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御史高翔揮毫潑墨,引經據典。

自三皇五帝,至明太祖,洋洋散散萬言書,寫盡了胸中悲憤,高翔直言道:“女子宜家繡工紅,何須自賤至朝廷。吾輩皆是男兒風,捍死不辱四五經!”

奏摺一封接一封,直接送入了武英殿。

御史說說也就罷了,可六部其他官員也不甘熱鬧,寫書彈劾。

一些人甚至將矛頭直接對準了魏國公徐輝祖,扣上了一個“進言後宮,不知廉恥”的帽子。

甚至連三杆子打不著的欽天監也冒了泡,說什麼“夜觀天象,恐有異變”。

朱允炆坐在武英殿,津津有味地看著這些奏摺。

這些人的水平真不是白給的,言辭優美,對仗工整,語句通暢,就是罵人不吐髒字。

“你說,一個女子入國子監,就把滿朝文臣都嚇住了,女子有如此可怕嗎?”

朱允炆對一旁抱著孩子的馬恩慧說道。

馬恩慧噗嗤一笑,說道:“皇上,臣妾可是有言在先,您明知不妥,為何還要如此行事?如今大臣反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朱允炆招了招手,對身邊的太監雙喜說道:“誰寫的這些摺子,送還給他們。你代替朕問他們幾句話。”

雙喜問道:“皇上想問他們什麼話?”

朱允炆呵呵一笑,說道:“就問他們,你媽識字嗎?不對,應該是,汝母識字乎?汝妻識字乎?汝女識字乎?可願識字乎?”

雙喜張了張嘴,為難地看了一眼馬恩慧,馬恩慧低頭不說話,雙喜只好答應下來,抱著奏摺就想走。

“等等。”

朱允炆喊住了雙喜,又吩咐道:“跟他們回家,你當面讓他們問問自己的母親、妻女,記下來,給朕回覆。”

雙喜答應一聲,連忙去安排。

馬恩慧突然笑了起來,看著朱允炆說道:“皇上,您這一招,可有些土匪之氣啊。”

朱允炆哈哈大笑。

對付這一群迂腐的人,直接講道理是行不通的。

《論語》不也說了,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既然你們讀書人講究孝悌,總不能不聽老母親的話吧?

打發他們問問本心,再來討論徐妙錦的事。

“啟稟皇上,翰林侍講方孝孺求見。”

太監稟告。

朱允炆答應一聲,一位約莫四十歲的清瘦男子,身著九品綠色盤領公服走了進來。

這就那個被朱棣誅“十族”的方孝孺!

若不是方孝孺被朱棣所殺,恐怕後世歷史學家,必然將其歸入到李景隆之流,間諜、無能、白痴一類的帽子,肯定是少不了的。

方孝孺,年幼時便有“神童”之名,後拜在宋濂門下。

宋濂被朱元璋稱之為“開國文臣之首”。

按理說,方孝孺被朱元璋重視,兩次召見,應該官運亨通。

可朱元璋偏偏不用方孝孺,而是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兒子掛了之後,又留給了孫子,也就是現在的朱允炆。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若真的按歷史發展,朱棣攻入京師,方孝孺將會和八百多人,一起共赴黃泉。

說他是忠臣,沒錯,絕對沒錯,而且還是千古忠臣!

他面對朱棣的屠刀時,浩然正氣,自是無人可敵。

他的信念,便是“有殺身以成仁,毋求生以害仁”計程車子信念。

寧死不屈,寧死不從二主!

只是,他的能力與他的位置,並不匹配,朱允炆在與朱棣的鬥爭中失敗,他的那些“忠言”,是要負很大責任的。

朱允炆賜座之後,看著方孝孺,他雖面色枯黃,但雙眼卻炯炯有神,意志堅韌,說道:“方先生此來,可是為了徐學正之事?”

方孝孺聽聞之後,淡然一笑,說道:“《周禮》素有女官之職,雖為內府,但考慮徐學正之職,只為陛下選才而已,只要徐學正言行端正,符合禮數,自然無妨。”

“哦?”

朱允炆有些詫異。

原以為方孝孺是一個死板的書呆子,沒想到還懂得變通。

“臣此番前來,並非為徐學正而言,而是為文治而來。”

方孝孺正色道。

“說下去。”

朱允炆示意。

方孝孺侃侃而談,說道:“臣久居偏僻之地,初至京師,蒙皇上恩賜,擔翰林侍講,見皇上敦儒修文,意在文治。而臣以為,若行文治,則應尊“禮”而行。”

“先生是何意?”

朱允炆皺眉。

方孝孺坦言道:“皇上召燕王入京,可是意圖削藩?”

朱允炆看著方孝孺,並沒有說什麼。

方孝孺繼續說道:“臣懇請皇上,萬萬不可。燕王雖是塞王之首,然其並無過失,若召至京師,強行削藩,於禮不周。況太祖離去只是月餘,皇上便對塞王動手,恐寒人心。”

朱允炆擺了擺手,笑道:“先生多慮了,本皇召燕王入京,實則是彌補先前之過。本朝尊仁孝之道,帝王之家若都無法做到,如何表率萬民?”

“當真?”

“自然。為免燕王擔憂,本皇還下令,裁軍十萬,以告諸王無意削藩,同時,以軍充民,開荒南山,豈不更好?”

“吾皇聖明。”

方孝孺驚喜跪拜。

朱允炆打發走了方孝孺,結果齊泰、黃子澄又來了。

兩人聽聞裁軍十萬的訊息之後,更是惶恐不安,連忙上書,只不過朱允炆沒有理睬兩人的摺子,放在了一旁。

兩人見沒有迴音,便直接求見。

“皇上,此時萬萬不可裁軍……”

“還請皇上收回成命……”

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得朱允炆都有些發愁了。

到最後,沒辦法了。

朱允炆誇讚了兩人忠心耿耿,表示絕不會影響軍隊的戰鬥力,縱有削減,可從邊關調虎狼之士,才穩住了兩人。

等兩人走後,朱允炆拿起一份奏摺,這是右副都御史袁泰所寫,其中有一句“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九十,不當舍以行。”

這是攻擊解縉來京城奔喪的。

也正是拜這位老兄一封奏摺,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後來修撰《永樂大典》的解縉,被趕到了甘肅吃沙子。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笑意,輕輕說道:“解縉啊,要不要給我修撰一本《建文大典》,呵呵。來人,命解縉入宮。”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