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誰都想不到,一個在歷史上名氣並不大的愛新覺羅·良弼的死,就嚇破了宗社黨的膽,更嚇壞了所有滿清權貴。

一場樹倒猢猻散的氣氛瀰漫著京城,瀰漫著紫禁城,稍微有點辦法的王公貴族紛紛攜帶家小逃往天津、大連或青島。

偌大的皇宮很快只剩下孤兒寡母的隆裕太后和六歲的小皇帝溥儀。

那些平日裡養尊處優、口口聲聲滿嘴忠義的皇家成員跑得最快。

現任恭親王溥偉(鬼子六奕的孫子)跑到了京郊戒臺寺。

而肅親王善耆則在川島浪速的幫助下,帶著全家直接跑到了旅順,從此徹底投入日本人的懷抱。

幾個月後,明治天皇過世,肅親王善耆竟然以清室貴胄之尊,身著喪服,齋戒素食,為其服喪三天!

離了個大譜。

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三年後大正天皇即位,肅親王善耆在寒風中登上旅順白玉山,拜謁日本侵華將士的亡靈!

已經不是離譜了!這是人乾的事?

總之,善耆到旅順後完全成了川島浪速手下的一個傀儡。

就是為了拉近與川島浪速的關係,善耆才把自己六歲的女兒顯玗送給川島浪速做養女。

顯玗從此更名川島芳子,被送往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成年後返回中國,長期為日本做間諜。

從她的經歷便很容易理解為何一個鐵帽子王后人、愛新覺羅皇室公主會死心塌地為日本人效勞,她從小就被灌輸了日本軍國思想,內心可以說已經是個日本人。

總之現在朝廷完全被袁世凱所控制。

不得已,隆裕太后讓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磋商清帝退位條件,希望袁世凱看在君臣關係的份上能多爭得一分是一分。

南京方面對袁世凱的退讓明顯很大。從歷史上看,臨時政府的成立是以承諾自己即將消亡為前提的,也能當作一個嚴重弱點。

李諭並沒有去南京,但沒幾天就在上海的惜音堂見到了從南京來到上海的張謇和蔡元培。

李諭對政治不關心,但這兩位還是可以多接觸的,他們一個是臨時政府的實業部長,一個是教育部長,都是與李諭比較有關聯的部門。

張謇在風雲變化的時節眼光蠻犀利。早在袁世凱接任內閣總理大臣時,為了提高內閣聲望和籠絡東南人心,袁就想請張謇出任江蘇宣慰使和農工商大臣。

那個時候各地剛開始起義,江蘇一帶情況複雜,不僅有軍政府的陳德全都督,還有吳淞的李燮和都督,鎮江的林述慶都督,無錫的秦毓鑾總司令,以及在清江浦獨樹一幟的蔣雁行都督。

他們都各行其是、不相統率。

鬧了半天,後世江蘇十三個市號稱十三太保,互相不服,網上還有挺多梗,原來早在大清剛沒的時候,就開始了……

張謇人緣很好,袁世凱希望透過他整合一下江蘇。

只不過張謇那時已公開宣佈贊成共和,不肯再接受清朝任何官職。

而且清朝人心已失,大勢已去,在這種情況下“尚有何情可慰?尚有何詞可宣?”

至於讓大清發展農工商業,更無從談起。

張謇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明智,順應歷史潮流實現了一生最大的轉變,從立憲轉向了共和,同時明顯地提高了他的聲望。

南北議和時,張謇作為“中介”,發揮了不少價值,清廷願意繼續聽他的進言;革命黨人也歡迎他的轉變,並且對他蠻尊重,不僅因為他明確表示贊成共和,而且他不同於康梁,從未與革命黨人有過直接衝突。

況且此時的工商界已經凝聚成一股強大的社會力量,是各方都要拉攏的物件,張謇作為工商界頭面人物,南北雙方必須賣點面子。

李諭來到惜音堂時,張謇剛剛剪去辮子。

李諭說:“季直兄也改頭換面了。”

張謇把辮子裝在一個盒子中,說:“這一剪刀徹底斷絕了我與大清的臣屬,老朽活了快60歲,終究是一生之紀念。”

蔡元培說:“季直兄千萬別後悔。”

“老朽剪辮絕非虛偽表態,我這個年紀,不會再做違心的事了,怎麼會後悔?”張謇又對李諭說,“看報紙上講,袁項城是在疏才幫忙張羅的一家理髮館剪去的辮子。”

李諭說:“在下不過幫著推進一下剪髮潮罷了。”

蔡元培說:“我還聽說,疏才的理髮店有狀元陸潤庠題的匾額。”

李諭笑道:“陸狀元為了這事,登報抗議過。但後來袁項城理完髮後,他就沒再說什麼。”

張謇摸著自己的腦袋說:“將來我也開個理髮店,我這狀元題的字,說不定也能值個幾兩碎銀。”

惜音堂主人趙鳳昌說:“我為季直準備了一頂荷蘭帽,要不要感受一下?”

張謇擺了擺手:“洋人的帽子得配洋人的衣服,我還是戴咱們自己的便帽更舒服。”

蔡元培接著給李諭介紹了一下趙鳳昌。

在南北議和過程中,趙鳳昌其實是個很有影響力的人物。

白天北方代表唐紹儀和南方代表伍廷芳在租界匯中飯店議和。但到了晚上,伍廷芳就會來到趙鳳昌的惜音堂與其他革命黨人商量重要議題。

有人回憶,“伍廷芳名義上是南方總代表,實際上做不出什麼決定,真正代表南方意見,能當事決斷的倒是這個趙老頭子”。

這個說法可能有點過了,但反正趙鳳昌的確是議和中的一個神秘人物,他不僅在南北雙方穿針引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南方的意見。

趙鳳昌拿出一臺電報機:“疏才做的東西確實好,上次義大利領事館的人看到了我這臺電報機,羨慕得不得了。他說他們義大利的馬可尼無線電報機根本達不到這樣的傳輸穩定性。”

“疏才兄弟在科學以及實業上都是第一等,”張謇說,“我被任命為實業部長時,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疏才兄弟。可鶴卿(蔡元培字)卻說你淡泊明志,不愛做官,所以只能斷了這個念頭。”

趙鳳昌說:“如今通訊方便,袁項城因政見不和又把北方和談代表唐紹儀辭退,一切事情都要直接用電報發給他。”

蔡元培說:“他是要遠在京城遙相指揮。”

張謇說:“按照約定,孫先生辭職後,他必須來南京赴任。這邊沒有他的北洋根基,總歸可以起到權力制約之作用。”

革命黨人對這個方案還是很放心的,不過袁世凱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

張謇又說:“疏才不愛官場,鍾愛教育界,鶴卿兄來到上海,立刻把你叫來了,可不是求你當官。”

李諭笑道:“承蒙抬愛。”

蔡元培說:“教育為當下之本,十多年前的戊戌年間,嚴復先生便認為首先必須興辦教育,開通民智,然後才能救復中華。”

張謇說:“自從武昌首義後,各地報紙均在大聲呼籲教育救國,《申報》說,‘亡國亡種,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強國強種,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無他,教育者進化之的也’。”

蔡元培說:“沒錯,我們現在最缺的甚至可以說不是錢,而是人才。”

李諭當然同意他們的看法:“南京政府似乎已經頒發了義務教育法令。”

蔡元培說:“義務教育是好辦法,我在德國留學時多有接觸。光緒末年便頒發過‘強迫教育’章程,但執行起來有諸多困難。”

所謂“強迫教育”,自然就是義務教育。

李諭說:“免費上學,怎麼會有困難?”

蔡元培解釋道:

“義務教育這種新鮮事兒地方官員根本沒見過,官府也沒好好跟老百姓解釋,只是翻來覆去強調幼童不入學,將罪及父母。後來警察直接出動挨家挨戶上門調查統計適齡兒童數目。

這麼一來,硬是把一個好好的政策變成鬧劇。家有孩子的父母全打起了退堂鼓,擔心警察挨家挨戶上門會不會把孩子鎖起來,押去學堂?

左鄰右舍一商量,大家還是把孩子送進了私塾避一避。

所以強迫教育的結果竟然是各處私塾人頭攢動,私塾先生趁機提價,倒發了筆小財。”

李諭聽了很無語:“真是荒唐,好事也能辦壞。”

蔡元培說:“我在教育部下發的法令中,已經明確規定初小、師範、高等師範免收學費,教育、科學、文化之經費佔比不得少於預算總額15%;地方則要更高。但具體能施行到什麼水平,我自己都沒有多少把握。”

李諭作為穿越者,知道蔡元培的願景在民國基本無法實現,和很多命令一樣,都執行不下去,僅僅流於紙面。

“義務教育花費非常大,只能政府推動。”李諭說。

張謇聽後笑道:“蔡部長現在可是南京政府裡最窮的一個,連辦公地點都沒有。”

李諭尷尬道:“教育部連辦公地點都沒有?”

蔡元培說:“我向孫先生要過,他說‘此須汝自行尋覓,我不能管也’。若不是江蘇都督府內務司長馬相伯先生借了三間屋子,我只能像個算命先生一樣在大街上支棚子。”

張謇說:“我記得鶴卿還是自己坐著人力車去孫先生那兒領了教育部的大印。他的教育部加起來一共三十個人,包括鶴卿在內,每人的薪水都是每月30元,是臨時政府裡最精簡、開銷最少的一個部。”

蔡元培的理念一直帶到了此後的北京教育部。

“萬事開頭難,”李諭說,“蔡部長,在下有個請求。”

蔡元培說:“疏才太見外了,還‘請求’?伱直接建議就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肯定會辦。”

“很簡單,只要有大印,能釋出命令就足夠,”李諭說,“我在上海的大學各方面都準備妥當了,立馬就可以開辦,希望教育部頒發一道《大學令》,准許我們這些民間人士興辦大學。”

蔡元培輕鬆道:“原來只是發個命令,那就好說了!我教育部現在唯獨還不缺的只剩紙和筆。”

歷史上,這道《大學令》要年底才出臺。也正是蔡元培的《大學令》,鼓舞了一大批高校出現。

談話間,趙鳳昌收到了一封電報,看後對張謇說:“季直兄按照兩邊的意見擬好《大清皇帝退位詔書》了嗎?”

張謇說:“基本擬好,南京已沒有意見,可以發給袁世凱。只是南京方面建議把名字改一改,清室立馬消亡,談不上‘大不大’,乾脆不叫‘大清皇帝’,直接稱為清帝。”

趙鳳昌點點頭:“沒有問題。”

張謇又說:“為了再給清室找補回一點顏面,南京方面認為可把‘退位’二字改成‘遜位’。遜位有主動讓出之意,好聽一些。”

趙鳳昌說:“想得很周全。”

就像此前提的,現在能找出一個南北雙方都接受又有足夠的社會地位、同時文采足夠好的,貌似只有張謇。

所以擬定清帝退位詔書的任務落在了他的身上。

身為前清狀元,張謇寫清帝的退位詔書,心中還是挺感慨的。

但不管怎麼說,不流血就可以完成革命,是他們做夢都希望看到的局面。

雖然辛亥沒有徹底解決所有問題,以後該流的血還是得流,但推翻帝制這一條就足以封神。

趙鳳昌立刻安排人發出了電文。

清帝退位詔書字數不多,只有三百多字。

雖然看名字,詔書應該出自宮廷,不過隆裕太后早就沒了權力,詔書全文都是在南北雙方商定後,由張謇代筆寫出,清廷作為待宰羔羊,一點都沒參與。

短歸短,這封詔書每個字都很重要,尤其最後一句:“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絕對是全篇精華所在。

這句話一下就把格局徹底開啟了,不僅採納了孫先生的五族共和理念,同時要求維繫領土完整,對今後絕對是綱領級的指導,意義非凡。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漢驤

漢驤

西門揚舟
土木人穿越三國,成為一名兵戶遺孤,前世本是蜀漢粉,今生卻在袁術麾下。 武不出其類,智不拔其萃,原來當牛馬,現在又炮灰?龍驤利用技術優勢,搶先在合肥築城疊防,他挑起孫曹兩家消耗,給劉備爭取發育時間,無論是冢中枯骨,還江東鼠輩,能坑皆坑。 劉馥:龍驤小兒狂悖無禮,曾言丞相去了合肥,也得送去燒窯搬磚,應發兵討之。 曹操:時機未到。劉勳:聞橋蕤二女有國色,可惜困在那合肥...曹操:即刻點兵。 周瑜:龍驤好
歷史 連載 146萬字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寒門崛起:從最窮縣太爺到富可敵國

吳九爺
張羽身為現代兵王,一朝穿越成大齊小小縣太爺。世家豪紳威脅,官場勾心鬥角,外族劫掠……步步殺機之中。 他不斷點亮大齊科技樹。打土豪!鬥世家!御外族!裂土為王!張羽醉臥美人膝,睥睨萬里江山。
歷史 連載 5萬字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論陷害男主後的補救措施

纏枝葡萄
【更新時間在半夜至凌晨,早上可以看到更新】 織霧瀕死前穿到了一本刺激的恨海情天小說中。 男主光風霽月,溫文儒雅,是個隱藏的瘋批,男二陰暗爬行,病態卑劣,是個明顯的瘋批。 兩相對比之下,所有人自然都更加偏愛男主。 ——除了女配。 女配顧盼清,重度戀愛腦晚期患者,哪怕男二再陰險偽善,她也死心塌地為對方做盡壞事在所不辭。 織霧:是感人的愛情…… 但這一切和她這個需要照顧病弱夫君的路人甲沒有關係。 夫君俊
歷史 連載 6萬字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拯救大宋,從謀反開始

掛機的阿V
大宋王朝宣和四年,徽宗皇帝在位。 宋遼之間已承平百年,未動刀兵。 西夏罷兵求和,納款謝罪。 國內叛亂皆平,宋江、方臘相繼服誅,疆域之廣有宋為最。 國內外一片安寧祥和,汴京城中歌舞昇平。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豐亨豫大”的盛世距離王朝倒塌的那一天不遠了。 若再問精確些的時間,那便是——三年! 那一年新帝繼位,取年號“靖康”。
歷史 連載 4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