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厚熜對袁宗皋的告罪內心感到雀躍不已。

因為這說明,袁宗皋沒想讓他只做個糊里糊塗而容易被官僚集團控制的皇帝,甚至也期許他能夠成就一番帝王偉業。

當然,這裡面不排除袁宗皋也是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訴求,甚至是在看出他朱厚熜的一些真實想法後,才做出的改變。

但這對朱厚熜而言不重要,重要的是,袁宗皋願意為自己而變,為此主動建議自己去看看王陽明和羅整庵的書,去了解這個時代的新思想。

對於王陽明,朱厚熜是清楚的,知道其創立的心學,在這個時代是屬於打破程朱理學之思想桎梏的學問,是讓這個時代的人開始跳出程朱理學之外有自己獨立思考的開始。

在朱厚熜看來,袁宗皋建議自己看看王陽明的書,本意應該就是希望自己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程朱理學規訓得認為,天下真的只需“存天理、滅人慾”就能大治。

朱厚熜也知道羅整庵,知道他是明中後期開始主張世界是物質、開始承認“理”是物質運動變化規律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這人在政治上主張變法,為此提出“法有當變者,不可不變,不變即無由致治”的政治主張,自然也是理學的背叛者,但也是變法的思想支援。

而現在袁宗皋讓朱厚熜去了解這些,在朱厚熜看來,肯定是為了給自己開闢學問上的新視野,要讓自己找到改制的思想動力與思想武器。

朱厚熜還確定的是,袁宗皋當是主張改制的,而不是試探自己,不然不會把在這些學問告訴自己知道。

要知道這些學問在這個時代還屬於“異端”,沒有被天下大部分士大夫接受,尤其是在掌權的官員基本上還是以楊廷和為代表的理學正統官員為主的情況下。

朱厚熜認為袁宗皋哪怕是試探自己有沒有接觸這些學問,也不會真的讓自己知道“王陽明”、“羅整庵”這些人。

因為自己是未來的天子,一旦讓未來的天子知道還推崇這些學問,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後果。

而現在,袁宗皋願意向自己推薦這些人的學問。

那原因只能有一個,便是袁宗皋這個可以說是被貶到興王府的翰林進士希望自己改制,希望自己不按照楊廷和的路子走!

朱厚熜不由得也開始懷疑,歷史上的嘉靖會在即位之初,而且是在虛歲十五歲的年齡,就對權力爭奪表現出極高水平,也積極於進行嘉靖新政,只怕這背後就有袁宗皋這個王府長史的影響。

畢竟這個袁宗皋跟楊廷和不是一個路子的人。

雖然朱厚熜知道文官士大夫們將是他接下來加強皇權路上的最大挑戰者,也是這個時代真正控制了國家和民族命運的群體,但朱厚熜沒打算消滅他們,當然也消滅不了他們。

因為文官政治文官掌兵是時代趨勢。

歷史上,最積極為民請命的是他們,出賣民眾的也是他們。

好在自古以來,文官們就不是一個整體。

甚至,自宋以後,他們內部斗的最兇,無論是為公利還是為私心。

哪怕是歷史上的宦官專權時代,本質上也是一群文官士大夫在和另一群文官士大夫鬥。

雖然這裡面也有君王的作用,但如果不是文官們素來難以捏成合力,君王一個人也難以挑唆得他們互為仇敵,乃至一些文官不惜認閹宦為黨魁。

所以,朱厚熜應該做的,只能是在文官士大夫中找到和拉攏志同道合之人,進而組成和自己政治利益訴求一致的基本盤。

現在,朱厚熜恰巧了解到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文官很少,自然也就需要在袁宗皋面前坦誠一些,展露出自己的真正意圖。

於是,朱厚熜就在袁宗皋這麼說後,便點首說:“那就請先生為學生講這些學問,學生願洗耳恭聽。”

袁宗皋微微一顫,忙滿臉亢奮地拱手稱是。

他現在恨不得即刻寫信告知給王陽明、羅整庵這些人,告訴他們,未來的大明天子將要習學他們所主張的道!

“以臣愚見,深得陽明之學者,當是在羅峰書院聚徒講學的張璁,此人字秉用,號羅峰,於禮最是精通,著有《禮記章句》一書,臣今日講於世子知道。”

這一天。

袁宗皋便於中正齋給朱厚熜講起了新學問。

而朱厚熜意外的是,袁宗皋居然第一個提到的卻是張璁。

這個前半生都在聚徒講學,如今在京師等待殿試的未來改革名臣。

這讓朱厚熜越發肯定,袁宗皋、王陽明、張璁這些文官士大夫應該是一派。

這一派算是程朱理學的背叛者,或者說是在正德以來所形成的改革派。

之所以出現這一派,是因為自明朝成化以來,社會經濟就發生了顯著變化,尤其是在正德時期,變化更大。

尤其是正德這個皇帝本身,就對傳統很叛逆故對思想控制不嚴,行為舉止也非常跳脫。

這也就使得文官士大夫們在思想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改革派。

在歷史上,這一變化從明朝中期開始產生,到明末清初達到高潮,高潮到各類新思想層出不窮,湧現出王夫之、顧炎武這樣的人物,被很多人認為是思想文化領域裡中華文化自春秋戰國後又一高潮時期,只是這一高潮到清朝統治鞏固後戛然而止。

而楊廷和等一干文官士大夫又是一派。

他們一直是舊制度舊秩序的守護者,是屬於保守派。

現在於中樞掌權的就是他們。

歷史上,他們在從弘治朝就具備了絕對的優勢,在正德朝依舊勢力強大。

尤其是在正德放棄劉瑾後的正德末期。

如今,他們更是如日中天。

而他們歷史上式微還要等到嘉靖登基。

乃至到萬曆初年,他們的勢力更是降到歷史最低,但緊接著會在萬曆中後期捲土重來。

然後,他們在清朝統治鞏固後徹底在漢人士大夫群體中恢復最初的統治地位,成為清朝皇帝鞏固統治的工具。

總之,每當地主經濟興盛一次,他們就強盛一次,改革派就式微一次。

而每當商品經濟活躍一次,他們就衰弱一次,改革派就強盛一次。

如今內部人口激增,市鎮激增,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外部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開闢,以及小冰河氣候變化,自然就又到了改革派興、保守派式微的時候。

即大量支援改革變法的新一派文官士大夫開始出現。

尤其是,因為這一變化,導致將來北邊蒙古再次入侵頻繁,南邊倭亂更加猖獗後,主張改革的人會越來越多。

由此可見。

作為這一時期即將成為大明最高統治者的朱厚熜,將會有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機會,去利用這一形勢,在正德朝的改制基礎上,進行一番改革,讓大明真正的強盛起來,不再脆弱的因為氣候的變化就要落得個天下漢人再次被他族奴役、乃至剃髮易服的地步!

只要他不偷懶,不在中途放棄,而像歷史上的嘉靖一樣,開始一意玄修。

那樣,他只會成為大明再次強盛的阻礙,乃至年號都被人拿來玩梗,言“嘉靖嘉靖,家家皆淨。”

現在朱厚熜還沒入京成為皇帝,身邊也還都是自己人。

他也就趁此機會讓袁宗皋多給自己講解一些新學問新思想,一些將來自己成為皇帝可能在接受經筵日講時都很難聽到的內容。

袁宗皋也樂得趁此機會給朱厚熜多灌輸一些楊廷和等保守派不想讓朱厚熜知道的內容。

所以,在迎立之臣來到安陸之前的這段時間內,朱厚熜學的很認真,袁宗皋也教的很認真。

而越是這樣,袁宗皋越是覺得朱厚熜簡直是他實現心中改制大業的理想明主,那顆想要改變天下的心也越來越活泛。

為此,袁宗皋在完成朱厚熜交代給他的任務時,特地將自己弟弟袁宗夔叫來自己的書房,吩咐說:

“你把舊年珍藏的那些名貴之酒,給王兵憲送去,就說是世子所賜。”

袁宗夔大為驚愕:“兄長不是說寧捨命也不捨這些窖藏多年的名酒嗎?”

袁宗皋這些年來為壓制內心想追求功業的躁動之心,也染上了不少嗜好,酒色與賭博都有所涉及,甚至還很痴迷,所以袁宗夔對他這樣的吩咐感到很意外。

“幸逢堯舜之君,當求多活幾年,所以從今日起,為兄要戒酒。”

袁宗皋說著就看了自己昔日為消磨心中抱負而花重金納的絕色美妾一眼,就咬牙說道:“還戒賭戒貪!”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楚漢戰爭

楚漢戰爭

山花青開
始皇帝駕崩沙丘,攪動秦帝國的車輪能夠繼續前行的陰謀悄然成型。戰火四起,蒼生黎民塗炭生靈。 群雄逐鹿,誰能將黎明帶入人間。人間疾苦,百業凋零,該如何步入強漢盛世。
歷史 連載 1萬字
帶著軍火庫到三國

帶著軍火庫到三國

周墨山
一覺醒來,趙義發現自己穿越到三國時代,成為趙雲的族弟,而且還能透過手臂上的紋身進入自己曾經工作過的軍火倉庫。 興奮之餘,他取出一把AK47,帶著趙雲在長坂坡殺了個七進七出,並救下劉備子女,當上皇叔的乘龍快婿,從此帶著老丈人一路躺贏,走上人生巔峰。 曹操:“趙義真鬼神也!”劉備:“鴻飛真是我的好女婿啊!”諸葛亮:“有了趙義還要我這個軍師做什麼?”趙雲:“我的功夫不及鴻飛萬一。”孫尚香:“趙義!我懷了
歷史 連載 28萬字
黑蓮花嬌養守則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
病嬌偽白蓮×瘋批小王爺 前世 她慘遭背叛,九族含冤而亡。 他弒母殺弟,瘋批嗜血,素有殺神之名。 一朝浴火重生 “素聞建威將軍府四小姐病若西子,嬌美可人,故今夜前來一探香閨。” “哦?據說雍王府小王爺美貌無雙,年少風流......,今日一見,果然美~人。” 兜兜轉轉,原來是你。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實在妙不可言,應該遇到的人,終究會相遇。【展開】【收起】
歷史 連載 33萬字
開局繼承兩座山

開局繼承兩座山

騎行十萬裡
傾盡家財,支援軍隊。皇上翻臉不認賬,賞了謝家兩座山。父親吐血身亡,母親緊隨而去。 無奈之下,謝凡只好帶著一眾家僕,去接管兩座山。誰知,兩座山上,住著一夥山賊……
歷史 連載 22萬字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

想架空我?朕乃天命大暴君

淺墨飛雨
【架空歷史+多女主+暴君皇帝+權謀+爭霸】楊間穿越當上了暴君皇帝,從此掌醒天下權,醉臥美人膝! 然奸臣當道,國庫空虛,內有馬匪流民造反,外有異族入侵,國家搖搖欲墜! 既然你們說我是暴君,那朕就拿起屠刀,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多年以後,大奉皇朝疆域覆蓋全球,書同文,車同軌,一代暴君竟成就了千古一帝!
歷史 連載 2萬字
開局貪成五億縣令,女帝求我多貪點?

開局貪成五億縣令,女帝求我多貪點?

第七天
穿越古代,夏雲一來就捲入黨爭。為了自救主動流官地方,想著當個貪官土皇帝也不錯。 三年清縣令,十萬雪花銀。看不起誰呢?我說個數,五億,讓隔壁縣看到還以為我貪不起女帝:狗東西,五億兩銀子,怎麼不貪死你夏雲:不好意思,我說的是黃金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