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嚴格意義上來說,朱允炆對於新兵訓練是一竅不通的,但作為皇上,不需要精通細節,那是大臣需要做的,皇上只需要高屋建瓴,統籌大局便可以了。

憑著後世的眼光,加上歷史的底子,朱允炆草擬了一份完整的訓練方案。

方案分為五個部分:體能訓練、思想建設、戰陣佈置、裝備更新、特種兵建設。

其中夾雜著從電視電影中學習到的特種兵訓練之法,古代戰場軍事指揮之法,古代優秀將領訓兵之法等等。

體能方面自然不必說,在這個冷兵器為主的大明王朝,士兵個人的體能、素質與戰鬥力,直接關係著戰場的勝負。

強化體能訓練,這是必然的。

總不能用走三步大喘氣,走十步就倒地的兵去打仗吧?

思想建設上,朱允炆不敢提什麼共產主義,想來想去,灌輸馬列主義最好的結果,那便是自己被打倒,還是算了。

作為帝王,那就從帝王的角度出發,尊重客觀事實,這叫唯物歷史觀。

沒有馬列信仰,咱可以宣揚“馬革裹屍”的英雄精神,宣傳“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宣傳“為君王分憂,以靖四海太平”的國家精神。

輔助以晉升官職,惠及子孫的獎勵,足以讓士兵心甘情願地為朝廷賣命。

戰陣佈置方面,朱允炆並沒有講太多,這方面畢竟是武將專長。但在這裡,朱允炆還是將“三大營”的構想提了出來,並主張演練新的戰陣與戰法。

裝備更新的問題,朱允炆尤為重視。

沒錯,明代初期已經有槍支彈藥了,但這個時候的長槍名字叫火銃,短槍叫手銃,但這玩意射程實在有限,幾十米到兩百米之間。

而且打一槍之後,需要重新裝填才可以發第二槍,很難形成完備的火力網。

兩百米的射程,對於快速衝擊過來的騎兵而言,你還沒打兩槍,人家揮舞著馬刀就殺過來了。

至於火炮方面,雖然“佛郎機”現在尚未傳入大明,但大明還是有一些火炮的,比如神銃車炮、大將軍炮等。

這玩意還可以,射程更遠,可以達到3公里,甚至突破4公里。

不過這玩意就是一堆鐵疙瘩,動不動就是兩百到四百斤,這個時候大明又沒有卡車火車運輸,也沒有柏油路,一場雨下來,道路泥濘,誰能帶得動這玩意。

再說了,戰爭需要速度,快速穿插,快速機動,你帶著個大炮,光等你,一天能跑幾里路?

所以說,這玩意在大明,多數用於守城,或者是包圍了敵人城池之後,運過來大炮,把城門轟開。

將其作為一類獨立兵種,編配到戰陣之中是不存在的。

現在,朱允炆明確要求了,不僅要組建火銃隊,還要組建大炮隊,還起了個響亮的名字:

火炮部隊。

至於特種兵方面,朱允炆的要求更嚴格,要求在四十萬京營大軍中,選拔四千精銳進行特訓,名副其實的百裡挑一。

兵部尚書茹瑺看著這一份近萬字的文書,手微微顫抖起來,抬頭看著鐵鉉,只見鐵鉉臉上的震驚之色尚未消退,滿眼都是欽佩與讚賞。

“這,真的是皇上所作?”

茹瑺不敢想象。

當今皇上,真若有如此見地,那大明文昌武盛,將會出現!

真正的盛世,也將來臨!

而到時候,自己的名字,必然會留在史書之上!

鐵鉉逐漸恢復了鎮定,重重點了點頭,忍不住地讚歎道:“皇上此舉,必然可行,強軍之道,也必然在我等手中完成。我現在才明白,這才是皇上裁軍十萬的真正底氣!”

茹瑺低頭看了一眼新兵之策,微微搖頭,說道:“我茹瑺作兵部尚書近十年,從未聽聞過如此真知灼見。如今皇上,先是推行內閣,整肅朝綱,又是推行新兵之策,錘鍊新軍。看來,我們這位聖上,所慮極遠。”

鐵鉉將文書收了起來,嚴肅地茹瑺,說道:“此事,還需與魏國公商議。”

“魏國公?只有魏國公?”

茹瑺吃了一驚。

鐵鉉看著茹瑺,也陡然明白了過來。

按理說,皇上雖然信任魏國公徐輝祖,但也不應該嫌棄曹國公李景隆才是,但皇上,竟絲毫沒提起過李景隆。

這意味著,李景隆並不得聖心。

鐵鉉微皺眉頭,說道:“我等遵聖上旨意便是,至於其他,那並非我兵部可以過問。”

五軍都督府的明爭暗鬥,還波及不到兵部。

鐵鉉並不想參與其中,只想儘早細化新兵之策,訓練京營大軍。

武英殿,偏殿。

朱允炆按照記憶,將世界地圖簡單地繪製了一番,看著南美洲的方向,目光又轉向了歐洲方向。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98年。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大概去世了幾十年了,歐洲的文藝復興還在繼續。

英法百年戰爭應該還在打吧?

歐洲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再過幾十年,大航海時代便會拉開帷幕。

留給大明的時間,並不多了。

朱允炆清楚,若是不重視海軍,不重視航海,四百多年後,中國便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那時,外國人在中國的大地之上,燒殺搶掠,為所欲為!

這樣的歷史,朱允炆不想再讓它發生。

只是,想要遠航可不容易。

一個最大的因素,便是缺錢。

朱允炆去過內庫,裡面東西雖然充盈,但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

事實上,很多人認為內庫是皇帝私有財產,嚴格來說,這種觀點是不對的。

因為在朱元璋時期,老朱想著,天下都是老子的,還需要設定私房錢不成?

畫蛇添足!

“人君以四海為家,固天下之財為天下之用,可以公私之別?太宗,宋之明君,亦復如此!”

這是朱元璋的原話。

對於,朱元璋認為,宋朝滅亡與皇室設定內庫,將國家之財用於“私財”有關。

所以明代初期的內庫,實際上是國庫。

但朱元璋設定了內庫制度,但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加上朱元璋沒學習過經濟學,動不動就印刷鈔票,還不與黃金白銀掛鉤。

到了朱允炆時期,國民經濟已經有些糟糕了。

朱元璋在後期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比如官員的俸祿上,便從祿鈔與祿米,調整為了祿米一項。

沒辦法,鈔票不好使啊。

加上明代徵稅,佔據很大一部分的,都是稅務稅,說白了,便是納糧。

在朱允炆時期,中央財政有三百萬兩白銀已經算是不錯了。當然,若是將糧食這算貨幣的話,其收入還是有一千萬多兩白銀。

但這些錢糧,其中一多半都拿去養活軍隊了。塞王的軍隊,京城的軍隊,地方的軍隊,這些都要錢糧的。

還有官員,也是要俸祿的。

尤其是那些王爺、皇親國戚,一個個啥本事都沒有,各個都領著不少俸祿,甚至較之內閣大臣都多。

左右支出下去,每年的國庫基本上都要見底。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只要再和平發展上幾年,大明的經濟也是可以好轉的,只不過,現在的格局,真的可以實現和平嗎?

朱棣這個強者,他會選擇對抗到底,還是選擇臣服?

朱允炆拿不準。

“工商業啊。”

朱允炆揉了揉眉頭,若是不能解封工商業,讓朱允炆只靠著農民地裡的產出讓大明變得富庶,那幾乎是天方夜譚。

可是,大明是沒有商人的。

朱元璋痛恨商人,甚至下達過“不事生產者,皆可捕殺之”的命令,可以說在唐宋元明清幾個朝代中,商人地位最低的朝代,便是明朝!

這可能與朱元璋出身有關,加上奸商害死過他的家人,朱元璋一直認為,商人與貪官汙吏是一樣可恨的,需要極力打壓。

在明初,只有軍、農、匠籍,根本就不存在商籍。

重農抑商,成為了朱元璋的一個基本國策。

想要改變這個國策,最大的困難,不是已經躺在孝陵的朱元璋,而是儒家“重農抑商”的基本思維。

當官的希望安穩,發展農業經濟。

商人?

今天在京師,明天到了北直隸,後天說不定就跑到海上去了,我還管不管了?

都給我待在土地上,拴住,才好管理不是嗎?

再說了,商人都把錢賺走了,形成了一大批富豪,那天下的錢財不就少了,老百姓還怎麼活?

這或許是那個時代官員的心聲。

可是歷史證明,腐舊的制度,是約束不了經濟規律這頭雄獅的。

大明商人有的是方法,比如說掛靠籍,先買一塊地,說清楚,自己是農民,俺是種地的,但至於我為什麼經商了,難道開闢點副業都不允許了嗎?

實在不行,勾結一些軍戶,掛個軍籍,找個子侄代替自己從軍,老子是軍爺,做點買賣你管得著嗎?

這種披著一層皮的商人集體,成為了明代經濟的重要推手之一。

他們身上的枷鎖,還很重,很重。

朱允炆清楚,商人必須得到合法化,這是釋放市場能量的關鍵。

至於商業這頭猛牛怎麼走,那就需要看自己怎麼牽了。

只是,現在還不是時候,因為朱棣要入京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我在古代努力奔小康

不艾先生
【家長裡短日常文,不爭霸,溫馨向,有萌娃】李平安前世絕症纏身,飽受病痛折磨,在三十歲那年因為肺動脈高壓重度去世,攜帶著記憶投胎轉世到平行時空的古代,看著勞苦的親人終日忙碌于田間灶頭,卻依然吃不飽穿不暖,他決定發奮圖強,跟家人過上能吃飽穿暖的好日子。 (小康一詞最早見於西周,《詩經·大雅·民勞》中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句子,這裡的 “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
歷史 連載 7萬字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當了十年質子,本世子狂億點怎麼了?

風捲殘雲
燕回穿越到了北燕世子身上,一個舉世皆知的廢物紈絝。 原主大晉皇宮當了十五年質子,回來本可繼承世子身份。 誰知道回來就被廢了,這誰能忍啊? 整個王府嘲諷冷落,北燕百姓更是以他為恥。 被家僕們肆意辱罵,丫鬟們百般刁難。 就連路過的狗,都要對著他叫兩聲。 皇族要各番王世子當質子,這樣一來豈不是白受了十五年的苦? 孰可忍,嬸嬸忍不了啊! 忍了十五年,再忍他都成忍者神龜了。 要世子之位是吧,自己去皇宮當質子
歷史 連載 1萬字
冠絕新漢朝

冠絕新漢朝

戰袍染血
天下才氣共一石,陳止先佔八斗,再把剩下兩鬥分出去。 穿越三國時代,輔佐劉備橫掃群雄,卻在大勢已成、大漢復興在即時死了。 好在他身具百家籤筒,有百家奇物絕學作為底牌,身死近百年後再次復生。 這次面對的卻是一個陌生時代,一個劉備子孫建立的新漢朝,一個不存於原本歷史上的統一王朝。 亂世到治世,謀士到名士,這次陳止要選擇不一樣的生活。 從運籌帷幄、血雨腥風到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百家風光再起,新的畫卷就此展
歷史 連載 0萬字
相敬如冰

相敬如冰

寧寗
(婚內追妻 逼瘋清冷太子) 作為太子妃,裴芸自認做的事事妥帖,無可指摘。 然嫁入東宮的第十三年 她墜入冰湖,親眼看著自己的丈夫往另一個女子游去,突然感受到了這一生被禮數和身份桎梏的壓抑無趣 再睜眼,重回六年前 她想換個活法,想要改變 她想要避開母兄禍事,延續家族榮光,想要讓她的孩子免於夭折…… 可對於那個性子寡淡,古板無趣,連床笫之間都講究個循規蹈矩的死男人。 她不想伺候了! * 太子李長曄,為人
歷史 連載 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