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相隔十萬八千里,中間隔著上百個諸侯國,還穿過了大乾王朝本土的大半疆土,可李存一行還是無驚無險的來到了大乾王朝的國都南京應天府金陵城。

李存此行之所以如此順利,除了因為旅居了十多年的李存,有一支經驗豐富的護行人員,主要還是因為已經交了權的李存,跟各方都沒有利害關係,現在也很少有人會費勁巴力的刺殺李存這個閒雲野鶴的老人了。

當然,想找李存報仇的不算。

不過李存做事,一向斬草除根,所以,想找李存報仇的人,絕大多數,也搞不出來太大的動靜。

加上,李存在自己的安全上,一向謹小慎微,不給任何敵人任何空間。

所以,儘管回來的路程很漫長,但李存所乘坐的專列,還是順順利利的過了長江,接近京師……

得知李存回來了,李標早早的就派當朝宰相陳康伯、當朝樞密使陳遘、他的嫡長子李允炆等率領滿朝文武前去南京火車站夾道迎接李存回來。

李標還特意交代陳康伯、陳遘、李允炆等人,不要帶太多的護衛,他父皇身邊有世界第一強軍虎賁軍,不需要別人護衛。

果然不出李標所料。

先一步到南京火車站的打前站的李存行宮的官員,一上來就跟陳康伯、陳遘、李允炆等人說,陛下不需要其他護衛,讓陳康伯、陳遘、李允炆等人把無關的隨行人員全都撤走,南京火車站這裡的安保工作全都由虎賁軍將士來接手,甚至連李存的座駕都不需要大乾朝廷來準備。

而且,打前站的李存行宮的官員還事無鉅細地將朝廷帶來的每一輛汽車、馬車都做了仔仔細細的檢查,並對前來迎接李存的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進行了重新的安排和佈置,讓他們全都處於虎賁軍的控制下。

見到這一幕,知道李存小心謹慎性格的陳康伯、陳遘等人自然不會說什麼,倒是李允炆身邊的一個叫“王量”的青年官員不滿的嘟囔道:“陛下也太謹慎了,聖駕都到京師了,還有甚麼不放心的?”

王量的聲音不大,按說只有他身邊的李允炆等極少數的人才能聽見他所說的。

可偏偏前來打前站的一個青年正好打此路過,順風聽到了王量的這句牢騷。

青年雖是一身文官打扮,卻走路帶風,很有些武將的風範。

聽見王量此言,青年連猶豫都沒猶豫,就直奔王量而來。

不等李允炆等人有所反應,青年就一把扯過王量,接著左右開弓,結結實實的打了王量兩個大嘴巴,直接將王量給打蒙了。

反應了好一會,王量才邊張牙舞爪的向青年抓來、邊怒罵道:“汝是何人,與我何仇何怨,為何打我?”

青年一腳就將王量踹飛,接著朗聲說道:“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辛,名棄疾,乃行宮右承務郎,打汝,皆因汝放肆,官家應時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復大義,昭示來茲,又蕩清四海八荒,盡收世界,古今中外無一人可比,豈容爾等一小人敢非議之,某今日非止要打汝,還要殺汝!”

話音一落,辛棄疾就拔出腰間配劍,然後就想誅殺王量。

李允炆見此,忙上前,拜道:“在下李允炆,還請辛承務切勿動怒,王參議剛剛口不擇言,承務打也打了,罵也罵了,且留他一條性命,可好?”

真不怪李允炆對辛棄疾如此客氣。

實在是,宰相門前三品官,更何況是李存手下的官員,李允炆雖然貴為皇太孫,也不敢太過託大。

而且,此事確實是王量嘴賤,連李存的安排都敢質疑,甚至不無挑撥之意,合該他挨此揍、挨此罵。

一聽皇太孫李允炆為王量求情,辛棄疾才將已經準備刺出去的配劍給放了下來,但他還是不卑不亢地說:“既然皇太孫在此,那此人非議官家一事,便請皇太孫來定奪罷。”

“這……”

辛棄疾將皮球踢給了李允炆,倒讓李允炆一下子為難起來!

按照李允炆的本意,王量其實也沒說什麼,無非就是藉此機會向他表示一下忠心,這要是在平常時候,真沒必要上綱上線。

可好巧不巧的,王量這話被他皇爺爺的人給聽見了。

自古皇家無小事。

更何況,這還是他皇爺爺時隔十多年回來的第一件事。

所以,這事如果處理不當,其影響實在不可估量。

不過話又說回來,王量雖然說話不經大腦,但再怎麼著也是他李允炆的人,說這話也是在像他李允炆表忠心,如果他皇爺爺手下一個八品小官隨便威脅一下,他李允炆就處置了王量,那投效他李允炆的其他人會怎麼想?會不會有“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之感?

正是因為考慮的有點多,李允炆不禁遲疑起來!

就在這時,聞訊趕來的陳康伯,直截了當地處置道:“王量非議當今聖上,罪不容恕,現就地革職,等待陛下處理。”

陳康伯身邊的陳遘聽言,則是毫不留情地說:“依我看,此等小事也不必驚動陛下了,直接掌嘴五十,驅除朝廷,永不錄用罷。”

陳康伯點點頭:“不錯,陛下新歸,必定日理萬機,只怕沒有時間處理這等芝麻綠豆小事,還是你我二人越俎代庖處理了罷。”

說到這裡,陳康伯當即下令:“來人,將此人拖下去行刑。”

陳康伯此言一出,王量的臉色頓時就變得慘白!

他萬萬沒想到,他就是想趁機跟現在的皇太孫、未來的皇帝李允炆表一表忠心,就要被當眾掌嘴五十,顏面掃地。

這也就算了,誰讓他嘴賤,連還沒有退位的皇帝的決策都敢發牢騷。

可這永不錄用,就太過森嚴了吧?

現如今可真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世界都是大乾王朝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大乾王朝永不錄用王量,那王量這輩子都肯定是無緣仕途了。

這對於在仕途上很有想法的王量來說,簡直如喪考妣。

關鍵,大乾王朝向來崇尚言論自由,就算是當眾向皇帝進言直說皇帝的不是,也不會被皇帝怪罪,怎麼輪到他這裡,他就是隨便吐槽了一句,就落到這麼悽慘的下場?

王量趕緊一臉求助的去看李允炆,希望李允炆能拉他一把。

面對王量的求助,李允炆更加猶豫了。

這倒不是說,李允炆對這件事情的看法發生了變化,事實上,李允炆還是認為這只是王量一時口不擇言而已,如果不是恰巧被辛棄疾聽到了,完全可以不用去管王量,最多也就是口頭上教育王量兩句,也就算了。

這麼說吧,在李允炆看來,王量一共才說了兩句話,而且也沒說什麼大不了的話,更沒說大逆不道的話,何至於如此揪住王量不放?

李允炆現在之所以變得更加猶豫了,完全是因為陳康伯和陳遘這兩位當朝最有權勢的一文一武兩位宰相也摻合進這件事了,並且他們兩個也要對王量從嚴從重處理,甚至想要對王量趕盡殺絕。

然而,越是這樣,李允炆越覺得,他應該拉王量一把,這樣他才能更好的籠絡跟他的人不是?

念及至此,李允炆就準備張嘴為王量求一求情。

可李允炆剛準備張嘴,就突然發生了兩個變故!

這第一個變故就是,掌管京師大多兵馬的殿前司都指揮使楊沂中,竟然親自上手,一把就將王量的脖領給揪住,隨即就將王量往外提。

這讓李允炆很意外!

別說王量的事還沒定性呢。

好吧,直說吧,打狗還得看主人,王量畢竟是他李允炆的人,他都還沒有張嘴呢,楊沂中怎麼就直接動手了?

而且,就這點小事,就算需要動手,也不需要正二品的實權大武官楊沂中親自動手吧?

還有,老實說,這一刻李允炆心裡是有些不痛快的,他覺得楊沂中有些太不尊重他了,再怎麼說,他也是皇太孫,目前執掌大乾王朝的皇太子李標的嫡長子,未來最有可能接手大乾王朝的人,楊沂中怎麼敢,問都不問他一句,就處理他的人呢?

李允炆到底年輕氣盛,又自恃身份不一般,便想頂著兩位正一品的宰相、一位正二品手上有實實在在兵權的武官的壓力,救下只犯了點小錯的王量。

可也就在這時,第二個變故發生了。

這第二個變故就是,有人不著痕跡地拉了一下李允炆的衣角。

李允炆用眼角的餘光一看,就見拉他的衣角的人是朱熹。

朱熹幼年喪父,隨母定居崇安,依父友大乾封疆大吏劉子羽生活,受業於胡憲、劉勉之、劉子翬三先生。

如今已經做到了正三品大官的劉子羽,視朱熹如己出,一直在為朱熹鋪路。

在劉子羽的主持下,朱熹十八歲時,在建州鄉試中考取貢生,其師劉勉之隨後將自己的女兒劉清四許配給朱熹。

同年三月,朱熹入都科舉,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準勅賜同進士出身。

三年後,朱熹再次入都銓試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

在任上,朱熹以“敦禮義、厚風俗、劾吏奸、恤民隱”的治縣之法管理縣事,排解同安、晉江兩縣械鬥,整頓縣學、倡建“教思堂”,在文廟大成殿倡建“經史閣”,因而進入了李標的視線。

李標瞭解了朱熹這個人了之後,覺得朱熹有成為大儒的潛力,所以將朱熹提拔到李允炆身邊,做了李允炆的陪讀。

李允炆也被朱熹的學問和思想所折服,對朱熹言聽計從。

此刻,見阻止他的人是朱熹,李允炆都已經張開了的嘴,立即又閉上了。

其實——

直到這時,李允炆都還沒有意識到他的問題出在哪了,他將嘴閉上,完全只是因為,朱熹都阻止他,那就說明這事沒那麼簡單,而且,有朱熹阻止他,他也有了不救王量的藉口。

沒有了李允炆阻止,楊沂中就像是拎小雞子一樣將王量拎出了迎接李存的隊伍。

不僅如此,沒將王量拎出多遠,楊沂中就不顧身份親自左右開弓狂扇了王量五十個大嘴巴。

楊沂中是什麼人,那是從戰場裡殺出來的猛將,雙手可是有千八百斤的力氣。

不等楊沂中這五十個大嘴巴抽完,王量就跟死人差不多了,有進氣沒出氣,要不是有人架住了他,他肯定就一頭栽倒在地。

就這,還是楊沂中沒有下狠手,否則楊沂中很可能一巴掌就拍死王量了。

見眾人的注意力全都被楊沂中和王量吸引過去了,朱熹才用只有他自己和李允炆能聽見的聲音說:“這天下終究還是陛下的。”

聽見朱熹說得這幾個字,李允炆的身體猛得一振!

李允炆終於意識到他錯在哪了。

是。

這件事是不大。

甚至就連陳康伯和陳遘都認為這是芝麻綠豆大的小事。

可就是這麼一件小事,別說陳康伯和陳遘處理得極嚴極重,就連有名的政治不粘鍋楊沂中都不惜親自動手。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在陳康伯、陳遘和楊沂中眼中,這根本就不是小事,或者也可以說,他們想借著這件小事,也表明他們的態度。

什麼態度?

這個態度就是,他們是忠於他皇爺爺的。

說得更準確一點就是,他們想表現出,他們一直都是忠於他皇爺爺的,不曾因為,他父親大乾王朝的皇太子李標執掌過大乾王朝十幾年,就發生哪怕一點點改變。

李允炆再看跟他們一同前來迎接他皇爺爺的大乾王朝的滿朝文武大臣。

只見這些文武大臣,尤其是那些上了點年紀的文武大臣,無不一臉厭惡的看著王量,有些甚至恨不得現在正在抽王量嘴巴的人是他們。

無疑,這些文武大臣也都是心向他皇爺爺的。

而這些上了年紀的大臣正是大乾王朝目前的肱骨大臣,大乾王朝的權力全都掌握在他們手中,至於那些年輕的文武百官中,連達到七品的都沒有幾個。

就是這些年輕的文武百官中,大部分也是極為崇拜他那位打下了全世界、成為世界之主的皇爺爺的,其中一些人甚至就是盲目的崇拜他皇爺爺,張嘴陛下說,閉嘴陛下說,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他皇爺爺的信徒一般。

而那些稍稍理智一些的年輕官員,見自己的上司全都在仇視王量,也很自然的就跟著仇視王量。

如此一來,王量這個跳樑小醜一下子就彷彿成了大乾王朝的公敵一般。

至於他那位締造了無數傳奇的皇爺爺,人還沒到,威就已經立下了。

“噝~”

李允炆知道他皇爺爺厲害,史上第一厲害,有無數人,包括他在內,都崇拜他皇爺爺。

可他皇爺爺畢竟已經不理大乾王朝本土的朝政十多年了,這十多年時間明明是他父親執掌大乾王朝本土,包括大乾王朝的各諸侯國的朝政。

然而,為什麼他皇爺爺人還沒到京師,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就集體“叛變”了?

他皇爺爺真有這麼無敵嗎?

與此同時,李允炆也為他父親感到不值。

他父親這麼多年為大乾王朝兢兢業業、嘔心瀝血,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都是天還未亮就起床工作、深夜還點燈熬油不去休息。

而且,他父親不好女色,至今也只不過才有十幾位妃嬪、兩兒一女。

可以說,他父親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大乾王朝。

結果到頭來,大乾王朝的文武百官,竟然全都去站他那位擁有數萬妃嬪、近萬子女、跑出去遊玩了十多年一直不回國的皇爺爺。

這也太不公平了!

李允炆頓時就覺得一口鬱結之氣凝結於胸……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我是卷王穿越者的廢物對照組

若星若辰
【恐同笨蛋美人vs陰暗瘋批卷王,雙穿,晚12點更】 時書一頭悶黑從現代身穿到落後古代,為了活命,他在一個村莊每天干農活掃雞屎餵豬餵牛,兢兢業業,花三個月終於完美融入古代生活。 他覺得自己實在太牛逼了!卻在河岸旁打豬草時不慎衝撞梁王儀仗隊,直接被拉去砍頭。 時書:“?” 時書:“操!” 時書:“這該死的封建社會啊啊啊!” 就在他滿腔悲鳴張嘴亂罵時,梁王世子身旁一位衣著華貴俊逸出塵的男子出列,沉靜打量
歷史 完結 3萬字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

扶搖微影
《穿越戰國之今川不息》是以今川義元為主角的日本戰國穿越小說,時間線從花倉之亂(1536)開始,鍾愛今川家的作者想寫這本書已經很久了。 本作是全新獨立的故事和主角,沒有讀過前作也絲毫不影響閱讀(就像jojo各部都是獨立的一樣),當然讀過前作的老書友們可以發現一些作為福利的彩蛋!
歷史 連載 117萬字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侯門主母反殺日常

三尺錦書
洞房之夜,入洞房的卻不是新郎。 事情是怎麼發生了,陸輕染不知道,但隱約她知道自己掉進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中。 不久後,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婆家罵她厚顏無恥,偷偷給她下毒。 好在她天生嗅覺靈敏,能辨識毒物,才得以保全自己和腹中孩子。 她還有孃家,以為父母會給她做主,結果他們卻將妹妹嫁給了她夫君。 “為了國公府和侯府的體面,你只有這一條路能走。” 親孃丟給她一條白綾,逼她自懸。 “憑什麼?” 我為你們著想
歷史 完結 0萬字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我與劉秀二分天下

檸月如雪
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法外狂徒張三一朝穿越到昆陽戰場,一見劉秀誤終身!
歷史 連載 4萬字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破鏡重圓文女主不想he

東家寧
【破鏡不重圓,換男主!】 我與季烆成親那日,文喜送來了求救信。 “嫋嫋,文喜危在旦夕。” 沉默許久,季烆說,“我得去救她。” 文喜不是季烆的朋友,也不是他的親人,更不是他的愛人,準確的說還是他憎惡厭恨之人。 十年前,為了救人,我重傷昏迷,一睡不醒。 文喜就是我救的那個人。 若非出了這場意外,我與季烆早該成了婚。 因此,季烆恨極了她。 “今日是你我結侶大典,五州四海有名有姓的人物皆已入席。季烆,你若
歷史 連載 8萬字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大明:抬棺死諫,朱棣被我氣瘋了

長鯨歸海
穿越大明朝,有個遠方親戚是當世大儒,家裡人託關係把自己送到親戚門下,希望能在他手下混口飯吃。 不料剛到京城,得知親戚姓方,北面的燕王正打著靖難的旗幟,兵臨城下,建文帝自焚而亡,掰著指頭算,我就是十族之一。 好傢伙,福是一點沒享到,罪要一起遭。在即將同方孝孺一起被誅的關鍵時刻,鄭均覺醒歷史詞條,只要滿足詞條要求,延長國運,便可獲得獎勵。 於是,鄭均選擇開啟噴子的一生!犯顏直諫,仗義執言,直抒數般罪責
歷史 連載 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