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凡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此大明朝是興師動眾,勞命傷財。
先是丘福喪師辱國。
最後是御駕親征。
後世許多學者認為,盲目撤消大寧都司,是朱棣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從此,北疆戰事不斷。
無論是朱棣還是朱瞻基,從此都要御駕親征。
被迫遷都,天子守國門的窘境,都是為這一錯誤決策買的單。
二百多年之後,滿清就是以大寧為根據地,數次從喜峰口長城攻入大明朝。
最終,大明滅亡,滿清王朝崛起。
經過徐欽一番細仔講解,蹇義終於聽明白了。
卻是一臉懵逼,目瞪口呆。
這種移花接木的障眼法,還真是高明!
陛下既然沒法兌現承諾,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坑再挖大點,把寧王和兀良哈一起埋了算。
身為天子,不能放任藩王太過自由,把兵權收了,只給榮華富貴。
“賢侄啊,你這些損招都是跟誰學的?”蹇義疑惑道:
“難道是從軍神的筆記裡,或是天書?”
徐欽笑而不語,保持深沉。
損人利己的事,只要是現代人,誰想不到?
蹇義見徐欽不說,也就不好刨根問底。
這是人家的秘密,天機不可洩露。
兩人正說得起勁,外面主簿進來稟報,說是皇上有旨,請尚書大人即刻入宮。
蹇義趕快起身,二話不說便拉上徐欽,一起去見朱棣。
“老師,晚輩跟著去怕不妥吧。”
徐欽推辭道。
他是覺得這種事情,自己不能在朱棣面前表現得太過主動,免得對方生疑。
朱老四跟他老子朱元璋是一個爛德性,生性多疑。
“哎呀就彆扭捏了,陛下是你姑父,他能把你吃了不成?”
“再說了,這種事我一個人說不明白,你在陛下訊問時,就可以當場陳述清楚,省得轉來轉去,耽誤軍國大事。”
蹇義不由分說,拉著徐欽衣袖走出衙門,一起上了官輦。
掛著天官銘牌的官輦,一路上毫無阻攔,快速駛入內宮。
可到了御書房門口,就聽得屋裡有爭吵聲。
詢問門口內侍小太監,才知是寧王朱權在房裡。
“四哥,臣弟不敢有任何奢望,你要裁撤大寧都司也成,可你弟妹的屍骨,總得給一塊安葬之地吧。”
朱權大嗓門說得有些激動。
他是個聰明人,當初朱棣答應平分天下,他壓根就沒往心裡去。
自己是被脅迫的,不反也反了,誰說得清楚?
如今朱棣成功登基,他壓根就沒提什麼非分之想。
提了,怕是自己性命不保,還連累妻兒。
可如今,朱棣急哈哈把他從北平召回,告之要裁撤大寧都司,而且隻字不提新的藩地。
他真的有些火了。
朱權冷靜,他以寧王妃張氏一年前薨逝,一直未能落葬為由,提出儘快安葬。
按大明律法,藩王及藩王妃只能安葬在藩地。
實際,朱權變相是在向朱棣要藩地。
這似乎非常合情合理。
看著被自己忽悠瘸的兄弟,朱棣自覺理虧,他和善道:
“十七弟,你說,看上了哪裡?”
“太倉府姑蘇城。”
朱權也很乾脆。
朱棣聽罷則深深吸了口冷氣。
江南一帶都是富裕地區,是朝廷稅收的主要來源,若成了藩鎮,朝廷稅收損失可就大了。
洪武朝,先帝二十六個藩王,都沒有在江南富裕地區安排藩鎮。
“是這樣的十七弟,蘇南和淮南一帶的賦稅,比別的地方要高出不少,現在又是南直隸,就在京畿之下,讓你就藩怕是不妥吧。”
朱權也料到可能有這個結果。
他有預案,並不慌亂。
只見他用手撫了撫下巴鬍鬚,不慌不忙說道:
“既然陛下認為姑蘇不妥,那就到錢塘這總是可以了吧!”
孃的,換湯不換藥。
錢塘跟姑蘇一樣,都是江南最富裕地區。
這些地方拿出去,猶如割了朱棣身上的肉。
肉痛啊!
見朱棣陰沉著臉沒吭聲,朱權跟著繼續嘮叨。
“四哥啊,臣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找個繁華溫柔鄉,安享富貴榮華,還望陛下恩准。”
“???”
朱棣踱著步,見朱權緊盯不放,他是答應不得。
可一時半會又沒更好的理由回絕。
急得他頭皮發麻,一肚子怒氣沒地方撒。
治國理政到底不是過家家,兄弟之間分家產那麼簡單。
把天下最富裕的膏腴之地,分給藩王,從而削弱了朝廷財力。
此消彼長,這種虧損買賣,朱棣斷然幹不出來。
寧可被罵過河拆橋,不信守諾言云雲。
孃的,蹇義這廝怎麼還沒到?
明明傳旨讓他進宮,過來幫腔說個話,出個主意嘛。
沒想到,這個老傢伙來得這麼慢?
像烏龜一樣爬過來,都應該到了吧。
就在朱棣肚子裡翻江倒海之時,門口小太監前來通稟。
說是蹇義和徐欽前來覲見。
“快傳。”
聽得徐欽也一同前來,朱棣心裡大喜。
這小子頭腦清醒,口齒伶俐,這種狀況正好可以幫上忙。
一番禮拜之後,朱棣便笑著給朱權介紹道:
“十七弟,這個年輕人你可能不認識吧,他是中山王徐達的嫡長孫,皇后親侄。”
“他叫徐欽,年少聰明,頗會辦事。”
“朕提拔他在東宮詹事府任少詹事,也是天官的助手,咱們先前談到你的封地之事,可否先緩一緩?”
朱棣準備先跟蹇義和徐欽商議之後,再和朱權攤牌。
見皇帝都這麼說了,朱權還能說什麼呢,也只好答應。
不過他心裡還是有數的。
咱不急!
你四哥既然不願意讓兄弟回大寧,防著我是吧!
嘿嘿,那你總得在內地給我一塊地盤吧。
“那…陛下,臣弟先行告辭,改日再來。”
朱權拱手行禮,準備告退。
“寧王爺請慢!”
旁邊垂立的蹇義見狀,連忙開口喝住了朱權。
然後他向前跨上一步,拱手道:
“稟奏陛下,關於寧王封地,臣適在門口恰好聽聞,斗膽諫言。”
蹇義和徐欽來時都已經商量好了,當然是趁熱打鐵。
哪能錯過這個三頭對案的機會?
朱棣則一臉懵逼。
咱們君臣不是還沒商議好麼?
你就敢當著寧王的面說開,成嗎?
不過,蹇義這個老東西,沒九成把握他是不敢隨便開這個尊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