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皇宮,奉天殿,早朝。

“陛下,臣有本奏,高麗使臣已然抵達京師附近,不日即將入住天界寺,還請陛下示意。”

禮部侍郎任亨泰上前一步作揖問道。

金鑾殿上,朱元璋聞言,拿過太監遞過來的奏疏看了看,說道:“這次李成桂派人過來,請咱給高麗賜個名,便是想要稱王了。”

“咱看李成桂這人不錯,和之前的高麗王相差甚大,便是讓天界寺好生招待。”

這份關於高麗過來的文書,自然早就被朱元璋批閱過了,此刻早朝過來,只是走一道程式。

朱元璋對於李成桂的臣服,心底裡十分高興。

在洪武二十年,北元殘餘還沒被破滅時,朱元璋給當時的高麗國王發文,要求佔領原元朝控制的鐵嶺衛。

然而高麗王朝已經趁機佔領了此地,自然是不願意讓給大明,要攻打遼東。

最後李成桂以李成桂造反結束。

在朱元璋看來,李成桂就是自己的盟友,奏章中間用詞也很是臣服。

現在朱元璋正想把海外原先奉元諸藩納入新的奉明體制中,高麗此刻的情況,正是如他所願。

禮部侍郎任亨泰聞言,再次問道:“陛下,高麗使臣中,有一女子乃李成桂上貢陛下,當如何處置。”

朱元璋聞言,眉頭一挑,說道:“先安置在天界寺吧。”

“臣遵旨。”

早朝過後,朱元璋到華蓋殿中。

劉和連忙送來高麗使臣上貢的畫像。

朱元璋看了一眼後,說道:“這李成桂,還跟咱說這女子乃是他舉全國之力挑選出來的,咱看來也就如此嘛。”

“容貌還算可以,但若說傾國傾城,就有些浮誇了。”

劉和聞言,說道:“陛下,高麗不過彈丸之地,能有多少人,自然不可能比過我大明。”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就是不知道咱大孫喜不喜歡。待會你讓人把畫像給咱大孫送過去。”

“他要是有心思,也可去天界寺裡去瞧瞧,若是喜歡,當個側妃也行。”

高麗送過來的文書,自然不會說是給朱元璋選妃子,高麗作為藩屬國,是沒有這個資格的。

一般藩屬國送女,就是打著送到皇室的名頭,至於大明皇帝如何安排,那他們就不管了,反正心意到了就行。

“臣遵旨。”劉和收起畫像,躬身說道。

同時心底裡更加了解,陛下對於長孫殿下的寵溺。

於此同時。

朱明月和朱允熥從皇宮學府出來,正在去找朱權的路上。

“姐,皇爺爺怎麼讓我們帶著小叔一起過去呢。”

朱允熥有些納悶的說道,好不容易今日像學府裡的教書先生請假,和姐姐一起去找大哥玩,結果接到口諭,須帶著十七叔朱權一起去。

朱元璋子孫眾多,有些甚至年齡相差不大。

就出生來說,朱權僅比朱允熥大上一歲,比朱明月大數月。

由於輩分的緣故,皇宮學府裡的皇子和皇孫們,相對來說還是涇渭分明。

“十七叔去年封王,藩地大寧,那可是大明邊疆,皇爺爺的意思,這都看不明白嗎。”

“算了,說了你也不懂,按皇爺爺的吩咐去做就好了。”

朱明月說道。

“好吧。”朱允熥嘟囔了一句,跟隨著姐姐朱明月過去。

寧王朱權的年紀不大,本來也是和眾人一起在皇宮學府接受教育。

去年封寧王后,朱元璋就給其安排了單獨的老師,一對一教學。

奉天門前廣場西側為右順門,門內為尚未就藩的諸王宮室。

曾經秦、晉、燕、周、楚等諸位藩王,也是住在這裡。

右順門口,兩小讓太監傳達。

很快,一名少年就從中出來。

“十七叔。”

兩小恭敬行禮道。

這就是最讓人不快樂的地方,明明大家年紀差不多,但高了一個輩分,就屬於長輩了。

朱權拱手回禮,看上去華貴雍容,讓人眼前一亮,怪不得只是庶子,朱元璋也極為喜歡。

......

就在三小出宮的時候,春和殿中。

朱允炆和李景隆相對而坐。

整個皇宮裡,要論顏值這塊,李景隆和朱權,就屬於天花板級別了。

李景隆單單只是坐在那裡,就讓朱允炆眼中帶光。

“表哥,這次回來也不跟我說一聲,我都不知道你回來了。”朱允炆有些埋怨的說道。

李景隆微微一笑,說道:“殿下,西番那邊正是貿易期間,太多事情需要安排,這次趕回也比較匆忙,所以並未過來叨嘮。”

朱允炆聽到這話有些不開心,李景隆的語氣,讓他覺得有些見外。

李景隆顯然也察覺到了,不慌不忙的說道:“這次的茶馬互市,我特意選了一批上等駿馬,給殿下帶來。”

“只是因為過於匆忙,還未完全馴服,待馴服後,便將此馬獻給殿下。”

朱允炆聽到這話,心裡的那一點點不愉快,頓時就拋到腦後。

李景隆是朱元璋的外甥孫,和皇孫屬於同輩,雖然年紀上相差有十來歲,但也一直都是在皇宮中生活長大。

而顏值出眾的李景隆,又是皇孫輩分,所以一直被朱允炆仰慕。

“謝過表哥。”朱允炆滿意的說道。

李景隆笑道:“這都是表哥應該做的。”

“咳咳。”

一旁的黃子澄,見兩人不斷寒暄,不由輕輕咳嗽兩聲,提醒朱允炆。

朱允炆聽到這聲音,也想起這次將表哥李景隆叫來的目的。

“表哥回京師後,可是聽到關於孝陵的傳說。”朱允炆開口問道。

李景隆微微點頭,說道:“此事流傳甚廣,如今不僅僅是京師,便是其他的地方,也開始流傳起來。”

說完後,李景隆又皺眉說道:“說來也怪,孝陵這等地方,乃皇家祖陵,但這流言官府卻沒有出面阻止。”

聽到這話,朱允炆判斷,李景隆當是不知道大哥朱雄英的事情。

於是開口問道:“表哥覺得,一個去世十年的人,還有可能復活嗎。”

李景隆搖頭說道:“子不語怪力亂神,這等鬼神之說,不過是糊弄世人,自不可能當真。”

朱允炆聽到表哥李景隆的話,心中一喜。

直接將關於大哥朱雄英的猜測,將了出來。

李景隆聞言,眉頭緊皺,良久後才說道:“表弟的意思是說,有人冒充薨逝十年的長孫殿下,欺瞞陛下。”

朱允炆並未直接回答,轉而說道:“十年前我年齡尚幼,記事不多,想來關於大哥的情況,表哥應當參與過的。”

李景隆點點頭,十年前他也是送葬隊伍的一員,親眼看到嫡長孫朱雄英下葬。

所以對於孝陵的事情,也沒有多想。

思索一番後,李景隆說道:“虞王殿下小時候,和太子殿下長得極為相像,想來長大後也是如此。”

“讓陛下認定是虞王殿下復活,除了孝陵那邊棺槨的事情外,想來出現在京師的此人,在長相上,肯定跟太子殿下一般無二。”

朱允炆聞言,臉色變得極為難看。

他對大哥朱雄英沒太大的印象,畢竟見得少,當時年紀小。

等他懂事的時候,朱雄英都已經成了宮中禁忌,都沒人敢私下議論。

關於長相這個事情,他確實是不知道。

看著表哥李景隆皺眉沉思的模樣,朱允炆試探著問道:“長相相似,年歲相仿,難不成這人真是我大哥朱雄英不成。”

李景隆搖搖頭,說道:“此事必有蹊蹺,虞王殿下薨逝的時候,在仁智殿停留七天,這才下葬,僅僅不過八歲,哪怕是假死,七天不吃不喝,身體根本不可能扛住。”

“更別提還要被封入棺槨之中,便是假死也會窒息,醒來也當不能活。”

朱允炆點點頭,要說疑點,這其中也太多了。

但是皇爺爺委實對其太過於信任,朱允炆能感覺到,自己要是不做點什麼,等到九月冊封太孫的時候,恐怕上臺的那人,將不會是自己了。

“在西番的時候,我曾聽說,番外有特殊之人,會易容之術。”李景隆並未說完,但對面的朱允炆,已然是全免理解。

“表哥你的意思是說,此人便是易容過來,想要壞我大明江山!”朱允炆不由聲音拔高說道。

李景隆微微搖頭,說道:“此事不好說,這事定然是陛下嚴查過的,其中或許有些關鍵,你我都不甚清楚。”

“只是在我看來,想要達到欺瞞陛下的程度,尤其是孝陵那邊,這簡直過於匪夷所思。”

“此人的來歷過往,想來已經被錦衣衛嚴格篩查,不可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但凡有什麼可疑之處,陛下都不會放過。對於陛下的脾性,表弟比表哥,應當更為清楚。”

朱允炆點點頭,也正是因為清楚,所以在明面上,他根本不可能去反對皇爺爺,只能順從,然後另外想辦法。

“我想請表哥,看能不能去尋一下此人。不管真假,便是表哥見過之後,應當要清晰許多。”朱允炆再次說道。

李景隆點點頭,應了下來。

不同於朱允炆,李景隆作為李文忠岐陽王之子,本身又是曹國公,在京師人脈不小。

調查一下情況,自然不算什麼難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抗戰:從帶團進亮劍開始

抗戰:從帶團進亮劍開始

莫聽月
林峰偶得一個禮物盒,居然能夠穿越到抗日名劇中,他立刻報警,得到了國家支援,率領一個團進入亮劍!
歷史 連載 70萬字
帝國第一書生

帝國第一書生

日暮客愁
酒醒後,人已經在大堯陸閒對自己的身份很不滿意。不是什麼皇親國戚霸道總裁也就罷了,竟然是個一無是處的窮書生? 什麼?這窮書生還將自己的老婆給賣了?沒老婆我晚上抱什麼睡覺?
歷史 連載 11萬字
書籍1409010

書籍1409010

新作者蕁她
穿越小說《特種兵:安然戰死,將我曝光》的故事情節是這樣的:【特種兵安然戰死,將我曝光】安青穿越特種兵世界,成為安然堂哥。 每天簽到成為最強兵王,卻因為執行某個秘密任務,被國家雪藏。本以為可以就這樣跟妹妹過著沒羞沒臊的平淡生活。 不曾想,五年後安然戰死訊息傳來,讓安青重歸軍區!全網直播,滅殺財團,為安然報仇。 高士巍大鬧軍事法庭,力保安青。訓練狼牙菜鳥,組建華夏最強秘密部隊。 範天雷 “什麼?安青回
歷史 連載 0萬字
拯救清冷師尊

拯救清冷師尊

雲照君
妙音宗掌門沈憶寒一場大夢,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一本師徒年下耽美文。 而那個即將被以下犯上、虐身虐心的清冷師尊,不巧就是自己的至交好友——天下第一劍,雲燃。 他當然不能坐視不理。 昆吾劍派的弟子們發現,每次門派大比後,隔壁妙音宗的沈掌門總要大老遠趕過來,在雲真人收徒時指手畫腳,屁事還很多—— 家有血海深仇,不可。 修行資質太好,不可。 修行資質太差,不可 性格太過執拗,不可。 性格太過溫善,不可。
歷史 完結 1萬字
大明:我家娘子長公主

大明:我家娘子長公主

朕聞上古
【種田】+【日常】+【輕鬆】+【偷聽】蘇陽意外來到大明朝北平府,時逢建文即位大力削藩,燕王隱忍厲兵秣馬,一場席捲天下的靖難之役即將到來。 身處於亂世,蘇陽不敢有其他野望,只想躲在北平府內,照顧好自己體弱多病的小嬌妻,耕田種地掙錢養家,家中雖清苦貧困但日子卻平淡幸福。 嗯,除了有一個混賬岳父,時不時地跑來聽牆根!但漸漸地,蘇陽感覺到了不太對勁,自家小嬌妻身份似乎有些不簡單,而那場靖難之役乃至整個大明
歷史 連載 9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