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空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書包網www.shubaoinc.com),接著再看更方便。

由於貝爾、特斯拉、喬治·伊士曼幾人都是美國科學界、工業界名流,得知他們到達,上海租界不少高層出席了這場晚宴,甚至新任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也從北京坐火車來到了上海。

芮恩施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一直到五四時期,他都擔任著美國駐華公使。

芮恩施進屋後摘下帽子,與幾人一一握手:“真是令人吃驚,我們在美國沒有認識的機會,竟然在遙遠的上海第一次見了面。”

貝爾吸了口菸斗問道:“芮恩施是你的中文名字?”

芮恩施說:“是音譯,不過我喜歡這個名字。”

貝爾饒有興致地繼續問道:“你可以寫出來嗎?”

“當然可以!”芮恩施說,“我敢說我是現在所有美國人裡寫中文最好的……之一!”

芮恩施邊說邊掏出鋼筆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名字的中文。

“真漂亮!”貝爾說,“這種奇妙的文字結構太讓人著迷了,難以想象你可以完美掌握中文的書寫。”

芮恩施洋洋自得道:“我已經研究中國文化十多年,閱讀了大量中國典籍,並且嘗試練過毛筆書法。”

特斯拉突然問道:“公使先生最喜歡哪位中國名人?”

芮恩施脫口而出:“王陽明。”

貝爾、特斯拉和喬治·伊士曼頭上都一堆問號,他們在半個月的航行中已經瞭解了很多中國文化,竟然沒有聽過這個名字。

“旺養明?”貝爾艱難地複述了一遍,然後說,“他是一個什麼人?”

“天哪!”芮恩施立馬侃侃而談,“王陽明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學者、軍事家、教育家,他在明朝文化界中舉足輕重,哦,明朝是清朝以前的中國朝代。”

貝爾點點頭:“這點我在船上聽李諭講過。”

芮恩施繼續說:“我十年前開始讀《王陽明全集》,他的‘心學’理論深深震撼了我。從此以後我的許多研究都受到了他‘知行合一’的影響。”

貝爾一頭霧水:“知行合一又是什麼?”

“就像……”芮恩施想了想說,“就像理論結合實踐,但其內涵要更加豐富。”

特斯拉說:“聽起來頗有杜威教授的味道。”

芮恩施說:“有區別,不過這種區別只能你自己去用心體會。”

貝爾笑道:“你似乎已經成了那位幾百年前人物的信徒。”

芮恩施說:“我很想引用中國一句很有趣的話,願為陽明門下走狗。”

“走狗這詞不好。”喬治·伊士曼說。

“如果你多瞭解瞭解,就知道我為什麼這麼說了,”芮恩施道,“而且中文這門語言奇妙就奇妙在沒有固定語法,用好了什麼詞語都可以成為我們喜歡的雙關語。”

這位老哥目前確實是箇中國迷,已經不是常規意義上簡簡單單的“中國通”。

早在上個世紀末,芮恩施就在威斯康星大學開設了世界上第一門國際關係學課程——《全球政治學》。在美國學術界,芮恩施率先把“中國和東亞問題”納入“全球政治學”的研究範疇,從而使現代“國際關係學”真正具備了“世界政治”的內涵。

緊接著他出版了二十世紀初頗有影響力的《世界政治》一書,在清末和日本非常受歡迎,不少學者奉為圭臬,就連梁啟超都在文章中多次介紹他的作品。

當週詒春等留學生到威斯康星大學留學時,芮恩施認為“道成了肉身”。——能說出“道”這個字,就超過了很多洋人。

此後周詒春執掌清華,便把許多“威斯康星理念”引入到了清華大學的校園文化體系中。

當然了,更不能否認的是,能被美國選為駐華大使,芮恩施絕對是門戶開放政策的堅定支持者,最深層次考慮的必然是老美利益。

貝爾他們對中國文化本來就充滿好奇,讓芮恩施說得更加心癢難耐。

貝爾一連串問了很多問題,芮恩施都從美國人的思維進行了回答,雖然有些不全面,但他們同屬一個文化體系,貌似更容易理解。

過了一會兒,上海電報局局長袁長坤敲門進入。

袁長坤曾經是留美幼童,在晚清時代就接觸過電報相關工作。

他穿著一身新定製的西裝,拱手道:“諸位,本人上海電報局局長袁長坤,非常歡迎大家來到上海。”

貝爾友好道:“電報局嘛,來得比較對路,我這人並不喜歡和政界過多接觸。”

袁長坤早就聽聞貝爾、李諭等人大名,對貝爾恭敬道:“您是電話的祖師爺,現在我還保留著一臺您的電話機。”

貝爾笑道:“老古董罷了,留著有什麼用。”

袁長坤問道:“貝爾先生、特斯拉先生、伊士曼先生,你們來中國是為了考察電報產業以及照相產業嗎?”

特斯拉為人最直,回答道:“我們只不過想借著科學考察的名義來隨便玩玩。”

芮恩施哈哈笑道:“只有伊士曼有做點生意的打算。”

袁長坤遺憾道:“太可惜了。”

“沒什麼好可惜的,我們完全是衝著李諭院士的面子而來,”貝爾吹了口菸捲說,“我哪,是個已經退休的老頭,只想到處溜達溜達;特斯拉先生是李諭公司的管理人員,也是個愛到處跑的人;伊士曼先生則是欣賞李諭先生的能力,同時看中了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同時他作為照相行業人員,如果能在東亞拍幾組好看的照片,對他的柯達照相機推廣也有益處。”

袁長坤說:“李諭先生值得尊重,要不是他,看來也請不到諸位來華。”

李諭隨口說:“袁兄過獎了。”

貝爾現在玩心確實蠻重,成立航空實驗協會也是覺得有趣,所以沒幾句話就又扯到去哪裡繼續旅旅遊的話題上,“李,你在船上咋說的來著,什麼看五嶽又看黃山,不看這個又不看那個的。到底去哪座山?”

李諭笑道:“如果求近,看看泰山就好,正好鐵路經過。”

伊士曼接著說:“還有傳言中的長城、紫禁城。”

李諭攤手道:“長城好說,但紫禁城有點難度。”

伊士曼說:“我本來還想給小皇帝拍張照,回去後絕對能登上頭條。”

貝爾戲謔道:“要是去了日本國,你是不是也想進日本皇宮,然後給天皇拍照?”

“那也可以!不過日本的皇宮我聽人講過,太小,沒有意思,”伊士曼說,“再說現在中國不是已經不再認皇帝了?這種反差感最能抓人眼球。”

伊士曼挺有商業眼光,李諭說:“以攝影的名義進宮的人並不少,有可能透過。”

“太好了!”伊士曼兩眼放光,然後問芮恩施,“公使先生,您進過紫禁城嗎?有什麼講究?”

芮恩施說:“朝代更替後,我就沒有去過,都是在陸軍部大樓或者海軍部大樓見總統以及議員。”

伊士曼已然躍躍欲試:“透過您遞交照會,一定有機會!”

芮恩施說:“回到北京城後,我見到外交部的人員後幫你問問。不久後紫禁城要舉辦儀式,盛裝華服更加適合你取景拍照。”

袁長坤則說:“諸位到了北京,我會提前告訴交通部長,梁士詒先生一定親自帶你們遊歷。”

交通部在民國時期是個實權派部門,下設電政、郵政、路政、航政4個司,負責管理全國鐵路、郵政、電政、航政等事務。

交通部的許可權非常廣,所以交通系才能在民國初年成為一支非常強大的派系,目前的交通系是梁士詒為首的“舊交通系”,幾年後還有曹汝霖的“新交通系”。

不過其實他們還是一家子,多年後梁士詒從日本歸國,新舊交通系同時存在。只不過因為梁士詒比較早,才多了個“舊”字。

他們一直聊玩,而馮如則逮著機會就與李諭討論飛機相關話題。

正好李諭拿出了剛剛設計好的降落傘設計圖,對他說:“這件東西能保命。”

旁邊的貝爾瞟了一眼,立刻猜到是什麼,也湊過來端詳起來。

“李諭院士不愧是全世界最重視安全之人,申請了汽車安全帶專利,如今又設計了飛機上的降落傘。”貝爾說。

“這可不是怕死,”李諭笑道,“我一直認為,飛機如果不能像汽車一樣擺脫冒險屬性,一定不會有未來。”

“這句話我喜歡,”貝爾說,“畢竟誰都不想在七八百米甚至上千米的高空中做自由落體。”

馮如明白李諭是理論大師,於是試探地問道:“除了降落傘,先生莫非還做了其他研究?”

“有的,”李諭又掏出一些演算紙,“我對飛機的空氣動力學進行了探討,同時推導了一下最小誘導力公式。”

理論方面是李諭最擅長的。

貝爾看著這些公式,半天才琢磨出一點端倪:“李諭先生難道是要在物理與數學上說明飛機的空氣動力學原理?”

李諭說:“好眼力。”

二十世紀最初的十來年,基本上所有飛機設計師都不明白機翼的空氣動力究竟是怎樣的,機翼的哪些部分會受到更多的空氣動力這種細節問題更無從知曉。

所以機翼才會有很多形狀,設計的時候全憑直覺。

沒錯,真的是依靠直覺……

包括萊特兄弟,設計飛機機翼時沒有考慮太多,就是借鑑過往經驗,然後用了一點初級的風洞資料,接著就靠腦子裡的直覺做出了飛行者一號。

但直覺能讓飛機誕生,絕不可能讓飛機發揚壯大。

貝爾說:“你的資料非常新,是不是來自法國的埃菲爾先生?”

李諭點點頭:“我給龐加萊先生髮電報,讓他幫忙要了過來。”

兩人提到的埃菲爾就是埃菲爾鐵塔的設計師——古斯塔夫·埃菲爾。

埃菲爾作為土木建築師,雖然不懂空氣動力學,但是他會建造風洞啊!

而且埃菲爾測量了機翼上詳細的壓力分佈,這些資料成了分析空氣動力學的第一手資料。

貝爾翻了幾頁,然後說:“你的數理能力每次都讓我非常驚歎,這些複雜的計算就已經難倒太多人。”

他依然不知道李諭有神奇計算器,在分析資料方面,李諭領先其他人太多太多。

特斯拉則問道:“你看得懂法文的資料?”

目前德國科技最強,英法緊隨其後,三國文字不同,很多資訊並不能及時同步。

相當多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在德國或者法國先搞出來,一兩年後才翻譯成英文。

而英文資料即便不翻譯,大部分德國和法國研究者也能看懂。

也就是說現在僅僅懂英文是不夠的。

李諭說:“資料自然看得懂,法文雖說不太明白,但我夫人的法文水平相當不錯,能幫我翻譯。”

伊士曼笑道:“太方便了!”

李諭樂道:“這叫男女搭配,幹活不累。”

貝爾翻完演算稿後說:“根據後面的力學分析看,你認為硬殼式機身更好?”

“是的,”李諭說,“從達·芬奇最先設計出薄翼剖面開始,偏純機械學的設計模式就一直統治飛機設計。但如果多做風洞試驗,就可以發現硬殼式設計下的流線型機身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要求。”

馮如說:“但這樣僵硬的結構,不就脫離了鳥類翅膀輕盈靈動的原理?”

“你說的就是問題所在,”李諭道,“鳥是鳥,飛機是飛機,完全是兩碼事,不能參照鳥類的特點來造飛機,前人已經在鳥翼機上失敗太多次。而且硬殼式機身擁有更輕的重量、更高的強度,優點很明顯。”

貝爾思索了一會兒說:“但這麼做會大幅提升成本,而且一旦受到損傷將難以修復。”

李諭嘆道:“這就是材料學的問題了,我看好一種新材料,不過應用到飛機上不知道什麼時候。”

“您指的是硬鋁?”馮如問。

李諭點點頭,然後安慰說:“即便用不上金屬,只是使用木材拼接,也能達到一定效果。”

馮如相信李諭的判斷:“咱們就用您的結構做。”

“飛機制造不是太難的事,”李諭說,“我想你更應該快點把那臺教練機組裝好,好讓我趕緊考下來飛行執照!”

(本章完)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大隋:二世浮沉

大隋:二世浮沉

艾擎
簡介 “斜陽欲落處,一望黯銷魂”———楊廣 隋二世而亡,大概是歷史的遺憾。 原本統一繁盛的帝國,在一切強盛到最頂點的時候,致命的威脅也悄然來臨。 隋帝國的命運,從全盛到滅亡,從開始到終結,好像都是已經註定的。 ……但又好像不是。 因為總有人試圖逆轉一切。 ———金甲戰神站在城門前,遙望天邊的紅日。 孤身一人面對千軍萬馬,只緩緩道了一句——— “國事千鈞重,頭顱一擲輕”———宇文成都
歷史 連載 4萬字
覆秦

覆秦

起飛的東君
秦朝末年,天下疲弊。萬民愁怨盈於野,六國遺民競相謀秦。當此之時,有英雄揭竿而起,為天下唱。 “天下苦秦久矣!” “伐無道,誅暴秦!”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歷史 連載 4萬字
紅樓兵仙

紅樓兵仙

木穴川
穿越而來的賈琿覺得,既然這輩子已經學了這麼多東西了,那就不能再躺下去了,所以啊,這輩子,我要進武廟!
歷史 連載 27萬字