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錢,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當下的戶部其實並不算太難,戶部尚書黃子澄,右侍郎卓敬等人還相對輕鬆。無他,朱元璋打下的底子還是值得肯定的,起碼朝廷當下並不缺錢糧。

想想也是,建文帝和朱棣打了四年仗,錢糧都跟得上,沒道理自己搞點改革,就沒錢了吧。

但光吃老底也不是個辦法,只靠著朱元璋的制度執行下去,大明的國運依舊無法改變,施加給大明百姓的苦難,還是會出現。

這不是朱允炆希望看到的結果,所以,確定商人地位,改變朱元璋重農抑商的政策,大力發展工商業,將會成為朱允炆的必然選擇。

然而,工商業的發展,一個前提便是物產豐富、人員流動自由。

按照朱元璋設定的軍、農、匠三籍,子子孫孫都需要幹這一行。

是農民,那一萬年也是農民,是軍戶,就算你家死絕了,你也得找個人替你當兵,至於找的人是你侄子還是外甥,不重要。

戶籍制度不改革,是無法推動商業改革的。

而戶籍制度的改革,還涉及到了土地改革,土地稅制。

一重重的問題,不是說給商人鬆綁,經濟就能發展起來,市場就能繁榮,自己就能坐享稅收。

“說到底,還是需要先解放勞動力啊。”

不解放農民,底層問題就不斷出現;

不解放農民,城裡就沒有剩餘勞動力;

不解放農民,商業就沒辦法發展起來……

一環接一環的背後,便是土地的問題。

朱允炆將目光投向了土地稅制問題。

明朝在農業稅方面,主要是田賦。

田賦採取的是兩稅制,即每年農曆八月徵收夏季稅,秋收之後的第二個月再徵收秋糧稅。

稅率大致是總收成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

在明初,夏季稅與秋糧稅都用穀物繳付,即採取實物納稅的方式。收稅時,大家車推肩扛的帶著糧食去繳稅,官府將收到的穀物,以各種方式解送南京。

朝廷拿著這些穀物,來支付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的俸祿和士兵的糧餉。

發工資的時候,一品大員發幾袋米,九品芝麻官領多少米,這都是有定額的,大家到時候拿著麻袋去領就行。

明代初期官員的俸祿,基本單位往往不是錢的單位“兩”,而是糧食單位“石”。

當然,這種以糧食當工資的方式,也不是皇上摳門,而是就當時而言,穀物這東西是硬通貨。

說白點,你扛著穀物上街買菜買豆腐,人家是會賣給你的。

在明代中後期,白銀逐漸成為了硬通貨,一些人可以不再繳納穀物,而是折算為銀兩。

當然,這並沒有形成統一制度,施行起來相當混雜。

除了田賦之外,還有丁賦、差役。

朱允炆想要改變這一切,就必須改變農業稅的問題。

在大明初期,農業稅佔據中央財政的絕對大頭,商業稅基本上只能算零頭,抹掉都不心疼的那種。

想要改變農業稅制,可不是說兩句話便可以做到的事。

怎麼改變?

後世交公糧了幾十年,支撐著城市工商業發展,後來城市反補農村,時機成熟,便取消了農業稅,已經沒這個稅種了。

朱允炆能取消農業稅嗎?

敢取消嗎?

取消了之後整個大明的統治基礎就喪失了,不滅亡才怪。

可採取怎麼樣的方法來鬆綁農戶?

朱允炆想起了大明最偉大的政治家與改革家張居正,這個大明最牛的首輔,改革中施行的“一條鞭法”在後世歷史書中,有著相當高的評價。

而這個評價,擁有著一個鮮明的字眼:

劃時代!

明代之後,清朝延續了一條鞭法,後來又發展為了攤丁入畝。

“召內閣大臣,戶部尚書、侍郎。”

朱允炆下定了決心,將“一條鞭法”提前一百八十三年,搬上歷史舞臺。

一條鞭法的核心,便是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

當一條鞭法擺放在內閣與戶部尚書黃子澄、右侍郎卓敬面前時,眾人半天都沒說話。

“皇上,如此制度,似有玄機,頗為奧妙,然而,臣不建議施行。”

黃子澄思索許久,才謹慎地說道。

朱允炆也沒想著讓這些人一下子就接受,便問道:“說說你的看法。”

黃子澄直言道:“其一,採取一條鞭法,未必可適用於全國。江南地土沃饒,物產豐厚,若以此折算,自是輕鬆。可江北之地,土瘠少產者眾,以此折算,是否偏頗?其二,一旦施行一條鞭法無法供應財政,另增徭役賦稅,是否有害於民?”

“其三,以穀物折算為銀子,自是省卻不少麻煩,然而農民沒有銀子,只能在繳稅之前,去找商人兌換,一旦銀價被蓄意提高,銀貴谷賤之下,民如何安生?”

朱允炆看著黃子澄,沒發現這個傢伙對於搞經濟還是有點見識的。

解縉搖了搖頭,起身說道:“皇上,剛剛黃尚書所言句句有理,然而在臣看來,一條鞭法,利大於弊,應該施行。”

朱允炆看向解縉,點頭道:“說說吧。”

解縉直言道:“一條鞭法,綜田賦、徭役、雜徵為一體,可避底層官員反覆徵收,多次盤削,有利於降低民戶負重。我大明役銀編審主要為裡甲,裡別之間民戶負擔畸輕畸重的問題十分突出,而採取此法,則可可緩解該問題,對農田之業而言,是有好處的,這是其一。”

“其二,以銀幣代替實物,可以規避每年各地解送京師的錢糧損耗。若朝廷需要了糧食,只需以酬調撥便可,再無空勞農戶之事。”

“其三,一條鞭法施行,可以降低課稅支出,官府拿出賦役清單,各戶完成清單,一不需里長介入,二無糧長舞弊,三無公糧損耗。由此,臣認為,此法可取。”

朱允炆讚賞地看了看解縉,將目光看向內閣大臣鬱新,問道:“鬱閣老可是老戶部尚書,有什麼見解,可以暢談。”

鬱新淡然一笑,對於新皇上這種虛懷若谷的態度十分欣賞,說道:“臣附議解閣臣,此法確實可行。說來慚愧,臣等才智庸庸,未曾想到如此之妙法。仔細想想,黃尚書的話也是中肯的,有些問題,確實是需要解決。”

“就臣來看,此法雖新,但卻顯得厚重與踏實,若上下同心,必可施行。臣只是擔心,這種方法推及至州府縣,底層官員便少了盤削機會,恐會惡意抵制,以皇上之名,亂行此法,擾民害民。”

朱允炆瞳孔微微一凝,鬱新果然老道,他清楚一條鞭法的作用,也清楚其不足,更清楚的是,這種方法能不能施行,關鍵不在中央,而在地方配不配合。

若是地方官府、豪強劣紳帶頭反對,再好的制度落實不到末端,那也是無濟於事,甚至是,有害於民!

朱允炆凝重地點了點頭,起身說道:“諸位,你們只看到了當下,卻沒有看到發展之未來。每一天,每一年,親王、大臣、地主、富商,都在不斷兼併土地,甚至會想法設法拿走農民的土地。一旦農民遭遇點災荒水患,只能賣掉田地,成為毫無自由的佃農。”

“呵呵,可笑的是,佃農付出努力,到最後也只能落個貧困潦倒。而收到的糧食,最終便落入了親王、大臣、地主、富商手中,有些人是不繳稅的,有些人是逃避賦稅的。到那時候,土地都在那些人手中,國家賦稅還能有多少?”

“再說北面,北蒙勢力猶在,他們必然會屢屢南下犯我邊疆,而在沿海,還會出現海盜、倭寇,官員要俸祿,軍隊要錢糧,以少的財政,抵龐大支出,如何能維持大明天下?”

“不能!所以,我們不僅要改革農業稅制,還要改革土地制,更要改革商制!朕告訴你們,想要一個強大、富庶的大明,就需要有開闢盛世的勇氣!敢於走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鬱新、張紞、解縉、黃子澄、卓敬看著豪情壯志的朱允炆,心中也燃起了一團火。

從朱允炆的話中可以看得出來,他的眼裡,並不只是農業稅制的問題,而是整個帝國的問題!他的目光,不僅看著現在,還看著未來!

侍奉如此帝王,當是臣子之幸!

“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釐定出一個可行方案,找出問題,如何解決問題,一併提出。若內閣、戶部仍不足解決,可群策群力,於國子監調部分監生參與其中。”

朱允炆下了命令。

雖然朱允炆堅定著改革的決心,但卻並沒有急於邁出第一步。

而牽制住朱允炆手腳的,依舊是藩王問題,具體而言,還是燕王朱棣!

八月十六日,燕王朱棣離開京師,在過了長江之後,星夜兼程,直奔北平府。就在朱棣抵達徐州的時候,平安、盛庸在北平府,開始了行動。

九月五日,盛庸先後罷免,調離了三十二名軍中將領,並從軍中挑選人才,委以重任。

九月六日,平安調動大軍,換防北平防務,原本負責防務的軍隊,則開往臨清等地練兵。

九月七日,瞿能在山海關大練兵。

……

九月九日,平安收到新兵之策施行令,開始在北平府周圍,推行新軍之策。

PS:

文中提到提前一百八十三年推行“一條鞭法”,這裡是以張居正推廣“一條鞭法”的時間為準,首創者是明代桂萼,於嘉靖十年即1530提出,張居正於萬曆九年即1581推行全國,以後者時間為準。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炮灰男配的人生2(快穿)

炮灰男配的人生2(快穿)

傾碧悠然
簡介:各路男配為了女主和友人付出所有,最後卻慘死,怨氣沖天不肯投胎。 溫雲起被人害死時,才知道自己被人當了冤大頭。他以為人死了會入地府,地府是入了,但他似乎死了,又好像沒死。 溫雲起穿成一個個枉死的男配,為他們討回公道,送他們甘心入輪迴。 作者專欄許多同型別快穿文,還有許多古代穿越文,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看哦。
歷史 連載 7萬字
女帝欠了我百萬億:只能生娃抵賬

女帝欠了我百萬億:只能生娃抵賬

三思兩行
李奇穿越到了神輝大陸。\n他建農莊、開礦山、辦工廠,身家破億。 \n但他出身低微,沒有靠山,事業陷入瓶頸。\n恰逢女帝選夫,想抱大腿的李奇去試了試。 \n面對女帝出的 “如何讓宿敵和解”的難題,李奇一招千古陽謀 “情報對賬”,女帝麻了。\n之後又屢為女帝出謀劃策,解決諸多難題,這才得到女帝青睞,欽點成為皇夫。 \n婚後女帝忙於國事,一心想強大帝國,對李奇不冷不熱。\n李奇樂的清淨,不斷拓展自己的商
歷史 連載 3萬字
我擼的毛絨絨登基了

我擼的毛絨絨登基了

延琦
正文已完結~~ 趙拾夏是攝政王府的點心師傅。 託那位二十六歲未婚,工作狂人,且不注重口腹之慾的主子攝政王的福,她的工作十分輕鬆,每日不過守著點心爐子聽府裡大嬸們說閒話,空有一身異能無處施展。 這樣下去,卻何時才能攢夠銀子出府,過上自由日子? 事情在她擼過一隻橘貓後發生了變化。 先是莫名其妙得了賞錢, 緊接著又一躍成了主廚。 沒過幾天,又從廚子變成了攝政王的貼身丫鬟。 再後來…… 她成了府裡的主母,
歷史 連載 5萬字
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

北宋紈絝:開局狗頭鍘,包大人饒命

穿雲雀
這個朝代很亂! 開封府,包青天三口鍘刀,明鏡高懸。 天波府,穆桂英披甲掛帥,鎮守江山。 梁山上,一百單八個好漢聚義山頭,吵著造反。 蔡京六賊把持財政。 龐太師群奸掌握軍權。 高俅老賊出了踢球,成天使壞。 寇老西大手一揮,剷除奸佞。 展昭正義一劍,五鼠江湖路遠。 小侯爺曹斌搖身一變,調戲這大宋人間...... “身為曹賊,我都是被逼的,其實我是個好人!”
歷史 連載 132萬字
這位詩仙要退婚

這位詩仙要退婚

人世幾春秋
穿越成罪臣之子,不能考取功名,從軍碰壁,經商賠得血本無歸,指腹為婚的未婚妻悔婚。 “我梁蕭有一個缺點,就是從來不向現實低頭!” 退婚之後,大周多了一位詩仙,少年當國。 其麾下兵鋒所過之處皆為國境,寸土不讓! 女帝親自下詔,招他為駙馬。 和公主成親那天,高冷女帝卻帶來一封婚書,要搶走他這個新郎…… “陛下,臣現在可是駙馬,你怎麼能和你妹搶男人!” “嗯?剛才陛下說什麼來著?為了天下萬民可以做小?”
歷史 連載 8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