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棣在徐家並沒有耽誤多久,因為徐輝祖的冷漠態度,朱棣甚至連飯都沒吃,便草草離開。

這讓徐增壽對徐輝祖有些不滿。

在朱棣走後,徐增壽回到房間,看著自己的徐輝祖直接發問:“大哥,姐夫乃是自家人,就不能好好招待一番嗎?”

徐輝祖冷冷地看著徐增壽,說道:“你給我記住了,不得與燕王太過親近!”

“為什麼?連自家親人都不能走動了嗎?”

徐增壽不滿地問道。

徐輝祖搖了搖頭,面色嚴峻地警告道:“你不是不知道,他今日在朝會之上站而不拜,若不是皇上施壓,你以為他會拜?若不是皇上重新安排了北平府的防務,你以為他會拜?你記住了,他的野心,足以讓徐家萬劫不復!”

徐增壽見徐輝祖越說火氣越大,連忙低下頭聽訓,然後說道:“大哥說的是,一切都聽大哥安排。”

徐輝祖知道徐增壽素來親近朱棣,見他聽了進去,也便不再說什麼。

現在的徐輝祖,已經沒有多少精神去管理徐家了,因為新兵之策正在一步步推進,而這,則是徐輝祖立足朝堂,贏得朱允炆認可的第一大事!

只要新兵之策落實到位,徐輝祖相信,別說朱棣,就算是九大塞王聯手,也不是京營的對手!

從古至明,當兵只為了拿餉銀,吃皇糧,換言之,只是為了活下去而已。

可現在不一樣了!

這些兵,將會擁有極強的信念,擁有拱衛大明,捍衛大明的崇高信仰。

他們是朱允炆手中最強大的兵,他們會為了帝國的未來,燃燒自己,縱是化作磚瓦,也在所不惜!

《孫子兵法》六如:“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不過只是強調士兵的速度、勇猛、忠誠與整齊劃一,卻從未將士兵的思想放在重點之上。

朱允炆創造性地加入了思想建設,並提出了一批從未見過、新穎的訓練新兵之法,讓徐輝祖驚訝,找兵訓練了一番,各個滿頭大汗,可見訓練內容雖然簡單,卻極為錘鍊體魄。

不僅如此,朱允炆還下令改善京營伙食,設定了一個京營家屬司,專門負責京營士兵家屬事務方面的管理。

如果士兵與家人生了重病,皇上出五成的醫藥錢。

如果士兵家人被地主打了,或者家裡的地被佔了,亦或是惹了官司,別慌,直接找京營家屬司,京營家屬司出面負責跟進。

如果京營家屬司處理不了,就上報給五軍都督府。

如果五軍都督府都處理不了,還可以上奏給皇上。

總而言之,士兵是皇上計程車兵,是大明計程車兵,士兵的家屬,應該沾光,應該榮耀。

就算哪一天戰死沙場,帝國也會給予厚恤,除了一次性給予二十兩或二十石米外,還會給予長達十年期的持續補貼,每年都會給家裡補貼五兩銀子或五石米。

如此制度,自然引起了戶部的反彈,畢竟相對起以前的制度,士兵戰死了,只需要一次性給予三十六兩或三十六石米,後續的支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

不知道皇上用了什麼法子,竟說服了黃子澄等人。

如今的京營士兵,幾乎個個都希望為朱允炆賣命,如果朱棣不長眼,真的懷有二心,那他的下場,將會是極慘的。

徐輝祖正是清楚新兵之策的厲害,所以才更擔心朱棣,對他冷漠一些,不僅是給朱棣警告,更是對朱允炆的忠誠。

如今朱允炆明顯改變了最初的態度,對自己更為信任,這一個月以來,召自己入宮的次數,多達十餘次,而曹國公李景隆,卻一次都沒有入宮。

就連新兵之策,都沒有讓李景隆參與其中。

這其中的意味,徐輝祖還是讀得懂的。

就在徐輝祖沉思的時候,門被推開了,徐妙錦匆匆走入房中,對徐輝祖喊道:“大哥,大姐夫呢?”

徐輝祖皺眉,看著自己這個妹妹,說道:“你不在國子監尋找人才,怎麼回家了?”

徐妙錦揉了揉眉心,說道:“人才太難找了,到現在,我一個人才都沒找到。這不是聽說大姐夫回來了,我想找他出出主意,問問他怎麼樣計程車子算是人才,他人呢?”

“回去了。”

徐輝祖淡淡地回道。

徐妙錦看了看太陽,這不正是午膳的時候,大姐夫怎麼就回去了?家裡難道都揭不開鍋了?不會吧,哥哥可是魏國公,每年領取不少俸祿呢……

“燕王這段時間有些睏乏,便早點回去休息了。你不就是想要找人給你出主意嗎?我給你出。”

徐輝祖有些鬱悶,自己這個妹妹去了國子監,雖然沒有鬧翻天,但也沒完成朱允炆交給她的任務,別說找十個人才,就是一個也找不出來。

無他,沒有人願意接受徐妙錦的測試。

國子監的學士,骨子裡都帶著傲慢與偏見,一見考察自己的人竟然是女官,要麼鞋底抹油,要麼一問三不知,總而言之,縱你如何測試,我自不理不睬。

這讓徐妙錦寸步難行,不得已,找徐輝祖幫忙出點主意,徐輝祖卻總是說,要靠自己的智慧。

徐妙錦直翻白眼,若自己有智慧,還用得著找你?

這千難萬難的時候,聽聞大姐夫朱棣回來了,徐妙錦連忙回來求教,卻不想撲了個空。

徐輝祖沒轍了,只好對徐妙錦說道:“皇上讓你找什麼人?”

“人才啊。”

徐妙錦不假思索地說道。

“那什麼是人才?”

徐輝祖問道。

徐妙錦突然之間懵了。

對啊,什麼是人才?

徐輝祖嘆了一口氣,說道:“《論衡·累害》有云,‘人才高下,不能鈞同’;《抱朴子·逸民》中,提到‘褒賢貴德,樂育人才’;《史通·敘事》中有云,‘故知人才有殊,相去若是,校其優劣,詎可同年?’由此可見,人才,便是有才能、才學之人。”

“能進入國子監修習的,才學還是有的。但縱覽朝堂,誰不具才學?可問題是,有才學,是否有才能,是否可以辦成事。”

“事情擺在那裡,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能想辦法解決,能規避下次問題發生的人,便是人才。面對問題,只會講什麼三皇五帝,仁義道德,卻提不出任何方法的,便是庸才!”

“你不是想要找人才嗎?哥哥給你出兩個主意,第一個……”

徐妙錦聽聞徐輝祖的話,眼神瞪得老大,連連點頭,搓著手,興奮起來,說道:“我就知道,哥哥對我最好了。”

徐輝祖笑了笑,打發徐妙錦回國子監,自己也去了京營重地,配合兵部侍郎鐵鉉,落實各種政策,推動新的練兵之法。

朱棣也沒有閒著,從中山王府離開之後,也沒有回燕王府,而是去了其他藩王府邸,接連十餘日,朱棣不是與藩王敘舊,便是走訪功勳大臣,像曹國公李景隆、武定候郭英等。

一些人認真接待,隆重以對,給足了朱棣面子。

一些人則虛與委蛇,小心應對,做做樣子。

無論如何,朱棣都以禮相待。

朱棣要的,並不是做客,而是,輿論!

南京城的人先前聽聞朱棣“不拜皇上”、“有違臣禮”,但畢竟只是聽聞。如今親眼看到朱棣走街串巷,拜訪故交老友,禮遇有加,一團和氣,先前的聽聞,便被徹底擊破。

“燕王對客人尚且如此有禮,怎可能不拜皇上?”

“一定是有小人,誣陷燕王。”

“燕王乃是忠孝之人,絕不會作出那種事。”

於是,輿論風向改變了,讚揚朱棣的聲音越來越多。

朱允炆在武英殿聽聞劉長閣的彙報,笑得很是開心。

沒想到,朱棣還是一個懂得自我包裝,自我推銷,製造輿論,擴大影響的人。

不得不說,朱棣的公關與營銷,還是很到位的。

朱允炆甚至收到了不少讚揚朱棣的奏摺,話裡話外,都是在告訴朱允炆:

朱棣是燕王,雖然上朝的時候沒給你面子,但你也別生氣,畢竟燕王是諸王之首,北方統帥,千萬不能動他,一旦動他,必有大亂……

這些奏摺中,有些是武將勳貴,有些是五六品小官。

盤根錯節,究其本源,無一例外,都與朱棣存在著接觸,關係非比尋常。

“燕王,是否又去了岐陽王府?”

朱允炆眯著眼問道。

劉長閣微微點頭,稟告道:“是的。”

朱允炆有手輕輕敲打著桌案,突然想到了什麼,從桌案上抽出了一份奏摺,輕輕說道:“廣東布政使來報,海匪猖獗,屢次進犯廣州諸地,這可是一件大事啊。”

劉長閣不說話。

朱允炆指了指為朱棣說話的奏摺,對劉長閣說道:“整理出一份名單出來,朕用得到。”

劉長閣抱著奏摺走了。

八月一日。

朱允炆臨朝,丟擲了這份不起眼的廣州奏章,對眾大臣說道:“廣州來報,陽江、廣海、新寧、吳川、遂溪等地,有海匪眾,擾我國土,殺我百姓,廣州上書求援,不知諸位大臣如何看?派誰去平亂為上?”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劍閣聞鈴

劍閣聞鈴

時鏡
【寫書如上班,早八晚六,做五休二,能更就更】 但見時光流似箭,豈知天道曲如弓。 周滿一生悽苦,求全難全,本以為逆天改命得證大道,列為齊州帝主,卻不料封禪當日,為千門百家圍攻,殞身玉皇頂。 前塵散盡,一朝夢迴…… 劍閣之上,又聞金鈴遙響;白帝城內,仍聽神女高歌。 那一年,山下的茅草屋裡,孱弱的母親,為了不讓她學劍,舉起生鏽的柴刀,剁掉了她的小指。 十六歲的周滿,捂著傷,坐在簷下,聽了一夜的雨。 -重
歷史 連載 5萬字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大秦嫡長孫,打造萬世強秦!

潛水的三文魚
趙長生一覺醒來穿越大秦,成為嬴政的嫡長孫,扶蘇的嫡長子。 他即既是破壞趙高政變的幕後主使人,又是李斯又服又怕的政治家。 既是逼的項羽抓狂自刎的暴君,又是劉邦一生最不願意看見之人。 既是呂雉最想巴結的大爺,又是賈誼的啟蒙老師。 既是韓信最好的老闆,又是張良一生的勁敵。 既是蕭何的學習的物件,又是陳平的保護傘。 既是讓蒙恬綻放光輝的伯樂,又是讓李信驚歎多智近妖的天才。 同時還是馮去疾的孫女婿,擄走大漢
歷史 連載 4萬字
庸君

庸君

楊子夜
洛娮娮是丞相之女,她原本沒有打算與命運作鬥爭,即使心中有千萬個不滿,她依然選擇聽從父母安排遠嫁到西域,要去過一輩子聽天由命的日子。 是她的阿雲拉她出了泥潭。她愛阿雲,阿雲漸漸教會她如何做自己,阿雲讓她慢慢在逆境中爬起身。 洛娮娮:“阿雲,你知道該怎麼解決。”洛娮娮:“阿雲,動手。”後來人人都知道江湖上有一刺客殺人不眨眼,卻沒人知曉洛娮娮才是殺伐果斷的那一個。 細想過後她認為自己沒有錯,她只是想拼命
歷史 連載 7萬字
伐逆,謀斷九州

伐逆,謀斷九州

海兔子
大夏末年,諸侯混戰,群雄並起,中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當中……柳凡塵一覺醒來魂穿朔州首富柳家次子的身體上,他不知道的是這具身體已經死了三天,那麼是誰殺了他? 穿越過來的柳凡塵在這大爭之世中又將何去何從?諸君且看,風雲際會天地變,柳凡塵如何主沉浮……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