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仙軒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月初三。

這段時間大盤堡內萬事興旺,屯堡修建、軍屯耕種、肥皂作坊生產都在同時進行著。陳勳帶著幾名墩軍又往王家莊送了一趟貨,三千六百五十塊肥皂,換回了一千四百六十兩,加上之前劉衍手頭剩下的一些銀子,此時劉衍手中有一千五百多兩,也算是財大氣粗了。

陳勳在萬福油坊下了訂單,定下了兩百斤豆油,花去二十兩銀子,順便又買回了十幾頭耕牛,以及農具若干,又花去了一百多兩銀子。

劉衍這邊也在建堡上面花去了一些銀子,以及肥皂工坊的工錢等一系列的開支,算下來一千五百多兩還剩下一千三百餘兩,以至於劉衍也有些肉疼。

如今劉衍提拔了張義和汪博二人,張義帶人在夏河寨前千戶所一帶開石頭,汪博在屯堡內外監工,陳勳負責在軍屯那邊主事,王越則是帶著幾名墩軍負責屯堡內外的值守,並且還兼任著劉衍跟班的角色。

至於苗紹和許銘,因為二人是夜不收出身,劉衍也想要組建一支夜不收,於是便讓二人專心在堡內挑選合適的墩軍、青壯,這段時間只要沒有特別的事情,便可以便宜行事,主要任務便是挑人。

眼見大盤堡內外的事務都步入正軌了,現在手中也有了一些資金,劉衍便思考著要擴充兵力了,堡內十二個墩軍太少了,幾十戶軍戶、一百幾十人的人口,至少也要組建一支幾十人的兵馬才行。

不過此時堡內的事務太多,各方各面都要用人力,特別是軍屯那邊,至少在秋收之前是不能再削減人力了,所以劉衍考慮著是不是利用晚上的時間進行操練,至少先將人馬的架子搭起來。

“萬事開頭難,先把裝備籌集一下吧,我看要去一趟王家莊了。”

次日,劉衍來到王家莊。

百戶官廳正堂內,看著滿面笑容的劉衍,王炆鎮不禁感嘆了一句,說道:“說吧,你老弟來找我有什麼事,我知道你向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的。”

“正有所求。”

劉衍微微一笑,抱了抱拳道:“屬下今日過來,是想請老哥支援一些刀劍器械的,您也知道,我那屯堡初創,還沒器械防身呢。”

王炆鎮撫著下巴上的鬍子茬,沉吟半晌,然後說道:“也罷,我百戶官廳的武庫內還有一些長槍火銃,就便宜些給你吧。”

劉衍也已經習慣了王炆鎮的行事風格,那就是能賣的東西絕不劃撥,能收回錢的東西絕不浪費,於是笑著說道:“那就多謝老哥了。”

片刻之後,劉衍跟著管屯官嶽明去了武庫內,裡面堆了一些軍械,劉衍看了一圈,發現這裡大多是刀槍與三眼銃,於是劉衍問道:“沒有鳥銃弓箭嗎?”

嶽明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劉衍也只好作罷。

劉衍想了想,弓箭手訓練困難,一張弓的造價也不便宜,裝備起來價效比太低。而現在大明鳥銃的質量也讓人擔憂,暫時有刀槍與三眼銃也還不錯。

於是劉衍隨手拿起一根長槍看了看,只見這杆槍長約一丈,槍頭鐵製,形如鴨嘴,典型的大明制式長槍。不過劉衍嘆息一聲,可惜這批長槍的儲存不怎麼樣啊,槍頭都生鏽了,還有那些三眼銃,也同樣是鏽跡斑斑,劉衍甚至認為這些三眼銃開火便會炸膛。

劉衍嘆了口氣,這樣的兵器,這樣的質量真是不行,最後他選了三十根過眼的長槍與十把三眼銃,腰刀價錢由於貴被他放棄了,雖然現在自己手中還有不少的銀子,可是堡內家大業大的,用錢的地方太多,能省的還是省一些好了。

除了這些兵器外,劉衍還花了四十兩銀子買了三百多斤生鐵,買不如造,還是自己動手算了,將來自己麾下的制式裝備一定要是自造的。

劉衍取了長槍與三眼銃從王家莊回來,他己經決定自己打造一批兵器,接下來是兵器種類的選擇問題,無論是從實戰還是從自己的財務情況出發,他都必須先理清這個思路。

在前世,劉衍也曾讀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與練兵實紀,記得在書中,戚將軍曾說過:斧、鉞、錘、戈、戟、鉤鐮等膽大藝精者可用,用於獨馬衝殺敵陣,卻不可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至於钂鈀、大棒與線槍幾樣多用於馬上,所以這些兵器劉衍暫時都不考慮,不好用,也用不起。

最後經過一番權衡,劉衍決定以腰刀、長槍、盾牌、火銃這幾種兵器裝備部下人馬。這幾樣兵器組合起來不但經濟實惠,而且長短並用、防守兼備,再加上劉衍的嚴苛操練,一定可以打造一支可戰的強軍來,這一點自信劉衍還是有的。

遠端兵器劉衍拋棄了弓箭,改而選用火銃,不是因為弓箭不犀利,而是製造購買成本太過高昂,而且合格的弓箭手也太難練,沒有幾年時間很難見到成效,劉衍沒有這樣的時間,也沒有這個財力。

火銃手的訓練簡單,一把火銃也相對便宜,使用火器也是未來歷史的潮流,劉衍沒理由不選用火銃。

算上陳勳手中的那把三眼銃,劉衍現在手上有十一把三眼銃,不過他內心渴望的是擁有鳥銃,三眼銃有效殺傷力也就在二十餘步,用於騎兵作戰還可以,步戰則是不太夠用。而鳥銃則遠得多,一把精良的鳥銃有效殺傷力可在八十步,這才是未來的主要裝備選項。

戚繼光曾贊鳥銃為臨陣第一利器,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歷史上戚家軍訓練鳥銃手,向在八十步立五尺高木牌一塊,鳥銃手三發一中,十發七中方為藝精。

不過鳥銃製造的工藝複雜,對制銃工匠的手藝要求頗高,因此要找一些好的工匠來。如果堡內有製造鳥銃的工匠,以後三眼銃劉衍將慢慢不再使用。

至於明末的迅雷銃、魯密銃等神兵利器,劉衍也想要裝備,但是這些火銃的製作工藝複雜,製造成本太高,更為重要的是會製作這兩種火銃的工匠很少,堪比大熊貓,劉衍無法實現量產,也只能放棄了。

這幾天劉衍梳理了將來裝備的種類之後,便開始著眼於實際。此時劉衍知道王家莊內有一批匠戶,這些人世代都是打製兵器的,想必內中有人會製造鳥銃,於是劉衍派王越前往,希望王炆鎮能給調撥一些工匠過來。

劉衍準備兵器訓練軍卒,王越、陳勳幾人當然雙手贊同,只有王越對劉衍準備打製鳥銃有些疑惑,不過他沒說什麼,領了劉衍的任務後就往王家莊而去。而陳勳聽聞之後,則是喜上眉梢,逢人便說劉衍有眼光,知道火器的厲害之處。幾天後王越回來,帶回了六、七個工匠,其中一個還是匠頭,聽他言自己精通鳥銃的打製。

兩天之後,幾個匠戶跟著王越來到了大盤堡,只見這幾人站在劉衍的面前,無不是粗手粗腳、滿面風霜,幾人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破爛爛的,一通趕路下來,都已經熱得汗流浹背。

劉衍便讓王越帶幾人去打桶井水來,讓幾人喝口水。等他們緩過氣來後,劉衍才招他們進屋說話。

幾人之中有個領頭的,便是匠頭,是幾人之中手藝最高超的一個,名叫譚曉大,今年剛剛三十歲,身材甚是粗壯,不過臉上卻是神情精明,劉衍便開口問他會不會打製鳥銃。

譚曉大道:“回大人,不是小的誇口,當年小的在靈山衛城軍器局中,論起打製兵器火銃,那也是數一數二,就算到了王家莊之後,這手上的技藝也沒有落下。”

劉衍看他臉上似在回憶,神情又是驕傲又是痛恨,他原來是在靈山衛城,最後怎麼會跑到這王家莊來?不過這不是劉衍關心的,他只是順口問了他些製造鳥銃的知識。

譚曉大一一答了:“啟稟大人,這打造鳥銃,以六斤為妙,只是耗鐵甚多,四十斤毛鐵,最後只煉到七、八斤精鐵,所費不小。”

根據譚曉大的估算,加上鐵價、炭價,以及工匠的工錢食糧,還有其它的耗費等等,一根鳥銃的成本在三到五兩,這還不算相配套的火藥和彈丸,可見裝備火器所需不是一筆小數目。

劉衍點了點頭,他曾看過歷史上相關記載,這譚曉大的估算跟他差不多,這也倒是個實誠的人。

不過劉衍只關心鳥銃的質量,歷史上很多明軍使用鳥銃炸膛,造成軍士對使用鳥銃有一種畏懼,劉衍不能拿自己部下的生命去開玩笑。

對劉衍的憂慮,譚曉大說道:“啟稟大人,鳥銃之所以炸損,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們在製造時取巧,粗細薄厚不均,特別是在銃管的焊接上,許多工匠技藝不足,造成鳥銃炸鏜。不過小的所打造的鳥銃自然不存在這些問題,只要大人能提供充足的材料,小的便可以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銃來。”

劉衍點了點頭,他當然不可能憑譚曉大一面之詞便放心於他,歷史上大明對鳥銃的質量要求其實很嚴格,不論工部還是各地衛所的軍械局,他們造出的軍器都要註明某部、某衛、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樣,事後還需造冊,以便隨時查考。

不過就算有這麼多的嚴格規定,大明軍器的質量卻是有目共睹,可見沒有嚴格的執行力,再最佳化、嚴格的規定也是白紙一張,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當然,大明軍器質量之所以低下,也跟官場的腐~敗與糟糕的匠戶制度有關,這事劉衍當然沒有必要提。

劉衍說道:“譚匠頭你這樣說是最好不過的,不過我們還須立下規矩:今後你們便留在堡內,每月食糧工錢不會少於你,今後你們每造出一杆合格的鳥銃,我都會給你們額外的獎勵,如果打造出的鳥銃不合格,便要扣去你們相應月糧以充材料耗損,如有造成軍士損傷,我還要加以處罰。如何?

譚曉大一咬牙,大聲說道:“好,就依大人這麼說。”

譚曉大來靖邊堡之前,己聽王越將這裡吹得天花亂墜,說只要到了靖邊堡,肯定會每日衣食充足,天天吃飽,眼下他們這些工匠在王家莊每日飢寒交迫,這年景能找個吃飽飯的地方不易,譚曉大相信自己的技藝定會讓劉衍信服。

這事就這麼定下來,以後譚曉大幾人就留在靖邊堡內了,劉衍忽然想起一事,說道:“對了,譚匠頭,除了火繩引燃的鳥銃外,你們可會製造那種轉輪火銃或是擊發火銃?”

劉衍將自己說的那兩種火銃大致描繪了一番,他說的便是歷史上的轉輪式燧發槍與擊發式燧發槍,如果可以一步到位就好了。

那轉輪燧發槍約出現在後世十六世紀中後期,是用齒輪發條摩擦燧石生火而點燃火藥。那擊發式燧發槍則是出現在後世十七世紀初中期,由擊錘撞擊燧石起火,在今後的幾百年中非常流行。劉衍自然也想擁有這樣的利器。

譚曉大眉頭緊鎖想了半天,他雖然奇怪劉衍怎麼會想到這樣的鳥銃,不過他最後還是搖了搖頭,道:“慚愧,大人所說火器,小的實在不知,還要仔細思量才是。”

劉衍點了點頭,王家莊畢竟是個小地方,也不可能出現多麼高深的火器人才,是自己心急了,此事以後再說好了。

隨後譚曉大幾人被安排下去,劉衍給他們三間居房,還為他們專門選定了一個場所作為兵器作坊,就在肥皂工坊的一側不遠。譚曉大幾人歡喜地去了,一路上還好奇地打量這處新建屯堡。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