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燈半滅,酒微醺。

龍榻之上,朱允炆伸手,輕輕撥開馬恩慧臉頰上的秀髮,看著馬恩慧那雙迷人的眼,淺淺一笑,說道:“這段時間,苦了你。”

馬恩慧坐鎮後宮,每日並不輕鬆。

除了陪伴太后,照料兒子之外,還需要調查各監、各局、各司事務,特別是後宮新政的施行,帶來了很多新問題,而這些事,馬恩慧並不放心,需要親自過問。

“聽說你把浣衣局管事打了三十杖,是怎麼惹你動怒了。”

朱允炆清楚馬恩慧性格溫和,通常是不會發怒的。

馬恩慧枕靠著朱允炆的手臂上,嘴角微微上揚,帶著小女兒的脾氣,說道:“皇上提出後宮新政,臣妾自當踐行,其他監局司皆是沒差錯,認真執行。可這浣衣局管事,偏偏違逆,將後宮原本多撥付的錢財私吞九成,每日菜餚只不過沾了腥味,半點肉都見不得。”

“這且不說,更可惡的是,她竟然還敢壓著宮女的探親假,除非宮女拿出不低於二兩銀子的探紅,才肯安排宮女出宮,沒有探紅,便是宮女老死也不準出門。皇上說,這樣的管事,該不該打?”

朱允炆眼神微微一寒,旋即目光平和下來,說道:“浣衣局在德勝門旁,並非在宮牆之內,一道宮牆之隔,管事就敢如此瞞上欺下,肆意妄為。那這大明江山如此遼闊,又有多少人瞞上欺下,胡作非為,而朕卻矇在鼓裡,自認為這天下清明,萬民皆安。”

“皇上心憂天下,是天下之福。相信在皇上的雄才大略之下,必可再現漢唐盛世。”

馬恩慧一邊心疼,一邊誇耀。

朱允炆無奈地笑了笑,伸手抱住馬恩慧,滿眼春光。

待至夜色靜謐,馬恩慧安詳睡去的時候,朱允炆還在思索著,如何在這個時代,打造一條真正可用的監督體系,真正瞭解大明底層的疾苦。

當官的,都會瞞報的。

就以後世來看,電話、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礦難死了幾十個人,都有人做到不上報,何況是這資訊傳播極度落後的大明!

地方出了問題,官員想要瞞報,可謂是一瞞一個準。

山高皇帝遠,沒人管得到的地方,一個縣令便可以肆意胡為,魚肉百姓。

而大明的百姓又都是老實的莊稼人,只要有一口飯吃,就不會造反,哪怕是被人欺負的衣不蔽體,第一個念頭也絕不是幹掉狗官,而是去哪裡要飯。

走到歷史的深處,才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

在張養浩看來,百姓從未擁有過好日子,所以,才發出了“興亡”感嘆!

若是在以前,朱允炆也只是品鑑下張養浩詩詞的水平,可現在,自己是大明的帝王,需要徹底解決“興,百姓苦”的問題!

九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領域,六千餘萬人口,其中問題重重,多數問題又都集中在了底層。從歷史教訓來看,封建王朝的崩潰,先崩潰的,多是底層。

無論陳勝吳廣起義,還是老朱去要飯,亦或是李自成失業,老蔣搬家,都是底層治理出現了問題。

底層治理不好,就不得人心。

沒有人心,就沒有長遠的社稷。

這是歷史發展的鐵律。

朱允炆思考著,不知道什麼時候睡著的,直至馬恩慧推搡自己,才悠悠醒來。

“皇上,該早朝了。”

馬恩慧輕柔地喊道。

朱允炆坐了起來,看了看前面跪著請自己上朝的太監,揮了揮手,讓其退了下去,在馬恩慧的伺候下,穿好了朝服。

“皇上,要不要取消今日早朝?”

馬恩慧看著精神不佳的朱允炆,幽怨地說道,熱孝剛剛解除,也不知道節制。

“不用,朕當年通宵打魔獸的時候……”

“魔獸?”

“呃,是打破墨守陳規,用心苦讀的時候多了去,這點不算什麼……”

朱允炆擦了擦冷汗。

該死,還是沒睡醒啊。

早朝井然有序,內閣將該處理的處理好了,沒有拿定主意的,也丟給了朱允炆,朱允炆將一些事拿出來群策群力,大家拿出個章程來,將事辦了。

處理好事情之後,大家拍拍手,皇上回宮,大臣去辦公,就如此簡單。

原以為今日沒什麼風波,朱允炆都打算回去補覺了,誰知道一個官員跳了出來,高聲呼喊:“臣有本奏!”

朱允炆眯著眼看了過去,只見一個二十餘歲的年輕人跪拜在地。

“奏。”

內監看了一眼朱允炆的臉色,喊道。

“臣兵科給事中程濟,彈劾前府左都督李增枝一十二條罪狀!”

程濟將奏摺高舉過頭頂。

滿朝官員看向程濟,文官中幸災樂禍居多,武官勳貴中,面色並不好看。

雖然說李增枝做過不少壞事,但畢竟是武官中的一份子,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打了李增枝的臉,整個武官勳貴也是不好看的。

徐輝祖看著程濟,甚至有些生氣。

李增枝前腳離開京師,你後腳彈劾,算什麼?

早幹嘛去了?

就算是你有證據,李增枝都跑千里之外去了,你找誰詢問去?

內監將程濟的奏摺遞給了朱允炆,朱允炆開啟看了看,也是暗暗吃驚,圖謀不軌,勾結藩王,蓄養武士,暗結同黨。

還真是什麼罪名死的快,什麼罪名往上蓋。

竟然還有一條,李增枝在熱孝期間逛了教坊司,還毒打了教坊司的人。

好嘛。

熱孝期間,老子都需要忍著,你李增枝倒逍遙快活去了。

“一十二條罪證,你可有實據?”

朱允炆問道。

程濟連忙說道:“若臣一句不實,願受任何懲罰。”

朱允炆呵呵笑了起來,程濟奏章上的事,確實都是真的,這一點朱允炆是清楚的,只不過現在李增枝還不能死,否則,李景隆怎麼給自己辦事?

“此事暫且擱置吧,待左都督回京之後,另行訊問。”

朱允炆起身。

“退朝。”

內監喊道。

文武大臣跪拜行禮。

朱允炆回到後宮,將程濟的奏摺交給劉長閣,說道:“派個人,將這份奏摺送給李增枝。”

劉長閣連忙去安排。

朱允炆嘴角帶著淺淺的笑意,李增枝一心向著朱棣,現在他的命,便握在自己手中。

可自己不動他,只是告訴他,臣服於自己,才有出路!

當然,敲打的可不止是李增枝一個,還有李景隆。

武英殿,解縉求見。

朱允炆批好一份奏章,說道:“戶部最近很難啊。”

解縉苦澀,連忙說道:“皇上,新軍之策,推及全國,耗費可是不小。再加上輕徭薄賦的政策,來年,戶部的日子怕會更加難過。”

朱允炆不以為意,說道:“帝國總是在前進的,開源節流,總還是要的。如今官員數量龐大,機構臃腫,總這樣是不行的。”

解縉自然看得清楚,只是太祖朱元璋時期治理朝政,總是喜歡分權,分權。

分權的結果,那便是弄出來三套管理班子,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你制約我,我制約他,他制約你,大家誰都壓不了誰,誰也管不了誰。

關係好,碰個面,喝個酒,意見一致,問題就解決了。

關係不好,你摔杯子,求人祖宗,也是不理你,臉一抬,這事老子不同意,你能咋滴。

按照規制,你還真不能咋滴。

你一個布政使司管流民,啥,需要軍隊幫忙,憑什麼幫你?

你算老幾?

沒有朝廷命令,一個兵都不給你出!

機構多了,官員自然多了。

畢竟不能當光桿司令,家裡有個親戚,來,來給當差。什麼,老婆家的二姨媽還有條狗,拉到衙門看門。

人多了好啊,前呼後擁,威風八面。

可是人多了,這朝廷支出也多啊,畢竟需要發俸祿的,雖然老朱定的俸祿不多……

一個地方,主官和各司官員,便有數百人,加上各級官吏,少說也有幾千人。

基數大,乘以再小的數,也是大數。

朱允炆一直想要改變這一點,但苦於登基時日太短,擅動那麼多人,很容易出問題。

解縉聽出了朱允炆的意思,說道:“皇上,精簡機構是可行的,只是,不可操之過急。臣以為,當務之急,還是藩王之事。”

朱允炆看向解縉,緩緩問道:“你認為,燕王還會動作?”

解縉面色變得嚴肅起來,深思之後,說道:“皇上,燕王可不是一個容易屈從的人。一旦他返回北平府,必會掀起風浪。”

“哦?如此佈局之下,他還敢冒險行事?”

朱允炆饒有興趣地看著解縉。

解縉重重點頭,說道:“皇上,燕王擅兵事,若是讓他找到破綻,必會雷霆出擊。要知道,冒險的事,燕王做得並不少啊。”

朱允炆在武英殿中踱步思索。

解縉的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朱棣的野心很大,加上他是朱元璋的兒子,而朱允炆,卻是朱元璋的孫子!

朱棣不服自己!

他渴望拿走皇位,拿走他認為,應該屬於他的至高無上的權力!

只是,自己多番舉動之下,朱棣還有勇氣與自己為敵嗎?

“他,不缺勇氣!”

朱允炆皺了皺眉,對雙喜說道:“召寧王。”

解縉不理解地看著朱允炆,朱允炆卻淡然一笑,示意解縉不必緊張。

朱棣一個人的兵馬,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他需要盟友,而他的盟友便是寧王朱權。

只不過現在,朱允炆打算徹底收服朱權,讓他為自己所用!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