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小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董昭曾經問過袁熙一個問題。

漢帝登基時,朝廷之上堪稱大漢忠臣的是誰。

在董昭的心中,袁熙肯定要把袁紹放在第一位的。

雖然董卓進京事件中,袁紹表現出了很大的私心,但說到底,其還是站在漢室立場上考慮問題,所作所為,目標還是為了平復漢室之亂而已。

袁紹當時的目標,可能只是做個權臣,而非現在的一方諸侯。

只是奈何最後機關算盡,被人摘了桃子而已。

及至到了冀州,袁紹也是擁護劉虞這正宗的劉家宗室之後,只是在其被公孫瓚啥時候,才開始有了其他想法。

然而袁熙說出來的話,把董昭雷的不輕。

袁熙認為的彼時漢室忠臣,排名前三的竟然是。

董卓。

呂布。

曹操。

袁紹還得往後稍稍。

董昭當場目瞪口呆。

他不解道:“董卓禍亂綱常,塗炭朝野,呂布家奴噬主,狼子野心,曹操閹宦之後,妄殺士族,何來忠臣之說?”

袁熙聽了,悠悠道:“可是他們三個做的事情,都是在幫漢帝啊。”

董昭猛然呆住,他回想起這幾年發生的事情,發現袁熙說的,還真有那麼點道理!

當初漢靈帝遺命,是讓如今的皇帝劉協繼位,卻被何太后合謀何進,殺了將劉協養大的董太后,扶持劉辯繼位。

同意袁紹對著何進一番忽悠操作,何進召董卓帶兵進京,卻在董卓進京之前被內宦殺死。

這下沒人管得了董卓了,他進京後數日之內便廢了劉辯,扶劉協繼位,這難道不是暗合靈帝遺命?

至於之後董卓坐大,呂布又將其誅殺,不也一樣奉的是漢帝之命?

曹操當日刺殺董卓,也是一樣道理,曹操又不是傻子,沒有上面的暗示,怎麼可能平白無故做下這九死一生的事情來?

董昭越想越覺得袁熙的想法,極有可能是真相,冷汗涔涔而下。

袁熙最後對董昭道:“漢帝看著好像身不由己,但能選中這三個人,眼光實在是很不簡單。”

“我也很希望將來有機會見見他,還望先生助我。”

董昭魂不守舍地答應了。

袁熙心中一笑,雖然這個猜測很貼近事實,但畢竟也只是猜測而已,但會在董昭心中埋下了伴君如伴虎的種子,董昭如果想有條後路,必然會和袁熙報團取暖。

這就是袁熙的計劃,儘可能讓董昭在漢帝身邊,為自己吹風。

當日董昭投靠曹操,建言迎立獻帝,是因為他沒有其他選擇。

如果董昭選擇另外一條路呢?

而且真如袁熙所料的話,漢帝能讓董卓冒著被天下唾棄的風險,殺掉提拔自己形同恩師的袁隗,絕非表面上那樣任人擺佈。

皇帝在坐上龍椅那一刻,便擁有了權力,尤其是漢朝,許多大臣身在曹營心在漢,導致想要自立的諸侯被反噬。

自古以來成功的權臣,也只有伊尹霍光寥寥數人而已。

當然袁熙的想法,董昭卻不知道,他看著眼前昔日老師的女兒,感慨萬千。

當代大儒蔡邕之女,蔡昭姬,如今卻化名為吳昭。

十年過去,物是人非,但董昭作為蔡邕的門徒,一日為師,終生為父,自然是要保其女周全。

董昭對蔡昭姬嘆道:“女郎受苦了,先生若是在世……”

吳昭輕嘆一聲:“我如今能保住性命,便已滿足,先生請勿擔心。”

董昭猶豫再三,最後說道:“若是其他人,老夫還擔心三分,但袁熙公子非常人也,女郎在其庇護下,當不會有事。”

“其做事雖有些不擇手段,但卻有胸懷天下之志。”

“也只有他這樣的人,才能在這亂世之中,護得手下的人周全。”

吳昭見董昭說得鄭重,心道董昭竟然對其評價如此之高?

最後吳昭董昭兩人心照不宣地分別,誰也沒提蔡邕的事情。

蔡邕雖然是當世大儒,但因為在董卓手下做官,後被王允所殺,朝廷至今沒給個說法,所以吳昭的身份,確實不適合暴露。

董昭甚至懷疑,蔡邕之死,很可能是因為其名望太高,王允也不一定是主謀。

董昭此去長安,需要經過幷州河內司隸,沿途都是盜匪,也沒有把握護得吳昭安全,還不如讓其跟著袁熙。

至於吳昭會不會被要求侍寢什麼的,董昭閃過這個念頭時,真覺得自己想多了。

且不說吳昭現在自毀容貌,那一同來的數百女子中也不乏漂亮的,也沒見袁熙將其納入府中。

也許那袁熙公子,對女色不太感興趣?

不過董昭確是想錯了,袁熙當然對女色感興趣。

他其實是個很能裝的人,和士兵一起吃飯,生活簡樸,不近女色,大部分都是為了養名望之需要。

而且他現在滿腦子都是糧食。

飽暖思淫慾,吃都吃不飽,哪來心情去睡女人?

如今對他誘惑最大的,是城外數千畝亟待收割的麥田!

吳昭晚上也沒睡安穩,她在床上翻來覆去,迷迷糊糊到三更天時分,便聽到外面腳步聲隆隆作響,似乎有很多人都起來了。

她慌忙下床,穿上襦裙,推開門出去,便看到院子裡面,袁熙正對孫禮等人說著什麼。

袁熙一抬頭,見吳昭來了,笑道:“女郎也醒了?”

吳昭見袁熙也是穿著一身短襟布褲,說道:“公子要親自割麥?我要不要換套衣服?”

袁熙叫孫禮牽過馬車來,招呼吳昭上車,說道:“不用,到時候有別的事情做。”

吳昭上了馬車,低聲道:“這麼早就要出城?”

袁熙笑道:“當然,不然日頭高了太熱,反而曬得沒體力了。”

吳昭聽了,赧然道:“這些我卻是沒有聽說過,慚愧。”

袁熙笑道:“人各有所長,你能承認不足,已經很是很難得了,這倒讓我想起一個笑話來。”

說話間,孫禮駕著馬車出了府,此時路上已經有很多百姓揹著農具,排隊出城,一時間大街上人頭攢動,霎是壯觀。

吳昭心下好奇,說道:“什麼笑話?”

袁熙笑道:“從前有個先生,帶著一群弟子下鄉,看到一老農正躺在樹蔭下打盹睡覺。”

“他便對弟子說,這老農之所以是老農,不能成為讀書人,是因為他不夠勤奮。”

“如今大白天不做農活,還躺在樹下偷懶,就是因為他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做農活,不然他能收穫數倍,數十倍的糧食,成為富人。”

“但那位先生不知道,其實在他睡覺的時候,老農已經趁黑起床,開始做農活了。”

“因為烈日暴曬下,人根本無法吃撐多久,所以農人做活,都要避開日頭最毒的時候。”

吳昭聽了,恍然道:“確實是這道理。”

“這先生不知農人之苦,是因為他沒有親身體會到耕種之艱辛。”

“未經他人苦,莫笑他人痴。”

袁熙有些意外,說道:“厲害,你倒能想到這一層。”

“在我家鄉,有句類似的話。”

“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

“這是提醒我們不要忘本,知道天下萬民之苦,感同身受,才能為萬民謀福。”

吳昭咀嚼著這幾句話,心中震動。

即使她的父親,也未曾對天下萬民百姓,說出過如此精闢的道理。

馬車出了城門,一路往南,走了十幾裡地,天漸漸亮了。

展現在吳昭面前的,是一條大河蜿蜒東去,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金燦燦的麥田。

車前車後趕來收割的人們,紛紛笑著歡呼起來。

袁熙見了,心中極為激動,忍不住在車上站起,口中哼起歌來。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林不歡
【正文完結,番外更新中~】 【預收《小啞巴他有點乖》歡迎收藏】 本文文案:喻君酌原是侯府尊貴的小公子,卻因算命先生一句“克父”被送到了京郊的莊子裡寄養,直到十六歲這年才被接回。本以為人生會就此改變,卻不曾想等著他的依舊是無盡的冷落苛待,直至他橫死街頭…… 再次睜眼,他又回到了剛被接回喻府的這一天。 喻君酌累了,他不想再討好任何人,也不想再去爭取那稀薄得可憐的親情,而是選擇了嫁給淮王做男妻。 淮王,
歷史 完結 3萬字
大明:嘉靖修仙啦

大明:嘉靖修仙啦

慵懶的貓大
一個搞笑的飛昇大佬,一個噶了的嘉靖,兩者合二為一,於是,一個修道打算重新飛昇的新嘉靖,誕生了。 (最近看大明王朝1566覺得很棒,於是按照該劇情構造一個架空大明,書寫一段新嘉靖努力飛昇的故事。 )(新嘉靖前身為青雲界飛昇大修,因沉迷仙光奧秘,丟失仙界接引座標,最後被虛空毀滅,誰知一線生機下,重生在了劇情剛開始前的嘉靖身上。 對方不想當皇帝,並借用龍氣準備再次飛昇,畢竟散仙比凡人要強。)
歷史 連載 3萬字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一條小葉秋
劉鴻穿越三國,成為邊陲一小將。百歲壽誕之時,啟用詞條系統。重新整理詞條,可賦予物品新的屬性和能力。 百歲祥瑞→老當益壯(年齡越大,體質越強,身體機能不會受到削弱)小有天賦→武聖之資(武聖之資,修行武道進境+200%,且武力值翻倍)基礎武道功法→武聖傳承(蘊含武聖傳承的武道真解)虎牢關前,呂布一夫當關,睥睨群雄。 白髮蒼蒼的劉鴻策馬而出。董卓:哈哈哈,一群鼠輩,派一個老賊出來送死,技窮也! 片刻之後。
歷史 連載 34萬字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山花泡枸杞
乾德五年,文科優等生“賈琮”穿越而來,毅然踏上科舉之路,成為紅樓世界裡的一個變數。 硬生生將早已註定的紅樓命運長河,開劈出了另一條分支。 豪門公府裡的家長裡短,官場上的波譎雲詭。 外有荒唐腐敗的賈家男人們,內有群芳爭豔的女兒們。 楚楚動人的林黛玉——令人憐惜。 什麼金啊玉的......我只是草木的人罷了! 墨守成規的薛寶釵也有動情一面。 夫君~是...是這樣嗎? 心高氣傲/心狠手辣的二嫂子王熙鳳。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執筆見春秋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來大明第十年,於西域創下偌大基業。 燕王府中,朱英和後世永樂大帝朱棣相談正歡。 時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標薨。 朱英隨朱棣南下京師弔唁。 朱棣:可惡至極!沒想到竟是本王親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個好孩子,把大孫給咱送來了。 朱英:日月光輝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歷史 連載 269萬字
明末大寨主

明末大寨主

東仙軒轅
身為退伍軍人的劉煬意外穿越到崇禎十一年,成為徐州戚山寨寨主,流賊大軍正在糜爛中原,清軍鐵騎正虎視眈眈、不斷寇關,而大明則已經日暮西山。 在亂世之中,劉煬以山寨為根基打造根據地,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破流賊、敗清軍、擊明軍,重整華夏河山! 李自成、張獻忠糜爛天下,殺!皇太極、多爾袞血債累累,殺!大明行將就木,論述功過後,劉煬擁兵取而代之,帶領華夏對外開拓,創造嶄新盛世!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