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被海東青嚇到的不止顧小燈,還有他的小白馬,他便摸著顫抖的小馬腦袋,氣呼呼地問祝彌:“可惡可惡!那大鳥有名字嗎?這種有靈性的小動物能聽懂幾句人話的吧,我要指名道姓地罵它了!”

“花燼。”

“花……!”顧小燈的罵聲戛然而止,“花燼?哪個燼?是我以為的那個花燼嗎?”

祝彌反問:“您以為的是什麼?”

顧小燈摸小馬的手放緩,氣也消了點:“我知道的花燼就是燈花啊,燈芯燒著燒著結成了花,在民間講這可是好兆頭,我義父也跟我說過,世有喜事則燈結花,花燼是預報喜兆的意思,我聽的時候就喜歡這倆字,很好聽寓意也吉祥。顧瑾玉他知道花燼什麼意思嗎?”

祝彌搖搖頭:“我對四公子的考慮不得而知,他博聞強識,想來是知道的。”

他從來不問顧瑾玉想的是什麼,他也不好奇,因為他知道問了也沒有回答。

“全府就一隻大鳥,還是和他顧瑾玉一起長大的尊貴寶貝,名字這麼重要的代稱你們不問啊?”顧小燈抬頭看半空中的海東青,因著喜歡它的名字而消了對它的氣,注意點很快又跳躍了,“鐵門神,你當顧瑾玉的管事的時候,他多大年紀了呀?”

“彼時四公子七歲了。”祝彌儘量冷靜地回答,他在調到顧瑾玉院子裡以前,是在顧家大小姐顧仁儷那裡做事。

“他小時候是什麼樣子的嘞?”

“小時候”即童稚,一事不知的階段,祝彌私以為,五個顧家小姐公子都沒什麼“小時候”的時候。他們鴻蒙智一開,就埋首進各種要緊功課裡,在顧小燈這類人忙著騎豬玩鬧的小時候,顧家的貴胄們已經進入了這一生的武裝階段。

祝彌回答了今天早上規訓顧小燈的《禮記》中的話:“那時四公子就已做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

顧小燈一下子肅然起敬,又覺得有些可憐:“他小時候好忙哦。”

“所以他如今是皇太女伴讀,蒙恩留住皇宮。”祝彌又嚴厲起來,“表公子,您也該對自己多一些要求,歲月不待人,休要輕浮對光陰,免得老大徒傷悲。”

“反正我覺得我還小著呢。”顧小燈吐吐舌頭,“但我也聽你的,說吧,接下來我們要去學什麼?”

祝彌想帶他去練武場的另一端練習射箭,然而剛帶著顧小燈掉轉馬頭,就看到遠處的跑馬場外有四輛駿馬,兩前兩稍靠後,為首的最好認,是二小姐顧如慧、世子顧平瀚。

祝彌眯了眯眼,看了片刻,很快也認出了另外兩匹馬上的少年郎是什麼人,他淡定地翻身下馬,牽著兩匹馬的韁繩走路。

他把那四人告訴了顧小燈,顧家兩位不用多說,主要是兩個來做客的少年郎:“二小姐身後,騎著那匹黑中一點雪白的駿馬是刑部尚書的愛子,名叫關雲霽;世子身後的,是雲麾將軍家的獨子,名叫葛東晨,兩位都是十三,比你長一歲。”

顧小燈一聽到二姐和三哥有意過來看他就開始緊張了。祝彌冷靜地提醒他回顧早上學的禮儀規矩,見到姊兄怎麼行禮,見到同輩的其他貴公子又怎麼行禮,他雖然記得清楚,架不住手心盜汗,到了兩個顧家人面前,下馬就趔趄了老大一下。

他緊張地彎腰:“小燈拜見二小姐、世子。”

面前的四人下馬,“咚”一聲激得他的小心肝直顫。

顧平瀚聲音淡漠:“起來吧。”

顧小燈忙直起腰來,眼前四人除了顧平瀚,其他三人臉上都帶著笑,眼神各異,他先小心地看向二姐顧如慧,生母安若儀給過他七天的殷切關愛,他難以忘懷慈母的溫柔,繼而期待二姐的溫婉。

結果顧如慧和他想象中的很不一樣。

她是個細長高挑的姑娘,身形看起來過於纖細了,乍看盡是柔弱之態,然而待看到她的臉,她眉目間的清冷剛硬幾欲噴薄,縱使臉上含笑,也難以消弭清冷。

顧如慧微笑,語氣標準的溫柔:“不必多禮,昨日聽母妃提到家裡來了一個遠親表弟,今日就見到了。你在東林苑住得可還習慣?府裡冗雜,我等待客若有不周到的,儘可一提。”

顧平瀚則是看向了祝彌:“祝彌,你帶他多學功課,以免他像方才一樣失儀。”

祝彌跪在地上沒有起來:“是,世子。”

他們看他的眼神好似看腳底泥,顧小燈只能乾笑:“謝、謝謝二小姐關心,謝謝世子督促。”

顧平瀚身後的少年這時一笑,打破了些許尷尬:“我剛想著瑾玉一進宮,我就少了個玩伴,以後要孤單幾分,沒想到世子家裡正正好來了位表公子,看來往後能多份熱鬧了。”

說著他爽朗地和顧小燈自我介紹:“小燈你好,在下葛東晨,看你模樣怕是比我少點年歲,以後我和世子他們一塊,稱呼你一聲表弟如何?”

顧小燈忙合手朝葛東晨行平禮:“好的!謝謝葛公子。”

“不必多謝,表弟見外了。”大抵因其父是武將,葛東晨氣質疏朗,長得也俊朗,身上的斯文勁相比其他貴胄淡得多,看起來言行舉止隨意自在得多。

他還指著身邊的少年笑著說話:“我旁邊這位仁兄叫關雲霽,也是瑾玉的好朋友,最喜歡瑾玉那隻威風凜凜的海東青了。方才我們講話講到談興正濃,忽然聽見一聲長嘯,緊接著就看到海東青飛於空中,雲霽那眼神當即收不住了。”

“一聲長嘯”是剛才顧小燈的仰天嗷叫,他這下明白了顧平瀚說的失儀是指什麼,一邊覺得不好意思,一邊對葛東晨的初印象直線上升,感覺他在有意替他解圍。

葛東晨爽朗活潑,關雲霽則有點矜持倨傲,略斜著眼瞟了顧小燈一眼,打完一聲招呼就仰頭去找空中的海東青。

顧小燈杵在原地,絞盡腦汁地想接下來說什麼好,顧如慧便笑著讓他回去休息,他訥訥地準備走,顧平瀚又開了口:“時間尚早,既到練武場,該學則學。”

隨即就命令祝彌繼續帶他跑馬,至於他們四人則去了不遠處的亭子,估摸著是找個地方繼續坐談,張等晴和其他的僕婢也在那一片地方。

顧小燈重新上馬,接下來跑馬就不能再隨心所欲地或笑或叫,顧平瀚既然讓他多學,且在不遠處坐著,祝彌便沒有讓他休息。

這一跑馬,就跑了不停歇的一個半時辰。

顧小燈最後實在受不了了,藉著想如廁的藉口下了馬,腿磨得走路發疼,下了馬剛走出幾步,就左腳絆右腳摔了個四腳朝地。

“唔……”顧小燈簡直想趴在原地睡上一覺。

祝彌伸手欲拉他:“您還好嗎?”

他實在不想動,趴著舉起一隻小手晃晃:“不咋好哎呦……鐵門神,你先別挪我,讓我投在大地的懷抱裡吧……”

祝彌安靜了一會,很快又低聲叫他:“表公子,你得起來,葛公子在朝我們這邊而來。”

顧小燈猛一激靈,這才奮起撐地爬起來,勉勉強強剛站好,葛東晨就來到了他前方:“嗨!小燈表弟,我自遠處看你摔倒,沒事吧?”

“沒事沒事!”

顧小燈眼睛亮亮地叫他一聲公子,葛東晨走到他跟前來笑:“太見外了,以後你不妨喊我東晨哥。”

顧小燈給點陽光就燦爛:“好,東晨哥。”

葛東晨頓了一頓,隨即彎腰笑道:“真乖,你真的十二了麼?你長得這麼嬌小,我原以為我比你大多了,誰知道聽世子一說,你竟是和瑾玉一樣大的。”

顧小燈不好意思地刮刮鼻子:“噯,真十二啦,貨真價實的。”

“那你骨架長得可真單薄。”

“是有一點。”顧小燈朝他豎起大拇指,“東晨哥你就不會。”

“我自小習武過來,塊頭自然大些。”葛東晨笑得更爽朗了,側首差遣祝彌,“祝管事,你也不給他一口水喝,你看小燈嘴唇都幹了。”

顧小燈心想就是就是,這葛東晨真是個好人,看起來在世家公子裡爽朗到粗獷,但其實又不失細膩,身上也沒什麼架子,瞧他這麼隨和愛笑,也許能跟他處成不錯的夥伴呢?

祝彌剛走,他就忍不住搭話了:“東晨哥怎麼過來啊,不和世子他們一起聊天嗎?”

“坐得久了出來走走,活動活動腿腳。”葛東晨聳聳肩,祝彌一走,他整個人的狀態更放鬆了,“而且世子今天心不在焉的,真是罕見,他竟然也有不時分神的時候。和他聊天沒什麼意思,我還不如出來透透氣。”

他邊走邊動動胳膊,走到顧小燈的小白馬面前看看:“我剛才看了一會兒你跑馬的模樣,腰背使力不太對,現在腰痠腿疼吧?”

顧小燈瞪大眼睛:“是的!那我得怎麼使力才對呢?你能教教我嗎?”

葛東晨又是失笑。原本是過來探探底,沒想到在這水潭似的顧家裡能遇到一個一眼就能看穿的小孩,這可比顧平瀚失神罕見得多了。

“也不是不可以。”

他笑著哄他再上馬去,他才好糾正他動作裡的錯處,隨後就看到顧小燈忍著腿疼,一臉牙酸的表情,微微哆嗦著又爬上了小白馬。

葛東晨想,真是個粗笨的可愛小傻子。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漢驤

漢驤

西門揚舟
土木人穿越三國,成為一名兵戶遺孤,前世本是蜀漢粉,今生卻在袁術麾下。 武不出其類,智不拔其萃,原來當牛馬,現在又炮灰?龍驤利用技術優勢,搶先在合肥築城疊防,他挑起孫曹兩家消耗,給劉備爭取發育時間,無論是冢中枯骨,還江東鼠輩,能坑皆坑。 劉馥:龍驤小兒狂悖無禮,曾言丞相去了合肥,也得送去燒窯搬磚,應發兵討之。 曹操:時機未到。劉勳:聞橋蕤二女有國色,可惜困在那合肥...曹操:即刻點兵。 周瑜:龍驤好
歷史 連載 146萬字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吳九爺
張羽身為現代兵王,一朝穿越成大齊小小縣太爺。世家豪紳威脅,官場勾心鬥角,外族劫掠……步步殺機之中。 他不斷點亮大齊科技樹。打土豪!鬥世家!御外族!裂土為王!張羽醉臥美人膝,睥睨萬里江山。
歷史 連載 5萬字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纏枝葡萄
【更新時間在半夜至凌晨,早上可以看到更新】 織霧瀕死前穿到了一本刺激的恨海情天小說中。 男主光風霽月,溫文儒雅,是個隱藏的瘋批,男二陰暗爬行,病態卑劣,是個明顯的瘋批。 兩相對比之下,所有人自然都更加偏愛男主。 ——除了女配。 女配顧盼清,重度戀愛腦晚期患者,哪怕男二再陰險偽善,她也死心塌地為對方做盡壞事在所不辭。 織霧:是感人的愛情…… 但這一切和她這個需要照顧病弱夫君的路人甲沒有關係。 夫君俊
歷史 連載 6萬字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掛機的阿V
大宋王朝宣和四年,徽宗皇帝在位。 宋遼之間已承平百年,未動刀兵。 西夏罷兵求和,納款謝罪。 國內叛亂皆平,宋江、方臘相繼服誅,疆域之廣有宋為最。 國內外一片安寧祥和,汴京城中歌舞昇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豐亨豫大”的盛世距離王朝倒塌的那一天不遠了。 若再問精確些的時間,那便是——三年! 那一年新帝繼位,取年號“靖康”。
歷史 連載 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