《穿成穿書女主的女兒》 - 沈挽情穿進一本玄幻虐戀小說裡,書中男女主情感路上誤會不斷,虐身又虐心,最後一死一傷。 沈挽情看了看穿成惡毒女配的自己:“我明白了,我的任務一定是拆散男女主,攻略男主吧?” 系統:“不是,你的任務是把這本小說變成甜文。” 沈挽情:“……” 於是,惡毒女配沈挽情為了男女主的愛情努力工作著,但—— “警報!男主忘記女主不吃辣,又往小炒肉裡放尖椒啦!” “警報!暗戀女主
歷史 完結 1萬字
寒門狀元郎,連中三元佐朝綱

寒門狀元郎,連中三元佐朝綱

國服小趴菜
秦淵穿越成一名小童生,家中有老婆和小姨子,日子頗為艱難。 好在有村裡人照顧,度過難日。 做人不忘本,秦淵想靠著現代知識,帶領全村百姓發家致富。 誰料,捷報傳來,自己在科舉考試中隨手寫下的答案竟立下大功。 從此扶搖直上,官運亨通。 於是秦淵,開海運,通貿易,搞革新,新浪潮! 一系列操作,讓門閥,世家,皇族,宮裡,統統坐不住了。 直到大夏朝的堅船利炮,撬開了別國大門,他們才悻悻不已,得虧秦淵他是自己人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