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可得存入本金外,還可獲本金百分之一利。

夏元吉看著朱允炆,這個看似“很香”的條件,未必能引動官員、富紳巨賈,可剛愎自用的皇上,竟不聽自己的勸說,一意孤行要推行錢莊。

離開武英殿,夏元吉對黃子澄滿是擔憂地說道:“尚書大人,此事必須阻止皇上才可。一旦皇家中央錢莊出世,民間兌銅風波必會驟起,以當下後宮錢資,根本無以支撐。戶部稅所得雖以銀銅為主,然為解送便利,地方解送而來的多是銀錢,銅錢極少,若錢莊危機,縱戶部拿出全部銅錢,也不足解民間之渴啊。”

黃子澄面色凝重,道:“也不知皇上手中有多少銅錢,能作如此大局,這一次皇上恐怕要吃大虧了。商人絕不會放過機會,哪怕錢莊掛著皇家的招牌。”

卓敬嘆了一口氣,說道:“若是錢莊出世,卻因無法銀銅兌換而數日關停,皇家聲譽必會受損,到那時,皇上定會發怒。戶部夾在中間,最是難做。”

黃子澄回到戶部,命夏元吉、卓敬核對賬冊,檢查庫藏。

卓敬彙報道:“大人,當下銅錢總計不過五十萬貫,地方秋稅解送尚未抵達,至少也需三月時間,可地方稅銀皆以銀為主,銅錢也是不足。”

夏元吉將一本賬冊合上,憂愁地說道:“若現在傳令地方改解送稅銀為稅銅,是否來得及?”

黃子澄搖了搖頭,道:“若改銅解送京師,耗費民工便會大增,且傳令抵達,地方怕已來不及更兌。若地方借朝廷之令,以稅為由,大肆兌換銅錢,必會滋擾百姓,對地方極是不利。”

“那我們如何是好?”

卓敬有些著急。

夏元吉思索了下,道:“最合適之法,當屬勸皇上莫要行錢莊之事,言明厲害關係。”

黃子澄微微點了點頭,同意道:“這是最合適的法子,只不過,皇上自登基以來,多有主見,罕有退讓,若他已下決斷,我們怕難說服。”

“縱無法說服,也可免戶部之責。”

卓敬肅然道。

戶部反對,若皇上執意開設中央錢莊,吃了虧,丟了人,也不能說戶部不作為,哪怕是日後追究責任,也怪不到戶部頭上。

鍾粹宮。

寧妃親手熬製了禦寒滋補魚湯,端給朱允炆,道:“冬日免不了寒,總在外走動,皇上還需多保養才是。”

朱允炆品了品,笑道:“手藝見長。”

寧妃聽聞朱允炆誇讚,便說道:“臣妾可是從尚膳監學了許久才學會的,廚藝一道,也極多學問。”

朱允炆吃了一口,放下湯匙,嘴角微動:“《道德經》有云,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小鮮想要做得好,可不容易啊。”

寧妃淺淺一笑,道:“願皇上選盡良才,多有伊尹。”

“伊尹嗎?他以味說湯,至於王道,愛妃倒也清楚?”

朱允炆眼睛微微一亮。

寧妃坐了下來,輕道:“商元聖可是傳

說,臣妾如何能不聽聞,就是尚膳監也以其為祖。五味調和、火候論,便是其所創。以廚之藝,比之國家,是成湯之重臣。”

朱允炆有些嘆息。

古代人都知道治大國若烹小鮮之難,唯有清至以後,在那喋喋不休,說什麼治大國若烹小鮮是簡單,藉此抨擊《道德經》無為而治。

可要知道,提出“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時代,可沒什麼炒鍋,只能“烹”,拿一條小魚,簡單洗一洗,既不去腸子,也不去鱗,如果總翻動,會讓小魚碎掉。

在《毛詩故訓傳》中有云: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

烹小鮮不可擾,治大國不可煩。煩則人勞,擾則魚潰,這才是治國智慧,才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真諦。

朱允炆看著眼前的魚羹,品了品,說道:“道理雖是相通,可做起來難,想要做好更難。朕已經給戶部放了風聲,打算設定中央錢莊。”

寧妃聰穎,笑道:“那戶部一定會反對。”

朱允炆哈哈笑了笑,道:“沒錯,他們會反對,而且不會反對一次。只是朕給他們機會,希望他們與朕共進退,若他們不要這個機會,而是想要在朕身上撈取好處,到時候吃了鉅虧,也怨不得朕。”

寧妃莞爾,提醒道:“百姓還好說,他們手中的銀本就不多,可百官、商賈未必會放過如此機會。誰都知道銀賤銅貴,若有人大量囤積銅錢,必會導致銅更貴,憑空多出來許多利來,他們必會爭搶。”

朱允炆示意寧妃一起用膳,道:“爭,他們不爭,我們如何賺一筆?秘密運抵京師的銅幣已堆積如山,何福那邊衝壓鑄幣也已實現,後續供應不會出問題。銀賤銅貴已到了危險地步,再如此下去,必影響民間生活,錢莊已經等不得了。”

寧妃清楚朱允炆的謀劃,中央錢莊的原始資本積累,便是以後宮營收為主,後來何福帶匠人開大銅礦,鑄造銅幣,積累了近十個月,已形成了相當規模,推出錢莊,是有條件的。

“臣妾有一事不明。”

寧妃拿出了一枚銅錢,放在桌案上。

朱允炆看了一眼,解釋道:“可是在疑惑,為何到了建文朝,銅幣依舊是洪武通寶,而不是建文通寶?”

寧妃微微點頭,眼神中充滿疑惑。

朱允炆嚴肅地說道:“太祖自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回顧太祖一生,其聰敏而有遠見,神威英武,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

“雖誅殺良多,冤案多出,然就其功績來看,僅驅逐胡虜,除暴亂,拯救漢民族,平定天下,恢復中華,便足以讓其彪炳史冊,千古流芳。”

“如此功業,當為萬民永記。朕不打算鑄造建文通寶,也不打算改建文錢鈔,這天底下,應只有大明寶鈔,只有洪武通寶!開國之艱,中華之立的無上功德,應讓太祖以這種方式永存於世。”

寧妃聽聞,肅然起身,行

禮道:“皇上有如此認知與決斷,是大明之福。”

翌日一早,戶部黃子澄、夏元吉便聯同內閣解縉、張紞求見。

夏元吉苦口婆心,勸道:“皇上,若準備銅幣不足,擠兌風潮起時便是中央錢莊關門之時啊。”

朱允炆拍了拍桌子,陰沉著臉說道:“朕已從後宮中,籌措了三十萬貫銅錢,這只是朕注入錢莊的。一旦引利法策頒佈,百官跟進將銅幣存入錢莊,便可擁有大量銅錢,京師商賈、百姓,能兌多少銅錢?只要兌換下去,銀賤銅貴的局面便會改觀。”

“可是,若是依舊不夠兌換的,如何收拾局面?”

夏元吉咬著牙,冒著被降罪的危險說道。

朱允炆深吸了一口氣,道:“不會不夠,朕盤算過,若是在京師兌出五十萬貫銅錢,民間銅荒便會緩解,若是兌出八十萬貫銅錢,銅錢便會走低。夏愛卿,民間缺銅已成大疾,中央錢莊需早日面世,朕意已決,無需多言。”

黃子澄止住了夏元吉,道:“既然皇上已下決心,戶部存銅五十萬貫,願拿出二十萬貫,以支錢莊,剩餘三十萬貫,實乃不宜動用。”

《仙木奇緣》

朱允炆微微眯起眼,看著黃子澄,說道:“二十萬貫銅錢入錢莊後,錢莊會拿出相應銀兩送至戶部。如此一來,戶部可是會大賺一筆啊,罷了,既是戶部好心,朕不準也是不妥。”

黃子澄不知道朱允炆哪裡來的底氣會賺,早已做好了虧損的準備,但有什麼辦法,現在不說明底線,一旦錢莊無以為繼,皇上發怒,干涉戶部,那豈不是財政大亂?

解縉見事情到了這種地步,也不再說錢莊之事,道:“皇上,眼下各地秋收已是入倉,為百姓過一安穩舒適之年,臣請命新建八座糧倉,以朝廷名義收購糧食,充實糧庫,以備災兵。”

朱允炆看向黃子澄、夏元吉。

黃子澄表示道:“金川外門大型糧倉,有助平抑京師糧價,可一旦地方出了問題,自京師調動總有些緩慢。臣認為,多設糧倉,如磐石多鑄,穩百姓生活如泰山。”

“既然戶部沒有意見,那便選址,多設幾座糧倉吧,但具體位置,朕認為應以北為主,以南為輔。”

朱允炆吩咐雙喜拿出輿圖。

北方糧食供應本就存在困難,加之又存有大軍,雖說大部分割槽域軍屯還在施行,可一旦出了天災,糧食減產必會引起大麻煩,不若提前佈置。

最主要的考量,還是軍事。

透過大明輿圖,朱允炆與解縉、黃子澄等人,最終決定,設北平倉、徐州倉、大同倉、淮安倉、真定倉、廣東倉、吉安倉、汀州倉八大糧倉。

糧倉規模不一,分在八十萬石至三百萬石之間。

朱允炆特別強調廣東倉不低於二百萬石,這讓解縉敏銳的察覺到,皇上對於南面的事尤為重視,聯想到先前戶部發往廣西、廣東等地公文,可以揣測,皇上極有可能會對安南動用大軍。

畢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春閨令

春閨令

喬燕
文案:【全文已完結,養肥可宰。下一本開《嫁中宮》】 京城第一公子謝凌,出身名門,儀容儒雅,是朝中最年輕的宰輔。 昭寧三年,遵守祖輩婚約,迎娶江南第一世族秦家大小姐為妻。 新婚當夜,看著妻子嬌若芙蓉,難掩姝色的容貌,謝凌心尖顫了顫。 婚後,二人舉案齊眉。 ** 秦謝兩家婚約乃是祖輩婚約,奈何長姐心裡早已有心上人。 百般權衡之下,妹妹秦若硬著頭皮嫁了過去。 謝家每一個人都對她很好,包括她那位權勢滔天,
歷史 完結 0萬字
大楚風流

大楚風流

劍流兒
一朝穿越大楚,看男主在記憶中從未存在過的王朝,實現人生風流,登上權利高峰!
歷史 連載 6萬字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三國:偷聽我心聲,蜀漢殺瘋了

叄餐四季
【穿越、讀心、搞笑、團寵】 劉善穿越了,成為了三國時期的劉禪,開局就在長坂坡,剛脫險就被劉備摔,好不容易安穩了幾天,又多了個小媽,而且還是個想把他抱去東吳的小媽…… 【士元叔,死在了落鳳坡!】龐統:“??” 【關二叔,死在了麥城!】關羽:“……” 【張三叔,死在了閬中!】張飛:“!!” 【親爹,死在了白帝城!】眾將領:“?!” 可漸漸的,劉禪發現,這個三國好像跟他知道的不一樣,龐統沒死?關羽也沒死
歷史 連載 4萬字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農家樂通古代,開局接待劉關張

一月的雨季
回村經營農家樂的張泊發現一個問題,似乎他的這間農家樂成為了連同各個朝代的橋樑。 歷史上的一系列的名人皆彙集於此。甚至,他們之間還能夠互相串門! 劉備:“中山靖王劉勝十七代世孫劉備見過武帝陛下,望陛下救大漢於水火。”岳飛:“天無二日,我心中只有哲宗官家一個太陽。”朱棣:“爹,你沒死啊。”……曹操:“我打劉備,漢武帝嗎?真的假的?”金國:“我打岳飛,霍去病嗎?真的假的?”帶清:“我打明太祖,明成祖嗎?
歷史 連載 2萬字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大明:爹,我不當天師了

東鴨西樓
洪武元年,龍虎山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帶著兒子張異進京面聖,他滿心歡喜而來,卻被皇帝奪了天師位,抑鬱而歸。 而隨行的張異,因為預言這件事,被皇帝當成小神仙留在京城。張正常臨走前,求張異為龍虎山拿回天師位。 應天府從此多了一位能預測未來的小神仙。他能推算大明二百多國運,也能隨手發明許多神奇的東西,他救過皇帝的命,也差點把當朝天子氣死過去……老朱面對張異,每天都在殺了他或者拜為神仙之間反覆橫跳,好不糾結…
歷史 連載 31萬字
禍害大明

禍害大明

有怪莫怪
朱樉很不爽,活著被朱元璋罵作『不曉人事,蠢如禽獸』,死後神道碑被刻上『死有餘辜』。 \n\n李世民排行老二,我朱樉也是老二。\n李世民是秦王,我朱樉也是秦王。 \n玄武門走不通,我就走洪武門。\n李二鳳能做天可汗,那我朱·巴勒猛幹·樉要做騰格里汗。 \n\n洪武大帝朱元璋提劍怒喝道: “小畜生,豎子敢爾?”\n\n朱樉三拜九叩道: “陛下年老體衰,兒臣恭迎父皇退休。”
歷史 連載 29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