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四面。我們講到菩提心的第二科,戊二、方便。我們上一堂課講到唸佛人要達到臨終的正念,除了淨土的善根以外,對阿彌陀佛的憶佛唸佛的皈依心以外,還要具足大乘的善根。

為什麼要具足大乘的善根?因為我們要處理無始劫的生命所留下的問題。我們不是今生才有生命,如果人生從今生開始,那這個了生脫死就很簡單了,因為你今生也就是活幾十年,留下的問題不多。但是為什麼臨終正念這麼難呢?因為你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們經歷過無數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或多或少都留下一些問題。所以我們簡單說是臨終的那一念,但是它夾雜著無始劫所留下的很多問題。你想想看,我們經歷過那麼多次的生命,要在今生短暫地處理,你可以不用一點功嗎?當然,有些人他是不處理,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不處理,它還是存在,就是牆角有個垃圾你不去掃它,它就存在,因為你創造一個緣起的因緣,你沒有創造一個還滅的因緣,它不可能自動消失掉。

大乘的善根第一個出離心,出離心中愛取的妄想。其實不是所有的妄想都會障礙你往生,有些妄想你根本不用管它,因為《楞嚴經》講,這種表層妄想不障礙你。日常生活當中,柴米油鹽醬醋茶,日常人事的碰撞,你創造多少妄想,大部分妄想都不障礙你,但是有些妄想會產生障礙,你要先處理這一塊。

比方說你很喜歡喝咖啡,不障礙往生,但是你一定要喝咖啡,障礙往生!因為你對這個咖啡的影像,產生了堅固的愛取了,這個已經牽涉到生死業力了,你一定要這樣做,表示你這個妄想是有根的,你這個妄想已經在心中留下根了。我們要讓善法留下根,但是你不能讓惡法留下根。有些妄想它來就來,走就走,它沒有在你的心中留下根,這個妄想你可以不管它。但是有些妄想它來的時候,來勢洶洶;它去的時候,你拿它一點辦法都沒有,它已經在你的心中烙下一個堅固的根。

當然,有些人的處理方式很簡單。我打妄想,我就轉念唸佛,有些人是試圖用佛號來壓這個妄想。諸位!你別忘了,你念佛的時間兩個小時,在佛堂兩個小時,你這個妄想打多久,你知道嗎?你從無始劫打到現在,你用兩個小時的佛號去壓你無始劫的妄想,如果你用事相來對治的話,你肯定不是它的對手——如果你不用道理來化解問題的話。因為有些妄想你平常看不出來,臨終才會出現,比方說堅固妄想,你平常的時候一帆風順,反正你就打妄想,堅固妄想一來就趕緊把心挪開,拿到佛號去,但是你沒有處理問題,你只是不想去面對它,不表示你把這個問題給化解掉了。

好了,到臨終你就知道怕了,它不會放過你的,它絕對不會放過你的!我們沒有辦法把這個妄想斷掉,但是你必須把它那個根脫落,你不能讓它留下根,你必須把那個妄想的勢力降到最低,你必須用道理把它的根剷除掉。它可以打妄想,但是它對你已經不能產生牽動的力量,這個妄想已經不能影響你的思考模式了。它來的時候來,走的時候走,它雖然存在,但是對你的心已經不產生牽動力了,這個妄想它已經在你的控制調伏的狀態,你可以帶業往生了。如果這個妄想來的時候,它要你做什麼,你一定要去做,你根本做不了主,那你是被業帶走了,因為它已經在主導你了。

不是所有的妄想都是障礙往生的,但是有些妄想的確障礙往生,因為它如此的堅固,已經形成愛取。帶有貪愛的妄想不障礙往生,但是帶有貪愛跟執著,這個“取”就是執著,就一定障礙往生。我們在死亡到來之前,你必須要很理性地面對你自己,你的心中到底還有多少帶有堅固執著的妄想,每一個都是生死的業力,每一個都是,你最好在臨終之前處理掉,這個就是出離心。出離心不是要你改變環境,不是這個意思,是出離你心中愛取的妄想,你把它放掉就好。它本來就沒有體性,它對你產生影響力,是因為你執著它了,你把它看得太重要了,你只要把這個妄想放掉,它對你就沒有牽動力量了。

所以我們透過無常觀、苦諦觀,慢慢把對於今生的愛取、對來生的愛取給放了,這個時候你後面的生死業力就淡薄了,臨終就沒有東西讓你起顛倒了,因為讓你起顛倒的妄想都被你破壞了,你只剩下表層妄想,這些妄想都亂不了了。我再講一次,你要處理的是心中帶有根的妄想,它在你心中已經烙下根了,這個妄想你要小心!

出離心是我們要建立的第一種善根,第二個是菩提心。我們必須對於來生有願景,因為必須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願景,這個時候你所念的佛號,才能夠廣大圓滿。這個就是前面說過,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大地,有大地的滋潤,所有的樹,所有的花它才能夠不斷地增長廣大,你不能一輩子只是做一種花瓶,沒有根的花瓶。

如果你不發菩提願,那麼你今生在佛教裡面努力地做義工,努力地拜懺,努力地持戒,你永遠在做一種花瓶的工作,因為你心中沒有大地,它長不出廣大的樹,長不出廣大的菩提樹出來,你今生只是插了很多花瓶,很可惜,你這麼努力,但是你的收穫太少,因為你心中沒有強大的願力來攝持這些善業。我們一定要向佛陀學習,以佛心為己心,以佛智為己智!十方諸佛在因地的時候,都發起廣大的願力,所以他才能夠快速地積集資糧。我們應該向諸佛學習。這個是發菩提心的理由。因為你如果不發菩提心,你所有的善法,通通不能夠廣大成就。

好,我們看方法,看第二個方便。請合掌,我們把它念一遍。

戊二、方便。

常被四瀑流所衝,難止業繩緊密系;

投入我執鐵網孔,無明大暗所矇蔽。

無邊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

已成如此諸母等,情狀思已發大心。

好,我們前面的出離心,我們思考的所緣境是考慮到自身,考慮到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已,這個是合理的,人都是先處理自己的問題,再去關心別人,這個可以理解。當我們修了出離心以後,我們把無始以來生死的業繩慢慢解開了,接下來要做什麼呢?你就可以去關心一下其他的眾生了,我們這個時候把所緣境,從自身的所緣境擴大到無量無邊的眾生。其實合理地推論,我自己生死以來,深受妄想執著的誤導,其實一切眾生也好不到哪兒去,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心量開始擴大,開始用所緣境,觀察無量無邊的有情。

這個時候我們做三種觀察:

第一個,常被四瀑流所衝,難止業繩緊密系。其實每一個眾生都被生老病死的四種瀑流所衝擊,因為它很難解開生命的這個業繩。我們每一個人都揹負了太多的生死業力,這是第一個,因為你造了太多殺盜婬妄的生死業。

第二個,投入我執鐵網孔,無明大暗所矇蔽。除了業力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就是我執產生的顛倒妄想。因為你有自我意識就會產生追求,那麼就落入這種不斷地攀緣,不斷追求的一種鐵絲網,被心中自我的無明暗所矇蔽了。這個人生如果你只有業力沒有妄想,這個問題不大;如果你是有妄想,沒有外在業力的牽動,問題也不大。人生為什麼無解?因為你外在有業力的牽動,你自己又打妄想,當妄想跟業力結合的時候,人生就無解了。

你看你在心中,在房間裡面打打妄想,沒有環境刺激你,這個妄想打完也就算了,只有妄想沒有業力;有妄想、有外境刺激你,你心中不動,問題也不大,但是最可怕的是什麼呢?當外有業力,內有妄想結合的時候,你就跑不掉了。

一切有情都是這樣,外有業力的繩子,內有我執的鐵絲網,所以造成第三個後果:無邊有海生又生,常被三苦所迫害。所以生死輪迴,為什麼會不斷地輾轉相續?因為外有業力的牽動,外有業力的刺激,內有妄想的攀緣,所以造成三界的生死大海,一次一次地生又生、生又生,就經常被這個苦苦、壞苦、行苦所迫害了。所以,已成如此諸母等,情狀思已發大心。內有顛倒妄想,外有生死業力,兩個牽扯不清,如此地惡性迴圈,這種過去生的母親、這種有情眾生,我們會生起一種悲憫之心,想要救拔他們的心情就生起了。

前面我們所關心的是自身的解脫,這個地方開始關心一切眾生的解脫,那麼這是說什麼事情呢?就是說我們的因地。諸位!佛教講緣起,你因地是怎麼栽培的,它最後會創造不同的水果出來。你因地種的是葡萄,它最後一定長出葡萄的水果;你因地種下的是一個蘋果的種子,它一定會長出蘋果出來。

諸位!我很誠懇地希望唸佛人,你最好在每一句佛號當中,把眾生放進來,你最好是這樣做,你才不會後悔。我覺得有些人唸佛,他心中只考慮自己。當然,他也發起了出離心,他也生起往生的心,但是如果只考慮自己,這個佛號帶你到淨土以後,這個佛號就消失掉,就沒了,因為他因地栽培的時候,只是為了自身的往生。所以你因地是這樣栽培的這個佛號,這個車乘帶你到淨土以後,這個能量就完全消失了。

但是你有沒有想想看,有些人的佛號帶到淨土,它繼續讓他往前走,這個佛號一直陪伴他成佛為止,因為他念佛的時候,把成佛跟度眾生放在這句佛號裡面,他的因地栽培比我們更圓滿。所以這個佛號當他創造到他生命當中的時候,它永遠不會消失掉,一直加持,這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不斷地加持他,直到他成佛為止。你看有些人到了淨土,他成就聖道以後,要度化眾生,他跟眾生不結緣,眾生根本不搭理他,因為你在因地修法門的時候,你沒有把眾生放進來。你同樣念一句佛號,其實你可以念得更好。

佛在世的時候,佛陀有個堂弟叫提婆達多,他想要做新佛。他認為佛陀已經過時了,所以他必須把佛害死。那他怎麼做呢?他就把大象灌醉了,讓牠失去理性,然後再用鞭子,去打這個醉象的屁股,佛陀帶著諸弟子在託缽的時候,醉象就往佛陀的僧團衝過去。這個時候事情緊急,醉象衝過來,這些阿羅漢們,當然大阿羅漢不可思議,他一入定,禪定力就飛到空中去了,但是走在前面的佛陀,他是什麼態度?他入慈心三昧。

他入慈心三昧的時候,他手伸出來,以慈悲心來安撫這個大象。結果這個時候慈心三昧,佛陀不可思議的功德現出五個獅子的頭,這個大象再怎麼醉,看到獅子都醒過來了,醒過來以後就撲倒在地上。我們由這件事情,可以看得出來,你看佛陀的功德跟阿羅漢的功德的確不一樣。阿羅漢他的功德只能夠自受用,他頂多只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佛陀可以調伏外境。

諸位!我們在誦《華嚴經》的時候,你看經典怎麼讚歎佛陀,贊佛甚深功德海!只有佛陀的功德才有資格叫大海,因為深廣無涯。在《法華經》上說了一件事,說為什麼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在因地的時候努力地修學?釋迦牟尼佛跟舍利弗尊者、目犍連尊者經常做師兄弟,他們三個經常在一起,都是佛陀是大哥,舍利弗是老二,目犍連尊者是老三,他們生生世世同樣生長在一個家族,他們同時修學,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成佛了,這兩個變成阿羅漢?因為他們發的心不同。

所以你所發的願也要很小心,因為你因地所發的願,最後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也就是說你同樣創造一句佛號,其實這個佛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這叫緣起。你反正是念一句佛號,其實你可以念得更好。

我經常勸所有淨土宗的修學者,你反正念一句佛號,如果你是為了成佛來唸這句佛號,這個佛號就一直陪伴你到成佛為止,但是你只是為了往生來唸這句佛號,這個佛號就陪你往生到淨土,這個佛號就消失掉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發菩提心,因為能夠讓你所念的每一句佛號的功德變得更加圓滿。

當然,很多淨土宗的人不敢發菩提心,他的理由很簡單,他說我沒有時間去度化眾生。其實你今生可以不做很多事情,沒關係的,這是一種心態的準備而已。這種善根力某種程度還是一種思惟觀察,並沒有人說要我們付諸行動,甚至於別人在做,我們只要隨喜讚歎就夠了。你發了菩提心,在每一句佛號裡面除了自身的解脫,自身的出離以外,如果你在唸佛的當下,把無量眾生的悲憫的種子種下去,把成佛的功德、好樂的種子種在每一句佛號裡面,諸位!你這句佛號不可思議!不可思議!真的不可思議!以後它對你的幫助,那不是隻有帶你往生而已,它有無窮的能量在陪伴你。其實你只要稍微努力,你可以創造一個更好的佛號,你是可以的!你必須把心量擴大,把無量的有情放到這句佛號裡去,把諸佛的無上功德放到這句佛號裡去,然後再把你自身的解脫也放在這個佛號中,你這個佛號就是圓滿的佛號。這句佛號、這個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會在你的生命裡不斷地運轉下去,直到你成佛為止。所以你要注意你的因地的栽培!

好,發了菩提心會讓我們每一句佛號更加圓滿。我們再看,第三個空正見。前面是一種誓願,對自身的出離,對一切眾生的悲憫,我們來看看這個空性的智慧。

空正見分成三段:一、緣由,二、方便,三、證量。

我們先看看理由,為什麼修空正見。請合掌。

戊一、緣由。

不具通達實際慧,雖修出離善菩提;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如果一個唸佛人,他不能通達真實的空性智慧,他雖然很努力地修無常觀、苦諦觀,調伏自身的愛取,他也努力地觀察一切眾生是在三界當中,生起了一種悲憫,生起了菩提心,那算不錯了。但是他不能夠修空性智慧,他就不能斷除有根,對有相的執取。

這個時候,他應該通達大乘的緣起法,斷除有相的執取。

簡單地說,你如果不修空性智慧,你就很難斷除對三界的攀緣。攀緣心,簡單地說就是有所得,所以你的心就很容易被外境牽動。稍微牽動一下,你的心就動,你的心就很難安住了,就是說你的心經常隨外境的牽動而不斷地波動,這個時候,你的出離心跟菩提心就很容易被破壞,就變得很脆弱,很脆弱。

我們看第二段,方便,請合掌。

戊二、方便。

見世出世一切法,從因生果皆不虛,

所執之境本無者,彼入佛陀所喜道。

我們好不容易建立了出離心跟菩提心,這兩個心一定要建立在一種空性的真如本性之上,這個出離心、菩提心才能夠堅固。如果你這個出離心跟菩提心,建立在一種有所得的攀緣心,是不堅固的。

怎麼樣才能夠安住在無所得的真實的心呢?我們往下看,首先我們看緣起,再看性空。

首先我們要通達緣起。見到世間法。世間的快樂痛苦,出世間的解脫,這一切差別的相狀是怎麼來的?“從因生果皆不虛”,人生的因緣都是緣起的,由因到緣到果到報。那麼從因緣果報當中,我們可以覺悟到一個道理:我們所執著的這個境相,本來就不存在,這樣子就進入了佛陀所讚歎的空性智慧了。空性智慧很重要!因為你空性智慧不生起來,你就很難成功地保護前面的出離心、菩提心不受外境的干擾。

這個空性智慧有兩種修法:小乘是從無常切入。小乘觀察這個一切的境是無常變化的,所以無常故苦,因為表示人生充滿了不穩定。那麼苦即無我,為什麼痛苦就是無我?表示你沒有辦法主導。如果你可以主導,誰會要讓自己痛苦呢?所以我們對生命沒有主導性,我們這個人生,只是來還債而已,你沒辦法決定人生的因緣,所以無常故苦,苦即無我,無我,所以空。因此小乘的空性是從無常切入,這叫滅色取空。小乘的空性得到的結論,是我必須要放棄一切的緣起,滅色就是放棄所有的緣起法,才有所謂空性可得,所以它的空是對立的,就是要嘛有緣起,要嘛空,你只能選一個。

大乘的空性不是這個意思。大乘的空性是不妨礙緣起法。大乘的空性,關鍵在緣起性空。你要知道“緣起”這兩個字非常重要!

大乘的空性是觀察你生命的因緣。在《楞嚴經》上說,先找到你生命的根源,就是你從什麼地方來?你為什麼有生命?你說我從前生而來,其實不對,不是!你前生不是長這個樣子,你前生的外表不一樣了,你前生的思考模式,感受、妄想、執著也不一樣。如果你前生是一隻螞蟻,追求的是糖果,你今生看到糖果一點感覺都沒有,所以你今生的思考模式跟前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並沒有繼承前生的生命,我們只是繼承前生的業力而已,所以你不應該說你從前生而來,這個說法是不對的。

那我不從前生而來,我是怎麼來的?《楞嚴經》上說,你從空性而來,人生是無中生有。人生是怎麼回事?是“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為你過去在某一生造了某一個業力,這個業力成熟了,它突然就“啪”出來了,突然間無中生有。所以合理地推論——“因緣別離,虛妄名滅”,你最後也是回到空性而去。人生的結果,每一個人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沒有結果!不管你今生活得快樂也好,痛苦也好,每一個人都沒有結果,沒有一個人有結果的,因為你業力釋放完了,你今生的生命就消失了。你說,欸,五十年後,我要找我的這個色身,我找我這個釋淨界的色身,釋淨界的思考模式跑哪裡去了?沒了,覓之了不可得了!因為它業力已經釋放完了。

從《楞嚴經》的角度,每一個生命的受生,都是一個新的個體,他跟前生的生命沒有直接關係,他只是繼承前生的業力而已。比方說做夢,佛陀最喜歡用做夢來比喻人生了。你看你第一個做夢,做的夢是轉輪聖王,七寶千子,你在夢境的時候,你感覺也跟真的一樣,因為它還有業力,你有好的業力在釋放。但是你把福報享盡以後,你第一個夢做完以後,第二個夢變成螞蟻了,因為你資糧力花完了,福報花完了。那這個螞蟻就問:“我第一個夢跑哪裡去了?我第一個夢做轉輪聖王,還有很多珍寶”,沒了!你不可能把第一個夢的珍寶,帶到第二個夢去,不可能!為什麼?因為“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這個因緣結束了,轉輪聖王的夢跟小螞蟻的夢不能相通。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那麼這個說什麼事情呢?說到空性的道理了。你懂得緣起你就知道空性,所以人生是沒頭沒尾,這個很重要!人生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果,它只有過程的因緣,一個假相。當它業力還在的時候,這個假相在你的生命當中換過來換過去,但是你不可能得到什麼東西的,你要能夠達到空性,先知道無所得,這個很重要!

我們為什麼攀緣?我們為什麼去追求、去執著?因為我們總是覺得好像要得到什麼東西才好,這個人生才不會空過。其實你錯了,你永遠得不到東西的。一個人一定要做到無所得,他才可以做到無所求,因為你這個夢結果結束以後,你下一個夢啟動,跟第一個夢是沒有任何的牽連。

我再講一次,你不可以把第一個夢的東西帶到第二個夢去,不可以!第一個夢的東西只可以在第一個夢的時候受用,這個叫做緣起法,叫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所以我們得出結論:人生是不可能得到任何東西!它只是一個過程,在過程當中你有一種感受,有受用,但是你不能夠得到一種東西把它帶到來生去,不可以!

這樣講我們就知道,人生只是個過程,所以你就開始慢慢把心放下來。人生只是個歷練,透過這個因緣讓你懺悔業障,積集資糧,你的攀緣心就慢慢淡薄了,因為你不管怎麼攀緣,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因為你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你最好早點把這個道理弄清楚。

所以大乘的空性智慧,它不必改變外境,你只要知道這個外境是緣生緣滅的假相就夠了,這個時候你的心就不迷、不取、不動,你就不容易攀緣。不容易攀緣的時候,你所建立的出離心、菩提心的善根就特別堅固了,因為沒有任何的外境可以干擾你了。所以大乘的空性,叫做“緣起而性空”。

“緣起”兩個字,在佛法太重要了!每一件事情都是因緣所生,不是你說了算。所以“緣起”這兩個字,智者大師給它三種解釋:第一個,它沒有真實性。因為你不能真實擁有它,你只能夠暫時地去受用,它沒有真實性;第二個,它沒有不變性。它變來變去,今天跟明天不一樣,明天跟後天也不一樣;第三個,它沒有獨立性。它是眾多的因緣,不是你說了算,所以你沒辦法主導它。你不可以擁有它,你也不能夠真實地去掌控它,你更不可以去主導它,這叫緣起。

大乘的空性,宗大師這句開示很重要,“所執之境本無者”,是本來就沒有,你必須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這個就是息滅攀緣心最好的方法。

好,我們看第三個證量。

戊三、證量。

一旦同時不輪番,已見緣起不虛妄;

若證滅盡諸境執,爾時觀察見圓滿。

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性空除無邊;

了知性空現因果,不為邊執見所奪。

好,前面的方法,就是從緣起而觀察到空性。這個時候,我們開始來看看它最後的結果。“一旦同時不輪番”,我們同時看到因緣的假相,但是我們又知道,一切法是本來就沒有的,這兩個是可以同時存在的。這個時候,你就真的看到大乘的緣起性空而不虛妄了,就叫正見。你正見不斷地栽培歷練,總有一天“若證滅盡諸境執”,你能夠證入了這種滅盡,把心中的這種攀緣心慢慢消滅掉,把這個有相的執取慢慢消滅掉了,這個時候你的心就平靜下來了,不迷、不取、不動,這個時候見圓滿,達到正念。“又由現相除有邊,及由性空除無邊。”在因緣假相現前的時候,不落入有相的執取;在空性現前的時候,也不會墮入對空性的執取。了知空性而現因果,因果也不離開空性,這個時候就能夠不為空有二邊所奪取了。

這個空性智慧,它不是一種願力。前面的出離心跟菩提心,是一種希望跟願力。這是一種人生的態度,空性智慧,我們每一個人有兩種選擇,只有兩種選擇:看你是要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還是要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兩種選擇。凡夫娑婆世界,不是有就是空,兩個因緣而已。

如果你把人生看成是真實的,什麼都是真的,真的有某些人,真的有些事情,雖然你發了出離心也發了菩提心,那麼你不認為人生是緣起,是真實有,這個時候,你就是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因為它總有一天會失掉,所以你死亡到來的時候,從有到空,你的人生就很痛苦了。當空出現的時候,當你要回到空性的時候,因為你從空性而來,你最後也是回到空性而去。所以當你要臨終的時候,要離開你今生所有一切事情的時候,那個無常的大火在燒你的人生因緣,要把因緣燒掉的時候,你的心就非常不甘願了,因為你站錯角度了,你不應該站在有的角度來面對空,你把人生弄得很被動了。

如果你換個角度,其實你可以重新思考一下,你可以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你可以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因緣,可以站在本來沒有煩惱的角度來對治煩惱,可以站在本來沒有罪業的角度來懺悔業障,更可以站在本來沒有生死的角度來了生死。

比方說有些人特別疼愛自己的兒子,當然這是攀緣心,那怎麼辦呢?怎麼斷這個攀緣?你可以思考這個兒子是怎麼有的,他不是真實有,他是緣起,因為你過去生跟他結了某一種因緣,這個業力成熟了,所以他變成你的兒子。既然是緣起,表示什麼?表示你本來沒有這個兒子,你本來是沒有的。我們的心性本來是清淨,本來離一切相的,所以本來就沒有,我們推論最後也沒有。因為人生沒有開始,一定沒有結果,它只是個過程,所以你大可以站在本來就沒有這個兒子的角度來照顧兒子,你只是盡責任,但是你不攀緣。

大乘的空性並沒有否定緣起,就是你該幹啥,你還幹啥,但是你不能去攀緣這個東西,因為你攀緣它,就會產生執著。你好不容易的出離心,把過去的問題處理掉了,你的攀緣心不斷,你又創造一個新的執取,你永遠就沒完沒了了,你好不容易把東西擦乾淨了,把心中的影像擦乾淨了,你沒有空性智慧,你後面又不斷創造新的影像的執取。

佛陀在經典講一個公案。說有一個動物園,這動物園有個袋鼠,這澳洲的袋鼠很會跳來跳去的。那麼這個動物園的管理員把這個袋鼠餵飽以後就出去了。第二天早上看這個袋鼠跳到外面去了,管理員趕緊把袋鼠抓回來,放到閘門裡面關著,然後又把旁邊的這個牆壁從一公尺加到兩公尺高。然後兩公尺高的時候,他早上又看牠跑出去了。這個時候,管理員把這個圍牆又加到三公尺高。那麼旁邊的長頸鹿就很奇怪,長頸鹿就問牠說:你怎麼那麼會跳啊?這三公尺你還跳得出去,你到底是要幾公尺你才跳不出去啊?袋鼠說:這不是我很會跳,這個管理員每天出去的時候,忘了鎖門了,我從門走出去的,我不是跳出去的。

佛陀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用出離心在調伏我們的愛取,但是你的攀緣心不斷地創造新的影像,你永遠就沒完沒了,因為你的門不關起來,你永遠會有很多問題。所以空性的智慧就告訴我們,其實在人生當中,我們不可能得到一個真正的東西。你去追求東西,你自己多事了,因為最後你不管想要得到什麼,諸位!你的結果只有一個,你要知道,你永遠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你最好早點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你早一點放下對你有利,因為你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人生,你是很自在的。你本來就沒有,人生只是個過程的歷練,但是你可以扮演好你的角色,你沒有必要攀緣,因為你不可能得到什麼東西。

所以我們透過前面的出離心、菩提心,好不容易把過去留下的問題處理完了,你後續的問題就不要再去沾染了。你本來無一物,你根本就不必要去惹這個塵埃,你可以不必去惹,不必多事。所以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這是最好的選擇!你臨終的時候不容易起顛倒,因為因緣結束的時候,它這個龍捲風在吹,吹過來的時候,把你今生因緣破壞的時候你不會心痛,因為你早就有心理準備了,當因緣要破壞的時候,你早就知道有這麼一天了。這個就是站在“空”的角度來面對“有”,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你的“人生”,這個是最好的人生觀。

好,我們再看最後的總結。前面的這三種善根,我們把它做一個總結,看這個三種善根所表現的功德。這地方有兩段,第一個聖道門;第二個淨土門。這三種善根,在聖道門的角度是怎麼說的?好,請合掌。

丁一、聖道門。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實通達時;

當依靜處起精進,為究竟事速修持。

如果你是走聖道門的,我們透過出離心調伏愛取,產生一種調伏力;透過菩提心產生一種引導力,把我們的修行引導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兩種引導;透過空正見產生安住,在大乘的空性如實安住,站在本來無一物的角度來面對人生。

這三種力量的攝持,你都能夠通達無礙,這是安住力、調伏力、引導力都通達的時候,你就有資格找一個寂靜的地方,開始找你修行的方法。你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拜懺也好,你就可以去精進修學你的法門了,為了成辦這個圓滿的功德去修持了,因為你三種善根具足了,你有資格談修行了,因為你的心態準備好了。這個是聖道門的功德。

我們看看淨土門是怎麼說的。請合掌。

丁二、淨土門。

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故我念佛心,全體即法界。

第一個先談談緣起。在整個十法界的圓融體當中,是從我們一念心發動出來的,你用什麼心態來修法門,就註定了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結果。所以你必須用唸佛的心,才可能去感應彌陀的法界;如果你不是一種順從本願的心,你不可能跟彌陀感應道交,如果只有佛號而已。

那麼這個地方是說什麼事情呢?這一段話在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很強調,叫“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創造一句佛號,但是這句佛號到底要帶你到哪裡去,答案是不一定!因為你的心態很重要!

你看很多人唸佛,他是怎麼唸的?他肚子痛,他念佛,念一念,把肚子痛念好了,他不念了;他兒子要考試,他沒把握他也念佛,考上了他不念了,所以你這個“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所有的佛號,通通在娑婆世界打轉,你就從來沒有創造一句佛號到淨土,你更不可能有一句佛號到成就佛道的,你一百句佛號,有九十句都在娑婆世界打轉,是心作娑婆,是心是娑婆,你最後的結果只有一個,這個佛號跑到娑婆世界去了,因為你栽培它的時候,你就是這個心態。諸位!你要想想看,你平常唸的佛,有幾句佛號是真的到淨土去的,是導歸淨土的,而不是在娑婆世界活動的?你的心態會決定你最後的結果,因為它是一個因地。

諸位!我們這樣想,當我們唸佛的時候,有兩種力量:

一個是能唸的心;一個是所念的佛。所以你的生命有兩種力量,一個心力;一個佛力。你們猜猜看,是佛在引導我們的心,還是我們的心在引導佛號?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在帶動心力?對了!是心力帶動佛力,所以你們有正知正見,這才合乎緣起!佛可以決定你的心,這個是他生的,這是外道思想。如果佛力可以引導我們的心力,你怎麼解釋有些人唸佛往生,有些人唸佛不往生呢?——如果佛陀可以主導的話。佛陀的心是平等的,他有決定權,那每一個人臨終唸佛都應該全部往生,其實跟事實不符。

有些人唸佛往生了,有些人唸佛沒有往生,那表示你的心態準備不夠。佛陀是一種被動的配合,你的心是主動,佛是被動,諸位要知道,這才合乎緣起。同樣一句佛號跑到一百個人的心中,最後一百個結果,這個才叫因緣所生法。如果佛陀說了算,那你就不是緣起法,這是他生的思想了。佛陀主宰你的生命,這不可能的事情!佛陀有廣大的功德,但是佛陀不可能進入到你的內心世界去改變你的思想,不可能!

你改變了,佛陀給你更好的東西,是你要先改變,佛號才會改變。你要往火坑跳,佛陀是救不了你的,你最好早點知道。你要起顛倒,佛陀救不了你,但是佛號永遠是功德,只是它到底會給你什麼東西,佛號給你一個糖果吃,或者是給你一個蛋糕,或者是給你一個摩尼寶珠,就看你的心態準備,你準備得愈好,佛就給你更好的東西。

所以你心態的準備,就扮演重要的角色了。作為佛陀,他是公平的,他把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準備好了,但是你準備好沒有,關鍵在這兒。就是“是心作佛”,你才可能“是心是佛”。你的心態有不同的準備,佛陀就給你不同的東西。如果你只是要娑婆世界的東西,你是心作娑婆,佛陀也只能夠是心是娑婆,給你娑婆世界的東西,因為你的心理素質,你的心理水平就這麼回事。

為什麼我們要建立善根呢?就是我們必須做好往生的準備,做好成佛的準備。佛教的修學都是由內因緣帶動外因緣的,沒有一個東西是外面去引導你的,這個就是外道。佛教跟外道最大的差別,外道是外因緣帶動你內因緣。外道是說,你持這個咒所以你會變好,佛教不講這個觀念,佛教是說你心態準備好了去持這個咒,所以你才可以變好,是“是心作佛”才可能“是心是佛”,是內因緣去帶動外因緣,佛教的修學是由內而外。

淨土宗,我們佔了很大的便宜,因為我們所持的佛號已經準備好,其實佛陀就把最圓滿的功德準備好了,我們只要順從。沒有人要你去斷煩惱,但是起碼你要把你心的磁場、頻率,調整得跟諸佛一樣就好了。他可沒叫你斷煩惱,他叫你調伏愛取,發起成佛的願力,安住空性,不要動攀緣心,就是說起碼你跟佛陀是走在同一個跑道上。

雖然我們離佛陀距離很遙遠,但是咱們是在同一條高速公路,你不可以說,你走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佛陀是佛陀的跑道,然後你要佛陀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去,這不可能!佛陀不能改變你的跑道,他只能夠就著你的跑道給你你要的東西,所以順從就是你必須把你的內心調整得跟諸佛是同一個跑道,就這樣就好了,順從他就好,其他佛陀會有辦法。以佛心為己心,以佛智為己智,你只要把心理素質調整到跟佛陀的那個磁場是一致的,雖然你煩惱沒有斷,雖然你生死業力沒有了,但是剩下就是佛陀的工作了,因為你們已經感應道交了,你們是站在同一個跑道了。

所以我們基礎篇,就是希望在我們內心當中,成就三種善根。我們本來是跑在娑婆世界的跑道,你應該是該換跑道的時候了,我們必須走在一個成佛的跑道,這個時候你所念起的佛號,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好,我們今天先上到這個地方。調伏我們心中的妄想,讓我們的磁場跟十方諸佛是同一個磁場,叫順從本願。

好,今天先到這裡。向下文長,付在來日,迴向。

玄幻魔法推薦閱讀 More+
病嬌女帝衝師之後:只為獨佔我

病嬌女帝衝師之後:只為獨佔我

此生只娶周淑怡
{病嬌+女帝+強制愛+女強+修羅場+衝師逆徒+無敵不要帶腦子看}\n重生在仙蓬大陸,憑藉著一顆珠子成為少年天驕,卻不曾想大婚之日被逆徒衝師,一身修為盡數封印,一代魔主只能彎膝跪伏,任憑著逆徒...胡作非為! \n “師尊開門,我是師孃啊!”\n “你也不想這件事被別人知道吧?”
玄幻 連載 2萬字
靈力傳說之浩瀾雲風

靈力傳說之浩瀾雲風

落葉情緣
歡迎來到靈力世界!
玄幻 連載 0萬字
道門無上

道門無上

博荷糖
一路上遇到了許多怪事,古老的神獸白虎現世,山海經中記載的恐怖妖獸,殭屍……
玄幻 連載 4萬字
當不成人類我就成為蟻神

當不成人類我就成為蟻神

棕色貓貓
“讚美您!偉岸的、至高的、唯一的群星之主——克!” “我向您莊嚴宣誓,我將永不背叛蟻群!我將忠誠於千億蟻神!我將為了偉大的群星之主而貢獻我的大腦和心臟!”一隻站立起來的巨大螞蟻正揮動著觸角朝前方更巨大的一些的螞蟻散發著資訊素。 這隻更巨大的螞蟻身穿白袍,也揮動觸鬚散發出資訊素回應:“好,入群申請誓詞已透過,孩子,歡迎加入群星之主教會。”………與此同時,某恆星之外,一個巨大的身體自宇宙中漂浮而來,在
玄幻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