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鳥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等待夜襲乾營到來的這段時間,趙桓就跟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急得團團轉。

不誇張的說,趙桓真是好不容易才熬到了二月初一。

二月初一這天晚上,趙桓親自到萬勝門給姚平仲、楊可勝等宋軍將士踐行,還當眾許諾,事成之後必定不吝重賞。

此夜,月冷如勾,到處都是漆黑一片。

姚平仲和楊可勝按照他們事先跟趙桓一塊制定好的計劃,率領七千精銳騎兵藉著微弱的月光悄然地向著青城方向出發,打算去劫取青城大寨。

一到青城,先鋒統制王通,就率領五百敢死營,直接衝入乾軍的營中。

然而,王通連著劫了兩個乾軍的營寨,竟然全都是空的。

等王通他們到了第三個營寨,全副武裝的乾軍直接就將他們給包圍了。

——原來乾軍早有準備。

王通部不愧是敢死營,面對這種必敗無疑的情況,他們還是不要命的死戰,期待著援軍能來接應他們。

可王通不知道的是,他所期待的援軍,現在也被伏擊了。

簡而言之。

乾軍以有心算宋軍無心。

再加上乾軍佔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絕對優勢的火力。

結果,宋軍這七千人馬,自楊可勝往下,大多都被生擒活捉,小部分力戰而亡,只有姚平仲見勢不好,獨自一人仗著武勇衝了出去。

待此戰結束,李存讓人將楊可勝、王通等宋將帶來。

李存看著楊可勝、王通他們,笑著問:「兩國已議和,和約亦籤畢,今你等卻又來劫寨,何也?」

楊可勝答:「三軍欲戰,可勝欲功,以獲我家皇帝升賞,故率之以來,非朝廷之意也。」

說完,楊可勝還將他早就準備好的奏檢給拿了出來。

李存從親衛手上接過奏檢,隨便看了一眼,然後就揮揮手,讓親衛將楊可勝、王通等宋將給帶下去。

別說武德司、親軍都衛府和軍情處已經探明瞭楊可勝的打算,就算大乾王朝的這些密探沒有探明此事,熟悉這段歷史的李存,也能將箇中曲折猜得八九不離十。

而這是內戰,不是你死我活的國戰,殺俘只會讓自己多豎敵和與統一的道路背道而馳,況且,這楊可勝可是西軍勇將楊可世的親弟弟,在西軍當中影響力不小,殺一人,有可能會多出一千個,甚至是一萬個敵人。

送走姚平仲、楊可勝等去夜襲的宋軍將士了之後,趙桓緊張又激動得始終無法入睡。

夜漏未盡之時,趙桓聽到青城方向傳來了交戰的聲音,猜到肯定是姚平仲開始劫營了。

趙桓急忙給种師道下詔:「平仲已劫營,決成大功,卿立即率兵出封邱,為之應。」

不想,种師道卻回絕了趙桓的命令,說他身體抱恙,又說事先並沒有做好出兵的計劃,兵馬也沒有準備好出戰,現在無法倉惶出戰。….

趙桓得知种師道拒絕出兵了之後,非常著急,連著派了三個使臣前去催促种師道出兵。

其實,种師道早就知道了,趙桓和姚平仲搞得這個劫營計劃,也早就準備好了接應姚平仲。

只是种師道心中有氣——生趙桓的氣。

這可是打仗,是國戰,哪有皇帝越過統帥直接指揮將領劫營的,這不是在鬧嗎?!

關鍵,你們這計劃要是高明也就算了,偏偏還漏洞百出。

關鍵的關鍵,作為臣子,种師道還不能明著指責皇帝趙桓。

不過,生氣歸生氣,种師道最後還是親自率領前軍統制張撝、右軍統制石濬、中軍統制辛康宗、左軍統制劉佃、後軍統制王師古、敢

戰軍統制範瓊,從封邱門出城,向班荊館、天駟監挺進。

不久之後,宋軍與乾軍戰於幕天坡。

在李存的親自授意下,乾軍故意敗北,又讓宋軍贏了一戰。

可种師道的眼睛太毒了,他覺得自己這戰贏得有問題,所以勒兵沒有前去追擊乾軍。

結果,從總體來看,此戰最終還是以乾軍取勝而告終。

趙桓滿以為姚平仲夜襲乾營,肯定能成功,然後將李存給他捉來,讓他報仇雪恨。

趙桓甚至連怎麼折磨和羞辱李存都想好了。

可是,次日一大早,一眾宰執和臺諫就聯合上奏:「姚平仲所部七千人馬皆為乾軍所殲,自姚平仲以下,無一復存者,种師道正親自率軍抵抗乾軍,今日之事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晚間乾軍便會再來攻打都城,請陛下速速決斷。」

趙桓一聽,臉頓時就嚇得慘白!

趙桓是萬萬沒想到,被他寄予了厚望的姚平仲,竟然如此不堪一擊,而且這事最後還有可能會引火燒身。

趙桓急匆匆的給种師道下詔:「不得進軍,即刻回防京城。」

很快,李存就派使臣來到東京汴梁城傳李存的口諭:「既然宋皇想再戰,那朕奉陪到底。」

聽完李存的口諭,趙桓都被嚇尿了,他連忙召集一眾宰執前來商議對策。

首戰失敗,對趙桓的打擊是巨大的。

剛剛硬起來沒多久的趙桓,立即就又軟了下去,隨即態度大變,覺得李邦彥等反對出兵主張議和的大臣才是對的,乾軍實在是太強大了,七千前去劫營的馬軍竟然一個都不能回來,根本就不是可以力敵的。

這使得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重新獲得了趙桓的信任。

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對趙桓說,朝廷必須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的消除李存的怒火,否則趙宋王朝就危險了。

趙桓覺得李邦彥他們這些主張議和的大臣說得實在是太對了,所以,他決定按照李邦彥他們的建議,派使臣前去青城好好跟李存解釋一下。

然而,卻沒有人願意受命前去面見李存。

——誰都不是傻子,哪能不知道,這種剛剛惹怒了李存的情況下去見李存,就是九死一生?….

見沒有人願意去,趙桓只能點將讓張邦昌前去解釋。

——趙桓覺得,這次他闖下了大禍,不派一個有份量點的大臣前去跟李存解釋,肯定是不行的,而少宰張邦昌,是趙宋王朝名義上的二號大臣,正適合代表他前去跟李存解釋。

聽了趙桓的指派,張邦昌恐懼不安。

不久之後,張邦昌找了個機會入宮密奏趙桓,請趙桓御批,寧福帝姬趙串珠跟他一塊前去跟李存解釋。

趙串珠是趙佶的第二十八女,母親是貴妃崔氏,政和四年出生,今年才十二歲,還未成年。

幾年前,趙佶心愛的安妃去世時,當時還是皇后的鄭氏,組織安排趙佶後宮的所有妃嬪前去弔唁安妃。

當時的氣氛,哀傷且悲慼,所有趙佶的妃嬪,不管是真情,還是假意,全都表現得很傷心。

只有崔貴妃,在弔唁安妃的時候,不僅沒有跟著趙佶一塊哭泣,還左盼右顧,看起來好像不怎麼悲傷。

恰巧這一幕被趙佶給看見了。

趙佶很生氣,他甚至懷疑是崔貴妃用什麼見不得人的手段害死了安妃。

基於這種想法,趙佶把崔貴妃給廢為庶人,並打入了冷宮,讓曾經在後宮當中很有勢力、也很得趙佶寵愛的崔貴妃徹底失勢和失寵。

也正是因為如此,別的趙佶的妃嬪,大多都去陝西追趙佶了,崔貴妃因為自己失勢了而沒有離開東京汴

梁城的條件,只能選擇和她最小的一個女兒趙串珠一塊留在東京汴梁城中。

將才十二歲的趙串珠給李存送去,實在是太缺德了,並不是一個壞人的張邦昌,也不願意幹這種事。

可張邦昌擔心他要是不帶著趙串珠去見李存,李存可能連話都不讓他說,就把他給「卡察」了。

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他張邦昌死得可就太冤枉了。

沒辦法,張邦昌也只能是選擇死貧道不死道友了。

而且,張邦昌估計,李存也不能這麼猴急,對才十二歲的趙串珠下手。

當然,因為趙串珠跟她母親崔貴妃一樣,相當高挑兒,李存也有可能將趙串珠誤當成十三四歲,甚至是十四五歲。

良心未泯的張邦昌,悠悠地心想:「我得找個機會提醒一下大乾皇帝寧福帝姬的真實年紀,唉,我這是在造孽啊~」

讓張邦昌萬萬沒想到的是,聽了張邦昌的主意,趙桓竟然眼睛一亮,脫口而出:「朕怎麼將串珠給忘了?!」

此言一出口,趙桓就意識到他說錯話了。

趙桓連忙向張邦昌看去,就見張邦昌正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彷彿沒有聽見他說什麼一般。

趙桓暗自點了點頭,心道:「這是一個聰明人。」,然後問:「只叫串珠陪你去見大乾皇帝怕是不夠罷,不如將金印也帶上?」

「金印」是令福帝姬趙金印,她的母親早亡,母親的家族也沒有什麼人,所以,趙佶自己跑了以後,就沒有什麼人管她了,使得她也沒有離開東京汴梁城。….

不過趙金印現在才九歲。

所以,聽趙桓提議將趙金印也帶上,張邦昌都有些傻眼了。

反應了一下,張邦昌忙說:「不必,有寧福帝姬即可。」

趙桓聽言,問道:「愛卿確定這足夠矣?此事可非同小可。」

「夠……罷?」

遲疑了一下,張邦昌猶猶豫豫的又說:「不然叫崔太妃一同過去,就說乃寧福帝姬侍女?」

——也就是,崔氏被趙佶給打入了冷宮,主要此事涉及到了張邦昌的小命,要不然,以張邦昌的膽量,別說打將崔氏送給李存的主意,就連將趙串珠送給李存的主意,他都不敢打,明哲保身,才是他一貫的行事準則。

張邦昌心想:「有崔太妃保護寧福帝姬,應該比我冒險提醒大乾皇帝寧福帝姬的真實年紀有效罷?」

趙桓皺眉:「這……可行?國家大事,斷不可兒戲也。」

見趙桓什麼都不懂,張邦昌暗歎趙桓活得可真失敗,但他嘴上卻隱晦的說:「或許比帶上令福帝姬更有成效。」

聽張邦昌這麼說,趙桓也只能將信將疑的同意了。

張邦昌又求趙桓御批,不改變割地議和這個大的戰略方針,以保證他們這些在乾軍的人的安全。

可趙桓卻沒有同意。

——在趙桓看來,只要能保住趙氏的江山,只要能保證他自己的小命安全,沒有什麼人是不可以犧牲的。

趙桓沒同意不改變割地議和這個大的戰略方針讓張邦昌很不安,以至於剛上馬,張邦昌就開始慟哭不已——他害怕這是一條不歸路,擔心自己有去無回。

看到張邦昌如此失魂落魄的樣子,前來替趙桓送行的趙構,康慨而又豪爽地對張邦昌說:「少宰此去,乃為國分難解憂,此男子事,不可如此!」

聽了趙構此言,張邦昌很慚愧,於是他擦乾眼淚,帶著崔氏和趙串珠,以及一大堆各種名果、珍膳、御醞,還有珍珠束帶十條(每條上面都有北珠二十五顆)、正透飛鳳犀腰帶十條、花藤匣絲盒十盒、金稜真玉注碗十副、匯盝玉酒杯百隻、金托里玳冒

盒十盒、細鞍轡十副、烏銀間金鍍作子架坐十架、琥珀假竹鞭十條、絲稍匣十匣,前去青城拜見李存。

雖然趙桓、張邦昌君臣準備得已經很充分了,可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還是認為,趙宋王朝滅亡只在李存一念之間,僅做出這些補救措施是遠遠不夠的,他們趙宋王朝還應該拿出更大的誠意來表明他們議和的決心。

具體就是,應該讓張邦昌持國書割地以和,並給大乾王朝奉上地圖;還應該派一批大臣去幫大乾王朝去太原城、中山府城、河間府城和真定府城去招降。

這樣才能以實際行動表示出來,他們趙宋王朝議和的決心。

趙桓現在急於撥亂反正,所以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的奏請,他讓張邦昌跟李存解釋,說此事是姚平仲、楊可勝等宋軍將士擅自出兵,朝廷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的舉動,此事差點破壞了議和,他對此深表歉意,現在他準備派出割地使,幫助大乾王朝割讓河北、河東之地,另外他又精心給李存準備了一些小禮物,希望李存笑納。….

張邦昌離開了之後,李邦彥將所有宰執都叫到都堂開會,商量怎麼才能挽救趙宋王朝。

幾乎所有宰執都認為,在現在這個危若壘卵的形勢下,他們趙宋王朝,只有堅決議和,不能有絲毫動搖,才能挽救趙宋王朝。

此時,种師道也在場。

見李邦彥他們僅因為一敗,就又被乾軍給打破了膽,他出言說道:「兵家有云,出其不意攻其無備。既劫寨已誤,不若再遣兵分道而攻之,亦一奇計也。縱然不勝,亦可每日皆以數千人擾之。不出十日,敵人必遁矣。勝負兵家之常,正當再擊之耳,何遽喪氣乎?」

對於种師道想要再戰的建議,李邦彥等宰執完全聽不進去。

不僅如此,李邦彥等宰執,還群起而攻之,紛紛數落种師道等武將沒事找事,本來他們都已經跟大乾王朝談好了議和的條件,偏偏來節外生枝,害國害民。

見李邦彥他們這群文人,不懂用兵之道,又性格畏懦,根本不敢再向大乾王朝用兵,种師道也懶得再跟李邦彥他們這些蠢貨爭辯了,他直接找到趙桓,將他的想法又跟趙桓說了。

誰想,趙桓比李邦彥他們更慫,他對种師道說,當務之急乃保境安民,不該跟大乾王朝爭一時、一地得失……

總之,趙桓話裡話外的意思都是,种師道他們肯定打不過乾軍,這仗不能再打了。

李邦彥等宰執擔心种師道他們再戰之心不死,紛紛向趙桓上奏,以种師道「出師敗績,可正典憲」為由,請求罷免种師道的職務。

其實——

誰都知道,姚平仲不是种師道派去襲營的,而是趙桓親自派去襲營的,並且是刻意繞過种師道的。

而且,說种師道打了敗仗更是鬼扯,种師道明明打了勝仗。

可是,真正打了敗仗的姚平仲,害怕被种師道以軍法斬首,直接就跑了,現在人沒準都到華山了。

「罪魁禍首」跑了,趙桓為了推卸責任,便準了李邦彥等主張議和的大臣的奏請,罷免了种師道的宣撫使一職,改任种師道為太一宮使。

說穿了,趙桓主張的劫營失敗了,必須得有人出來幫屁大點責任都不敢承擔的趙桓來承擔責任,因此,种師道就成了趙桓的替罪羊。

但就是這樣,李邦彥他們這些主張議和的人都還不滿足,他們還主張將种師道給綁起來,交給李存處置。

後來,李存聽說了此事之後,直接點破趙桓君臣的小把戲:「替罪羊而已,免了罷。」

傳話的人不敢跟趙桓君臣這麼說,只說:「大乾皇帝認為他處置別國將領不符合禮法,還是由陛下自行處置種老將軍為好。」

趙桓到底沒有無恥到,將种師道殺了,然後將种師道的腦袋給李存送去的地步。

當然,這可能也是因為,誰都知道,到底誰才是這次夜襲的真的「罪魁禍首」,因此,要是趙桓殺了在西軍當中威望極高的种師道,沒準會導致西軍整體譁變,進而導致趙宋王朝覆滅。

趙桓考慮了很久,最後派親信內侍給种師道送去一封他親筆所寫的御筆,好好安慰了种師道一番,又賜給种師道一百萬緡錢。

等這事的風頭過去了一些,趙桓又派吳敏代表他前去探望种師道,並代表他跟种師道說,他很快就會再複用种師道,叫种師道耐心等他一段時間。

种師道聽言,長長一嘆,然後領旨謝恩……

……

……

祝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lq.

任鳥飛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大明,從空印案開始

一江東月
【誰說空印案是聖上不知情,以為下方官員,官官相護,隱瞞包庇才大殺特殺的?差點害死了我啊!若非吾兒,當年我差點被斬!】 來自三十年後“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在我的肩上擔著”的大明首輔,託孤重臣,三朝元老,兼戶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少保、光祿大夫——蘇貴淵! …… 穿越大明,蘇閒本來想快樂長大,之後再利用後世所學震驚皇帝震驚世人! 然而夢還沒醒,空印案發! 當父親蘇貴淵不顧生死的跑來,讓他們趕緊跑
歷史 連載 4萬字
[西遊]農業大學生和她的畢業論文

[西遊]農業大學生和她的畢業論文

花菇一朵
大學生穿越了,好訊息覺醒了現代記憶,目前身處時代在唐朝,壞訊息人在國外距離大唐十萬八千里遠,還發現這世界上有神仙有妖怪甚至還有鬼。 新世界很精彩也很危險,但這一切與前世大學生現在是混血小丫頭的阿萍無關。她目前最關心的事情,一是每天能搞到什麼吃的,二是照顧好自家的牛羊。 。。。直到有一天,她的牛開口說話了。 加粗加紅提示:男主不是老牛,不是你們下意識想到的那頭老牛啊啊啊,是小的紅色的那隻小傢伙!!!
歷史 連載 4萬字
啟明1158

啟明1158

御炎
1158年,即南宋紹興二十八年。 這個時代,四大發明已經改良完畢,運用在了社會生產之中,有紙,有火藥,有科舉,有科技,有發達的商業,有充足的人口,社會生產力遠超漢唐。 同樣在這個時代,金國稱雄中原,西夏盤踞西北,大理割據西南,南宋偏安一隅。 大西北和中亞地區,西遼尚未失去恢復故國的理想。 大草原上,蒙兀部緩慢發育,正在積蓄著足以顛覆世界格局的恐怖力量。 如何在這個四分五裂的大爭之世中找尋到一條能走
歷史 連載 46萬字
盛唐輓歌

盛唐輓歌

攜劍遠行
來自現代的有為青年,魂穿到大唐開元盛世的一個少年方重勇身上。除了那個失蹤了,又留下一堆大坑的不靠譜老爹外,方重勇的日子過得還算愜意。 也就麻煩多點,生活苦點,處境兇險點,前途渺茫點罷了。反正現在還是開元年間,天寶都還有十多年,大把的和平時光可以給他揮霍。 方重勇覺得以自己的本事,開開心心混到老死沒有任何問題。直到很久以後,北方幽州傳來一個訊息,那個叫安祿山的蕃將,被人給斬了,斬他的人叫方有徳。 “
歷史 連載 96萬字
主角被奪走氣運之後[重生]

主角被奪走氣運之後[重生]

終歡
推推預收《反派不想從良》,文案在下方,感興趣的寶子可以康康qwq 墨尋是被穿越者奪走氣運的前主角。 在穿越者到來之前。 他是修仙界第一大派流落在外的真少爺,家庭幸福,養父母疼愛。 他會考入修仙界第一宗門華彌仙境,順利認祖歸宗,接走養父母孝順,最終成為修仙界人人矚目的一代天驕。 在穿越者到來之後,他一夜之間成了天煞孤星。 親生父親把他視作外人,本該青梅竹馬的大師兄覺得他搶奪了假少爺的一切,養父母也後
歷史 完結 0萬字
嫌我庶子逐出門,我封侯拜相你悔什麼!

嫌我庶子逐出門,我封侯拜相你悔什麼!

青峰嘯月
穿越到了一個陌生王朝的嚴錦,原本只想利用穿越者的‘金手指’做個富家翁逍遙快活一世而已。 然而…… “夫君,幫幫父王吧!” “賢婿,你就忍心看著孤與父皇刀兵相向?”罷了,穿越者的宿命終究還是逃不了,這熟悉的亂相還得我來矯正!
歷史 連載 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