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前,邵氏一直挺想見方百花的。

那時,天下大勢在方臘,看起來,方臘就好像肯定會統一兩浙地區,甚至是統一天下一般。

邵氏因此想勸勸方百花,讓方百花說服李存來投方臘,讓兩家變回一家,共同抵抗趙宋的圍剿,一家人何必鬧得水火不容呢?

除此之外,也是因為邵氏那時是真想方百花了。

方肥以前有一句話說得不錯,那就是,邵氏真是視方百花如己出,真把方百花當成她自己的孩子一般。

而哪有母親會不想念自己的孩子?

結果,方百花卻拒絕了見邵氏。

這讓邵氏很傷心,也很生氣,覺得她白養了方百花二十年。

然後邵氏就想,你方百花不是不想見我嘛,我還不見你呢,你我以後老死不相往來。

誰想,這才過去多久,兩家的形勢就徹底調換了過來。

現如今,邵氏哪怕是求,都得求方百花見她一面,要不然她家就完了。

好在——

這次方百花很快就答應了見邵氏,不過因為方百花現在的月份實在太大了,行動不便,所以只能是邵氏去一躺杭州。

邵氏哪有時間挑這個理,她趕緊收拾收拾就前往了杭州。

路上,坐在馬車上的邵氏發現,李存這裡到處都在收割早稻,她一路上所見的人臉上全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而且這一路之上竟然連一具餓死的屍體都沒有,更沒有他們那裡隨處可見的「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的亂世景象。

邵氏曾問過方臘,他們那裡為什麼會是那般光景?

方臘答:「此皆趙氏之過也。」

而這一刻,邵氏對方臘的回答開始有所懷疑:「為何李存這裡沒有那般慘絕人寰之象?」

來到杭州城門處,邵氏一眼就看見了鶴立雞群的方百花。

與上次分別時相比,方百花稍稍胖了一點點,不過方百花更明顯的變化還是她現在小腹高高隆起,一幅就快要生了的樣子。

邵氏一下來馬車,方百花就迎了過來。

邵氏見了,連忙邊走、邊責怪道:「你這丫頭,快生了,還任地毛躁。」

說話間,邵氏就來到了方百花身邊。

方百花笑道:「無妨,我家官人言,我等宜多動,以便生產。」

邵氏想說:「他一個男人哪裡會懂這些,淨胡說。」

可邵氏也知道,現在大家身份不同了,她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想跟方百花說什麼就跟方百花說什麼,尤其是涉及到李存的。

這時,邵氏才發現,方百花一身粗衣打扮,頭上僅有一枝木簪,似乎比在家裡時也沒有強多少。

再看自己,一身華服,滿身的名貴首飾。

兩人站在一起,就像丫鬟和貴婦一般。

邵氏想說,你怎麼混得這麼慘,是不是李存對你不好云云。

可還是那話,兩家之間的形勢完全顛倒過來,李存一念之間就可以決定他家的命運,因此,凡是涉及到李存的話,邵氏都得慎言。….

所以邵氏將自己的好奇心給抑制住了。

沒過多久,邵氏就發現,方百花在杭州這裡的威望非常高,人們見到方百花之後,都會停下來,恭恭敬敬的對方百花行禮。

這種恭敬,不是虛偽的,也不是帶有勢利性質的,更不像他們境內的民眾見到她那樣充滿畏懼的,而是發自肺腑的尊敬。

方百花表現得很大氣,有人跟她見禮,她都會面帶微笑點頭回應,舉止從容,沒有疾言遽色,很有一股***風範。

見此,邵氏忍不住好

奇道:「你家之民很敬你也?」

方百花壓低聲音對邵氏說:「皆我家官人所教也。」

邵氏更好奇了:「此言何意?」

方百花答:「我家官人言,我家多世家大族之女,比家世,比才識,我皆不如她等,唯可比賢德。」

方百花又主動說起:「我家官人還常與我講一位馬娘子之事,我效彷之,果真受姐妹、屬民愛戴,我家官人也誇我賢德,言他此生最大幸事,非擁兵百萬,佔數州之地,乃遇我也。」

邵氏一聽,就猜到李存這是藉著那位馬娘子的故事教妻。

不過話又說回來,僅是如此,方百花也不可能得到治下之民的愛戴,必定還是李存治理所屬之地得到了民眾的認可,方百花才能妻憑夫貴。

同時,邵氏又覺得,李存如今已經發跡了,小妾當中不乏錢氏那樣兩浙地區一等一的大世家之女,還能不厭煩方百花這個並不十分漂亮甚至還有所缺陷、其家半點都幫不上自己還總給自己找麻煩的妻子,而是很有耐心的教妻,這就足以說明方百花沒有所託非人,也足以說明李存並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這一刻,邵氏真心為方百花高興。

直到邵氏在李存家裡看見了一百多個女人,其中還有二三十個大肚婆。

邵氏找了個機會壓低聲音問方百花:「她等皆大都督妾氏?」

方百花點點頭:「不錯。」

邵氏皺眉道:「大都督任地醉心女色,非善事也。」

方百花聽言,則搖搖頭:「你我之家,不比尋常人家,若子嗣不昌,禍事也。」

猶豫再三,方百花勸了邵氏一句:「嫂嫂宜為大哥納三二妾氏,再生三五七男,以壯方家。」

為方臘納妾這種事,在邵氏這裡是想也別想。

邵氏也不愛聽方百花這話,她覺得自己和方臘有方毫這一個兒子就足夠了。

另外,邵氏覺得方百花這話裡有詛咒方毫的意思。

這要是放在從前,邵氏肯定是要教育方百花幾句。

可是現在,邵氏還有事求方百花,也只能是選擇相信方百花是好意了。

邵氏擠出一個笑容:「你哥不喜女色也。」

見此,方百花也沒有強勸——說到底,這也是人家的家事,而她現在已經是外人了。

方百花領著邵氏在自己家裡四處看了看,又安排邵氏吃了頓便飯。….

邵氏頭一次跟一百多個女人一塊吃飯,很不習慣,而且方百花她們吃得還是粗茶澹飯,這讓已經過慣了奢侈生活的邵氏很不適應。

所以,邵氏只是象徵性的吃了兩口,就放下了碗快。

方百花見狀,問:「可是飯菜不合嫂嫂胃口,我去叫廚房再為嫂嫂加兩道。」

邵氏搖搖頭:「非也,只是我這心中掛念前線,若我朝大軍不能及時回防,我家必大禍臨頭也。」

方百花道:「任地時,叫我哥下令大軍回防也。」

邵氏欲言又止。

方百花見了,笑道:「可是我哥怕我家官人不顧大局?」

邵氏沒有說話,預設了方百花的猜測。

方百花笑道:「你家大軍但撤無妨,我家必不會做那落井下石之事。」

方百花的承諾讓邵氏一喜,只是邵氏有些擔心方百花做不了這個主。

所以邵氏還是沒有說話。

方百花見了,笑著說:「嫂嫂莫要擔心,此事我家官人早已應下,我轉述也。」

邵氏一聽,道:「任地時,可否叫大都督與我當面言語一聲?」

方百花搖搖頭:「他人不在家,我可令張司

馬或呂長史代我家官人與嫂嫂言語一聲。」

想當初,張世見邵氏,每次都是未語先笑,點頭哈腰的,哪裡能被邵氏看在眼裡,邵氏也不會相信當初那個到處混吃混喝的張世的承諾。

至於呂將,不好意思,邵氏根本沒有聽說過。

所以,邵氏還是用老辦法,即以沉默表示她不同意。

方百花似乎是被邵氏逼得沒辦法了,只能拿出一封信遞給邵氏。

邵氏開啟一看:

至愛吾妻,月下飲茶,念卿天涯……

只看一眼,邵氏就不僅暗啐,心想李存也太肉麻了,上來就說情話。

再往下看,差不多都是情話,像什麼「初見乍歡,久處仍怦然」,不要錢似的往方百花身上砸。

邵氏明白了,難怪方百花對李存如此死心塌地。

她心說,這李存也太會了,什麼樣的女人能不被這情話給砸暈?

可再繼續往下看,邵氏就笑不出來了。

只見信上寫著:「若大哥遣人來議撤軍一事,你可對其明言,撤離越、臺、處、衢、信五州,我放其大軍歸西,不然我自取之。」

邵氏連忙放下信,急道:「你家要強奪我家浙南?」

方百花皺眉道:「浙南本我家之地,乃大哥趁我家官人於前線殺敵偷佔也。」

邵氏辯道:「浙南本趙家所有,自誰佔歸誰,如何能以偷冠之?」

方百花反駁道:「在青溪時,你我兩家有盟約,齊心攻宋,背約者,天棄人厭,然我家官人於前線抗敵,我哥卻違約不去荊襄,而佔我家浙南,直指杭州,所欲何為,人盡皆知,今宋軍來攻你家,我家不報此仇,放你家大軍歸西,只復我家浙南之地,實乃以德報怨也。」….

邵氏還想再辯,方百花卻道:「若嫂嫂以為小妹有失公允,可找旁人去與我家官人商議此事,別再叫小妹難做也。」

說起這件事,方百花還一肚子氣呢,李存在前線打仗,她哥方臘竟然派百萬大軍把她家給包圍了。

這讓別人怎麼看她?

而且,竟然還要在那時見她,所欲何為?

說老實話,也就是李存力挺方百花,要不然別人沒準都會建議李存休了方百花,再娶諸如錢氏,用以壯大虎賁軍的聲望。

邵氏算是看出來了,方百花說得挺大氣的,實際上卻是半點主都不做,她之前答應的那些,也全都是李存已經答應了的,她是半點利益都沒有為方家爭取。

邵氏很失望,覺得自己和方臘白養方百花一回了。

方百花也很不舒服,別人的孃家人都能為自家做點什麼,偏偏她的孃家人只能為自家找麻煩,這讓她怎麼在自家立足?!

談到這裡,邵氏和方百花再也談不下去了。

而浙西那裡還急得都快火上房了。

所以邵氏只能是帶著這個不盡如人意的條件離開了。

等邵氏走後,裡屋中走出來一人。

仔細一看,這人不是李存是誰……

……

……

加更求月票了(??「?′??)!.

任鳥飛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www..com,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您也可以用手機版:wap..com,隨時隨地都可以暢閱無阻....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