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朝的崩潰,並不僅僅是一場王朝的崩潰。

作為華夏大地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大漢帝國的存在,改寫了當時士人對現實的想象。

在漢高祖劉邦剛剛建立帝國的時候,無論是在野的野心家,還是朝堂上的功臣勳貴,包括漢高祖自己,誰也不知道帝國能存在多久,也許它會消失在漢高祖死後的一百年,也許它會消失於漢高祖死後的第二年,誰知道呢?人們只知道,這個帝國大概不會存在千秋萬代。畢竟上一個號稱要從始皇帝傳承到萬世的帝國,已經二世而亡了。

這是一個多麼奇怪的國家啊!制度上,漢朝既有秦國銳意改革的郡縣,又保有商周流傳的分封,而皇帝御下持用的卻是黃老之術;文化上,漢朝浸滿了楚地浪漫奇幻的巫風,卻又不失幽燕三晉的遊俠習氣,還時常有忠孝死節的儒門士子為民請命。

從各個角度來看,這些元素都格格不入,漢朝應該難以維持,但是它偏偏存在了下來,並且維持著這種微妙的平衡,歷經了四代天子的交替。

當權柄交到漢武帝劉徹手上的時候,觀望的人們漸漸反應過來:帝國並非處在一個微妙的平衡,而是處在一個懵懂的童年,它的矛盾來源於它的幼稚,而它的多元也意味著它有無限的可能,而現在,帝國的童年即將結束了,因為醞釀的激情已無法再壓抑,勃勃的生機將要突破障壁,偉大的歷史正在噴湧而出,誓要把無限的可能化作為一種現實。

於是群英奮起,帝國北破匈奴,南平諸越,東取朝鮮,西開隴右,都護百國,又經昭宣之治,終於將大漢的歷史譜寫成曠古未有的華章。

中間雖然又經歷王莽篡逆的波折,但光武帝再興漢室,明章二帝勵精圖治,終於又在漢和帝手中恢復永元之隆的盛世圖景。而不知不覺間,大漢帝國也已經存在三百年了。

三百年的歲月中,帝國已經改變了太多,分封制度已名存實亡,商鞅設計的二十等軍功爵也淪面目全非,轉而全面為察舉制度所取代,而各地郡守察舉出的孝廉、秀才,卻常常令人大失所望。尚武精神正在衰退,忠孝之道又變得僵化虛偽,再伴隨著不斷的天災與人禍,漸漸有人醒悟過來:帝國已經老邁了,再偉大的歷史,也終究有結束的那一天。

但要大多數人們認清這一點,還要等到漢靈帝死後。

那一天,十常侍砍下了大將軍何進的頭顱,司隸校尉袁紹緊接著策劃了一場屠殺,袁術同時在南宮九龍門肆意放火,烈焰騰空,甚至燒紅了當夜的月亮。曹操、董卓、王允、盧植、劉備等人都目睹了這場壯觀的洛陽大火,這場火焰將皇帝的權威盡數焚燬,並且拷問著天下所有人,接下來,你們將何去何從?

在這個殘酷的真相面前,有的人選擇篡權亂政,有的人選擇以身殉國,有的人選擇避世隱居,有的人選擇另立門戶,有的人選擇,再一次拯救帝國。

也許是大漢的歷史太過輝煌,也許是大部分人對未來感到迷茫,帝國在兩個丞相手中得到了短暫的復興。

第一個丞相名叫曹操,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歷史上曹操確實將皇帝迎至許都,並藉助皇帝的大義,在血泊和屍堆中重新整合了北方。

但緊接著,兩個問題擺在了曹操面前,第一個問題是政治意義上的,漢朝制度還能繼續沿用下去嗎?

第二個問題是事關個人命運的,他能夠接受事後如霍光一樣被清算,成為漢朝歷史的註腳嗎?

對於第一個問題,曹操的回答是不能沿用。

而對於第二個問題,曹操的回答是不願被清算。

於是曹操背叛了早年自己的理想,成為了如王莽一般的漢賊。

曹操立國為魏,定都鄴城,開創四徵四鎮、士家任子、九品中正等制度,這些制度真的能夠解決漢朝面臨的問題嗎?曹操不知道,他在死前安慰自己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也就是期許後來子孫的智慧能夠超越自己,再開創一個八百年之長的偉大王朝吧。

但很不幸,在曹操死後的第二十九年,太傅司馬懿與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在洛陽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政敵曹爽三族,並奪取了魏國的最高權力,這一幕與五十年前的袁氏兄弟縱火洛陽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此次既沒有半路殺出的董卓,也甚少有為國死節的忠臣罷了。

當年迎合曹操取代漢室計程車人們,如今又順理成章地再迎合司馬氏,其中甚至不乏曹魏皇室宗親。漢室的神聖權威被取締後,曹魏自己未能建立起同樣偉大的敘事,反而進一步消解了。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為什麼天子是天子?過去的歷史中,只有一個大漢帝國,而這樣的帝國,以後真的還會有嗎?

第二個丞相名叫諸葛亮,起初,他只是一名避難在隆中的農夫,不想關注世事。但不知是因為被劉備三顧茅廬的真情所打動,還是因為對曹操篡漢自立的仇恨驅使,諸葛亮終究還是出山效命,為帝國在益州謀得了立足之地。

他同樣面臨著兩個問題,但是他的回答和曹操完全不同。

面對第一個問題,諸葛亮知道漢朝制度已經落後了,但他認為曹魏的制度更為敗壞。

而面對第二個問題,他的回答是斬釘截鐵的願意。

作為將為歷史銘記的聖人,諸葛亮飽含對大漢的熱愛,他在接下來的歲月中,用燃燒自己的方式,將所有的才華、愛恨、心血都用在了延續大漢壽命的道途上。

雖然僅僅佔據西南一隅,雖然屢經挫敗,但他的品格註定彪炳千古,他的執著註定光耀千秋。

即使最後並沒有成功復興大漢,但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已經讓司馬懿在對壘中黯然失色,也讓帝國最後的尾聲餘韻悠長。

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蔣琬、費禕、姜維等人繼承了他的遺志。這些微不足道的人們,也始終與帝國的命運抗爭著,希望能在這場與歲月的賽跑中多贏得哪怕一分一秒。

司馬懿冷峻地注視著這兩個人的選擇,對於他來說,過去不值得嘆惋,更不值得緬懷,他知道未來一切都將毀滅的命運,但仍然要牢牢把握住這空懸的權柄。

曹操的猜疑早就讓司馬懿變得殘忍,使得他不太記得大漢帝國光明的一面,反而開始享受權力鬥爭中的腥風血雨,勝利,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不擇手段地獲取勝利。但是勝利的代價是什麼?

當司馬昭面對高貴鄉公的屍體,他才隱約明悟一點,繼而當街痛哭。

許多人說司馬昭的痛哭流涕虛偽,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任何政治家都能從中嗅出一股殘酷的味道,這種殘酷是從袁術放的那把火開始的,這把火還在燃燒,它在平等地燃燒所有人,所有制度,所有品德,都在成為這把火的養料。

當天子能夠死在洛陽的街道上,誰又能從中置身事外呢?

於是司馬昭決定伐蜀,不顧一切地伐蜀,他要用大漢帝國最後的餘暉,來挽回這場即將失控的災難。

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鍾會圍攻劍閣,鄧艾偷渡陰平,都成了姜維的註腳。在他那驚天動地的一死後,蜀漢終於畫上了句號。

好在蜀漢終於滅亡了,司馬昭藉助伐蜀大功,成功晉位晉王,後其子司馬炎代魏。雖然名義上,晉朝的天命來自於魏帝禪讓,但是私底下,也有很多士人流傳說,晉雖受魏禪,實承漢統。而司馬炎稱帝以來,也大肆追褒諸葛亮,希望能夠以此挽回人心,重塑國格。

蜀漢即滅,東吳膽寒,看起來,又一個新的大一統帝國即將誕生了。

正如當年漢朝的誕生一樣,這個帝國充斥著各種各樣奇怪的人群與制度:既有二十等軍功爵,也有九品中正;既有士家世兵,也有募兵部曲;既有三千死士,又有孝廉儒生……

但它與大漢帝國也有極大的不同,那就是人們看不見熱愛與希望。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大家都沒有可以相信並託付生命的信念,只能一手握著劍,一手拿著五石散,以此來排解滿腔的失望與怒火。

漢朝崩潰了,但崩潰的不僅僅只有漢朝。

偉大的時代結束了,眼下災難還未降臨,佈滿瘡痍的大地上遍佈著大漢帝國的廢墟。而後人們穿行其中,一面聽著英雄的傳說,一面迷茫地選擇自己的歸宿。或許一切都結束了,或許還沒有結束,但大漢曾流傳有這樣一句古話:死灰猶可復燃。

在廢墟的角落裡,仍有火種在等待積蓄。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沖喜後,亡夫他又活了

林不歡
【正文完結,番外更新中~】 【預收《小啞巴他有點乖》歡迎收藏】 本文文案:喻君酌原是侯府尊貴的小公子,卻因算命先生一句“克父”被送到了京郊的莊子裡寄養,直到十六歲這年才被接回。本以為人生會就此改變,卻不曾想等著他的依舊是無盡的冷落苛待,直至他橫死街頭…… 再次睜眼,他又回到了剛被接回喻府的這一天。 喻君酌累了,他不想再討好任何人,也不想再去爭取那稀薄得可憐的親情,而是選擇了嫁給淮王做男妻。 淮王,
歷史 完結 3萬字
大明:嘉靖修仙啦

大明:嘉靖修仙啦

慵懶的貓大
一個搞笑的飛昇大佬,一個噶了的嘉靖,兩者合二為一,於是,一個修道打算重新飛昇的新嘉靖,誕生了。 (最近看大明王朝1566覺得很棒,於是按照該劇情構造一個架空大明,書寫一段新嘉靖努力飛昇的故事。 )(新嘉靖前身為青雲界飛昇大修,因沉迷仙光奧秘,丟失仙界接引座標,最後被虛空毀滅,誰知一線生機下,重生在了劇情剛開始前的嘉靖身上。 對方不想當皇帝,並借用龍氣準備再次飛昇,畢竟散仙比凡人要強。)
歷史 連載 3萬字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三國:百歲老將,貂蟬幫我磨槍

一條小葉秋
劉鴻穿越三國,成為邊陲一小將。百歲壽誕之時,啟用詞條系統。重新整理詞條,可賦予物品新的屬性和能力。 百歲祥瑞→老當益壯(年齡越大,體質越強,身體機能不會受到削弱)小有天賦→武聖之資(武聖之資,修行武道進境+200%,且武力值翻倍)基礎武道功法→武聖傳承(蘊含武聖傳承的武道真解)虎牢關前,呂布一夫當關,睥睨群雄。 白髮蒼蒼的劉鴻策馬而出。董卓:哈哈哈,一群鼠輩,派一個老賊出來送死,技窮也! 片刻之後。
歷史 連載 34萬字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紅樓:開局庶子,嫂嫂請自重!

山花泡枸杞
乾德五年,文科優等生“賈琮”穿越而來,毅然踏上科舉之路,成為紅樓世界裡的一個變數。 硬生生將早已註定的紅樓命運長河,開劈出了另一條分支。 豪門公府裡的家長裡短,官場上的波譎雲詭。 外有荒唐腐敗的賈家男人們,內有群芳爭豔的女兒們。 楚楚動人的林黛玉——令人憐惜。 什麼金啊玉的......我只是草木的人罷了! 墨守成規的薛寶釵也有動情一面。 夫君~是...是這樣嗎? 心高氣傲/心狠手辣的二嫂子王熙鳳。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執筆見春秋
洪武二十五年,朱英來大明第十年,於西域創下偌大基業。 燕王府中,朱英和後世永樂大帝朱棣相談正歡。 時日四月二十五,大明太子朱標薨。 朱英隨朱棣南下京師弔唁。 朱棣:可惡至極!沒想到竟是本王親手送他上位。 朱元璋:老四是個好孩子,把大孫給咱送來了。 朱英:日月光輝之下,皆我大明江山!
歷史 連載 269萬字
明末大寨主

明末大寨主

東仙軒轅
身為退伍軍人的劉煬意外穿越到崇禎十一年,成為徐州戚山寨寨主,流賊大軍正在糜爛中原,清軍鐵騎正虎視眈眈、不斷寇關,而大明則已經日暮西山。 在亂世之中,劉煬以山寨為根基打造根據地,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破流賊、敗清軍、擊明軍,重整華夏河山! 李自成、張獻忠糜爛天下,殺!皇太極、多爾袞血債累累,殺!大明行將就木,論述功過後,劉煬擁兵取而代之,帶領華夏對外開拓,創造嶄新盛世!
歷史 連載 5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