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在小年這天,李存舉辦了虎賁軍首屆科舉。

雖然李存不留餘力的宣傳,甚至就差直說,只要是來參加這期科舉,肯定就能有用武之地,可最後總共也只有九十九個舉子來應考。

這人數其實看著也不少,但實際上,九成都是周贊、吳方、鄭南和胡圖這樣略知書史粗通文墨的市井文人。

這樣的文人在人才濟濟的趙宋那裡,肯定是連科舉的門朝哪個方向開的都不知道。

而剩下的那一成人,準確的說,剩下的那九個人,差不多都是寒門子弟。

其中還有幾個是寒門走出去的太學生。

見此,並不願意外戚一家獨大的李存,不由得暗暗鬆了一口氣。

其實這一切都在李存的意料之中。

趙匡胤是透過兵變奪權起家,因此他生平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別人會以他為榜樣,奪取他老趙家的江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趙匡胤設立了一套多部門相互制衡的制度,從而降低權力過度集中在個人手中的風險。

比如,北宋最高軍事領導部門是樞密院,最高軍事指揮機關是“三衙”(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前者有調兵之權,卻不能直接掌管軍隊;後者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透過“兵”與“權”的分離,基本杜絕了武將集團擁兵自重的可能性。

類似的相互制衡體制在整個北宋官僚體系中隨處可見,並不僅僅侷限於軍隊中。

趙匡胤的這個辦法對強化中央集權自然有好處,可也隨之產生了兩個新問題。

一是官僚系統變得非常龐大,因為原本一個部門可以搞定的事情現在為了分權需要多個部門分工處理;

二是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情況時常發生,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北宋冗官問題產生的根源便在於此。

不過話又說回來,後來的明朝、清朝也基本沿用了北宋這套多部門相互制衡的制度,可是冗官問題卻遠沒有北宋這麼嚴重。

由此可見,制度設計本身並沒有太大的問題。

事實上,真正造成北宋冗官問題日趨嚴重的另有原因。

到了宋仁宗趙禎執政時期,趙宋王朝解決冗官問題已經到刻不容緩的地步了。

趙禎請來幾位重臣商議解決之道,時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的范仲淹用六個字直指要害。

這六個字就是“明黜陟、抑僥倖”。

“明黜陟”指的是當時北宋官員的升遷制度。

宋朝皇帝為了籠絡士人的心,給出了非常寬泛的升官標準。即,文官三年一次,武官五年一次,只要期間不犯錯就可以官升一級。也就是說,考核官員晉升的條件不是看誰更優秀,而是看誰更少出錯。

誰都知道,做事情就有可能出錯,不做事情則絕不可能出錯。於是趙宋的官場就變得越來越佛系,“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了絕大多數官員的處世之道。

范仲淹提出的解決辦法是改革晉升制度,將官員執政期間的政績納入考核標準。同時還完善獎懲條例,過去不犯錯就能得到晉升,但現在不作為便是錯,雖然不會因此被罷官,但卻會被調任到閒職部門,從此與權力無緣。

“抑僥倖”是指改革北宋近乎氾濫的恩蔭制度。

從趙禎的父親宋真宗趙恆時代開始,北宋官員就對每年的南郊大禮,以及萬壽節(皇帝生日)充滿期待。

因為這兩天皇帝要向臣子們廣施恩澤,從兩府大臣到各路提點刑獄官以上,都可以向朝廷申請恩蔭名額。

比如某位翰林學士每年可以恩蔭一位子侄當官,數十年下來,光這位翰林學士一人就可以帶出幾十個新官。

這樣的官場生態顯然是極不健康的。

北宋冗官現象越來越嚴重,很大一部分原因便在於此。

范仲淹提出的“抑僥倖”正是要抑制這種極不合理的“僥倖”。

范仲淹提議兩府並兩省官遇大禮只允許恩蔭一個親生兒子充任京官,而不是像過去那樣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子侄都可以恩蔭;各路轉運使及邊任文臣到任二年後才可以申請恩蔭。

范仲淹提出的“明黜陟、抑僥倖”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北宋冗官愈發嚴重的問題。

可也因此,范仲淹得罪了太多既得利益集團。

結果,由范仲淹主持推行的“慶曆新政”在執行了一年零四個月後就宣告失敗。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改革派大臣也紛紛被排擠出了朝廷。

由此可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帝王支援,再有能力的官員,也無法撼動既得利益集團。

而到了趙佶這一朝,冗官和任人唯親的問題差不多已經達到了巔峰,寒門子弟要想出人頭地,更加艱難。

而且,趙佶還大興太學,搞得一年就有三四千個太學生誕生。

這就使得寒門子弟,在這狼多肉少的惡劣環境下,更加難以出頭了。

所以,李存才一直很有信心,自己搞科舉,肯定能招攬到一些渴望出人頭地的寒門子弟。

事實證明,李存是對的。

雖然目前還很少,但至少已經有膽大的寒門子弟來投李存了。

這就堅定了李存信心。

李存相信,只要自己能擋住幾波宋軍的攻擊,給這些寒門子弟看到自己能成大事的希望,肯定會有更多的寒門子弟,甚至是豪門子弟來投自己的。

到那時,李存就再也不用為沒有人才而操心了。

依照筆試的結果,李存親自一一面試了這九十九個考生。

雖然這些考生大部分都表現得差強人意,但李存還是很乾脆的依照他們各自的才能,或是把他們下放到了自己已經打來的建德、桐廬、新城、富陽、錢塘、仁和、於潛、餘杭、鹽官、昌化、臨安這十一個地區,或是讓他們在中央(即杭州城)任職,亦或是讓他們進入虎賁軍擔任參謀、書寫機宜文字、管勾機宜文字。

再加上李存的那些便宜舅哥、便宜丈人以及李存一眾小妾的一些親族,還有少量的“主動”投李存的一些士族子弟。

杭州地區終於不用再擔心沒有人才治理了。

至於當初過渡用的趙宋舊官舊吏,李存也沒有過河拆橋。

他們中願意投李存的,李存就繼續用他們,而且還會酌情提拔,但通常都會調崗——絕大多數都會調到中央來任用,免得他們搞身在曹營心在漢,等宋軍打來,直接開城投降。

他們中不願意投李存的,念在他們有幫李存穩定局面之功,李存都會赦免其罪,再給其發放少量的遣散費,做到了不好聚但好散。

……

李存將整軍計劃交到了一個大約四十多歲儀表俊美的中年手上,對他說:“叔通,今整軍乃我虎賁軍首要大事,你萬萬不可懈怠。”

這個中年就是李存搞得第一屆科舉的狀元——宇文黃中。

說宇文黃中,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陌生。

可提到宇文黃中的另一個名字“宇文虛中”,恐怕很多人應該就不會陌生了吧?

——歷史如果不發生改變,幾年後,趙佶就會給宇文黃中賜下“宇文虛中”這個名字。

宇文黃中的祖先是北周皇室,他是宋徽宗大觀三年進士,歷官州縣。

政和五年,宇文黃中入京為起居舍人、國史院編修官。

政和六年,宇文黃中任同知貢舉、除通直郎中書舍人。

由於童貫要去收復燕雲十六州,宇文黃中以顯謨閣待制的身份進入童貫幕府,準備任河北河東陝西宣撫使司參謀。

換而言之,宇文黃中現在應該是童貫的高階幕僚。

至於宇文黃中為什麼會出現在杭州,又為什麼會跑來參加李存舉辦的科舉,別問李存,李存也不知道原因。

事實上,要不是宇文黃中如實的自曝了家門,李存都以為可能是自己搞錯了,兩人沒準是同名。

而按照宇文黃中自己的說法就是,他在趙宋那邊不得重用,覺得李存這邊欣欣向榮,所以棄暗投明,準備輔佐李存,當開國重臣。

對於宇文黃中所說的,李存連一個標點符號都不會信。

因為宇文黃中在歷史上還有一個稱呼——南宋第一間諜。

歷史上,靖康之恥發生後,趙宋王朝頃刻之間山河破碎,趙佶和趙桓被以及趙氏的男男女女被俘北上,金國迅速佔領了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並扶植了偽政權代為管理,而趙氏唯一的希望趙構,又苟且偷生逃到杭州建立了南宋小政權。

趙構如喪家犬一般跑了兩年,人最後都逃到海上去了,才好不容易熬到了宋金之間的局勢終於有點緩和。

趙構見此,就想派一個人出使金國求和。

當時的情況是,去一個使臣,金國就扣一個。

這就導致,平時那些在廟堂之上慷慨激昂的文武大臣,全都成了縮頭烏龜,竟然沒有一個人敢去金國議和。

宇文黃中聽到這一訊息,主動請纓出使。

誰知,宇文黃中一到金國,也被扣住了——也有一種說法是,金人放他回來,他不回來。

宇文黃中儀表俊美,才華出眾,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能文善詩。

金熙宗愛宇文黃中之才,便給了他官爵,很禮遇他。

宇文黃中於是在金國從翰林學士知制誥到金紫光祿大夫,封河南郡國公,因學問淵博,被金人稱之為“國師”。

可宇文黃中滿腔忠肝義膽,心繫趙氏江山,於是充當臥底,隨時掌握金國的動向,並及時把情報傳到南宋小朝廷,多次粉碎金人滅掉南宋小朝廷的計劃。

而且,宇文黃中忍辱負重,還想找機會將趙佶和趙桓給救回去。

關鍵,宇文黃中不僅想了,還發動兵變準備劫持金熙宗,十足的孤膽英雄,幾乎成功手刃了金熙宗。

用宇文黃中的詩來形容就是:人生一死渾閒事,裂眥穿胸不汝忘。

就這樣的無間道高手,李存有可能信他是真心來投自己的嗎?

不過話又說回來,宇文黃中這個人可是非常有才華的,其才能甚至還在呂將之上。

本著不用白不用的原則,李存正好可以讓宇文黃中幫自己整編這龐大的軍隊。

當然,為了防止宇文黃中從中搞破壞,核心的東西李存肯定不能讓宇文黃中碰的,那部分還是得李存自己和張世等監軍完成。

為了以防萬一,李存又將本屆科舉的最後一名胡圖派給宇文黃中當“助手”……

……

……

三千多字的大章,一天兩章,也算小爆更了。

所以,哥哥們,這周的這幾天(週一到週五)一定要來追讀啊,求你們了!!!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研磨想跟我複合

研磨想跟我複合

你問我嗎
【完結文《影山君好像是認真的》】 【下本寫《偷偷暗戀我的角名同學》爹系x自卑】 ▎本文文案 我,帝丹高中的新老師,剛被前男友刷了親密付。 我前男友叫研磨,身兼YouTuber、股市操手、電競選手數職的公司總裁,不可能刷我的錢。 我打電話問他:“破產了?” 【“沒有”】 我直接結束通話,出於某種原因沒把錢要回來。 寶貝學生鈴木園子:“需要我借錢給你嗎?” 我:“暫時不用。” 沒想到每天都被刷錢,我的存款
歷史 連載 3萬字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武勳子弟被皇帝命令科舉出仕後

區區某某
作為科舉世家的庶子,崔琇天賦出眾十歲便成小三元,卻被父親和嫡母聯合打壓。他們害怕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奪了家族資源。 一朝重生,崔琇發現自己活在《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話本中。 書中農家哥兒透過科舉,一路扶搖直上,還屢得千金喜愛。 而對照組是破落國公府的二房崔千霆,少有才名,卻年過三十還屢屢未中,最後酗酒行兇,連累國公府被問罪。 而他此刻的身份便是崔千霆的庶子。 才三歲。 崔琇:“…………” 崔琇心都
歷史 完結 4萬字
寒窯仙賦

寒窯仙賦

一道啟玄
那一年三皇滅虞朝,五帝治世,那一年他與大禹共娶塗山姐妹,已九鼎定華夏,那一年妹喜亡夏朝,那一年證婦好成就巾幗之名,武丁中興,周商結仇,帝辛改革失敗商滅。 那一年春秋戰亂,收白起為徒,於長平之戰見證了數十萬人的坑殺。那一年他重生陰麗華與劉秀共開東漢盛世,那一年......見證天下三分,山河破碎。 那一年貞觀盛世她曾一醉今朝,那一年見證明朝亡於陳圓圓之嘴,為何自己長生不死? 本書原名《史記突圍》【展開
歷史 連載 4萬字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爹你歇歇,今天輪到我罵李世民了

磕磕絆絆的我
貞觀七年。\n天空一聲炸響,穿越成了魏叔玉。\n身為魏徵的寶貝兒子,那不得給爹爹分憂解難嗎? \n李世民偷藏私房錢?爹你歇歇,我來罵。\n李世民想要納妾?爹你歇歇,我來罵。 \n李世民想要御駕親征?爹你歇歇,我來罵……\n總之一句話,李世民幹啥,咱反對就是了。 \n賢名這不就來了嗎?\n “兒砸,你這樣爹會失業的。”\n “那我明天歇歇,您來罵?”\n “不愧是我的好兒砸。”\n上陣父子兵,噴子二
歷史 完結 146萬字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大唐之最強皇太孫

寶哥
系統+權謀+爭霸+海戰+爆兵+殖民,大唐廢太子李承乾長子李世民長孫李象被現代青年魂穿,並獲得皇帝養成系統,只要完成任務,即可獲得金錢武器各朝代王牌軍隊猛將。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保住父親太子位之任務,獎勵三千大雪龍騎。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京城平叛任務!獎勵六千大漢羽林衛,羽林衛統帥霍去病。 嘟嘟,恭喜宿主完成遠征漠北任務!獎勵一萬匈奴鐵騎,統帥冒頓單于。 在系統幫助之下,大唐帝國在李象的帶領之下,攻
歷史 連載 28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