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奧特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眾人先走水路再走陸路,不數日便來到了朱提郡。

“陛下,由此向西南而行不出半日過前方梧桐山便是南廣地界。”

陳忠一邊指著道路東北方一座翠綠的高山,一邊為陛下介紹行程。

“朕前些日子聽聞霍戈所言,姜維正在此間剿匪,也不知如今是否還在此處。”

陳忠催馬向前,跟上陛下後,稽首道:

“不如末將率一隊飛騎衛先一步趕往南廣城寨,為陛下探查一番?”

李世民見身後兵卒皆有疲憊之色,便點頭道:

“也好,就令兵馬在此尋一背風之處休整,汝帶了飛騎衛先行探查。”

陳忠領命,向前招招手,一名飛騎衛什長會意,帶領手下十名騎兵策馬來到陳忠身後。

陳忠撥轉馬頭,率領眾人向南廣縣飛馳而去。

李世民見陳忠走遠,也令三名屯將各自找地方紮營休整。自己則是帶著張嫣,在附近察看地形。

身後十幾名部曲親衛各執劍弩在旁護衛。

至路旁一矮丘之上,李世民忽聞矮丘之後傳來廝殺聲。

張嫣也聽到了聲音,本來還有些無趣的張嫣,瞬間警覺起來。

“阿斗哥哥留步,待小妹上前檢視一番。若有危險時,阿斗哥哥只管帶著親衛向營地而去,其餘自有小妹擋之!”

李世民此時也來了精神,想自己堂堂“天策上將”馬上打天下的皇帝,怎能讓一女子單獨涉險?

“朕與小妹一同前去,正好試試這先帝賜的寶劍是否鋒利!”

李世民一邊說著,還不忘示意身後親衛出一人向營地報信。

“那阿斗哥哥可莫要嚇得不敢動彈,託了小妹的後腿哦。”

張嫣調皮一笑,抽出背後長劍,便先一步向矮丘之上摸去。

李世民一聳肩,也拔出腰間寶劍,招呼幾名親衛跟上張嫣。

剛到矮丘最高處,張嫣便藏在一棵樹後,只露半個腦袋,悄悄向矮丘之下看去。

李世民緊隨其後,在張嫣不遠處另一棵樹下藏身,也探出半個身子向下張望。

只見一三十歲上下青袍銀甲的將軍,正持劍與大約五七十赤足散發的蠻人廝殺。

將軍身旁僅有三五士卒,所乘之馬也大多倒在路邊,似乎是被弩箭所傷。

張嫣看到下方景象,略微吃驚,轉而快步來到李世民身邊,低聲說道:

“阿斗哥哥,那士卒皆著我大漢兵甲,那將軍小妹甚是面善,應該是認識之人。”

李世民也注意到下方士卒兵甲,看起來應該是普通守城郡兵。

“蠻夷人多,那將軍恐怕難以應付,小妹你帶幾人正面衝殺,先把那將軍性命保住。

朕帶剩餘親衛,就與山野之間吶喊以壯聲勢,蠻夷少智,定以為官軍大隊已至。

待蠻夷驚異,拿不定主意之時,朕率餘者自蠻夷身後殺出,兩相夾擊必可獲勝!”

張嫣見陛下讓自己衝殺,顧不上聽陛下後邊言語,提劍起身便衝了下去。

李世民見張嫣衝出好遠,無奈搖頭,令三五親衛跟隨張嫣一起衝殺。

待張嫣等人與敵相交,李世民則令親衛一手舉兵器,一手持樹枝,躬身向兩側奔跑。

幾名親衛得令,一邊高聲喊“殺”一邊以樹枝拖地揚起塵土。

李世民則手持弩箭伏與樹下,伺機殺敵。

張嫣一到近前,便發現那銀甲將軍正是陛下欲尋之姜維。

興奮之餘,張嫣還不忘大喊:

“姜維哥哥勿憂,朝廷大軍殺到,今日定將這夥蠻夷皆盡屠戮!”

姜維一劍刺死一名殺上來的蠻夷,而後迅速跳至張嫣身旁,與張嫣互為臂助。

“既然張二小姐到此,那想必陛下也到了吧?”

張嫣提劍砍翻一名蠻夷後,回頭看一眼矮丘之上。

“那是自然,阿斗哥哥帶著數萬大軍正在趕來!”

姜維聽張嫣言語誇張,不由撇撇嘴,轉而繼續持劍殺敵。

此時李世民聽不清下方張嫣說什麼,只是見張嫣與那位將軍邊聊邊殺敵,看起來輕鬆愜意。

“看來是朕多慮了,沒想到張嫣配合那將軍,攏共十幾人,便將蠻夷殺得不敢近前。”

想到此處,李世民招呼幾名造勢的親衛,扔了手中樹枝,只管衝殺。

幾名親衛得令,各自手持兵器,衝下去加入了戰鬥。

李世民心中癢癢,也欲向前衝殺。轉念一想,劉禪這小身板怕是不能讓自己隨心所欲砍殺敵軍。

於是李世民只在原地,擎著弩箭練習瞄準……

下方戰鬥逐漸形成一邊倒的局勢,蠻夷兵器落後,戰陣散亂,被張嫣與那位將軍幾番衝擊之下,已顯出潰敗之勢。

那將軍見蠻夷欲退,將劍入鞘,找到自己的白馬,翻身上馬,持矛衝入敵群。

張嫣見狀,也不甘落後,尋得一匹還未受傷之馬,也躍馬衝擊潰軍。

李世民見大局已定,放下手中弩箭,便欲下山與兩人會合。

此時身後一屯將正率領百人隊前來支援。

李世民大手一揮,指揮屯將兵分兩路,一路截住蠻夷退路,一路側面圍剿蠻夷。

指揮完畢,李世民抬眼看時,只見那銀甲將軍早已殺入蠻夷潰軍中心地帶。

蠻夷眼見逃跑無望,便欲作困獸之鬥,兀自持械反擊,欲圍殺那銀甲將軍。

蠻夷此舉似乎正是那銀甲將軍希望看到的,只見那銀甲將軍一手持韁繩,一手夾矛,在敵群之中往來衝突,瞬間便挑翻了七八個人。

銀甲將軍正殺得興起,四周親衛已至。

蠻夷見官軍人多,已無反敗為勝的可能,皆跪地而降。

李世民快步走下土丘,欲與眾人匯合。

那銀甲將軍見陛下親至,趕忙撇了兵器,翻身下馬,迎著陛下單膝跪地而拜。

“末將姜維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世民見是姜維,心中大喜。

先是扶起姜維,而後雙手抓著姜維肩膀,上下打量一番。

只見姜維身長八尺有餘,身著青袍,外套亮銀鎖子甲,身形矯健、劍眉星目、唇紅齒白。

真個“才高武藝兩相托,銀槍白馬膽氣高,古今英雄唯是君,正是天水麒麟兒”

李世民見姜維如此英武不凡,不禁想起前世的“應命賢臣”薛禮,心中更是喜歡。

“啊呀!伯約,朕可是見到汝了!方才一戰可曾受傷?”

姜維見陛下親自為自己檢查身上是否有傷,受寵若驚,趕忙阻止陛下,跪地道:

“謝陛下愛護!末將一切安好。此次陛下前來,末將未能親自相迎,還望陛下莫怪!”

李世民再次扶起姜維,歡喜道:

“伯約不必如此見外,汝乃相父愛徒,更是朕心腹愛將。朕有伯約在,當如虎添翼,日後北伐之時,定能攻無不克!”

張嫣見兩人沒完沒了地“膩歪”起來,小嘴一撇,抱怨道:

“兩個大男人,大庭廣眾之下,如此囉嗦,不怕人恥笑嗎?”

二人見張嫣不耐煩,同時聳聳肩,這才開始指揮眾人將蠻夷皆盡綁了押回營地。

張嫣見二人如同久別重逢的小夫妻一般“卿卿我我”厭惡的繞開二人,走在最前邊,領著眾人向營地走去。

行至營地,李世民叫來精通蠻夷語言計程車卒,欲問明此一波蠻夷來歷。

經過交涉,李世民瞭解到,此波蠻夷皆是牂牁夜郎國濮獠。

夜郎國竹王與官軍對峙,力有不逮,便派遣幾支依附夜郎國之小部落濮獠,前往越雟郡定莋槃木王處求援。

這些人便是其中一支,路上見姜維人少,欲殺了官軍搶些補給之物。這才埋伏與矮丘山林之間伏擊姜維等人。

瞭解情況之後,李世民一邊派人前往越雟郡,告知王平等人嚴密監視定莋槃木王動向,一邊令姜維妥善處置這些蠻夷俘虜。

此間事了,李世民便與姜維一道,一行人直奔南廣城寨而去。

“伯約啊,朕此次前來,除了激勵眾將士之外,還有一事需要單獨與汝交代。

待會進了南廣城寨,先與眾將士同席共飲,而後汝尋個清靜地方,朕再與你理會。”

姜維領命,跟隨陛下策馬向西南而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研磨想跟我複合

研磨想跟我複合

你問我嗎
【完結文《影山君好像是認真的》】 【下本寫《偷偷暗戀我的角名同學》爹系x自卑】 ▎本文文案 我,帝丹高中的新老師,剛被前男友刷了親密付。 我前男友叫研磨,身兼YouTuber、股市操手、電競選手數職的公司總裁,不可能刷我的錢。 我打電話問他:“破產了?” 【“沒有”】 我直接結束通話,出於某種原因沒把錢要回來。 寶貝學生鈴木園子:“需要我借錢給你嗎?” 我:“暫時不用。” 沒想到每天都被刷錢,我的存款
歷史 連載 3萬字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區區某某
作為科舉世家的庶子,崔琇天賦出眾十歲便成小三元,卻被父親和嫡母聯合打壓。他們害怕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奪了家族資源。 一朝重生,崔琇發現自己活在《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話本中。 書中農家哥兒透過科舉,一路扶搖直上,還屢得千金喜愛。 而對照組是破落國公府的二房崔千霆,少有才名,卻年過三十還屢屢未中,最後酗酒行兇,連累國公府被問罪。 而他此刻的身份便是崔千霆的庶子。 才三歲。 崔琇:“…………” 崔琇心都
歷史 完結 4萬字
寒窯仙賦

寒窯仙賦

一道啟玄
那一年三皇滅虞朝,五帝治世,那一年他與大禹共娶塗山姐妹,已九鼎定華夏,那一年妹喜亡夏朝,那一年證婦好成就巾幗之名,武丁中興,周商結仇,帝辛改革失敗商滅。 那一年春秋戰亂,收白起為徒,於長平之戰見證了數十萬人的坑殺。那一年他重生陰麗華與劉秀共開東漢盛世,那一年......見證天下三分,山河破碎。 那一年貞觀盛世她曾一醉今朝,那一年見證明朝亡於陳圓圓之嘴,為何自己長生不死? 本書原名《史記突圍》【展開
歷史 連載 4萬字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磕磕絆絆的我
貞觀七年。\n天空一聲炸響,穿越成了魏叔玉。\n身為魏徵的寶貝兒子,那不得給爹爹分憂解難嗎? \n李世民偷藏私房錢?爹你歇歇,我來罵。\n李世民想要納妾?爹你歇歇,我來罵。 \n李世民想要御駕親征?爹你歇歇,我來罵……\n總之一句話,李世民幹啥,咱反對就是了。 \n賢名這不就來了嗎?\n “兒砸,你這樣爹會失業的。”\n “那我明天歇歇,您來罵?”\n “不愧是我的好兒砸。”\n上陣父子兵,噴子二
歷史 完結 146萬字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寶哥
系統+權謀+爭霸+海戰+爆兵+殖民,大唐廢太子李承乾長子李世民長孫李象被現代青年魂穿,並獲得皇帝養成系統,只要完成任務,即可獲得金錢武器各朝代王牌軍隊猛將。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保住父親太子位之任務,獎勵三千大雪龍騎。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京城平叛任務!獎勵六千大漢羽林衛,羽林衛統帥霍去病。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遠征漠北任務!獎勵一萬匈奴鐵騎,統帥冒頓單于。 在系統幫助之下,大唐帝國在李象的帶領之下,攻
歷史 連載 28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