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小南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梅森數科學實驗室。

二樓。

在緊挨著中心實驗室的大工作間裡,一群人聚在比爾卡爾的辦公桌前,緊盯著他在稿紙上完成的數學工作。

黑色的水筆寫出一行行清晰的字元,讓人不覺沉醉其中,透過字元展示的內涵,彷彿看到了未來科技時代的巨大變換。

每個人都集中精神,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每個人都壓抑著激動。

比爾卡爾的眼角掛著兩抹青黑,明顯是有些休息不足,但他卻顯得非常精神,他也同樣非常的激動,並強壓著激動完成了最後一部分內容。

對比判定。

詳細的計算。

代入數字、變換,再判定並進行方程轉化。

當寫完了最後一個符號,比爾卡爾都根本沒有檢查,就馬上用力攥起了拳頭,其他人也都一起興奮的歡呼起來,“耶~~~”

“完成了!終於完成了!”

“卡切爾,你以幾何反轉化方程的方法太妙了!”

“你的圖形拼接邏輯也很優秀!“”

“這是最棒的研究!”

“我們完成了!”

每個人都非常興奮,每個人都非常激動。

王浩和比爾卡爾擁抱在一起,林伯涵、羅大勇以及旁觀的何毅、顏靜、張志強等人,也都湊過來和他們擁抱。

這一刻,確實令人激動。

每個人都知道所完成的研究,究竟是有多麼重大。

如果歷史會有記錄的話,他們在這一刻依靠理論研究,正式開啟了人類科技的‘超導時代’。

在興奮的情緒之後,王浩讓張志強幫忙組織進行內部的慶祝,隨後也說起了論文問題,“我們可以開始準備論文了,今天休息一天,明天開始寫論文。”

“我們的主論文要一起完成,還有,你們各自的論文也要準備,最好是一起發表,我會提前聯絡學術期刊。”

“大家先回去休息,養好精神,晚上一起出去聚餐。”

“論文的事情,等休息好再說!”

這一段時間,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忙碌,他們全心投入到工作中,每天能睡上六個小時就很不錯了。

只看比爾卡爾的精神狀態就知道了,其他人也都差不多,就連王浩也是,除了睡覺就是在做研究。

現在終於能松上了一口氣了。

王浩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他並沒有第一時間休息,而是給《自然》雜誌物理部負責人貝克-坎貝爾寫了封郵件,提前預約一下發表內容。

郵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我的團隊在超導機制的後續研究上有了新的進展,大概下個星期能投稿,可以趕在下一期快訊內容裡發表嗎?”

王浩並沒有考慮審稿的問題,他之前已經投稿過兩次,連續發表了‘超導定律’以及‘楊-米爾斯方程預測粒子對撞實驗’的內容。

他就是新領域的引路人、國際最有權威的人物。

在同樣的領域發表後續的研究成果,自然是不用審稿的。

另外,審稿也會非常複雜。

他們所研究的內容,想要找到專業人士進行審稿,就肯定要去對結論進行驗證,而即便是雙元素的驗證,也需要一個團隊很長一段時間的計算,並且還需要進行實驗驗證。

那就實在太複雜了。

國內和鷹國有超過八個小時的時差,坎貝爾是早上來上班時,才看到王浩發過來的郵件內容。

“超導相關研究的新進展?王浩的團隊?”

坎貝爾頓時意識到是個大研究。

看到王浩說趕上下一期內容,而下一期《自然》就是一個星期後,即便是下一期的《自然-物理》,間隔時間也只有兩天而已。

那肯定就沒有審稿時間了。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先答應下來,“王浩博士,你的研究當然可以發表。我會提前安排版面,隨時等待你的投稿。”

等發了郵件以後,坎貝爾還是有些猶豫,王浩的兩次成果都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第一次是‘超導定律’相關的研究,還是經過詳細評審的。

第二次則是‘楊-米爾斯方程預測粒子對撞實驗’,因為預測已經發生了,等於研究已經被證實,自然是不同審稿的。

這次不同。

以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研究超導機制的方向受到國際關注,而阿邁瑞肯方面的一些實驗組,都有和實驗相關的進展,也有一些會投稿給《自然》雜誌。

王浩的研究進展肯定會受關注,可有了成果也需要同行審稿吧?

《自然》雜誌必須保證論文的質量和正確性。

坎貝爾當然不是質疑投稿的質量,但他還是覺得專業的審稿是有必要的,能夠排除‘機率極小的可能’。

《自然》雜誌的內部規定,也是‘只要不確定正確的論文都需要同行評審’。

他有些猶豫。

坎貝爾拿起了電話,想問一下主編瑪格達麗娜-斯基珀,後來忽然想到宴會里,認識的同行唐納德-科尼迪。

唐納德-科尼迪是《科學》雜誌的主編,《科學》和《自然》一樣是綜合類的雜誌、學術期刊,他們一直存在激烈的競爭。

如果換做是唐納德-科尼迪,面對這種事情會怎麼做呢?

坎貝爾乾脆給唐納德-科尼迪發了一封郵件,簡單說起了自己碰到的事情,詢問一下對方的意見。

唐納德-科尼迪是《科學》雜誌的主編,她也是一位女性主編,《科學》和《自然》的負責人都是女性,大概也是兩個頂級學術雜誌的共同點了。

科尼迪收到了坎貝爾的郵件,馬上回複道,“審稿是必須的過程。”

“對方是再有名氣的學者,也必須要進行審稿,哪怕是國際大獎的得主,新的研究也有出錯的可能。”

科尼迪說了幾句自己的意見,還複製了一段《科學》雜誌的規定--所有的研究文章在見刊之前都需要同行評審,如果出現不確定的研究內容,可以歸類在‘爭議性文章’的行列中。

這個規定是有歷史原因的。

在二十年前,《科學》雜誌撤銷了八篇由德國物理學家亨德里克發表的論文,原因是由於文中很多資料由作者捏造出來。

之後一名寒國生物學家黃禹錫發表了關於人體幹細胞克隆胚胎研究的論文,被首爾國立大學查出明顯造假。

期間還有其他造假事件被查出,《科學》雜誌因此陷入輿論漩渦。

之後《科學》成立的調查委員,發現雖然一些論文按照正常的步驟審查,然而他們卻對其中的蓄意造假無能為力。

因此調查委員會建議收到的論文稿件應該被分類為無爭議性和爭議性的文章,以使存在爭議的文章能夠更嚴格地被審查。

坎貝爾自然知道這些歷史,他收到了科尼迪的回覆後,認為對方的建議很有道理,就給王浩寫了一封郵件,“王浩博士,有關你的最新研究,我們會快速進行評審,放心吧,最晚下一期就會刊載。”

王浩是第二天看到的坎貝爾的郵件,他感覺有些莫名其妙。

審稿?

在交流重力實驗為基礎,研究超導機制的方向上,他的研究還需要同行評審?

同行是誰?

還有其他學者,也在研究半拓撲幾何,並且有一定成果嗎?

王浩有些想不明白,他對於研究很有信心,卻不願意等待審稿過程。

審稿總是感覺像是被‘審查’一樣,自己的研究還需要得到其他人肯定才能發表,就感覺自己好像是被冒犯了。

所以他又聯絡了唐納德-科尼迪。

《科學》雜誌也非常關注他,總是發郵件和他約稿,希望他能把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王浩發了同樣的郵件過去。

僅僅不到一個小時以後,他就收到了唐納德-科尼迪的回覆,“王浩博士,你的郵件讓我感到非常振奮。”

“看到郵件的那一刻,我感覺全身的血液都沸騰起來!”

“有關你和你的團隊的最新研究,當然不需要審稿。”

“在科學的領域上,你已經站在了最高峰,你沒有同行,即便是同領域的學者,不管是數學,還是物理,又或者是其他學科,他們都只能仰望你。”

“我認為,同行評審會是對你的冒犯。”

“我代表《科學》雜誌歡迎你的投稿,也非常期待你的最新研究!”

看著郵件裡的內容,王浩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到沒有?

這才叫專業!

……

一週後。

主論文已經全部完成。

王浩針對論文內容又斟酌了很久,還把論文發給了保密負責機構,做了一下公開內容的說明。

等一切全部完成,他把論文上傳到了arxiv,隨後才把成果簡述以及論文詳細內容,發到了唐納德-科尼迪的郵箱。

針對公開發表的內容,王浩早就研究很久了,因為一些技術是不能公開的,但理論是可以公開的。

即便只是理論,也要斟酌的行發表,他們的研究中,包含直接計算元素組合的超導臨界溫度內容。

這一部分內容也是最重要的。

他們還進行了詳細的論證,確定只是計算雙元素組合,也需要專業的數學團隊很長時間才能完成。

如果擴大到三元素組合,計算就會變得極為複雜,一個頂尖的數學團隊花費幾個月,甚至一年以上時間,都不一定能夠完成,即便是完成,錯誤率也很高。

那需要很大的工作量。

所以理論的公開還是得到上級支援的,類似的研究也需要大量數學家,物理學家以及實驗組參與,才能夠慢慢的完善超導‘雙元素’組合體系。

只有完善了雙元素的組合體系,才能夠進展到三元素進行系統的研究,而不是直接去計算三元素組合。

這就需要很長時間以及很多人一起參與了,肯定是個系統性的大工程。

王浩已經知道了一種最符合半拓撲體系的三元素組合,等於已經有了巨大的優勢,可以直接進入超高溫超導材料的研究。

其他同領域的機構,即便是依靠他們公開的成果進行研究,耗費大量人力、資金的情況下,最低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有可能能夠追趕到這一步。

這還是運氣好的情況下,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可能需要的時間會更長,也許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追的上。

實際上,科技優勢就是一個時間差問題。

當一項技術涉及到民用領域,就不可能完全保密,比如國外的高階材料,只要是涉及到民用領域,就肯定會公開的售賣,國內一些機構得到材料,就可以透過逆向工程,研究材料的組成元素,再研究如何製造出來。

未來的超導材料也會是這樣,只要牽扯到大規模的應用,就肯定會有機構進行逆向工程,即便速度再慢,花費幾年、十幾年時間也足夠‘逆向’出來了。

所謂的科技優勢並不是完全的保密,而是比其他機構先進幾年、十幾年,那麼就一直有足夠的優勢。

其他機構得到了更高階的產品,用幾年時間慢慢追趕上來,而處在技術前沿的機構,又研發出了更高階的產品。

王浩完成了主論文的投稿,也變得有些期待了。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又連續進行了投稿,都是投給《數學新進展》,總計有三篇論文,論文主要作者分別是羅大勇、比爾卡爾以及林伯涵。

三篇論文分別是《復幾何拆分還原的構架邏輯》、《描述高維結點圖形的反覆合方法》以及《拓撲到半拓撲定義趨向》。

其中的每一篇論文,王浩都是合作作者,他同時也是主論文的一作。

……

最新研究成果的發表是《科學》雜誌的快進開始。

《科學》雜誌和《自然》雜誌很相似,主刊都是刊登一些快訊,也就是一些最新成果的介紹。

主刊的介紹只有一到兩頁,就像是讀個快報一樣,但針對王浩的最新成果,《科學》給了整整五頁內容。

一個研究成果用五頁來介紹,都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了。

這足以見得《科學》對成果的重視,也同樣證明成果的影響力究竟會有多大,新一期雜誌一出來,半拓撲的成果就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就像是《科學》上的成果評價,是唐納德-科尼迪本人撰寫的,“這是王浩和他的團隊一起進行的研究,是對於‘超導定律’以及‘王氏幾何’的拓展。”

“‘超導定律’已經不僅限於計算單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而擴大到了雙元素、三元素,甚至更多,包含了所有的物質。”

“我們可以暢想,未來甚至可以計算出複雜有機物的超導臨界溫度。”

“現在我們可以宣佈,超導臨界溫度的問題已經完全被破解,而超導技術的應用,也即將迎來大爆發的時代!”

這絕對是超導機制理論的大突破,甚至可以說破解了理論機制。

王浩的研究把元素組成和超導臨界溫度緊密關聯在一起,根本不用去做實驗,就可以直接計算出某種材料的超導溫度。

《科學》新一期發行以後,研究立刻引起了國際熱議。

“之前的研究只是針對單元素,現在已經拓展到多元素,可以直接做到計算……”

“這也太驚人了吧,據說斯坦福大學針對這個研究才剛剛立項,他們集合了很多數學家、物理學家,準備一起進行研究,結果王浩的團隊已經有成果了。”

“看來他們可以直接解散了……”

“但是計算肯定會很複雜吧?我聽一個專家說過,僅僅針對單元素的計算就已經很複雜,如果是雙元素、三元素,難度肯定會呈現指數型增長……”

“不管怎麼說,有了這個研究,肯定更容易研製出臨界溫度更高、能應用於工業的超導材料!”

科幻靈異推薦閱讀 More+
四維地獄

四維地獄

宏遠
如“神靈”般強大的上古文明,究竟因何毀滅? 楚承腦海中的“前世記憶”, 究竟由何而來? 神秘的“華亞重工”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驚世之秘? “母盒宇宙”內的降格位面,究竟是文明傳承的自留地,還是神魔圈禁的養殖場? 分娩了所有邪神的“四維地獄”,究竟喻示著怎樣的瘋狂真相? 還有那不可名狀的……名為“阿撒託斯”的最終計劃,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終極猙獰!? 這一切的真相,盡在《四維地獄》……請注意,前方高能
科幻 連載 1萬字
原點序列

原點序列

九天撫彗星
人類的起源?文明的初始?地球如何形成?星系究竟是什麼?宇宙從何而來? 當聲音在靈魂深處響起,當戰鼓在耳邊迴盪,當無邊的群潮淹沒天地。 一切的起點,原來一直存在,只是在靜靜的等待著,你的到來
科幻 連載 0萬字
驚懼玩笑

驚懼玩笑

薄情書生
白研良,男,二十三歲,未婚。病情好轉,人格塑造良好,已達到出院標準。 今天,出院了。
科幻 連載 3萬字
從紫羅蘭開始的無限穿越

從紫羅蘭開始的無限穿越

悠哉日常大王
開局撿到薇爾莉特?跟著葦名一心學習葦名劍法?在大表哥裡怒K邁狗? 幫助承太郎暴打神父?在赤紅之瞳裡幫助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一個拯救世界,改變悲劇的故事,所有的意難平都將被改寫,每個世界都值得美好的結局。 (綜漫流,包括遊戲世界)
科幻 連載 2萬字
末世降臨?沒事噠我修仙滴

末世降臨?沒事噠我修仙滴

妖零壹
渡劫失敗,柏溪來到異世,面對這稀奇新鮮的世界,柏溪淡定自若。不慌,修為還在,一切都不是問題。 本想著,尋找機會回去,結果這異世小天道竟然威脅她。呵,她柏溪能是被威脅的人嗎,想用回去拿捏她。 切,無所謂,反正這異世即將迎來末世危機。而她修為還在,該慌的不是她。 不過,最後柏溪還是答應了,別的不說,這小天道雖然有些天真還有些愚蠢,但著實大方,給的報酬過於誘人!
科幻 連載 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