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改革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朱允炆接受過馬列主義,知道“實事求是”四個字是怎麼寫的。貿然將後世的經驗與思維,完全搬用到大明王朝,那也只能落個水土不服,草草收場。

商業的事暫且放下,朝堂的建設才是當下最緊要的。

看似平穩的朝堂,一直都是暗潮湧動,而這一股暗潮,很大部分來自於勳貴集團。

這些勳貴集團,又往往是勳貴二代。

沒辦法,第一代基本上被朱元璋殺絕了,能活下來的,實在不多。

信國公湯和活了下來,但在三年前已經病死了。

長興侯耿炳文還活著,但他今年已經六十四了,而且還是一個擅長防守的將領,忠誠上雖然沒多大問題,但畢竟老了,經不起刀兵之戰,也震懾不住那些年輕的崽子們。

幾天來,朱允炆一直研究五軍都督府的改革問題,統軍機構若不變革,強軍夢,便很難實現。

將不知兵,兵不識將的困境,太折損軍隊戰鬥力。

朱允炆的目光緊盯著架構圖中的左軍都督府事位置,那裡有一個名字:

李景隆。

朱允炆痛恨李景隆,只是因為在歷史上,李景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白痴加叛徒。

靖難時期,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率五十萬大軍攻打北平九門,眼看著都督瞿能就要攻破張掖門,李景隆擔心瞿能搶功,下令撤兵,結果導致作戰失利。

後在白溝河之戰中,李景隆大敗,丟下所有人,一個人騎馬逃回了南京。

這且不說,在朱棣打到南京城外的時候,李景隆還充當了無恥的叛徒,與谷王朱橞一起,開啟了南京金川門,讓朱棣輕鬆拿下南京!

對於這段歷史,朱允炆是十分清楚的。

雖然李景隆此時還沒有背叛朱允炆,但對於一個草包、白痴與潛在的叛徒,朱允炆一點都不喜歡!

若不是剛剛登基,掌權不久,朱允炆甚至想將李景隆給殺了。

雙喜敲了敲門。

朱允炆走出了偏殿,雙喜恭謹地遞上了奏摺,輕聲說道:“皇上,魏國公送上秘奏。”

朱允炆開啟秘奏,仔細看著,當看到“前軍左都督李增枝出城,直奔揚州府而去”的文字時,眼神微微一凝,透著寒意。

“燕王到哪裡了?”

朱允炆問道。

雙喜連忙回道:“過了淮安,估摸著,應該快到高郵了。”

高郵再往南,便是揚州府。

朱允炆嘴角泛出了一抹冷笑,自己還沒接觸朱棣,這些武將勳貴竟然先一步去接觸了,還真當自己是瞎子不成?

李增枝不算什麼,但李增枝背後的李景隆,可有著不少能量。

畢竟,李文忠的餘威尚在,曾經李文忠的舊部,與李景隆有著密切的關係。再者,李景隆是曹國公,若沒有大的過錯,想要動他,可不容易。

皇帝雖大,但也需要考慮方法、理由與影響,不是張張嘴就能解決一個人的。

強橫如朱元璋,殺掉胡惟庸的時候,還找了一堆藉口。

朱允炆思慮了一番,便將秘奏燒了,對雙喜說道:“有些人的胃口,總是不滿足,想要吃更多,也不想想自己的肚子,能不能可以消化。”

雙喜低頭,不敢搭話。

“罷了,就由他們去吧。京城之中,那些藩王、世子們,都在忙什麼?”

朱允炆問道。

雙喜連忙會話:“皇上,藩王們這些日子倒沒多少動靜,高陽郡王朱高煦比較高調一些,曾和李增枝出入一些煙花之所。”

“呵呵,熱孝期間,還守不住這點寂寞。看來這朱高煦,也是有不足的……”

朱允炆淡然一笑。

一個人,若是連自己的慾望都控制不住,那他的成就,必然不會長遠。

成就偉業,需要意志力,智慧,能力,也需要自制力,懂得自己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

“不過……”

雙喜猶豫了下。

“不過什麼?”

朱允炆問道。

雙喜連忙跪了下來,說道:“皇上,咱家只是道聽途說而已……”

“說吧,錯了,朕不怪你。”

朱允炆安撫道。

雙喜說道:“皇上,咱家聽聞寧王與曹國公交往密切,甚至這幾日,都醉在岐陽王府之中。只是,咱家也不知道此事是真是假。”

朱允炆呵呵笑了笑,說道:“還聽說了什麼?”

雙喜有些不安地說道:“聽說,寧王善於結交,與武將勳貴關係緊密……”

朱允炆擺了擺手,說道:“查一查,是誰告訴你這個訊息的,把他抓起來審問。”

“啊?”

雙喜吃驚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看著雙喜,眼神有些冷漠,說道:“你是朕的耳目,你聽到的,看到的,往往是別人讓你聽到,讓你看到的。去查吧,有人想用寧王來轉移朕的視線,那就查出來,是誰這麼聰明!”

雙喜冷汗直冒,跪拜不起。

“看來,需要重新啟用錦衣衛了。”

朱允炆暗暗嘆息。

自己總不能什麼事都從五軍都督府或內閣大臣中得知,這些人,都有著自己的私心與關係網。

若有人刻意隱瞞,自己也只能是坐在深宮裡的聾子、瞎子。

錦衣衛是朱元璋的創造,前身是拱衛司,後改為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對於明初而言,錦衣衛的職權主要是“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直接向皇帝負責,權利大到可以逮捕任何人,哪怕是皇親國戚,而且抓了人之後,不需要三法司參與,可以自行審訊。

對於洪武朝而言,身著飛魚服的錦衣衛,便是無數大臣的噩夢。

《明史·刑法志》中的一句話,證明了錦衣衛的可怕:

“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

這種株連,很大一部分是錦衣衛一手“製造”出來的結果,當然,朱元璋偏執的神經與默許有關。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廢掉了錦衣衛。

但在後來朱棣上臺之後,錦衣衛再次被恢復,並和大名鼎鼎的“東廠”,成為了大明最恐怖的特務組織。

朱允炆清楚,大臣們對於恢復錦衣衛必然持反對態度,他們厭倦也害怕了那段黑暗無光的日子。但朱允炆也不允許自己沒有聽話的耳目。

只靠著五軍都督府、內閣與言官,很可能聽不到其他的聲音。

朱允炆並不崇尚暴力,但卻需要類似於錦衣衛的機構,為自己打探訊息,提供更詳細的情報。

考慮到直接恢復錦衣衛遭遇的阻力太大,朱允炆決定重新組建一個新的部門,一個由自己直接掌控,負責大明帝國各類情報調查的部門,名為:

大明安全域性!

朱允炆組建大明安全域性,只是對皇帝親衛部隊的重新組合與應用,並不需要內閣與六部審批,但為了避免內閣與朝廷官員恐慌,朱允炆特意下了一道旨意,大意是:

大明安全域性,主要負責防範、打擊危害大明王朝安全的行為,開展隱蔽戰線的對敵工作,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政治穩定。

至於刺探情報、調查軍情、聽聞訊息什麼的,那也是為了大明王朝的安全所為。

為了避免大明安全域性權力過大,肆意胡為,朱允炆下令,沒有自己或內閣許可,大明安全域性不可擅自逮捕、羈押、審訊任何官員。

換言之,大明安全域性只有調查權,行動權,但沒有逮捕權、審訊權,若是需要審訊,則需會同三司,不可獨立審訊。

相對於錦衣衛而言,大明安全域性已然去掉了獠牙。

內閣縱然是想反對,也反對不出來,朝廷中一些官員也表示了擔憂,準備上奏摺反對,可奏摺還沒遞上去,便被內閣扣了下來,說不定明天就給燒掉了。

無他,皇上給了內閣與中樞面子,內閣和中樞,也得照顧下皇上的臉面不是嗎?

縱然是崇尚文治的方孝孺,對於大明安全域性的設定也沒有說半句不滿的話。

從根本上來說,大明安全域性與錦衣衛並沒有區別,都是為皇上負責的獨立情報、護衛機構。

但從特徵上來看,錦衣衛是脫韁的餓狼,見到人便撲上去咬,不死不休,咬死一個,接著咬另一個。但大明安全域性不同,它更像是一匹被人握著韁繩的馬,縱可以嘶鳴、奔跑,但終究是不會咬人的。

這樣的機構,方孝孺不反對,因為這是帝王的手段。

中央大佬不發話,底下的人怎麼喊都沒用。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十日,朱允炆明旨,設大明安全域性。

大明安全域性登上大明歷史舞臺,成為了朱允炆手中的一柄鈍厚的劍,不見鋒芒,卻銳不可當!

七月十六日,揚州府外。

朱棣看著遠處來迎接自己的李增枝,臉上浮現出了一抹笑意,對身旁的丘福說道:“這些人,還是有用處的。”

丘福瞥了一眼李增枝,含笑道:“王爺說的是極。”

距離近了。

李增枝下馬,高聲喊道:“前軍左都督李增枝,迎拜燕王。”

朱棣連忙下馬,喊道:“李都督,快快請起。奔波月餘,在這揚州府得見家人,令人快慰。”

李增枝見朱棣毫無架子,又稱自己為家人,嘴角頓時笑開,連忙請道:“叔父,我在城中安排妥了,還請叔父移步,休息一二,再趕往京師。”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