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字的李世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世的史學家們,通常喜歡將“武關之戰”稱為整個突厥東侵戰爭的關鍵轉折點。

因為此戰的勝利,意味著進攻帝都的主動權重新回到了聖唐軍隊手中。

儘管武關不像潼關、虎牢關那樣聞名於世,但它作為帝都東南方向的門戶,同樣有著無法估量的巨大價值。拿下這座城關,通往皇朝首都的道路便無險可守、一馬平川。

所以,從收復武關的那一刻起,聖唐的全面戰略反攻也就正式拉開了帷幕。

這背後的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當人們去認真研究那段歷史的時候,往往又會得到一個無比驚訝的發現:立下首功的荊襄大軍,其實並沒有在武關遭遇到特別頑強的阻擊。

像這樣一處關乎戰爭走向的戰略要地,守軍竟然都是些突厥帝國的二流部族武裝。

傲睨天下的黃金族主力軍團,無一例外,全部缺席。

人們不禁要問,英明神武的阿史那支斤大汗,為何會犯下如此低階的失誤?而那些令人生畏的突厥精銳部隊,當時又去了哪裡?

由於種種原因,聖唐史官在記錄這段過往的時候,都受到了宮廷方面有意無意的暗示。

大家或迫於壓力、或出於無奈,紛紛將目光從地圖上移開,共同迴避著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地名:

紫金關。

硝煙散盡,大浪淘沙,多少英雄故事滌盪。

再公正的史筆,終究還是沒能扛住那權力的風蝕。

想解開當年的謎團、探究歷史的原貌,最後只有去敵人的史料中尋找,才能得到隻言片語、蛛絲馬跡,進而一步步拼接出完整的答案。

令人唏噓。

不過,歷史畢竟是由人創造的。史書怎樣記載,後世如何評說,對於那些創造歷史的人們而言,其實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當時究竟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

李江遙此刻就面臨著一個選擇的問題。

荊襄大軍攻佔武關,前鋒部隊已經向帝都進發。聖殿親王在接到急報之後,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下令全軍開拔,火速回師關中。

這個時候,鎮疆軍該怎麼做?

東出?還是固守?

從理智上講,李江遙並不認為決戰的時機已經來臨。

首先,突厥人現在至少還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兵力,且作戰經驗豐富,忠誠度極高。對面這種敵手,最好的方法是零打碎敲的消耗他,把他拖到精疲力盡、銳氣全失的地步,然後再一口吞掉。

與之相反,如果此時集中兵力進行戰略決戰,會正中突厥人下懷。四十萬虎狼大軍抱起團來,究竟能發揮出怎樣可怕的戰鬥力,實在難以想象。

其次,中原地區的毒兵、兩淮地區的反王,還有盤踞在江南的玄甲軍,這些都是潛在的威脅。一旦在決戰的時候跳出來搗亂,那絕不是拖後腿的問題,而是致命的背刺!

再不濟,也要協調出足夠的力量,對這些威脅實施壓制,不讓他們有機會干擾破壞戰略決戰的部署。

第三個問題,也是最敏感的問題:誰來指揮?

投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兵力的大規模會戰,必須先建立起堅強的統帥部,做到令出一人、如臂使指。

而且,這一人,還不能是那種只有身份尊貴、但從無大戰經驗的笨蛋。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可是就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別說那個統御萬軍的人,就是簡簡單單的統帥部,恐怕都建立不了。

荊襄大軍內部是怎麼樣一個情況,沈烈早已透過逆鱗司告訴了李江遙,若是沒有董老頭兒舍著性命去奮力協調,他們自己都能互相打起來。

這樣的軍隊去決戰突厥,你他媽在跟我開玩笑嗎?

李江遙曾想過,要不要毛遂自薦,親手整合各路大軍,將他們凝聚成一股力量。但是,他也非常清楚聖唐軍方一貫的尿性,更明白在那些大將眼裡,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你?李江遙?一沒背景、二沒資歷,七品校尉出身的西疆土軍閥,憑什麼做我們的主帥?

為此,李江遙甚至還考慮過,乾脆把徐友長推上去。

他的這位好兄弟,作戰勇猛、足智多謀,對聖唐皇朝忠心耿耿,最難能可貴的是,徐友長出身武將世家,爺爺徐烈在軍中德高望重,門生舊部遍及天下。

若是讓徐友長擔任統帥,多半能得到將領們的支援。

然而,沈烈卻寫來信函,直接勸阻了李江遙的念頭。

軍方高層不是傻子,你是大都護,徐友長是副都護,他就是你山頭派系的人。讓徐友長當主帥,和讓你李江遙當主帥有什麼區別呢?無非提線木偶而已。

這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令李江遙再次感到,決戰的時機並未成熟。

既然條件沒到位,那就不應該急著出手。

在鎮疆軍高層會議上,李江遙提出了自己的戰略構想:西防東進、奪佔要地、壓縮空間、步步蠶食。

具體而言,就是儘量避免與突厥爆發大規模激戰,在有效儲存實力的情況下,西邊堵住紫金關和盛玉關,東邊伺機奪取那些利於防守的戰略要地,不斷擠壓突厥人的生存空間,一步步蠶食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

直到決戰來臨的那一天。

這個思路,得到了所有鎮疆軍將領的支援。大家都和突厥人交過手,知道若非萬不得已,實在不應該冒險死磕,白白送給敵軍翻身的機會。

徐友長提出,可以把大都護的戰略構想寫成公函,用鎮疆軍全體將士的名義,分別呈送帝君李炳、荊襄軍主帥馬洪傑和益州朝廷,請他們通力配合。

謝坦之當即表示贊成,在徵得了李江遙的同意後,他親自執筆,撰寫好三封公函,派情報司密送出關。

然而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送往朝廷和荊襄大軍的函件,彷彿泥牛入海一般,也不說贊同,也不說反對,總之就是沒有半點回音兒。

帝君那邊倒是在半個月後來了訊息。

逆鱗司送到紫金關的,是一道用黃綢子做成的聖旨。

這道兩百多字的旨意裡,帝君李炳對戰略構想居然一句都沒提,之乎者也的表揚李江遙一番,最後下達了一個非常具體的命令:

鎮疆軍主力盡快出關,沿涼州、雍州、肅州、陝州向東攻擊前進,與馬洪傑部會師帝都!

李江遙看完聖旨,衝著專門為此跑一趟的周興苦笑道:“沈大哥對這道旨意有何看法?”

周興聳聳肩:“長史大人就講了兩個字,扯淡。”

李江遙無聲的點點頭,沈烈說得沒錯,確實挺扯淡的。

照帝君李炳這個想法,大軍不用走到肅州,雍州還沒過就得跟突厥鐵騎撞上。在無遮無攔的雍涼走廊,跟突厥人打平原野戰,阿史那支斤非得樂瘋了不可。

同樣道理,儘管武關在手,但是往帝都方向去,一路都是關中平原,戰馬跑起來直撒歡兒,最適合高機動性的騎兵縱橫馳騁。

而荊襄大軍全部來自南方,步兵多、騎兵少,若是沒頭沒腦的往前闖,能被突厥鐵騎直接虐到懷疑人生。

還會師帝都?會師個錘子!

李江遙把聖旨往桌上一扔,問周興:“不用我三叩九拜、謝主隆恩了吧?”

周興笑笑:“我又不是傳旨的太監,您問我也白問啊。”

李江遙示意他坐下,然後給他倒了杯茶:“東邊有什麼新訊息嗎?說來聽聽。”

“還真有新變化。”周興吸溜了一口熱茶,說道:“自從荊襄軍宣佈服從帝君之後,益州朝廷也發生了態度轉變。原先一些質疑帝君的官員,或者偃旗息鼓,或者遭到排擠,漸漸沒了動靜。取而代之的,是三省六部紛紛上書,向帝君表達忠心。更有甚者,不少大臣離開了益州,過長江漢水,冒著被毒兵襲擊的風險,跑到帝君身邊效命。”

李江遙淡淡一笑:“無論到什麼時候,總是不缺嗅覺靈敏的大人,對吧?”

周興露出不屑的表情:“一幫趨炎附勢的小人!這要是擱先帝那會兒,逆鱗司非辦了他們不可!”

他放下茶杯,接著道:“帝君很看重從益州來的官員,許多事情開始依仗他們去辦,長史大人說話的分量也明顯不如從前了。”

李江遙聽出周興話裡的怨氣,也能想象沈烈現在的處境,於是忍不住問道:“眼下帝君身邊有哪些人比較活躍?慕容雪還能得信任嗎?”

“慕容將軍還是老樣子,執掌兵權。”周興道:“他是最早的從龍之臣,跟帝君多次出生入死,所以誰也撼動不了其在帝君心目中的位置。至於說新進得寵的官員嘛,我覺得要數三個人最顯眼。”

“哪三個?我認識嗎?”

周興搖搖頭:“估計大都護沒聽過,因為他們都是四品五品的小官。朝廷遷往益州避禍之前,那三個傢伙在帝都混得並不怎麼樣,名不見經傳。”

他略微頓了頓,掰著手指頭介紹道:“太府少卿魏梓軒、御史中丞田沐、中都督龔承澤。”

“魏梓軒、田沐、龔承澤……”李江遙想了想:“嗯,確實都沒聽說過。他們三人怎麼樣?有什麼才能本領嗎?”

周興把嘴一撇:“有個屁的才能!滿肚子壞水,一個比一個混蛋!”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爺急瘋了

下堂王妃揣孕肚流放,王爺急瘋了

子虛烏有君
【流放逃荒+天災人禍+空間囤貨+爽文基建+王爺追妻火葬場】\n上一世,周雲姝孃家因昏君奸臣構陷叛國,滿門男丁抄斬,婦孺流放南蠻,死於途中。 \n周雲姝雖然作為魏王妃免於流放,卻也被幽禁冷院,遭人背叛難產而死。 \n重活一世,周雲姝自請下堂,搬空王府庫房陪著孃家去流放。\n別人眼中的周家,家破人亡流放苦。 \n實際上的周家,好吃好喝好眠。\n流放逃荒路上雖然天災人禍不斷,但是周雲姝一路上囤貨、囤糧、
歷史 連載 45萬字
女帝陛下,您何故造反?

女帝陛下,您何故造反?

喬子軒V
意外穿越到大周,卻因為和太子走的近被貶到崖州作知州。八年時間,將荒蕪的崖州一步步改造成為人間聖地。 所有被貶到這裡的人,都驚呆了!這便是崖州麼?這一日,女帝微服出巡,來到崖州! “這幫人到底是來服刑的?還是來享福的?”
歷史 連載 61萬字
娘娘頗得聖眷

娘娘頗得聖眷

屋裡的星星
【日更,目前12點更新】 褚青綰身出名門,姿容盛皎,明豔無雙,她有位一同長大的青梅竹馬 兩家早有默契會結成一段姻親 但不等沈家人上門,宮中傳來訊息——太后欲替聖上品選後妃,凡未婚的良家女子皆要入宮參選 霎時間,褚青綰眼前擺了兩個選項 ——繼續和沈家定親 ——或是,進宮選秀 當日,褚青綰被父親叫進書房待了一整日 奉旨入宮那日,褚青綰隱約看見故人的身影駐足在不遠處 褚青綰平靜地收回視線 她心想,她委實
歷史 連載 3萬字
藥店通古今,我被異世奉為神明

藥店通古今,我被異世奉為神明

棠九
【通古今+神明人設+打臉爽文,古代紈絝純情小王爺&外表冷靜內裡慫慫貌美學霸】 醫藥專業學霸謝姝雲先是保研機會被搶,後工作被打壓,放棄了當前的成就回老家繼承了爺爺留下來的小藥店。 結果自家小藥店能連通一千年前的古代。 某天夜晚,一位食物中毒的王爺偶然進入,用自己的玉佩換走了藥,並誤會自己為小仙人。 王爺那兒群臣環繞,虎視眈眈,先是瘟疫,後絕症重傷,走投無路,王爺向小仙人祈求買藥。 謝姝雲冷靜
歷史 連載 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